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隋唐绘画9:唐人宫乐图
12
隋唐绘画
前几期给大家讲述了唐代张萱、周昉的仕女画,今天将为大家介绍一幅唐代佚名画家的仕女画杰作——《唐人宫乐图》。
该画高48.7厘米、长69.5 厘米,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唐人宫乐图》描绘了唐代宫廷仕女宴乐生活的一个场景。画中后宫女眷十二人环案适坐,或品茗,或行酒令。
画面最上方的四人正在吹乐助兴,所持用的乐器,自右而左,分别为胡笳、琶琶、古筝与笙。侍立的二人中,又有一女击打拍板,以为节奏。
唐代是中国乐舞艺术发展的鼎盛时期,宫廷里的乐工、歌舞艺人就多达数万,传世、考古发现有大量隋唐时期的乐舞俑,很生动地再现了那个时代贵族们对于歌舞的喜爱。

胡笳

琵琶

古筝

笙
方桌中央放置一只很大的茶锅,画幅右侧中间一名女子手执长柄茶杓,正在将茶汤分入茶盏里。她身旁的那名宫女手持茶盏,似乎听乐曲入了神,暂时忘记了饮茶。对面的一名宫女则正在细啜茶汤,侍女在她身后轻轻扶着,似乎害怕她醉茶的样子。
《唐人宫乐图》完成于晚唐,正值饮茶之风盛行之时,茶圣陆羽《茶经》便完成于此际。从这幅宫乐图可以看出,茶汤是煮好后放到桌上的,饮茶时用长柄茶杓将茶汤从茶锅盛出,舀入茶盏饮用。这是典型的“煎茶法”场景的部分重现,也是晚唐宫廷中茶事昌盛的佐证之一。



《唐人宫乐图》的色彩搭配鲜艳而不俗,不多的几种颜色产生出丰富的效果。全画中最重的一块颜色在案下卧着的小狗。该画色泽之所以历千年而仍然鲜亮,是因为画家画人物时先在绢的背面以色作底,再层层渲染,最后厚涂,而且所用的颜色是极好的矿物色,所以直到今天,颜色剥落的情况并不是十分严重,细节清晰可见,充分印证了唐代工笔重彩的高度成就。


《宫乐图》最早均按原题鉴定为元人画,近年通过对作品中的人物开脸、服饰、乐器等研究,如画中人物的发式,有的发髻梳向一侧,是为“坠马髻”,有的把发髻向两边梳开,在耳朵旁束成球形的“垂髻”,有的则头戴“花冠”,都符合唐代女性的装束,画中的琵琶也能找到唐代实物印证。所以,现在画名已改定成《唐人宫乐图》。
延展阅读
公益课堂:讲给孩子的中国美术史|《三鱼纹彩陶盆》(史前美术1)
公益课堂:讲给孩子的中国美术史|《竹林七贤与荣启期》(魏晋南北朝绘画5)
公益课堂:讲给孩子的西方美术史|拉斯科洞窟《大公牛》(原始美术1)
公益课堂:讲给孩子的西方美术史|《阿喀琉斯与埃阿斯玩骰子》(古代美术7)
公益课堂:讲给孩子的西方美术史|达·芬奇(下)(意大利6))
公益课堂:讲给孩子的西方美术史|米开朗琪罗(上)(意大利7)
公益课堂:讲给孩子的西方美术史|米开朗琪罗(下)(意大利8)
资料来源:
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美术史系中国美术史教研室编著,《中国美术简史》;网络。
鸣谢!



联系我们 Contact us
开馆时间:9:00 — 17:30;周一闭馆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