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品微党课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浙江美术馆策划拍摄了系列精品微党课视频,以“我为红色作品讲党史”为构想,组织党员干部讲解馆藏作品背后的党史故事,在帮助观众更加深刻理解作品的同时,重温中国共产党百年之路,传播党史中的动人事迹,弘扬浙江精神。



第二期
《海岛女民兵》
新中国建立初期,浙江洞头的“海霞精神”成为全国民兵学习的榜样。今天,浙江美术馆党员段晓东通过油画作品《海岛女民兵》,为您讲述作品背后的“海霞”故事。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人领导的中国妇女解放运动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成就。在时代号角中,浙江妇女满怀激情挺身而出,与男子并驾齐驱,积极参加农业生产,组建女子民兵连,争上渔船扬帆出海,在各行各业各条战线上撑起社会主义建设的“半边天",身体力行地在投身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实现自身解放与成长。浙江也因此成为 “妇女能顶半边天”思想的重要萌发地、重要实践地和重要创新地,留下了催人奋进的“千鹤精神”“海霞精神”,书写了中国妇女运动的新篇章。
《海岛女民兵》这幅作品,以革命现实主义与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手法,描绘了海岛女民兵训练归来的生动场景。画面中领队的女民兵昂首阔步,正气四溢,跟在后方的女民兵步履轻快,谈笑风生,既展现了渔家姑娘扛枪举靶的英姿飒爽,又不失严肃活泼的乐观精神,展现出了海岛女民兵的时代风采。
海岛女民兵的原型正是浙江温州汪月霞带领的洞头先锋女子民兵连。洞头先锋女子民兵连由北沙女子民兵排为基础,后经人员扩充,1960年正式成立洞头女子民兵连,汪月霞担任首任连长。
1962年4月洞头先锋女子民兵连同中国人民解放军驻岛部队实行军民联防。有一次,驻军部队得到情报,国民党派遣特务可能在虎头屿、竹屿一带登陆,希望女子民兵连派人到竹屿一带埋伏、监视,配合解放军歼灭来犯之敌。接到命令,洞头女子民兵连连长汪月霞和指导员陈玉兰带领两个排25名女民兵,踏上小船奔赴竹屿岛,迅速进入战斗状态。经过五天漫长的蹲守,终于捕获伪装成渔民的国民党武装特务,在渔船的夹层中,发现了枪支、弹药、电台、压缩饼干和反动传单等物品。
据女子民兵连连史记载,女子民兵连先后捕获土匪45名,击毙土匪10名,查获特务 12名,收缴枪支28支……汪月霞在回忆中说到,当年敌我斗争形势严峻,女子民兵连的女兵们没有丝毫退缩,大家咬破指头,写了血书,誓死保家卫国。那时候,有的女民兵把孩子带在身边,有的女民兵连家也不回,只为坚守阵地。
这些女民兵不仅保家卫国,还积极参生产劳动,组建“十姐妹”班,出海捕墨鱼、捞海蜇、钓螃蟹,把渔业生产搞得红红火火。这群女民兵在汪月霞的带领下被人们亲切的称为“海霞”,她们“爱岛尚武,励志奉献”的精神也被人们称为海霞精神。
1960年1月,汪月霞作为洞头代表去北京参加全国民兵代表大会。她在会上声情并茂地讲述了洞头海岛女民兵,热爱祖国、守卫海防的感人事迹。会议期间,受到毛泽东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毛泽东主席在合影上为她们题诗一首:“飒爽英姿五尺枪,曙光初照演兵场。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
自此之后,洞头女子民兵成为全国民兵学习的榜样,以她们为原型,诞生了长篇小说《海岛女民兵》、长篇报告文学《海霞传》、电影《海霞》、歌曲《渔家姑娘在海边》等众多文学艺术作品,将“海霞”事迹和精神传唱至今。
供稿:段晓东
编辑:张湃
责编:综合信息部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