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丨内化于心,外化于形—艺术家李伟的雕塑创作
{{newsData.publisher_name}}
{{newsData.update_time}}
浏览:{{newsData.view_count}}
来源 | {{newsData.source}} 作者 | {{newsData.author}}


7月14日,在深圳湾1号·湾汇“游园一夏”展览现场,雕塑家李伟受邀举办“雕塑创作之美学现场”为题的专场分享,概述了个人创作的来路与对未来发展的关注。

艺术家李伟在分享会现场
内化于心,外化于形
——雕塑创作之美学现场
李伟
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我15年来的创作感受。首先,我要介绍我们自己。因为有好多藏家或者朋友都说过,初次看到我们作品的时候,都会想象这个作品会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创作出来的?而在看到我本人之后,都会觉得有巨大的反差。其实我们是一个跨界的组合,我们是“李伟&刘知音”,就是我和我的爱人,我是雕塑专业,她是服装设计专业,所以大家会在我们的作品里,既感受到时尚的元素,又感受到雕塑和纯艺术的概念。

分享会现场观众
几千年来雕塑或者是绘画一直在发展,如何创造一个明确的辨识度,是我刚开始创作的时候就要考虑的问题。虽然我之前学习的是现实主义和写实主义,但我自己不是特别喜欢叙事性或者具体的写实概念。概括来说,作为一个80后,我喜欢虚幻的、超现实的概念。我的爱人刘知音是服装设计专业,拿到过服装设计新人奖,其实大学的时候,我们从来没想过要合作,我一直是在我雕塑的系统,她在服装设计的系统,后来有一天,我正在做一个泥稿,碰巧知音来,我说你给我改一改。因为她没有和我一样的雕塑专业的知识背景,就很随意发挥,我由此忽然发现了一个新的语言,这也是我们的幸运。
第一个阶段的创作,可以看到好多“影子”。因为我们学习的雕塑,其实都是从西方学过来的,学习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之后才考虑如何找到自己的语言。在这个过程中,我一直在想的就是如何提炼一个中国的形象。当时铺天盖地都是西方的形象,人物都有高鼻梁,人体都是西方式的,那么,什么才是中国人或者东方人的典型形象呢?我选择背其道而行,把人物的脸部结构、空间全给减弱、压平,突出整体楔形感。所以在我们早年的一些作品,个人情感的抒发相对会少一些,对雕塑语言的探索或者时尚视觉的东西会更多一些。


艺术家李伟&刘知音作品《遇见你》
早期有很多作品的灵感,都是从罗马肖像里得来的,同时因为我高中时期学过一段时间国画,总想有一些留白——那时候处于懵懂之中,对“中国化”的概念其实是很弱的,比如在《遇见你》中,就有“藏”的概念,小男孩把一束花藏在了背后,我觉得特别唯美,还有《夜来香》,会营造一种像是奶油在流淌的质感。另外,国内雕塑作品里,用色最“艳”的应该就是我们,其实这也是我们“组合”的特色,因为刘知音是学习背景是“服装设计”,所以她没有条框的限制,而是追求极致,其实那时候的作品和现在流行的“潮玩”有一点契合。那时候对语言的探索更多一些,后来我也从浮世绘里得到一些灵感,比如海浪或者波纹,而且那会儿还驾驭不了全身,只能做到半身。从那时到现在,大家看到的一点变化,就是我们这二十年间在创作上不停歇的尝试与演进。

艺术家李伟&刘知音作品《夜来香》
2014年,我在玉兰堂举办了我的第二次个展“遇见你”,也就是从这个个展开始,作品里会有一些个人感受的抒发。比如《蝴蝶》,我当时就是想找到最能代表时尚的一个符号化元素,所以就把人物给消解了。比如在《水蜜桃》中,用头发的遮挡表示一种距离感,酷酷的,所以就用头发遮挡眼睛的方式呈现了距离感。

李伟&刘知音 蝴蝶 2014 不锈钢
400×180×230cm

李伟&刘知音 水蜜桃 2014 铸铜化学着色
105×120×187cm
因为我31岁才从大学里走出来,所以跟社会之间有一些距离,这从当时的一些作品题目里也可以看出来。比如《天空之上》,这件作品就是一种自我心态的表达。还有《王子》,就是“我有我的骄傲,我有我的领地”,还有一件比较特别的是《小星星》,当时我就选择了芭蕾舞的一个姿态,这个姿势是一个即将开始的动态,我觉得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自己的家庭、或者是自己的明星,所以给它取名叫《小星星》。另外很多作品也与我的个人生活相关。比如《不眠夜》,描述的其实是我的一次失眠的经历。

李伟&刘知音 天空之上 2014铸铜化学着色
40×30×102cm
点击收藏99版限量雕塑

李伟&刘知音 王子 2014 铸铜化学着色
38×38×88cm
点击收藏99版限量雕塑

李伟&刘知音 小星星 2014 铸铜化学着色
43×45×116cm
点击收藏99版限量雕塑
2016年,我的第三次个展“春风不待”展出了更新系列的创作。这个阶段,主要还是从自我对生活的感受和情感出发,更多的是一种温情的呈现。我想,随着结婚生子,每个人的世界观、生活观都会产生变化,我也把自己感受到的一些社会的共性的状态融入其中,所以在作品里出现了很多“好伙伴”,而不再是一个单独的人物。

李伟&刘知音 若我将要远行 2016 铸铜化学着色
75×63×225cm
点击收藏99版限量雕塑

李伟&刘知音 小宇宙 2016 铸铜化学着色
41×44×101cm
比如《若我将要远行》,里面就有我认为我们每个人内心都会藏着的一头猎豹,这头猎豹其实就是自己,随时会给我们一颗远行的心。《小宇宙》表达的是一种有关安全感的话题,在生活之中,我们要保护自己的家庭,也要保护亲情,其实小鹿就是一个符号,是需要我们保护的一个对象,也是我们的责任和担当。我想这也是随着年龄增长,得到的新体会。《若只如初见》也有类似的情绪,人和人的初见似曾相识,在没有那么熟悉之前,这种关系似乎都是最唯美的,而等你完全了解之后,可能一切都会走样、变形。其实这是一个我自己想象的动物,因为它有鱼鳃、牛角、狗嘴、豹尾……也影射我们和一个人变熟之后,会发现他可能并不是符合你的想象和认识的那样一个人物。当然艺术是需要解读的,艺术家表达的知识他一瞬间的感受,大家可以有各种不同的视角和心境去看待。

李伟&刘知音 若只如初见 2016 铸铜化学着色
180×40×120cm
生活对创作也会有一些更直接的影响,比如《流星雨》这件作品,情绪上表达的是我们每个人都会有的“期待”。在情绪之外,我想,如何做一个从月球来的、不一样的东西?我尝试了很多石头的形态,一直到有一天,我突然看到了一个土豆,所以《流星雨》里的石头都是从土豆的形态源起的,和常态的石头很不一样。《果儿》也来源于有一天我看到的一个苹果,我觉得把这个苹果做成一个人物的形象会很有趣。这和自己有了小孩有关系,会有一种温情和期待,让自己将生活中的审美艺术化。

李伟&刘知音 流星雨 2016 铸铜化学着色
200×280×245cm

李伟&刘知音 果儿 2015 铸铜化学着色
40×50×55cm
当然这个时期也仍然会有一些表达立场的作品。比如《NO》,就是“我想说不”。面对生活里的很多事情,我都不想苟同,我要有自己的立场,所以我握紧拳头,非常坚毅。其实艺术,尤其是雕塑,没办法用太强烈的叙事或背景来表达一个故事,因为它只能呈现一个瞬间,就算要表达一个人的一生,也只能是通过一个动态,要浓缩在语言里。所以“瞬间”是非常重要的,无论是即将爆发,还是马上结束,这都是雕塑的特点,同时,这个力量还要“含蓄”,不能过分猛烈,而是中国化的。

李伟&刘知音 NO 2015 铸铜化学着色
33×33×92cm
点击收藏99版限量雕塑
从时间的话题延展开来,我觉得在三十多岁的时候,会觉得时间非常重要。《如果花开只一瞬》,其实也是在讨论要珍爱时间,要期待未来。比如这件作品《任逍遥》,也是在天地之间,手里抓住的那只鸟,就是梦想,就是期待,下面的石头则是大地的感觉,我们每个人都在天地之间,看你要把握什么。这件作品也是第八届中国电影导演协会年度盛典的奖杯。

李伟&刘知音 如果花开只一瞬 2015 铸铜化学着色
40×30×94cm

李伟&刘知音 任逍遥 2016铸铜化学着色
45×20×132cm
点击收藏99版限量雕塑
来到2020年,是时隔四年之后我的第四次个展。对艺术家来说,每一次个展的结束其实都是上一个阶段的终结,同时也会给自己树立一个新的标准。2016年之后,我突然有强烈的愿望要去看看中国艺术,看看中国雕塑。因为我是一个山西人,从小看的都是古代中国的那些东西,但是就学习来说,我们过去都是西学,从小学习的素描、色彩,这些都是西方的教育背景。所以我花了很长的时间去考察游历中国艺术。这些年一直在研究传统,去了很多地方,看了很多东西,并不是要去看某个技巧或者语言,而是要去感受什么是中国人,中国人的精神到底是什么?其实这些很难具象的描述。我用了五年的时间,走了全国的摩崖石刻和古博物馆,去看那些造像,去现场和古人直接对话。比如我们常说“唐代气象”,那个并不在电视或者电影里,而是等你走到昭陵,看到几米高的石狮,当年只是个配角,那个瞬间就感受到中国气息了,它就在那儿。

李伟&刘知音 山君 2020 铸铜化学着色
313×100×100cm

《山君》这件作品是一个全新的尝试。“山君”其实就是中国古代的老虎,我们古人叫老虎不叫老虎,叫“山君”,所以这件作品里,我也要找含蓄的东方的力量表达。其实它的图形来源也包括比如商代留下来的那种松石镶嵌里的图形,同时也想呈现一些情感在里面。在这件作品里,老虎即将冲出来,但是并没有张牙舞爪,而是威而不凶,这个人物也是,呈现出一种中性美,他们之间甚至还有一重依赖感。其实这个动态像我养的猫——它回家就蹭我,弓着腰在你腿上,那种温情流露是自然呈现的,艺术有时候需要一些出其不意和你的生活感受,所以这件作品整体来看比较温柔也比较内敛,又有即将爆发的状态——像是一张蓄满力的弓,而不是炸药要在瞬间爆炸。在《天之角》里也有这样的感受,人物在里面“张弓无箭”,其实要的就是拉弓的这样一个状态,但是作为猎物的兔子在他的背后,可能猎物就是他的箭——这也是这个阶段的一个哲思——你认为的对手和猎物就是你绝对的对手或猎物吗?我想可能这也是“人到中年”的一种感受。而且这里面,也有我对传统的理解,无形地运用到里面,而不是说只提炼一个寓言或手法,比如《擎天》,就是男孩的一个状态,其实那只飞鸟就代表着自己,他是在帮助它翱翔的同时,其实也是实现自我理想。

在我的游历过程中,南北朝雕塑是很重要的内容。南北朝是中国的一个乱世,而其间佛造像呈现的却又是中国永恒的微笑。我认为中国也是有蒙娜丽莎的,就在南北朝雕塑里。因为那个时候,战乱纷扰,百姓水深火热,他们的所有希望都不能寄托给统治阶级了,只能寄托给佛像。所有那个时期的佛像全是微笑,是中国造像的巅峰,而且非常擅长运用浮雕和立体的结合,实现三角构图的稳定性,并呈现为非常东方的方式。东方的方式很有特点,就是很多东西无法用科学解释,而是意象的,我们都是以意为先。当米开朗基罗、达芬奇他们这些文艺复兴巨擘偷偷研究解剖学的科学系统的时候,我们的古代人强调的是意象。

《夜玫瑰》是这样一件作品,这只猫的形状,按照科学的观点是不可能实现的,这个猫在现实里面它旋转不到这个程度,它的尾巴也不可能翘的这么高,但是我觉得上下之间需要一个连接,那就可以这样实现,小女孩的状态,我是按照猫的状态来做的,所以可以说是非常性感,同时,以命名与着色为参照,观众也可以看到,这件作品其实是比照一朵玫瑰花来做的,这也是我们中国古代的传统,擅长从器物里来得到某个东西。《夜玫瑰》的臀部和小裙子是按照一个杯子、一座钟的形象来做的,这样就有了线条和轮廓的美感,而不是一个写实的腹部会带来一种对美的冲击。
《漫山遍野》这件作品是上个展览的主题,这是一件很丰富的作品,里面的飞鸟代表了“天”,呈现的是一种人与自然的和谐,这件作品尺寸也比较大,气场很足。作品里面的这个女孩的形象,来源于释迦摩尼佛身边的弟子阿难,我看到的最平静的雕塑就是阿难的造像,他充满希望同时又特别宁静,所以我就做了这样一个人物,因为他在听法,所以会又谦逊又期待,同时非常平静。这种平静同时也依赖一种平衡。《何处惹尘埃》中就试图消解力量感,把这些都集中在一个点上,这也是我们的东方智慧,就是四两拨千斤,把力头给卸掉。这件作品其实主题部分是按照一个山的形态在做,而它的眼睛是空灵的,我想表达的是一种灵魂的状态,从这个眼睛可以看到它的里面。


在《如果不曾相遇》这件作品里,从侧面看,我把动物和人物都压缩成平面了。我们中国艺术对世界最大的贡献,就是我们的平面性。其实我们中国人都是平面思维,对应的是西方人的立体思维,我们都会一直努力把立体的形态压缩成平面,把光影减弱,然后进行描绘。绘画上的平面精神也影响到了中国的佛造像,从语言的脉络上看,就是压缩,你中以后我,我中有你,是浮雕化的,典型的中国状态。

李伟&刘知音 如果不曾相遇 2020 铸铜化学着色
《春暖花开》这件作品整体情绪是欢快的,我们小时候,每当春天到来的时候都非常愉悦,这件作品我把重心放在脚后跟的点上,表现出非常轻盈的状态,两个树枝代表的是春天的信息。《水云间》则是天地之间的状态,飞鸟都从我的底下飞过,是一种感受,在《醉春风》中,又转化为一种期待。其实这件作品人物的头发卷和我做过的小鹿的角差不多,都是一种向上的期待,而这个角除了三角构图之外,腿也还呼之欲出,都是即将起来的状态,都是在平静中的小动态。

李伟&刘知音 春暖花开 2020 铸铜化学着色
92×23×95cm
点击收藏99版限量雕塑

李伟&刘知音 水云间 2020 铸铜化学着色
125×27×38cm
这件《满天星》有客人说是“招财猫”,虽然我做的时候考虑的是摘下满天星,但是这个解释挺好,充满超现实的虚幻感受,在现实中不太容易出现这种状态,能感受到他的期待,而且这件作品其实我是按照传统建筑的形态来做的,能看到一种古典美学的架构。《含羞草》是我从汉代雕塑里学到的一些美好的借用,比如平面化的花朵图像,身体也更简洁,并不是一种现实感很强的作品,情绪上很像“含羞草”,一碰它就会缩回去。

点击收藏99版限量雕塑

《花落知多少》和之前的《如果花开只一瞬》都是表现时间和瞬间,其实人是做不到这样一个姿态的,大家可以看到三角消于一点,这样也是一种重量的消解,我觉得是很东方的一种感受。《蝶恋花》表现的是一种飞翔的状态,《长空》就是一种自在的状态,我觉得这也是东方意味,也是我这些年对中国感受的一种融合。


李伟&刘知音 蝶恋花 2019 铸铜化学着色
116×65×52cm
点击收藏99版限量雕塑

李伟&刘知音 长空 2019 铸铜化学着色
85×85×28cm
点击收藏99版限量雕塑
《海角天涯》里的鹤仍然是我作品里动物的意向,是一种双向的陪伴,是自己的另一种状态。还有《青云》和《驭风》,也都是人与动物的陪伴。《春风一夜来》则是我从《动物世界》里看到的树獭,我觉得它太舒服了,我们人类能不能这样闲适一天,但是当人物也这样慵懒的时候,突然春风来了,那还是要再起来,再奋进,这也是我的一个生活感受,呈现我的意味。

李伟&刘知音 海角天涯 2019 铸铜化学着色
125×40×35cm
点击收藏99版限量雕塑

李伟&刘知音 春风一夜来 2017 铸铜化学着色
50×22×105cm
点击收藏99版限量雕塑

李伟&刘知音 青云 2018 铸铜化学着色
76×62×115cm
点击收藏99版限量雕塑

李伟&刘知音 驭风 2018 铸铜化学着色
125×30×50cm
{{flexible[0].text}}
{{newsData.good_count}}
{{newsData.transfer_c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