
何迟:《切歌》试听会
He Chi: Syncopation
(签名版CD限量发行)
2021.5.8, 15:00 – 18:00
由墨方和水头电台共同主办的何迟《切歌》试听会,将于2021年5月8日在墨方二楼会客厅举行,现场签名发售少量《切歌》CD。2020年9月18日,水头电台为艺术家何迟推出了专辑《切歌》,该专辑收录了2018年何迟用“唱吧”手机应用唱的10首歌。疫情终于好转了,欢迎大家来小聚。
2017至2018年,何迟用“唱吧”APP专注地唱了一年半的歌。个展作品《隔音》里的歌是2017年唱的,是他那年生活状态的“声音剪辑”。用他的话说,是“‘我’唱‘我’听,不是唱给‘我们’听的。”专辑《切歌》中的歌是2018年唱的,与《隔音》相比,多了某种party场合的“演绎感”和翻唱的“表演性”,“我们”可以一起听。
2018年6月一位朋友的过世,使他无法继续唱歌了。在专注唱歌的那段日子里,他基本上达到了心无旁骛的状态——唱歌几乎代替了所有其他方式的艺术创作。《切歌》专辑中,生命的朴素与华美合而为一,正如专辑封二上他的自拍照片:原野、粗粝而繁茂的大树、引吭高歌的孤单身影、被阳光刷成金色的遒劲枝干。
不再让你孤单、那些花儿、外面的世界、花心、好久不见、夜半歌声、吻别、我只在乎你、我是不是你最疼爱的人、小小的太阳。这些在上世纪90年代到本世纪初流行于街巷与校园的歌曲,曾经伴随了几代人的成长。像何迟这样生于偏僻乡村,随着成长经历小镇生活、再来到西安这样的大城市上大学,现在生活和工作于北京和上海的漂泊者,先后经历了鱼皮花生、健力宝、矿泉水、麦丽素和咖啡的洗礼,也曾领受长发、光头、蛤蟆镜、蝙蝠衫、喇叭裤和半高跟皮鞋的冲击。伴随着社会转型的阵痛,在KTV中唱流行歌曲,是他们迷茫状态中常见的情感表达方式。
手机唱歌软件的产生,几乎代替KTV,成了更年轻的人类释放情感的选择。2018年,何迟对着手机上的“唱吧”APP,用一口走到何方都甩不掉的黄土地口音,赋予了这些歌曲新的光彩和生命力。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人们做音乐、做专辑的自由度愈发宽广。在何迟这里,手机唱歌软件不仅仅是娱乐软件,更是一种便捷地纪录生活和创造艺术的方式。一个人,没有乐队,没有录音棚,仅仅就着别人的、故人的、古人的词曲编配,也可以唱出自己的声音,记录自己的生活。
在何迟的歌中,上述地理迁移和社会变革带来的影响以奇妙的方式显影出来。除了这种个体经验的烙印之外,还能感受到一股类似魏晋时代人物的风韵。他的声音纵情山水、不拘礼节,好像往荒野里一撒,就能长出几棵树。“一到黄昏,我们就切换早晨的歌。我们切掉了黑夜。”何迟唱歌的时候,不仅忘我,甚至几乎忘记了歌。他专注于“唱”本身。谁在唱?为什么而唱?在他那里似乎不是很重要的事。人所唱之歌,和唱歌的人,都是在不断变换的,唯有唱本身是不变的。这种状态,在专业歌手那里往往不易见到,因为得到它,需要舍弃对“歌”和“我”的双重执着。需要唱一首歌的时候不仅仅是在唱一首歌,而是在唱所有的东西。在唱别的。或者想让它是什么,就是什么。
他不是在用嗓子唱,也不是在用胸腔和腹腔唱,他似乎无所用心,是原生的真我在歌唱。仿佛一只乌龟不知道背上那自己长出来的壳。他背着生出自己的时空走四方。陈升、朴树、齐秦、张国荣、张学友、邓丽君……无论唱谁的歌,何迟都是在唱自己。这是日常生活真挚到了几乎笨拙的程度,同时又奔放到六亲不认的自觉意识。情感的力度似乎并不来自于情感,而来自于拨开感性、本能、灵魂的外衣之后那最初的存在,令人动容。以至于听完之后,会一时想不起原唱到底是什么样子了。
何迟的歌唱在另一种意义上颠覆了人们对歌曲的评判标准。破除了类型化的枷锁。无论摇滚也好,民歌也好,一旦被类型化就会产生统一的标准,继而成为一种手艺。而无法被类型化和标签化的何迟,用最朴素的歌唱方式,对“艺术是什么”这个千古难题继续发问。
无论做其他方式的作品,还是唱歌,在何迟的艺术里,首先是感觉,其次是概念,但最重要的是行动。他的作品《微笑》,将自己工作室中间空着的大片水泥地面,切割成小块水泥板搬到展厅,原样拼凑铺设展出。展览结束后,又将其搬运铺回原处。
仿佛什么事也没有发生过。
文 | 司马源
关于艺术家
何迟,1978年出生于甘肃,2002年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2007年成立并加入雄黄社;2011年成立并加入南山绘画小组;2012年发起创办我们说要有空间于是就有了空间;现生活工作于北京。曾参加过的主要展览有:“慈悲与智慧”,外滩三号沪申画廊,上海,2017;“第二天性”,chi K11 Art Space,香港,2017;“国风”,外滩三号沪申画廊,上海,2015;“不在图像中行动”,唐人当代艺术中心,北京,2014;“不合作方式2”,格罗宁根美术馆,荷兰,2013;“SEE/SAW:南山绘画小组”,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北京,2012;“脉冲反应”,时代美术馆,广州,2012;“剩余的好看”,唐人当代艺术中心,北京,2011;“?%?...@?!#饿?日”,唐人当代艺术中心,北京,2007;“‘里里外外’之长征馆”,里昂现代艺术馆,法国,2004;“长征:一个行走中的视觉展示”,昆明,2002等。重要个展有:“隔音”,拾萬空间,北京,2018;“隔馆”,箭厂空间,北京,2016;“珍珠”,唐人当代艺术中心,北京,2014等。
附:识别图中二维码,购买《墨方五年》(Mocube Five Years)
这本出版物完整收录了墨方自2015年7月空间展览项目启动以来到2020年7月为止,五年时间内所举办的48场展览,一共92位艺术家和策展人的工作。我们希望这本书成为大家阶段性工作的一次总结,体现出墨方作为一所独具特色的独立艺术空间,鼓励和推动当代年轻艺术家的创作活动,并为其持续提供优秀展示平台的不懈坚持。
墨方Mocube
充满无限可能和多元开放立场的独立艺术空间,
2015年创建于北京798艺术区,以探索未来艺术趋势为己任,
鼓励和推动一切富有创见与活力的非凡实践。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2号798艺术区706北2街
开放时间:周二至周日10:00-18:00(周一闭馆)
电话:010-59789376
邮箱:mocube2016@163.com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