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少老朋友或许早已打探到情报,可对更多人来说,读库和漫画?这似乎没什么交集,甚至……是不是不务正业?其实,漫画这件事儿,我们从2016年就开始酝酿。2018年,漫画子品牌“漫编室”第一次出现在大家的视野中。至今,漫编室组织了七场线下活动,发布了十一期播客,从“漫画也需要被研究”到“中国到底有没有好的漫画编辑”,从“画漫画,就是撑一年算一年”到“中国漫画产业为何发展成了现在这个样”。虽然这些事平摊在三年里产出不算高,但在一场场活动和一期期播客中,我们渐渐深入漫画丛林,看到了漫画文化发展的波澜壮阔,漫画生态的角角落落,听许多漫画人讲了许多漫画事。五年的筹备,也因此成了一场探索,对漫画出版,我们也有了更多的反思和觉悟。最先遇到的问题是,长大后,我们是不是就得告别漫画?如果把漫画从各种标签的躯壳中拽出来,你就会发现,无论长多大,都有适合你看的漫画。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起,漫画经历了报纸、杂志、书籍、网络等诸多载体,从单幅到四格,从精妙短篇到长篇巨制,有过剧画、万画、图像小说等诸多名号。1957年,日本漫画家辰巳嘉裕开始推广“剧画”一词,为了和以手冢治虫为代表的主流儿童漫画相区分,把成年人作为主要读者。1964年,美国漫画迷理查德·凯尔创造了“Graphic Novel”(图像小说)一词,1978年,被用在了威尔·艾斯纳的作品《与上帝有约》的封面上,为了和卡通风格、英雄题材的漫画相区别。《与上帝有约》的封面上印着“Graphic Novel”(图像小说)
1989年,石森章太郎意识到漫画不仅仅是有趣,更是一种潜能无限的表现形式,于是提倡称漫画为“万画”,既能表达世间万物万相,也能适应万人喜好,无论是风雨云雾,还是诗意回响,都可以表达。

石森章太郎的突破之作,出自《纯》内页
其实,无论是剧画、万画,还是图像小说,都是漫画,也最终归于漫画。这些新名词的出现,是一代代创作者的呼喊,为了把漫画从历史偏见的脚镣中解放出来,提高创作的野心与水准,并希望更多人能为它驻足。继图像小说之后,人们又开始称漫画为“视觉文学”,因为发现它的表现力已远超图像和小说的范畴,它可以用图表,用美术字,也可以只传达一种情绪或感受的片段。可以说,“视觉文学”这个称呼,是人们对漫画的价值和思想有了更深刻认识的映照,同时也呼应了当下漫画的生态转型与创作思潮。漫画,它是我们已知的出版物中,最具有表现力和叙事潜力的读物,也是人类世界至今最为流行的艺术表现形式。读漫画,尤其是好漫画,是件有点奢侈的事情。漫画是一门综合艺术,涉及绘画、电影、文学、艺术设计等,同时还有独属于漫画自己的表现语言。对漫画创作来说,第一个问题就是要会画画,特别是会画人。要搞清楚脸、五官、躯干和四肢的结构比例,然后这个人得有头发,还要穿衣服,于是漫画家要画各种发型和衣服,衣服还有各种款式、材质与花纹。终于画出一个穿着衣服的人了,人还得动起来,所以漫画家又开始研究各种动态姿势,以及这些姿势的各种角度。

眺望远山上的露子。出自《朋友们》,高野文子 著
只会画一个人是不够的,漫画家得会画各种各样的人,女人和男人,老人和小孩,而且人和人的样貌、体型也不一样。同一个人物会反复出现,所以每次都得画得一样,而不同的人也要画得不一样。人有情绪与感情,所以表情非常重要,尤其是一些复杂和细微的表情,画得越好,人物就越生动,会像优秀的演员那样,让你代入其中。其实只会画人还不够,人要生活在一个场景里,所以漫画家还得画房间、房间里的水杯、书架,城市的街道、高楼、汽车、商店。此外,乡村、森林、大海,以及各种动物和植物也得会画;如果不是当下的故事,还要画过去与未来,无论是历史考据还是场景设定都得下一番苦工。特效也不能少,比如清晨和傍晚、秋风与冬霜、暴风雨、地震、撞击、爆炸等,漫画家画得越好,画面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也就越强。

高野文子笔下的街道与风。出自《一根棒》

五十岚大介笔下的大海与暴雨。出自《海兽的孩子》
人物、场景、特效并非随意出现,一切都要为故事服务。要讲什么故事?这个故事为什么值得被讲述?此刻漫画家又陷入了哲学和文学的深思。当画技磨练好,也知道想讲什么了,一个新问题又跳了出来,怎么讲这个故事?就像电影的语言是蒙太奇一样,漫画也有自己的语言,学习掌握需要时间,熟练运用也需要时间,如果讲不好,整个故事的节奏就不对,不会好看。在日本漫画界如同“神一样的存在”的高野文子,就用她灵动的绘画技巧与充满哲思的故事,将平凡的日常变得不再日常,突破了我们对世界的认知和体验。
你究竟在哪里出生,甚至连你是男是女、多大年纪,我都一无所知。即便如此,我还是想要知道,你曾在挤满了人的大街上,被不认识的孩子,咧—— 地一下,做过鬼脸吗?对,就是这个表情。
但接下来要讲的,并不是这个孩子。而是一个,从来都没对人做过鬼脸的孩子的故事。
当漫画家已经能顺畅运用漫画语言进行叙事,觉得可以抬头喘口气时,又有一扇巨大的龙门正横在面前——风格。有没有自己的风格?是坐享其成其他创作者已探索出来的东西,还是为漫画艺术开辟新的语言和表达?漫画要创造人物、建立世界观、讲述故事、传达情感,但它又是平面、静态、无声的,所以为了突破这些局限,漫画家们使出了十八般武艺。最常见的就是通感表达,让视觉变成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的相互交错转换。正如石森章太郎会用“乐队”的出现,表现唱片音乐,可以说是神来之笔。不同的字体,也可以用来表达不同的情景、音质、情绪。《海兽的孩子》这两页中,有琉花内心的独白,母亲对她的呼喊,回忆中与父亲的对话,以及回忆和欲说还休之间的交叠。这些都用不同的字体和形式来表现。而字号,往往用来表达音量的大小,或者表示特别的强调,以及发声物体与人物的距离。字号之大,表现昆虫鸣叫声之大,字号之小,表现琉花轻声呓语和海的呼吸,与字体、标点、漫符、气泡框和线框,共同组成了信息的完整传达。在我们和许多漫画家接触后,不得不说,漫画创作是真的耗心耗力。其他综合艺术,像是电影、戏剧、动画都是群策群力,大家分工明确。但对漫画家来说,他们基本上要独自担任编剧、导演、演员、服装、道具、摄影、剪辑、特效等一系列职务。如果把艺术创作分成“一个人可以完成”和“一个人无法完成”两类,漫画似乎就在那个临界点上。
五十岚大介的笔尖。出自《漫勉》如果你问一个漫画家画一页漫画需要多久,对方或许会回答,“二十岁画的就用了二十年,八十岁画的就用了八十年”。漫画作品就是漫画家人生积累与人性力量的一部分,也是自身美学信仰、艺术造诣、创作水准的集中体现。高野文子曾说,希望自己的作品,在二十年后、三十年后,依然有人会读,她就是带着这样的信念在画每一笔。《生于春天港口的鸟儿》是高野文子1982年的作品,此时她二十五岁;《奥村先生的茄子》是1994年的作品,此时她三十七岁。画格之间,是十二年的蜕变和洗练。漫编室就像一个果农,围绕漫画家之树,观察树干的曲线,枝叶的纹理,以及每颗果实的生长情况,采摘那些最丰沛鲜美的,再小心包好,减少磕绊,把留存香气的果实送到你的手中。曾看到豆瓣用户在某部漫画作品下评论:“翻译的问题懒得讲了。不过对于漫画迷而言,这似乎并不算是个问题,因为他们理所应当擅于从错误的信息里归纳出原本的真相。”漫画文本的构成其实非常复杂,人物对话、内心旁白、引用的诗句和歌词,还有伴随剧情出现的电视广播、报刊内文、路牌标语等。翻译时,是需要精准还是简洁?简洁还是优美?甚至三种要素都得具备?每一种文本的处理方式都不同,非常考验译者和编辑对作品的理解程度,以及自身的文学修养。其中人物对话,就像剧本中的台词,既推进剧情,又展现着性格。同时人物和人物的说话和称呼方式,也体现着彼此的关系。我们能做的,就是尽可能还原创作者的意图与那些细微的情感,让每个人物都真实地活在其中。此刻的露子正在苦恼,要不要站出来为自己的朋友笛子说几句话。出自《朋友们》,高野文子 著两人之前有了矛盾,洋介此刻在闹别扭,但夏美已不计前嫌,只关心他的伤势。出自《海归线》,今敏 著同事被吞进鳄鱼的肚子里,正等待营救,而部长更在乎外资企业的利益。出自《卡夫卡的〈城堡〉及其他三篇》,森泉岳土 著
和文字类读物最大的不同是,漫画书本身,就是漫画作品的最终载体,你不需要跨越媒介,翻开书的瞬间,它就在你眼前,并随着书页的翻动,让你陷入其中。就像电影需要好银幕,戏剧需要好剧场,油画需要好陈列一样,漫画也需要好的载体来呈现。于是,纸就成了重点。页面的光泽度,纸色的清洁感,细节的呈现情况,翻阅抚摸的感觉,每一样都是漫画能更好展示自身魅力的基础。日本人发明了一个词,叫“脚心审美”。因为他们在室内不穿鞋,所以很强调榻榻米和地板的洁净。特别是光脚行走时,脚底的洁净感会带来很舒适的体验。脚知道你喜欢什么。相应的,我们也有“手心审美”,手也知道你喜欢什么。就这样边看边摸边纠结,我们最终选定了几款适合呈现漫画的纸张,并等待数月,让它们漂洋过海而来,为了漫画,也为了双手。

而漫编室,就想为你采摘那些漫画家的人生果实,用一部部好作品,让你能重新享受、触摸、沉浸在漫画的世界里。这是一个用人生换人生的过程,漫画家把自己的人生变成漫画作品,你阅读它们,感官得到延伸,体验得以开拓,然后这一切又反哺你自己的人生。当探索到理性的最深处,艺术的最高峰,那里或许就有一本书,一本漫画书。

长按识别二维码
购买漫编选 · 第一弹新书


山鲁佐德,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乌木马,这些因为经典童话故事集《一千零一夜》的流传而深入人心的人物形象,再次伴随着精良改编过的文字以及充满中东风情、精美绝伦的插画,进入小读者的视野,毫无疑问,这将是一次从孩子的视角出发的东方世界探索之旅……
插画家独有的艺术风格及想象力,既保留了一千零一夜该有的中东风格,又在用色和造型方面进行了恰如其分的创新和改造。
书店在售读小库古典风格绘本系列包括:《一千零一夜之最美童话》,《吹牛大王历险记》,《格林兄弟之最美传说》,《传奇英雄故事》,《俄罗斯最美童话》。

《弟弟妹妹使用手册》
《弟弟妹妹使用手册》以孩子的视角,用童趣简单的文字向孩子展示了如何“使用”弟弟妹妹,从婴儿是什么、婴儿吃什么,到婴儿“异常”怎么办。让孩子在享受快乐的同时,学会与弟弟妹妹的相处之道。
本书由曾出版过多部童书的法国儿童文学作家米夏埃尔·埃斯科菲耶撰写,其作品被译为多种语言,深受读者欢迎。书中丰富精彩的插图与风趣幽默的文字完美结合,带给小读者美好的阅读体验。看完就会明白弟弟妹妹为什么不是玩具也不是怪物。
该系列还有《爸爸妈妈使用手册》和《牛牛妞妞使用手册》。

“阿比生活”系列绘本由台湾格林文化出版人、童书大家郝广才与意大利绘本大师朱里安诺联手打造的儿童财商启蒙绘本.用小朋友可亲可近的毛绒水彩形象,讲述大熊阿比和他的好朋友鳄鱼阿宝的“经营之道”。
一块钱,十块钱,一百块钱,甚至一千块钱,在孩子看来似乎没有什么区别。因为,没有对比,就不会懂得价值,不懂得价值,就容易花钱大手大脚。让孩子明白钱的价值,懂得体谅父母工作的不易,养成合理花钱的好习惯,也是完善孩子人格发展的重要部分。
“阿比生活”系列有声绘本,本店在售共四册,分别是《阿比忘了什么?》,《一片披萨一块钱》,《第一百个客人》,《旅馆开钱进来》。

《希腊神话故事》
《希腊神话故事》是一本冒险之书,包含五则希腊神话,既独立成篇,又暗暗相连。为了赎去自身的罪孽,赫拉克勒斯经历了十二项惊险任务的考验。因触怒天神,奥德修斯花去十余年,才得以与家人团聚。代达罗斯离开雅典,只身在异国求生。忒修斯主动请缨,前往克里特岛面对牛头怪物。在本书中,我们看到,即便是神祇与英雄,也被命运所困,在挣扎与苦斗中,他们或是走出绝境,豁然开朗,或是颓然败退,成就一出可叹可泣的悲剧。本书由尼古拉·柯西改编,中文版由青年译者汪捷宇翻译。汪老师的译文通晓流畅,又不失古韵,如果将书中人物对话和对战斗的描写朗读出来,应该不难体会到本版译文的匠心。绘者摩根有着极其强烈的艺术风格,他用类似木版画一般的线条勾勒轮廓,构图大胆,时常突破页面边框,有呼之欲出之感。同时,他用色鲜艳,又有蜡笔一般粗粝的质感,十分适合表现久远的希腊神话。书店在售读小库出品经典文学故事书系列还有:《圆桌骑士传奇》。

《镜像》
作者珍妮·贝克的作品极具人文关怀,她关注包括家庭、社会、环境、野生动物等一系列问题。《镜像》通过有趣的设计、巧妙的构思,意在告诉我们,尽管地域和文化不同,世界却不是孤立的;它就像是一面镜子,彼此映射,相互影响,在别人的身上也能看到自己,借此让小朋友们展开对世界另一面的理解和好奇。
在澳大利亚的悉尼,有个小男孩,他有爸爸、妈妈,还有一个可爱的妹妹。这一天,他吃过早饭,准备和爸爸去购物;在北非的摩洛哥,也有一个小男孩,今天,他也要和爸爸去集市。跟随着这两个小朋友的脚步,我们一会儿置身于繁忙的高速公路,一会儿置身于壮阔的戈壁沙漠,体验到两种完全不同的生活。这两种生活彼此独立,看起来没有任何交集。然而,真的没有任何交集吗?仔细看看吧,从现代大都市到古老的村落,强烈的对比中却暗藏着某种关联,两个相隔遥远的小朋友、两种迥然相异的文化被巧妙地联系在一起。
这本书极具特色,书籍内页中的图片,均由拼贴画的摄影图片印刷而成。珍妮·贝克的另外一本拼贴画绘本《生生不息》也可在书店买到哦。
视觉书屋诞生于1998年,是一家专门经营艺术图书的独立书店,位于湖北美术学院昙华林校区附近。视觉书屋秉持“艺术·人文·思想”的经营理念,致力于传播艺术阅读文化,模糊艺术与生活的界限。2021年是视觉书屋的第23年,我们期待着将它一直延续下去。武昌区中山路368号 / 027-88720311
书店营业时间:09:00-20:00
咖啡营业时间:10:00-20:00
关注我们 成为书店的朋友
商务合作|微信号shijueshuwu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