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语
创立之初,「璞素茶事」就没把自己定位为“茶馆”或“茶店”,而是一个生活空间、一处陶冶性灵的艺术之境。“茶”是原点,也是线索,溯源自古雅文士的饮茶之趣,从茶、茶点、空间多个维度,创造一种优美而沉浸的东方茶事体验。
以下整理自专访录音
01
在游戏公司“摆茶摊”是什么体验?
我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是受到母亲影响。我妈妈弹古筝、打太极,常常带着童年的我半夜起来逛鬼市,去城隍庙淘些小东西。“玩”的种子,早早就埋下了。
接着,我逐渐了解不同的香气、购藏一些香道具、查阅古人是怎么用香的,还送一些香给妈妈品闻、佩戴,开始带着她玩儿。

由香入器,我购藏了不少宋代的瓷片;再由器入茶,我开始好奇“古人是怎么喝茶的”,知道了“点茶”这个概念。
那大概是2014-2015年,我已经跳槽去了游戏公司。别人的工位上都是手办模型,我的桌上呢,标本、碎瓷、香炉,像个地摊,但我自得其乐。
02
“我做梦都想喝到一盏宋徽宗的茶”
五六年前,“点茶”是特别小众的爱好,国内没有专业老师,网上资料也不成体系,可靠的文献资料只有宋代流传下来的七八本古书。
比如早些年常去日本,几乎把市面上所有的日本抹茶及器物都了解了一遍。其实“点茶”这个词,日本茶道仍在使用——日本人把用茶筅击打茶汤的动作也叫做“点茶”,这也是我早期倍感困惑的原因。
宋·刘松年《撵茶图》
画面闲雅,用笔生动,展示了宋代文士茶会的高雅志趣


直到现在,我更愿意用“分”这个字概括整个宋代的茶文化,“分”并不仅仅指“烹茶”这个动作,而是指一种区隔,一种“以别庶饮”的概念:将贡茶与民间茶、团茶与散茶区别开,象征着特别的身份、等级,以及特别高级的玩茶技巧。
我特别想喝到跟一盏宋徽宗的茶,但是看了古籍就知道,几乎不可能。

03
从一盏点茶窥见宋代审美
随着渐渐深入研学探索,我从点茶中找到一种“玩法儿”,研究怎么在茶汤上画画,也就是现在所说的茶百戏或水丹青。“玩”这个字,在我们的文化语境里是指文人雅士欣赏美好事物的一种方式,万物皆可玩。
古籍中形容茶汤纹脉形象“纤巧如画”,茶能雅致细腻到就像宋画一样,这使我愈加好奇。常常在博物馆观摩宋元绘画,一站好几个小时纹丝不动,直到觉得自己有所收获了再离开。
在茶面上临摹宋画,希望在这方寸之间,玩出宋代的味道。
△
南宋 郑思肖《墨兰图》
△
水丹青作品
△
北宋 许道宁《秋江鱼艇图》局部
△
水丹青作品
04
风雅重回,吾辈使命
跟璞素结缘是一个很偶然的机会。那时进贤路空间做活动,友人临时缺席,我帮忙顶替救场。
因为共同秉持着一份儒慕风雅之心,在璞素遇到了很多投缘的客人。与家人、朋友玩茶,跟面对客人的感觉完全不一样。我会油然而生一种责任感,想把它发扬光大。当天大家都对我说:“为什么这么好的雅事,现在知道的人这么少?能不能把这段文化恢复起来?”
“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就像宋徽宗在《大观茶论》中将茶誉为“真香灵味”一般。朴素的东西往往隐藏着无限的可能,给人无尽的遐想。宋代文人推崇的茶味,也是淳朴自然的。
我现在有一种强烈的信念感:我一定要把点茶玩好,分享这盏茶,分享玩茶的体会,和那份我所领悟到的宋代语境。
2021设计上海 璞素茶事「将饮茶」现场
宋式点茶吸引了非常多观众
点茶开课啦~ 详情请联系客服
↓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