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上方蓝字中国舞台美术学会→右上角“...”→“设为星标”
本文转自:国之巨匠


开幕式现场
我院研究生邢雨作为毕业生代表在开幕式上发言
作品欣赏
邢雨

作品介绍
每个人的内心世界都是一个丰富的存在,而瞬息万变的环境无时无刻不在向人的内心深处产生触动和震动,有时因为外部信号过于杂乱让深处囵囤的你我屏蔽了外界的喧嚣,甚至关闭了与自己对话的通道。
本组作品分别以“疑问”“思索”“可感与可知”“流溢中的一秒钟光斑”为创作主题,镜面作为主要元素贯穿其中,为这场“对话”勾勒出具体的对象,试图将观众融入作品营造的场域,用丰富的视觉效果吸引人们进入自我的深度空间,展开一场久违的与自己的“对话”。
李潇雨


作品介绍
夜晚中的城市万家灯火、斑离繁华,钢筋水凝土筑成的建筑在灯光的映衬下硬朗的棱角变得柔和和温润,萦绕着一股暖意,与日光之下鳞次栉比的城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作品中更加强化了建筑里的灯光,使其显得格外有张力,像是膨胀了出来,挣脱了冰冷框架的束缚,满溢出温暖的诗意,引发生活在现代城市中的人们对诗意栖息地的思考。
李辉

作品介绍
不被重视的翡翠边角料经高温熔化后显得浑浊、粗糙、脆弱、荒蛮而廉价,与玉石原本亮丽、坚韧与稀有等特质大相径庭。高温分解翡翠的物理结构,同时也消减了其作为玉石所特有的寓意美好和带有神性的象征意义。这个实验结果并不重复翡翠作为贵重宝石的美感,而是突破了翡翠玉雕尺度小过于工艺与匠气的问题,让翡翠材料成为可以进入美术馆空间进行表达的雕塑作品。
作品对翡翠开采带来的环境、生态、区域文化的伤害进行深层反思,让翡翠材料进入到现实主义创作层面,与我来说是一种巨大的挑战和突破;在雕刻创作中,又融汇传统玉雕的俏色技巧以对现实抛出提问。
陈舒婷
作品介绍
《美人儿》系列作品灵感来自不同时期对女性身体的“审美”要求。尽管美的观念在不同文化中都有不同的呈现,且会随时间而发生变化,但是在历史的过程中,对女性的身体要求要严格得多,当下的消费主义进一步加强了对女性身体的规训。人偶本身是无自主能力的个体,它们无法决定自己的命运,任由拥有者进行摆布、造型,这与女性在时尚文化中所处的境遇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作品以球体关节人偶的方式进行呈现,尝试梳理历史上女性的身体变化,表现从外部社会到女性心理对自身身体的规训,并以此讨论在他者凝视下的女性身体改造和偶化女性的现象。
陈文仪


作品介绍
当腹中的胎儿有了心跳,即是生命伊始的象征,充满韵律的心跳代表着生命的节奏,静听心跳,仿佛听到了人的心声。作品中将琴弦装在形态不同的原木上,连接心率感应器与电机,只要手指放在心率感应器上,心脏跳动一下琴弦拨动一下,十几根琴弦在不同人的心跳中奏响,这不仅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还是人与自然的交流。


作品介绍
作品以一棵意指孩童本身的从幼儿园移植过来的树作为创作对象,使用万向连接器进行改造,观众可根据自己的喜好摆动树枝的方向,树最终会呈现出不自然的形态。人在幼儿时期最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过早的用成人的美学趣味去干预孩童,容易使孩子的艺术感受出现“非自然生长”的现象。
黎佩珊



作品介绍
当人们在回答“生命中最重要的是什么?”时,其实是在对过去的经历进行总结,也是对当下自我处境的反思,这将影响着人们的选择和行为方式。创作者通过采访不同性别、年龄、职业等不同身份的人,并留下被采访者的头发等具有代表性的物品,以表达人们用某一时期最重要的东西来代表斯情斯境,应物斯感,感物吟志,在生命不断成长成熟的过程中,我们将理解更多事,共情更多人,变得越来越开放和包容。
黄华育


作品介绍
说明:艺术史家温克尔曼说:“高贵的单纯,静穆的伟大”。波涛汹涌的海面,宁静深沉的海底,是一种精神境界的美。《静·游》中,成群的海鱼似动非动,参差错落。质朴的水磨石,徐徐行游的鱼群,材质属性的重量感与圆实的体态造型相结合,希冀传达声色不漏的静穆之美。

作品介绍
作品《拔地而起·城》运用传统嵌瓷雕塑中塑胚立体嵌的制作工艺,将钢筋水泥材料替代石灰塑造胚体,并以瓷碗材料结合马赛克的细密贴合方式,镶嵌出体态圆融向上生长的春笋,一座座拔地而起的笋组合起来宛如长出的城市。“钢筋”与“水泥”常常被贴上冰冷的标签,而作品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春笋之城”,引发人们对工业时代下对城市与人的情感关系的思考。
张国华
作品介绍
作品名称:《序》《浪》《家》
作品说明:作品将汉字的最小单位偏旁部首拆解开作为独立的元素,以立体构成的形式重新组合在一件雕塑作品中,由于每个观看的个体的观察习惯,对色彩、造型的感知力都不同,他们整体观看时也许会自由地识别到其中一部分文字,或者看到任意组合的词汇、句子,通过对文字进行拆散、重组、再解读,使观者产生不同的视觉、心理与情感的体验。
许群波
《公元一九二七年十二月十一日凌晨三时许·广州起义》
作品介绍
作品介绍
作品介绍
陈欣
作品介绍
2020年初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成为了一场波及世界的公共卫生安全危机,给社会生活带来方方面面的影响,我的作品《打虎》《吻》《疫情思考者》《归家》借文学典故、美术经典作品的寓意,以超现实的表现方式,表达对疫情及后疫情时代的深刻思考。
展览现场
责编:雪祺
识别小程序
一键直达四届展购票通道
一键5连击:点赞+分享+在看+留言+星标
总有一款适合您→→→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