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场疫情,让“办公室”的讨论持续发酵。有人说,它掀起了“居家办公”的热潮;也有人认为,何必陷入“家”与“办公室”的两难选择中摇摆不定,在它们之外,还有更广阔的“第三空间”来释放你工作的热情。

那么,在未来,办公室真的会消失吗?在第一届海沃氏“无处不办公”虚拟峰会中,全球办公空间调研专业机构Leesman用事实(=数据)证明,卓越的办公空间依旧是优秀员工的工作首选之地。
是谁动了“办公室”的奶酪?
从一份时间跨度为13个月,参与员工近一百万,覆盖全球90余个国家的Leesman (2020-2021)调研报告中, 我们直观地看到:“居家办公”的Lmi指数为74.0,远高于“普通办公室”的64.7。Lmi指数越高,意味着员工在某种工作环境的满意程度也越高。

如此,员工们“用脚投票”的能力导致了“居家办公”和“办公室”间的竞争。报告显示,只有15%的调研参与者愿意每周在办公室里逗留4-5日,而约37%的人只想每周进办公室打卡1天,或干脆不去。有趣的是,希望重返办公室的大多为职场新人,资深员工则更偏爱“居家办公”的宁静与专注。

点击图片阅读《WFH第一周,想象与现实的距离》
数据背后隐藏着两者“博弈”的真实画面。尽管“居家办公”在客户会谈、非正式社交、互相学习和设备的配置上略显逊色,但它在创意协作、专注工作、休闲、远程视频会议、冥思等17项与工作行为相关的选项中,显示出更大的优势。
卓越的“办公空间”吸引力巨大
这是否证明,“办公室”已可以退出历史舞台?答案显然是否定的。为此,Leesman展开了另一场PK,用获得Leesman+认证(=Lmi70分以上的办公室)的“卓越办公室”来对比“居家办公”。

这一回合中,“卓越办公室”以Lmi74.7的成绩险胜。看似势均力敌,但它已在创意协作、专注工作协作、远离办公桌外的个人工作、纸面工作和休闲等因素上,将“居家办公”甩在身后。
在Leesman所调研的100多个国家数千个工作场所中,达到Leesman认证的办公楼还不到5%。其中,获得最高分的办公室在个人和团队效率、员工自豪感、社区感受和环境体验上遥遥领先。正是这些办公场所,树立起未来办公室的形象标杆。
HWS案例:霍尼韦尔
2019年,霍尼韦尔上海新亚太总部智慧大楼以Lmi84.8的高分,成为当时Leesman全球工作场所调研的No.1。据报道,有90%的员工表示这一工作场所提供了优良的社区感受,94%的员工表达了身处其中的自豪感。可见,真正做到“员工优先”的办公空间才能在不确定的未来中保持吸引力。
“办公室”的未来
“凡是不能杀死你的,终将使你变得更强大。”尼采的这句经典语录,同样适用于“办公室”的生存之道。

Leesman数据分析
在庞大的数据和榜样的指引下,卓越的未来办公室逐渐展现出它的轮廓。在保持客户会谈、非正式社交等传统优势上,企业主们应结合自身的行业特点和员工需求来勾画办公室的理想蓝图。
事实上,近一年来“居家办公”和“办公室”间的竞争同样带来了好处。办公室的设计者将更多的从前者的优势中汲取经验,扬长避短,以提升未来办公室的魅力。

BuzziNest Booth
针对办公空间的传统弱势,HWS通过引入BuzziSpace的“隔音棚”,为开放式办公空间带来宁静舒适的工作环境。这一解决方案的植入让个人专注、远程会议、思考、阅读、私密性会谈等受噪音影响较大的工作行为变得游刃有余。

BuzziNest Pod
此外,Return Focus Pod、Share Focus Pod、Cabana和Openest的运用,可以在半封闭的状态下,让员工不仅能专注工作,也能感受到周边的温度。

Cabana Sofa
说到底,人是一种社会性动物。工作闲暇时与伙伴短暂的交流,创意或许由此萌生,同事之间也可以在相互关怀中收获更多满足感。如此,一个高品质的茶水区就显得格外重要。

Maari Chair + Cabana Sofa
不过,在迎接未来办公空间的道路上,我们显然不能为某一种特定的方式盖棺定论。“居家办公”、“办公室”,甚或是“第三空间”之间应相辅相成、互为补充,将“人”的需求贯穿始终,如此才能从容应对不确定的未来。
那么,面对未来,您希望拥有一个怎样的工作环境呢?欢迎与HWS的专业家具顾问进行深入沟通,我们将不遗余力地为您打造您心中的理想办公图景。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