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艺复兴时期美术-意大利8:盛期-米开朗琪罗
上一期,我们赏析了“文艺复兴三杰”之一米开朗基罗的雕塑作品。今天,我们再一同分享他的绘画世界。
之所以说米开朗基罗是天才,因为他能将雕刻、绘画、建筑等艺术门类高度掌握,并取得超高的个人造诣,形成引领性的时代创造。

《最后的晚餐》

《创造亚当》

上一期介绍到,正是因为米开朗基罗出众的才华,他遭到了教皇的艺术总监勃拉曼特的极度妒忌。教皇被挑唆,强行中断了米开朗基罗在圣彼得教堂内的陵墓建造,而去西斯廷教堂画天顶画。
这其实是跨越非常大的挑战,米开朗基罗的爱好始终是大理石,除去早年学习和草图,他并没有过多的绘画创作,而且更是未有过大规模的壁画工作。
最终,他耗费了四年零五个月的时间,以超凡的智慧和毅力完成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天顶壁画《创世纪》。传说,因为此,他成为了终生的歪脖子。



《创世纪》,平面达到了惊人的480平方米。内容取材于《圣经》的开头部分,有关开天辟地直到洪水方舟的故事,分别为《神分光暗》《创造日、月、草木》《神分水陆》《创造亚当》《创造夏娃》《原罪-逐出伊甸园》《诺亚献祭》《大洪水》《诺亚醉酒》。画面由以上9幅中心画面和众多装饰画部组成,共计343个人物。
画面人物神态各异、解刨精准、充满个性生命力。其中,《创造亚当》是最动人心弦和广为人知的一幅,这一幕没有直接画上帝塑造亚当,而是画出神圣的火花即将触及的一瞬间,在审美想象上做出了重大突破。
如此规模,米开朗基罗未曾聘请一位助手,只身仰头、炽蜡完成,难以想象,是何等的体力和精神支持着他走下来。


《最后的审判》
米开朗基罗的另一件著名壁画是《最后的审判》。1536 年,已经 61 岁的米开朗基罗被召回罗马西斯廷教堂。用了近六年的时间,在 25 年前完成的《创世纪》下方的祭坛壁面上,创作了伟大的《最后的审判》。
《最后的审判》尺幅同样巨大,占满了西斯廷天主堂祭台后方的整面墙壁,描绘有400多个人物。亦是米开朗基罗独立完成。

《最后的审判》 (局部)
《最后的审判》描绘了基督来临的那一刻。米开朗基罗为了解决从下仰视,而视线上比例不协调的问题,便将上面的人物画得大一点,底部的小一点,以适应自下而上的观赏效果。
1541年揭幕时,这幅巨作引起了轰动。画中人物原本全为裸体,引发了亵渎神灵的争议。二十多年后,米开朗基罗去世不久,教皇便下令将所有裸体人物画上腰布和衣饰,成为了美术史上的笑谈。
画面大致可分为四个阶层,最上层是天国的天使,画面中央是耶稣基督,下层是受裁决的人群,最底层是地狱。它是米开朗基罗对人生的总结和对历史的裁判,画面强调一种自然的安排,从人与人的相互关系中构造了统一的集体形象。

《最后的审判》 (局部)
1545年,70岁的米开朗基罗完成了保罗礼拜堂的穹顶壁画《圣保罗归宗》;75岁时完成了保罗礼拜堂穹顶画《圣彼得磔刑》。1564年2月18日,米开朗基罗离开了人世,终年89岁。死前数日,他仍在雕刻《隆达尼尼的圣母哀悼基督》。
米开朗基罗艺术中的悲剧性是以宏伟壮丽的形式出现的,他所塑造的英雄既是理想的象征又是现实的反映。正是在他的艺术里,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理想得到了全面鲜明的表达,因为米开朗基罗有意无意地流露出人文主义思想的核心,即人的主动性与积极作用以及人建功立业的能力,所以米开朗基罗的艺术几乎成为西方美术史上一座难以逾越的高峰。

《最后的审判》 (局部)
延展阅读
公益课堂:讲给孩子的西方美术史|拉斯科洞窟《大公牛》(原始美术1)
公益课堂:讲给孩子的西方美术史|《纳菲尔提提王后像》(古代美术6)
公益课堂:讲给孩子的西方美术史|达·芬奇(下)(意大利6))
公益课堂:讲给孩子的西方美术史|米开朗琪罗(上)(意大利7)
公益课堂:讲给孩子的中国美术史|《三鱼纹彩陶盆》(史前美术1)
公益课堂:讲给孩子的中国美术史|《竹林七贤与荣启期》(魏晋南北朝绘画5)
公益课堂:讲给孩子的中国美术史|虢国夫人游春图(隋唐绘画5)
资料来源: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外国美术史教研室编著,《外国美术简史》;E.H.贡布里希著,范景中译,《艺术的故事》;网络。
鸣谢!



联系我们 Contact us
开馆时间:9:00 — 17:30;周一闭馆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