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dex}}/{{bigImglist.length}}
{{memberInfo.real_name}}
{{commentname}}

线上讲座|寻找“诗意”的“风景”:骆伯年与同代影人的图文实践

{{newsData.publisher_name}} {{newsData.update_time}} 浏览:{{newsData.view_count}}
来源 | {{newsData.source}}   作者 | {{newsData.author}}


线上讲座|寻找“诗意”的“风景”:骆伯年与同代影人的图文实践 骆伯年 影人 讲座 诗意 风景 图文 线上 专业 现代 系列 崇真艺客



“专业余·出现代:
骆伯年与同代影人1930-1940s”系列讲座

寻找“诗意”的“风景”:

骆伯年与同代影人的图文实践


Searching for “Poetic Scenes”:

Image-Text Practices of Luo Bonian and his Contemporaries



7. 24.2021  11:00 周六


嘉 宾

吴盛青 香港科技大学人文学部中国文学教授


主 持
刘倩兮 
展览策展人


公众参与
本次活动为线上讨论,以下两种方式均可观看直播:
- 在腾讯会议输入ID
263 141 277 进入讲座
- 识别下方二维码进入哔哩哔哩直播间

线上讲座|寻找“诗意”的“风景”:骆伯年与同代影人的图文实践 骆伯年 影人 讲座 诗意 风景 图文 线上 专业 现代 系列 崇真艺客

B站直播间











线上讲座|寻找“诗意”的“风景”:骆伯年与同代影人的图文实践 骆伯年 影人 讲座 诗意 风景 图文 线上 专业 现代 系列 崇真艺客


《古今诗话》有云:“诗家以画为无声诗,诗为有声画。”中国传统美学理论中一直强调诗画、书法艺术合而为一,同质同源。


十九世纪发明的照相术,带来一系列截然不同的新技术、材质、构图原理以及观看客观世界的方式。当抒情传统在1840年代遭遇现代摄影术,当毛笔遭遇快门,诗、书、画的传统,在何种意义上能延伸到新兴的媒介环境中?技术化的摄影如何成为抒情的媒介?



线上讲座|寻找“诗意”的“风景”:骆伯年与同代影人的图文实践 骆伯年 影人 讲座 诗意 风景 图文 线上 专业 现代 系列 崇真艺客



线上讲座|寻找“诗意”的“风景”:骆伯年与同代影人的图文实践 骆伯年 影人 讲座 诗意 风景 图文 线上 专业 现代 系列 崇真艺客
骆伯年,柳丝蘸水,银盐纸基,《现象(上海)》第13期,19.5x26.5cm,1930年代


线上讲座|寻找“诗意”的“风景”:骆伯年与同代影人的图文实践 骆伯年 影人 讲座 诗意 风景 图文 线上 专业 现代 系列 崇真艺客

左:骆伯年,兰江渔唱,银盐纸基,28×19cm,1935

右:骆伯年,银盐纸基,29×20.8cm,1930年代



晚清与民国时期,诗与照建立起新的辩证关系,其间有延续传统意义上的图文统一和谐,也有两种截然不同的媒介、符号象征体系以及东西异质文化之间的彼此抵触与紧张关系。



线上讲座|寻找“诗意”的“风景”:骆伯年与同代影人的图文实践 骆伯年 影人 讲座 诗意 风景 图文 线上 专业 现代 系列 崇真艺客

吴中行

《风景》

1940年代

银盐纸基

20.2×13.3cm

©泰康收藏TAIKANG COLLECTION



本次讲座将围绕骆伯年及其同代摄影人的图文实践,以民国美术摄影中“风景”的现代建构为议题,探讨“诗意”的跨媒介实践、出位之思,勾勒缘心感物的抒情主体对技术化景观的改造,从而形塑民国摄影“诗情画意”的审美风格。





线上讲座|寻找“诗意”的“风景”:骆伯年与同代影人的图文实践 骆伯年 影人 讲座 诗意 风景 图文 线上 专业 现代 系列 崇真艺客

香港科技大学人文学部中国文学教授,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博士,主要学术兴趣为近代诗歌、文人文化以及现代媒介文化研究等。曾任哈佛大学费正清中心王安博士后、哈佛大学燕京学社访问学人、维斯理安大学东亚系副教授等。


个人专著有《现代之古风:中国抒情传统的现代转折》(Modern Archaics: Continutiy and Innovation in the Chinese Lyric Tradition, 1900-1937(哈佛大学东亚中心2013年)、《光影诗学:中国抒情传统与现代媒介文化》(Photo Poetics: Chinese Lyricism and Modern Media Culture)(哥伦比亚大学出版社2020年)。


编著包括《抒情传统与维新时代:辛亥前后的文人、文学、文化》(上海文艺出版社2012年, 与高嘉谦教授合编),《旅行的图像与文本:现代华语语境中的媒介互动》(复旦大学出版社2016年),《中国文学与文化》(JCLC) 杂志“情感与视觉性”专刊 (Emotion and Visuality)(杜克大学出版社2019年春季号,与蔡宗齐教授合编)、《感觉中国:感官文化的现代转型》(Sensing China: Modern Transformations of Sensory Culture)(劳特里奇出版社2022年, 与黄雪蕾教授合编)。










线上讲座|寻找“诗意”的“风景”:骆伯年与同代影人的图文实践 骆伯年 影人 讲座 诗意 风景 图文 线上 专业 现代 系列 崇真艺客
 相关展览 

专业余·出现代:

骆伯年与同代影人1930-1940s 



展期:6.10-8.7 / 2021

艺术家:骆伯年、胡伯翔、胡君磊、黄仲长、金石声、郎静山、刘海粟、刘旭沧、卢馥、舒新城、吴中行、张景琠、张印泉

策展人:刘倩兮

研究员:杨岳

展览设计:戴西云

视觉设计:丁丁

艺术总监:唐昕






线上讲座|寻找“诗意”的“风景”:骆伯年与同代影人的图文实践 骆伯年 影人 讲座 诗意 风景 图文 线上 专业 现代 系列 崇真艺客

{{flexible[0].text}}
{{newsData.good_count}}
{{newsData.transfer_count}}
Find Your Art
{{pingfen1}}.{{pingfen2}}
吧唧吧唧
  • 加载更多

    已展示全部

    {{layerTitle}}
    使用微信扫一扫进入手机版留言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长按识别二维码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item}}
    编辑
    {{btntext}}
    艺客分享
    {{mydata.real_name}} 成功分享了 文章
    您还可以分享到
    加载下一篇
    继续上滑切换下一篇文章
    提示
    是否置顶评论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取消置顶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删除评论
    取消
    确定
    登录提示
    还未登录崇真艺客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
    立即登录
    跳过
    注册
    微信客服
    使用微信扫一扫联系客服
    点击右上角分享
    按下开始,松开结束(录音不超过6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