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艺复兴时期美术-意大利7:盛期-米开朗琪罗
今天我们一起认识文艺复兴盛期的另一位奇才——米开朗基罗。
米开朗基罗·博那罗蒂(1475—1564),是一位天才型的艺术家,少年时代就进入了当时著名的“美第奇家族”;又是那个年代少有的长寿星,活了89岁,几乎横跨了文艺复兴的盛期,作品之多、跨越之广异常罕见。
当然,米开朗基罗与达芬奇的全方位才华有所区别,他的主要成就在雕塑、建筑、绘画,而且是文艺复兴时期雕塑艺术的最高峰。《大卫》《摩西》《奴隶》《晨》《暮》《昼》《夜》等,都是极具传播性的力作。通过它们,今天,我们首先赏析米开朗基罗的雕塑作品。

《哀悼基督》
米开朗基罗,1475年出生于现意大利佛罗伦萨附近的卡普莱斯,父亲是地区的最高行政长官,母亲在他六岁时去世。13 岁便已成熟掌握了绘画、雕塑技巧。后又进入佛罗伦萨统治者罗伦佐·美第奇开办的“自由美术学校(美第奇学院)”,超群的才华倍受罗伦佐的重视和爱护。短短四年,他获得了一个伟大艺术家所须具备的条件,并对大理石的美感情有独钟。
1492年罗伦佐去世,米开朗基罗失去了保护人。他辗转威尼斯、波伦亚,后至罗马寻找发展机会。1497年,受到红衣主教委托,为圣彼得教堂制作《哀悼基督》雕像,名声大噪,被认为是多纳太罗之后的又一颗巨星。

1501 年,26 岁的米开朗基罗回到故乡,花费四年时间完成了举世闻名的《大卫》。
《大卫》为大理石雕像,高3.96米,连基座高5.5米。雕塑家为了照顾人们的视觉,有意加大了雕塑的手与头部,以至我们自然站在地面,仰望时,它的比例依然完美。
米开朗基罗的《大卫》表现的是建功立业之前的大卫,一个充满愤怒和力量的年轻人。他身姿矫健、肌肉饱满、刚强自信,手持打石器而备战,眉宇间似乎还有一份御敌的紧张气氛。
并非以往艺术家作品中激荡的斗阵过程,或者胜利后的喜悦,米开罗基罗的《大卫》更像是一个活生生的生活在现实中,在我们周遭的普通人。

《大卫》

《大卫》是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思想的具体体现,它对人体的赞美,表面上看是对古希腊艺术的“复兴”,实质上表示着人们已从黑暗的中世纪桎梏中解脱出来,充分认识到了人在改造世界中的巨大力量。这种力量是人文主义者向往的自由的人所具有的巨大潜力。
米开朗基罗在雕刻过程中注入了巨大的热情,塑造出来的不仅仅是一尊雕像,而是思想解放运动在艺术上得到表达的象征,也是文艺复兴时代英雄的象征。

《摩西》
1505 年,米开朗基罗应尤利乌斯二世邀请,赴罗马为教皇在圣彼得教堂内建造陵墓。但遭到教皇艺术总监勃拉曼特的妒忌而受挑唆,被迫中断而去西斯廷教堂画天顶壁画。然而,正因为他是天才,耗时四年多,以超凡的智慧和毅力完成了世界上杰出的壁画《创世纪》。
1513 年,教皇陵墓恢复施工,米开朗基罗历尽艰辛创作了著名的《摩西》、《被缚的奴隶》和《垂死的奴隶》。

《叛逆的奴隶》

《垂死的奴隶》
1519年,米开朗基罗重回到佛罗伦萨,创作了规模宏大的美第奇家族陵墓群雕,著名的雕像《昼》《夜》《晨》《暮》就安放在这座陵墓的石棺上。
1536 年,已经61岁的米开朗基罗被召回罗马西斯廷教堂,用了近六年的时间创作了带有人生总结意义的祭坛画《最后的审判》。

《朱利亚诺·德·美第奇之墓》

《朱利亚诺·德·美第奇之墓》局部

《昼》

《夜》

《晨》

《暮》
1546年,米开朗被任命为罗马圣彼得大教堂的建筑师。就是那个圆顶大教堂,直到他死后才被完成,被称为“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的创造”。之后他一直生活在罗马,从事雕刻、建筑和少量的绘画工作,直到 1564 年逝世于自己的工作室中。
下一期,我们将走进这位天才的绘画世界。

延展阅读
公益课堂:讲给孩子的西方美术史|拉斯科洞窟《大公牛》(原始美术1)
公益课堂:讲给孩子的西方美术史|《纳菲尔提提王后像》(古代美术6)
公益课堂:讲给孩子的西方美术史|达·芬奇(下)(意大利6))
公益课堂:讲给孩子的中国美术史|《三鱼纹彩陶盆》(史前美术1)
公益课堂:讲给孩子的中国美术史|《竹林七贤与荣启期》(魏晋南北朝绘画5)
资料来源: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外国美术史教研室编著,《外国美术简史》;E.H.贡布里希著,范景中译,《艺术的故事》;网络。
鸣谢!



联系我们 Contact us
开馆时间:9:00 — 17:30;周一闭馆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