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奇妙的旅行——献给孩子的艺术展”展场,一部基于25位小朋友的绘本书创作而成的动画片深受大小观众们的喜爱。
这些绘本源自7月18日举办的“会动的绘本”工作坊,小朋友们在刘彧文老师的引导下,以“大冒险”和“玩具上的风景”为主题,设计了起伏的剧情,画成绘本。想象力一旦开启,便有了无限的灵感,一天的工作坊,每位小朋友都完成了两本绘本,等待刘彧文老师把绘本“动起来”。刘彧文老师从每位小朋友的“大冒险”绘本中摘取视觉元素,构想了一场“奇妙的旅行”,制作成“奇妙的旅行——献给孩子的艺术展”主题展动画。
我们请刘彧文分享了“会动的绘本”工作坊的策划思路,以及主题动画片的创作构思,从中也延伸出刘彧文关于当代艺术结合儿童美育的观点。以下是刘彧文的分享。
“奇妙的旅行——献给孩子的艺术展”主题展动画
儿童时期的表达总是珍贵且独特的,因此,我构思了“会动的绘本”工作坊。工作坊分为两个部分,内容有递进。
第一个部分是带领小朋友把停留在脑海里的大冒险、奇遇记等想法视觉化,呈现在画纸上,完成一本属于自己的冒险绘本书。因为内容接近小朋友们的日常想象,让他们能轻松地进入绘本创作。

第二部分里,每位小朋友都带了一个自己心爱的玩具来到工作坊现场,我鼓励他们把玩具想象成山川那么巨大,再“记录”玩具上的风景。以此开启小朋友们对现实的再观察,找到现实与想象的关联,以及日常生活中被忽略的趣味,让现实与想象相互滋养。
“会动的绘本”工作坊现场,小朋友们画“玩具上的风景”(左右滑动查看图片)
过程中,我通过放映儿童绘本动画、讲述相应的绘本作品,激发小朋友的想象力。工作坊完成后,我会根据小朋友们的画面和他们提出的期望,制作儿童绘本动画。
通过这样一场工作坊,我希望小朋友们学会认可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这个想法不一定非常特殊、意义深刻,或者十分完善,它可能就藏在生活的各种念头之中,但当你想要描述它时,它就已经开始闪闪发光了,并且可能成为一件作品的萌芽。这个想法只要是真诚的、让自己兴奋的,就应当被珍视。画画就像说话,任何创作方式和技法都比不上内心被调动起来的冲动。
从创作方式而言,虽然动画制作的过程由我操作,“会动”也是工作坊的亮点,但我希望小朋友们不要被动画里摇摇摆摆的动作、奇幻的声效夺去注意力,我希望他们明白这些动作、声效都来自于画作和想法本身。

我学了二十多年的绘画,从小学习艺术留下的不是童年时期某张奖状或某枚奖牌,而是捕捉生活感受并用艺术记录的习惯。那些或天真或跳跃或直接的思维才是来自小时候的养分。

所以,创作“奇妙的旅行”主题动画时,我很明确小朋友才是创作的主体,我只是成全他们的想法。动画中所有的动作和情节都由小朋友的画面而来,我不会重新创造或改动。我要做的只是捕捉他们作品里直接又有力度的点,并用动画的方式使其放大,顺着他们的思维向前走半步,让他们看到自己作品的可能性。我想用动画的方式告诉小朋友他们的想法有多精彩。

我从2017年开始,在艺术家熊文韵老师的策划下,为儿童画做动画。在持续创作的过程里,我看到了在制作过程中,我需要敏锐地接纳不同小朋友的特质,以真诚且客观的眼光找到儿童作品的好,并且十分相信这种好,如此才能使我在作品中隐退。其实儿童作品里的精彩之处不应受到儿童身份的局限,应该被更正式地讨论。
“奇妙的旅行——献给孩子的艺术展”主题展动画的情节设计过程,图片由刘彧文提供
当代艺术发展至今,面向不同的议题,已呈现出丰富的表现形式。而儿童美育首要关注的是儿童的感受力、基本审美和表达能力。在这个基础上,儿童美育应能够指引孩子带着审美的能力通往各个领域、各行各业。 当代艺术应与儿童美育有更多的交叠,并与其它选项一起营造出更宽松的氛围,让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能自己做选择 。
一座当代艺术美术馆关注儿童美育,定能激发许多对儿童美育的讨论,并带来行业的进步。“奇妙的旅行——献给孩子的艺术展”非常尊重小朋友,通过各样的工作坊让孩子参与其中。孩子的行动也会带动家长,让更多的观众乐于探索和接纳当代艺术。展览有起止,教育实践必须是长期的。两者的相互配合,将更多地助益儿童的成长。

📌 刘彧文老师的美育Tips📌
🖋 小朋友在进行艺术创作时,创作的心需要被尊重,也需要鼓励他们尊崇内心的想法,勇于做实验。
✏️ 他们的个体创造需要被回应和指引,同时要肯定他们探索的过程,允许结果的不完美。
🖌 强调艺术的快乐,同时也要了解艺术的付出。对于艺术道路的选择,每个小孩都可以是艺术家,但每个小孩也都可以选择不做艺术家。
🖍 带小朋友观看艺术作品时,可以尝试引导他们思考,例如:艺术家和我有没有共同之处?这件艺术作品和我的生活有没有关系?我感兴趣的问题艺术家是不是也感兴趣?艺术家是如何决定并成长为艺术家的?
🖊 小朋友往往需要一个媒介帮助他们既看到艺术作品的高明,又看到它萌芽时最简单的样子,并带来共情,由此思考日常何以成为艺术,因为回到日常,艺术才有可能转化成他们自己的能量。
展览信息
2021 Bàng!儿童艺术节
奇妙的旅行——献给孩子的艺术展
展期:2021年7月31日—9月30日
地点:深圳华侨城创意文化园北区C2展厅
展览总监:方谊翎
艺术家:陈丽珠、李涛、梁晓晴、卢麃麃、秦晋、邱岸雄、沈瑞筠、徐跋骋、杨心广、尹秀珍、张春旸、周力
策划人:方立华、冯华年、蒲英玮
特别项目策划人:邓大非
助理策划人:胡天庥
主办:OCAT深圳馆、深圳华侨城创意文化园
联合主办:北京大学视觉与图像研究中心
支持:华侨城集团、南山区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
特别鸣谢:华侨城华南集团
参观指南
场馆开放时间:
每周二至周日 10:00-17:30
(逢周一闭馆)
地点:深圳华侨城创意文化园北区C2展厅
展览无需预约,免费参观
*因疫情防控需要,参观时请佩戴好口罩;
保持一米以上社交距离;
出示健康码、行程码,并配合相关信息登记,健康码为绿码方可入馆参观。
OCT-LOFT场域精彩活动
[ OCAT深圳馆|开幕回顾 ] 奇妙的旅行——献给孩子的艺术展
2021 Bàng!儿童艺术节|OCT-LOFT场域活动亮点揭秘

2021 Bàng!儿童艺术节

奇妙的旅行——献给孩子的艺术展
主办方

OCAT深圳馆是OCAT成立最早的机构,也是馆群中的总馆。其前身为OCT当代艺术中心,长期致力于国内和国际当代艺术和理论的实践和研究。从2005年开创至今,OCAT深圳馆一直围绕着艺术的创作和思考而展开其策展、研究和收藏工作。

华侨城创意文化园(OCT-LOFT)位于深圳华侨城原东部工业区内,园区占地面积1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近20万平方米,分南北两区。
园区于2004年正式启动改造,2006年正式挂牌,2011年实现了南、北区整体开园,目前园区入驻机构达300余家。园区秉承“创意设计、当代艺术、先锋音乐”三大主要文化特色,定期举办各类型文化艺术活动,打造了包括OCT-LOFT公共艺术展、T街创意市集、OCT-LOFT国际爵士音乐节、OCT-LOFT创意节等知名活动品牌。作为南中国最具特色的创意文化园,园区致力于构建创新发展的产业体系,打造以文化和创意产业为核心的”文化+艺术“、”文化+科技“、“文化+旅游”跨界融合发展的国际化生态圈。
联合主办方

北京大学视觉与图像研究中心( Center for Visual Studies,简称CVS) 是研究中国古代艺术、中国当代艺术和世界艺术的基地。中心横跨多种学科,承担视觉与图像研究前沿的课题。

点击关注👇走进OCAT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