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活动预告 | 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一位80后雕塑艺术家的分享
{{newsData.publisher_name}}
{{newsData.update_time}}
浏览:{{newsData.view_count}}
来源 | {{newsData.source}} 作者 | {{newsData.author}}

找寻遗失在西方的中国史
“西洋镜”系列丛书书店打卡 视觉书屋站
活动时间
2021年6月5日(周六)
14:30 - 16:00
活动地点
视觉书屋
(武汉市武昌区中山路368号)
主办方
视觉书屋
活动策划
罗薇 视觉书屋
视觉设计
蒙克文化
主持人
罗薇
嘉宾介绍
1985年出生于湖南长沙,2008本科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2011年研究生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现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院博士研究生,当代艺术研究方向。2012年至今任教于湖北美术学院雕塑系。唐钰涵的利用雕塑、装置、影像等不同媒介,从物理、社会、文化、物质等方面对中国文化、风俗等“精神存在”的要素进行探索和重塑,通过个性化的表达对观众的思维和固有价值理念形成冲击,从而激发他们重新审视自己的世界观。
报名方式
扫码预约(活动免费,座位有限,仅限预约读者入场)
亨利·摩尔曾说,雕塑作品本身具有生命力。
生命过程是作为人所经历和体验的主要内容,生命力是艺术表现的基础、是雕塑作品的情感和意义所在。
雕塑作为艺术形式在当代生活中已被广泛接纳和运用,虽然雕塑是静态材质,却能给我们以强烈的情感体验——在雕塑作品面前,我们能感受到它的生命“能量”,这种生命“能量”是作者和作品带来的情感传达,即,“动”的知觉、“动”的冲击,这个“动”即可以理解为一种“能量”运动的感知。
具有运动势能的雕塑,是有生命力的。
中国古代雕塑虽朴拙抽象,却因生命“能量”即使跨越千年依然传达着人的生命力、精神状态和宗教境界等形而上的东西。
本周六下午,80后雕塑艺术家唐钰涵将和读者们聊聊她作品中的生命“能量”;以及,作为处在人生的关键阶段的80后艺术家、教师,对当代文化界的“学术性”反思,和对“商业中心主义”“全球一体化”等文化特征的思考。

“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
中国的当代艺术到今天,虽然短短的几十年的“中国当代艺术史”放在美术史的发展当中微不足道,但是几十年当代艺术的确是在不断生长的,体制也在逐渐成熟。所以这种时代背景下,当代艺术似乎成为了我们这一代年轻的艺术工作者的一种“信仰”。我认为这算得上我们称之为“最好的时代”的理由。

唐钰涵 《淌金垫》
铜线 胶垫
270×120×80cm
2012
唐钰涵 《淌金垫》局部
唐钰涵 《神兽园之一》
铜线,不锈钢,钢筋
235×160×100cm
2016

但是就像虔诚的“信徒”很少会质疑自己的“信仰”一样,如果没有对“繁荣”和对当代艺术的反思,这无疑将沦为一个“最坏的时代”。至少,我们在精神上应该具有伍迪・艾伦的脚本中说的那样——“几乎每个人都想逃离现在,寻找一个属于自己的黄金时代”。

唐钰涵 《长沙城的甲子、丁丑、丁巳命运交响曲》局部
C-print
尺寸可变
2020


唐钰涵 《It's all in blood?》局部

唐钰涵 《来者都是客》
行为现场
2019

唐钰涵 《来者都是客》
综合材料及行为现场
C-print
尺寸可变
2019

唐钰涵
中法贝克·文艺复兴优才计划
《夏朗德外光派》创作现场
2019

唐钰涵
中法贝克·文艺复兴优才计划
《夏朗德外光派》创作中
2019
分享会中,有丰富创作经验和展览经验的唐老师,将更多地从个人角度出发,分享创作感受,包括创作灵感,制作方法,制作过程以及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等等。“这些更接近工作的状态,也是一个艺术展览中看不到东西。”希望给广大对雕塑艺术乃至整个当代艺术感兴趣的朋友,带来一些启发。期待与大家的交流!本次视觉书屋的分享会是「找寻遗失在西方的中国史」——西洋镜系列丛书书店打卡活动的一部分。在5月份和6月份,系列活动邀请到多位不同领域有故事、会讲故事的艺术家、历史咖和做书人,带来了精彩的分享。
“西洋镜”系列丛书是国内首屈一指的历史影像类系列出版物,挖掘原汁原味海外史料的纸上博物馆。自2015年8月至今,“西洋镜”(已出版了21辑)始终坚持出版专题化、专业化,翻译了200万字西方一流汉学家、记者等著述,刊印了上万张国内难得一见的高清影像。
重点图书推介

《西洋镜:5—14世纪中国雕塑》
本书初版于1925年,为西方中国艺术史研究巨擘喜仁龙的名作,直至今天仍被西方学者奉为研究中国古代雕塑的“圣经”。文字部分主要介绍了5—14世纪中国雕塑的历史演变,以及各个时期的艺术特征和代表作品。图录部分近千张图片按照时间和省份编排,既集中展示了同一时期不同地域雕塑的艺术特征,又呈现了不同时期同一地域的风格演变。这些海外博物馆、美术馆以及古董商、私人收藏家珍藏的中国文物,相当一部分已经下落不明,更有一些名胜古迹和文物珍藏屡遭劫难,今已绝迹世间,足见本书之珍贵。

《西洋镜:中国早期艺术史》
“对梁思成、林徽因影响至深的中国艺术史研究开山之作”。全书由《中国早期艺术史》和附录两部分组成。《中国早期艺术史》初版于 1929 年,是西方汉学界系统研究中国早期艺术史的发轫之作。全书分四卷: 汉朝之前、汉朝、雕塑、建筑,共收录海内外博物馆、私人藏家珍藏的文物和名胜古迹的照片900余幅。如今,这些文物和名胜古迹相当一部分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甚至消失不见了,足见本书之价值。附录部分《中国景观:喜仁龙的摄影及见闻》初版于1937 年,收录喜仁龙在中国旅行时拍摄的各地建筑、园林、风俗照片157 幅。原书为丹麦语,仅发行600部,是喜仁龙印量最少的著作。
此次分享会中,“西洋镜”丛书编辑赵开放先生也将讲解瑞典艺术史学家喜仁龙所拍摄的中国雕塑,特别是佛教雕塑。赵先生还将从编辑的角度出发,分享《西洋镜:5—14世纪中国雕塑》《西洋镜:中国早期艺术史》等书出版的种种故事,和出版过程中个人的收获与感悟。
活动当天,和书籍同时呈现的,还有“西洋镜”系列收录的部分极其珍贵的摄影作品印刷品。有兴趣的朋友可前来观看购买。

视觉书屋诞生于1998年,是一家专门经营艺术图书的独立书店,位于湖北美术学院昙华林校区附近。视觉书屋秉持“艺术·人文·思想”的经营理念,致力于传播艺术阅读文化,模糊艺术与生活的界限。2021年是视觉书屋的第23年,我们期待着将它一直延续下去。武昌区中山路368号 / 027-88720311
书店营业时间:09:00-20:00
咖啡营业时间:10:00-20:00
关注我们 成为书店的朋友
商务合作|微信号shijueshuwu01
{{flexible[0].text}}
{{newsData.good_count}}
{{newsData.transfer_c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