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dex}}/{{bigImglist.length}}
{{memberInfo.real_name}}
{{commentname}}

偏锋 评论 | 《风景的天文学》——鲍栋

{{newsData.publisher_name}} {{newsData.update_time}} 浏览:{{newsData.view_count}}
来源 | {{newsData.source}}   作者 | {{newsData.author}}

风景的天文学 

鲍栋


即使离作品只有几步之遥,康海涛的风景总给你某种距离感,仿佛画中事物处在一个遥远的地方。幽暗模糊的场景、幽深而退缩的空间、浓郁但透明的“积墨”,这种距离感首先表现在视觉上,康海涛几乎是在透过望远镜观看风景,它们不仅遥远、模糊,也总是一小块局部,这些风景似乎是从广袤的世界中被他发现了出来。

偏锋 评论 | 《风景的天文学》——鲍栋 鲍栋 偏锋 风景的天文学 风景 天文学 作品 康海涛 距离感 画中 事物 崇真艺客

夜曲,2018,纸板丙烯,224 x 156.5 cm
偏锋 评论 | 《风景的天文学》——鲍栋 鲍栋 偏锋 风景的天文学 风景 天文学 作品 康海涛 距离感 画中 事物 崇真艺客

白房子,2021,纸板丙烯,75.5 x 100.5 cm

如果我们再靠近画面,到了看得清笔触的距离,这种距离感也依然存在,但是从视觉再现的层面转换到了风格细节上,在这种距离上,物像其实反而是看不清的,或者说人们已不在乎是否看得清的,我们的注意力会转移到诸如密集叠加的笔迹、铅笔标记的辅助线,以及那些“吃”入纸内的时间感上。这些物理及心理上的细节足以让人们以为康海涛不是在画风景,而是在用放大镜画一幅幅观测图。

偏锋 评论 | 《风景的天文学》——鲍栋 鲍栋 偏锋 风景的天文学 风景 天文学 作品 康海涛 距离感 画中 事物 崇真艺客

一隅,2019,纸板丙烯,164.6 × 131.7 cm
偏锋 评论 | 《风景的天文学》——鲍栋 鲍栋 偏锋 风景的天文学 风景 天文学 作品 康海涛 距离感 画中 事物 崇真艺客
,2021,板丙烯,82 x 128 cm
像远距观测一样观看风景,又如测绘一样去制图,在康海涛的工作两端之间有着宏观与微观的强烈张力。这让人不得不想到天文学研究,既得面对巨大的天体及宇宙,也得面对基本粒子这类极度微小的事物,又得从遥远对象上依据极其有限的信息做出抽象的判断,亦常常生成出模糊不清的图像。在这个意义上,康海涛工作方式的颇具天文学气质,这或许正是他风景作品中那种距离感的由来。
偏锋 评论 | 《风景的天文学》——鲍栋 鲍栋 偏锋 风景的天文学 风景 天文学 作品 康海涛 距离感 画中 事物 崇真艺客
树丛,2015-2016,纸板丙烯,252x182 cm 
偏锋 评论 | 《风景的天文学》——鲍栋 鲍栋 偏锋 风景的天文学 风景 天文学 作品 康海涛 距离感 画中 事物 崇真艺客

窗,2019-2020,纸板丙烯,167 x 305 cm

天文学不仅有“远”,还有“光”,在发现引力波之前,光波几乎是天文学研究唯一的素材与中介。光亦是康海涛作品中的关键因素,他喜欢描绘照亮或者透过树丛的光、建筑上的光影、穿过帘子或玻璃的光、镜子上的反光,不管是天光、灯光,还是颜色叠加之后的透明,及至物像与空间的抖动模糊等光学效果,一切都与光有关系。甚至我们可以说,康海涛是为了描绘光而去描绘事物,因此把夜景独自发展成为了一个题材。
偏锋 评论 | 《风景的天文学》——鲍栋 鲍栋 偏锋 风景的天文学 风景 天文学 作品 康海涛 距离感 画中 事物 崇真艺客

朝阳厂,2019,纸板丙烯,238 x 182 cm 

偏锋 评论 | 《风景的天文学》——鲍栋 鲍栋 偏锋 风景的天文学 风景 天文学 作品 康海涛 距离感 画中 事物 崇真艺客

,2019,纸板丙烯,229 x 361.5 cm 

艺术史上,风景题材总是与研究自然相关,不管是康斯泰布尔的田园风光、莫奈的花园与草地,还是斯蒂格利茨拍摄的天空和云朵,艺术在再现自然的时候研究着自然,在此过程中也改变着技法、语言,乃至观念。康海涛的绘画也延续了这种艺术与自然的关系,但却在一种新的视觉经验与观念下回收利用了“风景”这个概念。
偏锋 评论 | 《风景的天文学》——鲍栋 鲍栋 偏锋 风景的天文学 风景 天文学 作品 康海涛 距离感 画中 事物 崇真艺客日记,2019-2020,纸板丙烯,154.7 x 117 cm
那些浮光掠影的表面暂且不说,与传统社会相比,当代生活最独特的地方在于个体的观念世界几乎无限地大,而经验世界的范围又极其狭窄,比如,一个人很容易对国际新闻了如指掌,但或许却对昨天的晚餐毫无印象。人们知道的越来越多,认知范围越来越广阔,但是经验含量却越来越稀薄,换句话说,我们越来越处在一个间接的、抽象的观念世界。本质上,康海涛的绘画所面对与捕捉的正是这样一个世界,一个无人的,抽象的,理念化存在的世界,一个需要“成像”(Imaging)而不是“再现”(Representation)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我们观看的已不是对象,而是观看“观看”本身,因此,查克·克洛斯并不是一个肖像画家,康海涛画的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风景,而是这个间接景观时代特有的观看方式。

2021年5月6日


  关于作者
鲍栋,本次康海涛个展的策展人。1979年生,艺术评论家、策展人、“北京当代·艺术展”艺术博览会联合创办人。




关于画廊   

偏锋画廊坚持对中国当代艺术进程的洞察以及对欧洲及战后艺术大师的探索,并在两者的对话与碰撞中寻找各种可能的艺术力量。偏锋既是中国最早推动抽象艺术研究与发展的重要画廊,也是持续探讨具象绘画在当下多种可能性的主要机构。我们深信,艺术的体验产生于一个又一个的变革中创造的新世界;艺术家的作品正是探索世界的第三只眼睛。对于收藏家,偏锋为其提供专业知识,鼓励他们发掘个人独特的视角,只因两者的充分结合才能构建卓越的收藏。我们希望更多的藏家可以秉持鉴赏家的心态,更深入地理解当代艺术以及欣赏画廊发掘、重塑并坚信的艺术家。




媒体/图片垂询 

邵俊芳 shaojunfang@pifo.cn

T: +86 10 59789562

其他垂询 

王彧涵 sophia.wang@pifo.cn
M: +86 18210011135



偏锋 评论 | 《风景的天文学》——鲍栋 鲍栋 偏锋 风景的天文学 风景 天文学 作品 康海涛 距离感 画中 事物 崇真艺客
{{flexible[0].text}}
{{newsData.good_count}}
{{newsData.transfer_count}}
Find Your Art
{{pingfen1}}.{{pingfen2}}
吧唧吧唧
  • 加载更多

    已展示全部

    {{layerTitle}}
    使用微信扫一扫进入手机版留言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长按识别二维码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item}}
    编辑
    {{btntext}}
    艺客分享
    {{mydata.real_name}} 成功分享了 文章
    您还可以分享到
    加载下一篇
    继续上滑切换下一篇文章
    提示
    是否置顶评论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取消置顶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删除评论
    取消
    确定
    登录提示
    还未登录崇真艺客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
    立即登录
    跳过
    注册
    微信客服
    使用微信扫一扫联系客服
    点击右上角分享
    按下开始,松开结束(录音不超过6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