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尚是一种姿态
承载时髦和浪漫、传递审美与品味
时尚也是一个轮回
影响当下,见证未来
潮流来来回回,风格不断变换
今天,用56张照片
带你一览中国时尚变迁史
-点击观看视频-

纯真时代,回溯华年
“时尚是一种社会需要的产物”
——齐奥尔格·西美尔

▲改革开放初期:“远看一大堆,近看蓝绿灰”
曾几何时,国人因为单调的服装款式和沉闷的“蓝、黑、灰”色调,而被西方媒体称为“蓝蚂蚁”。
1978年,改革的春风吹拂中国大地,中国发生了巨大变化,人们心中沉睡已久的爱美之心被释放出来,百姓服装日益多彩。
一本小说、一部电影、一场比赛都会引发全国人民的热情,形成风靡全国的流行,留下一个时代的记忆。

▲1979年:法国时装设计大师皮尔·卡丹在北京民族文化宫举办时装表演
1979年春天,法国著名时装设计师皮尔·卡丹应邀在北京民族文化宫举行了一场服装表演。
台上衣着的多姿多彩与台下的一片“灰、黑、蓝”形成了鲜明对比。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前8张 1980年:中国第一本时装杂志《时装》创刊
▲后2张 1980年:中央工艺美院(清华美院)开设国内第一个服装短训班
随改革开放,服饰的色彩渐渐变得多彩,中国服装与世界潮流日趋同步,尤其以都市女性对于品牌崇尚成为品味生活的表现。
俗话说:“盛世有华服”。



作为80年代时尚指南,《庐山恋》掀起了蔓延10年的风潮。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电影里张瑜扮演的归国华侨的造型时尚新颖,据不完全统计换了43套戏服,每一套服装都是从香港采购。
一时间中国的大街小巷,无数爱美的女性都拿着《庐山恋》的剧照找裁缝定做衣服。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回溯“衣”然往事,改革开放掀开了中国时尚的新篇章,设计师们传承者时代的精华,又孕育着新的时尚。
今天人们对于服装的选择更体现个性,不仅是舒适,更追求独特的魅力。

选藏华彩
为明天而收藏今天,“为未来”的高光时刻。


面对当今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深刻变革,大量当代艺术品进入博物馆,并逐步成为现代博物馆发展的一大趋势。
英国维多利亚与艾伯特博物馆(V&A)、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等不少世界知名博物馆更是从未停止或放慢过收藏当代纺织品和服装设计作品的步伐。



中国丝绸博物馆《发现-FASHION2011年度中国时尚回顾展》从服装成衣及面料、家纺面料及成品、服装及时尚资讯等各个方面,从博物馆角度呈现出年度的中国时尚面貌。
展览上的诸多名家大作,如从北京借展的抹胸高级定制礼服裙《百福图》刺绣了王羲之、颜真卿、黄庭坚等历代100位书法名家所书写的福字。

传统意义上的博物馆是文物陈列所,研究收藏的主体是古物。
但这次展览的举办,突破了收藏对象历史和价值的约束。
对现代纺织服装作品的收藏能较全面地保存和记录纺织服装发展的现状。
举办这样的一次展览,也让中国丝绸博物馆的工作者思考着,要选藏展出什么样的作品呈现当代的时尚,定格中国时尚的高光时刻,借由一次展览带动收藏。
而对时尚作品的价值的一次次决策与争取,收藏又促进了展览。
年复一年,连接过去与现在,影响当下与未来。



▲《秦俑》-马可-1994
中国丝绸博物馆近年收藏的作品当中显现出跨界特征与可持续在时尚创作中的应用。


「源于自然的时尚」展中展《衣从万物:中国今昔时尚》展出的《文明》为艺术家王雷2016年用纸纱线手工编织而成。
作为文化交流工具的英汉词典的页面被搓成纸纱线,然后手工编织成明式袄服。纸张作为中国四大发明之一传到西方,而针织工艺则从西方传入中国。王雷选用明式袄服纪颂明代(1368-1644)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

它的制作,要经历收集、挑选、裁切、粘贴、抽取、打湿、滋润、搓线、打板、编织、缝合、熨烫等数十道工序。

《四两十钱》采用的是最先进的纳米金属合金布料。
这件作品展示了旗袍的持久魅力和创新潜力。设计师采用了宽松、不对称的剪裁,以及金属涂层丝绸这种新材料。渐变灰调与隐约微光让人联想到中国水墨画和瓷釉。
「四两十钱」的名字取自传统重量单位,一两即250克,也就是这件旗袍的重量。


作品一方面注重刻绘旗袍含蓄优雅、安静大方的文化气质;另一方面又强调一种混合的民族感。
它有古希腊托加式的浪褶、中世纪欧洲骑士的披风,换一种穿法又变成了伊斯兰教或基督教中的圣女。
让时尚走进博物馆,为企业与设计师的品牌文化塑造及传播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让博物馆不仅是旧遗产的投影机,也成为新时尚的发生器。

开创华章
“中国元素”在服装设计中的多元表达
中国的高定时尚从无到有,从有到精——服务顶级客户,获得国际声誉,入藏艺术殿堂,反映了中国经济实力与国际地位。







“非遗”作为新时代中华民族文化复兴征程中的重要形式和载体,其所承载的使命,不仅是自身的文化符号意义,更重要的是其潜藏的巨大经济效用。



如今经济史视角下的“非遗”符号价值和现实启示,商业角色潜入中国文化地理的深处,发掘、整理、赋能,将少数民族服饰、民间艺术及非遗技艺等作为灵感来源,运用现代设计理念和时尚语言,展现中国的多元文化元,呈现非遗技艺的手工之美。
这种模式将是今后的重要方向。


中国时尚服装作品,从中国的山水画、书法、园林、陶瓷等艺术经典中汲取灵感,呈现中国艺术“借物抒情、意在象外”的美学特点。


《源于自然的时尚》
展至7月11日
倒计时9天,别错过哟!

扫码购票
本篇内容根据陈百超老师讲座整理
作品图片鸣谢中国丝绸博物馆惠允
文字整理:郑雅琴
审校:顾灵



点击阅读原文,购买展览门票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