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恋爱中的存在主义者
Skye Cleary 、Richard Marshall 文,王艳华 译,
原文源于3:16网站,链接请点击“阅读原文”
感谢译者授权
Q(Richard Marshall):是什么让你成为一名哲学家?
A(Skye Cleary):简单地说,是因为存在主义的困惑。详细地说,我在学哲学之前做过套利交易员、管理顾问,短暂地当过记者,还读了MBA。正是在读MBA期间,我接触了哲学。我在组织行为学这门课程中了解了西蒙娜•德•波伏娃,当时我们正在探讨会议室动态(boardroom dynamics)。我还在管理与创业基础课程中了解了荷马、叔本华和萨特。
正是在那个时候,海泽尔•罗利(Hazel Rowley)的《面对面:西蒙娜•德•波伏娃和让•保罗•萨特的动荡生活与爱情》出版了,非常偶然。作为一名20多岁的女人,“安定下来”的压力似乎在我周围不断增加。朋友们都在安定下来。好莱坞电影里充斥着老生常谈的寻觅“真命天子/女”的故事,结婚,生子,从此幸福地生活在一起。成功的婚姻就像抛掷硬币,我完全不明白为什么人们还是去结婚,也不知道我应不应该结婚,我又为什么应该结婚。我还想知道为什么人们坠入爱河又不再爱了,想知道爱与不爱是不是可以选择的。我不知道从哪里开始研究这些问题,但波伏娃和萨特似乎正在努力解决类似的问题,我的博士论文由此产生。
存在主义的困惑仍然是我生存的一种常态,但至少学了哲学后,我慢慢在学习与存在的模糊性共处。我意识到,发现自己得不到所有的答案并不打紧,也很正常。哲学的原意是“爱智慧”,这种爱是指对真理的渴望。也就是说,不存在真理,于是我们渴望真理,热情地追求真理。

Q:你把存在主义和浪漫的爱情联系起来,能大致解释一下这个观点吗?是什么让你觉得,存在主义可以帮助我们有效地探索和理解浪漫的爱情?
A:“如何去爱”受到许多外部因素影响,比如朋友、家庭和流行文化。于是,我们很容易忘记,什么对恋爱中的人来说是有意义的。我们还很容易沉醉于浪漫、迷恋于性,被这种狂热卷走。当然,这是美好爱情的一部分。但是,如果恋人忽视了生活中其他的重要部分,比如自己的事业和个人抱负,或靠着短暂的多巴胺冲动做出生活中的重大决定,比如结婚,问题就来了。恋爱的早期阶段是兴奋的,就像有了毒瘾。毒瘾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减弱,但我们却永远在追逐爱情的怪兽。热情有可能重新燃起,但是会越来越难。如果恋爱关系演变成了其他东西,也没必要太沮丧,因为更深厚、更稳定、更长期的关系也挺好。因此,浪漫恋爱的存在主义方法表明,一旦我们把自己从外界强加的恋爱期望中解放出来,也就不再是激情的奴隶,我们将自由地以本真的、有意义的方式重新点燃爱情。
Q:你说的浪漫恋爱是什么?它有自己的历史吗?它是一种当代语境下的关键词吗?还是与现代情感以及社会政治、经济条件有关?
A:浪漫恋爱是一个相当新的概念。当然,人类恋爱的历史已经很长了,但是直到现在,与相爱之人共度一生的例子还是不常见。“浪漫”是流行于几百年前的一个术语,当时像艺术、建筑和音乐这些都被称为浪漫主义(大写R),因为它们是宏伟的、英雄主义的、敢于冒险的,就像罗马帝国。在19世纪,人们也开始用浪漫(小写r)来描述爱情。随着工业化发展,我们不再需要经济和权力联盟的婚姻,因为家庭生产下降了,家族企业在家庭内部运转的需求减少了。随着浪漫主义文学进入大众市场,爱情故事的诱惑蔓延开来。为了与相爱的人厮守一生而结婚,这种理想是迷人的叙事。如果罗密欧和朱丽叶不必为了在一起而赴死该有多好啊!想象一下,如果他们可以结婚,该有多么幸福美好!在西方世界,个人权利越来越受到尊重,妇女有发言权去选择自己的结婚对象,离婚也不再是一种过错,这样一来,夫妻关系成为个人选择的问题(而不是一种安排),浪漫的爱情成为两个人结合的主要途径。
我说的浪漫恋爱是什么意思呢?我把它定义为激情的,包括性方面的吸引,即便这种吸引没有被意识到。浪漫恋爱是私人化的,是一种个体的爱,这使它不同于宗教的爱。浪漫恋爱包含了持续的希望,这使它不同于性欲。浪漫恋爱还包含了在一起的渴望。还有一些定义,比如关心爱人的健康幸福、亲密关系和彼此陪伴。

Q:“融合”这一概念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浪漫恋爱。那么“融合”是什么?为什么它如此重要?
A:柏拉图提供了一些解答。在《会饮篇》中,阿里斯托芬讲述了为什么当我们坠入爱河时,感觉就像找到了自己的另一半。人曾经是一种奇怪的生物,长着两张脸,四条胳膊和四条腿。有一天,他们惹恼了众神。宙斯很生气,将他们全部切成两半。从那时起,我们四处漂泊,寻找灵魂伴侣,为的是重新组合成那个有机整体。因此,找到一个爱人能使我们完整,并且平衡我们的不足和贪念。
这是个迷人的故事。我们记住了“融合”这一抽象的词语,也忘了它源于这个怪诞的神话。故事的问题在于,它在暗示,于数十亿人中,只有一个人可以使我们完整。“真命天子/女”意味着结合就是一夫一妻制的,而且这种结合会带来完美和永恒的幸福。这会引发一种错觉,也就是你和对的人在一起的话,爱情会十分顺畅。根据这个观点,如果与恋人分手了,你就是找错了人。这种爱势必不是真爱,其中一方或双方是错的人。这也意味着,爱情是预先确定的:存在完美的伴侣,只不过需要你找到他或她罢了。
这个故事是导致恋爱关系中出现失望和沮丧的主要原因。对存在主义者来说,“存在先于本质”,也就是说,不存在灵魂伴侣,不存在完美的匹配,不存在另一半。我们可以自由地选择感情关系,创造一种对自己有意义的联结并对此负责,而不是将这种联结交给命运安排,让我们意外地被某个人绊倒。主要的反对意见是,你可能并不能选择去爱谁。针对这点,我觉得,尽管我们可能无法选择存在的事实(我们的“事实性” facticity),比如原始的动物吸引力,但是我们可以选择是否按照吸引力行事,以及如何行事。

Q:你研究的第一个与浪漫有关的存在主义思想家是麦克斯•施蒂纳。在你讨论的五个人物中,他可能最不为非专业人士所知。能先谈谈他吗?
A:比起爱的哲学,麦克斯·施蒂纳更为著名的是他的无政府主义和利己主义哲学。他还是一位被忽视的存在主义之父,尤其是我们乃“创造性虚无”这个观点没有得到重视。他主要的筹划是拥有自己(唯一性 Eigenheit),存在主义者将它发展为本真性这一概念。对施蒂纳来说重要的是,不被其他人试图强加给我们的责任和义务所束缚,不被贪财、贪食或迷恋这些内在的渴望所控制。活着就是反叛,反对威胁我们的约束,这样我们就可以按照自身条件来选择生活。在及时行乐(carpe diem)的意义上,他也是YOLO的创始哲学家之一。他没有创造YOLO这个词,但他确实提倡“从两端燃烧蜡烛”,生命是用来挥霍和享受的。忘记“认识你自己”,去自身之外获取价值。
Q:你讨论了施蒂纳基于利己主义的爱。能简要说说这点吗?
A:想象你走在街上,碰到一些朋友。你们很高兴见到彼此,其中一个人建议一起去喝酒。你如果去了,是因为你觉得有义务这么做吗?不是的。你去是因为你认为这很有趣,认为这关乎双方利益,认为这对双方都有好处。同样,当谈到爱情时,施蒂纳问,你为什么要和你不喜欢的人建立关系呢?纯粹出于责任感去建立或保持一段关系是荒谬的。我们认为,爱应该是无私的。施蒂纳会说,你在愚弄自己。爱是利己主义的,因为它是为了满足我们自己的欲望。他还提出一个更富争议的观点,我们恋爱,并不是因为对方,而是因为我们喜欢处于恋爱中的自己。尽管我们可能会欣赏另一个人,但这就和欣赏一瓶红酒一样。如果酒变质了,我们可能仍然爱这个好看的瓶子,但是不要指望我们说爱的是这瓶酒。
施蒂纳的哲学并没有排除长期、深厚和富有意义的关系,但也不完全有利于这种关系。尽管如此,我喜欢他强调爱是一种选择,而且我们最好对自己诚实,知道自己为什么处于感情关系之中。我们可以远离那些危害自己生活的人,与激励我们、滋养我们的人交往,同时去激励和滋养对方。

Q:索伦•克尔凯郭尔是如何描述浪漫爱情的?你把他的观点概括为“美学之爱”,能先给我们介绍一下克尔凯郭尔的“美学”观念吗?
A:在《非此即彼》中,克尔凯郭尔(用笔名)从三个领域探讨了追求生命意义的存在主义旅行,这三个领域是美学、伦理和宗教。美学领域是最原始的,它很童稚,迸发着各种可能性,并由享乐主义引导。莫扎特的唐璜是个终极美学家,他是一个非凡的诱惑者,完全由性冲动驱使。尽管克尔凯郭尔钦佩唐璜的魅力,对此进行了极具感染力的描述,但他并不认可这种生活方式。
美学的生活方式看起来可能很有趣、很有魅力,但说到底,它是没有意义的,它缺乏真正的承诺。克尔凯郭尔认为,取而代之的是一种道德的生活方式,也就是接受社会规范和义务,比如结婚。道德的生活方式还涉及一些问题,包括使生活变得索然无味。因此,我们的挑战是,在不失去美学激情的情况下道德地生活。在书的结尾,克尔凯郭尔暗示了另一种选择:宗教领域。
Q:那么,这些对我们理解浪漫爱情有什么作用呢?
A:克尔凯郭尔想保护爱情。浪漫爱情是转瞬即逝的、轻浮的,而婚姻可以提供更大的稳定性。但婚姻实际上并不可靠,当然也不会让爱情长存。克尔凯郭尔的终极建议是“爱邻人”,也就是说,去爱但不要计较回报。
克尔凯郭尔的解决方案导致的问题是,相爱不再浪漫了。然而,他让我们明白为什么变动不居的短暂关系会让人如此不满、如此孤独。约会APP和网站,让你很容易冒着永远在短暂邂逅中心烦意乱的风险。人们浏览着成千上万的个人资料,这些资料夹杂着无限的可能性,就像唐璜在塞维利亚的街道上扫视着穿裙子的人。我们无法预判,进入一种更稳定的关系是不是正确的。虽然令人畏惧,但做出明确的选择,在一段感情关系中是非常有益的。虽然成熟的关系往往会失去一些火花,但关键在于不要忘记欣赏和培养浪漫的气泡(effervescence)。
Q:你讨论的第三个人物是弗里德里希•尼采。他是如何看待浪漫的?权力是关键点吗?
A:尼采不怎么看重浪漫的爱情。不是因为他在这方面没获得多大的成就,而是因为他厌恶我们把婚姻建立在爱的基础上。激情往往在恋人走上红毯之后消散,所以在爱情的错觉下做出改变人生的决定是荒谬的。然而,尼采着实钦佩婚姻的功能,它能把爱情转化成一个更稳固的家庭基础——如果人们决定待在一起的话。这并不总是一个好主意,因为婚姻往往通过习惯、规则和过度的熟悉令人感到窒息。
浪漫造成的另一个问题是,正如你提到的,它往往会演变成权力的游戏。多数情况下,爱情是一种控制对方的欲望,爱情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嫉妒。尼采这样描述恋人,他们让权力意志(will to power)肆无忌惮地流淌,表现得如同自私的怪兽在保卫自己的金库。爱情最后以战争告终,恋人们试图用自己的意志统治对方。
另一方面,在尼采看来,伟大的友谊能为感情关系提供一个更好的基础。好朋友能相互教育、彼此激励,推动彼此走向“超人”的理想。尼采比较怀疑,许多人在做到这些的同时还保存着浪漫,但是我认为可以——而且这才是最好的爱情。

Q:保罗•萨特的爱情生活和性生活都很有意思。有些人可能认为他的自传不太浪漫。但他关于浪漫爱情的想法很复杂,你能为我们简述一下吗?你为什么把他的观点称为“施虐-受虐”?
A:对萨特来说,生活的目标是去认识自己。爱是做到这一点的方式之一。或者说,我们把爱当作一种彻底了解自己的方式,因为最终,人不可能完全了解自己,自我反省只能达到这种地步。就像眼睛不能看到自己一样,我们需要一面镜子来观察自己。但是,为了更深入地了解我们的存在,我们需要知道其他人如何看待自己。在萨特看来,这种来自他者的凝视十分重要,他说,如果没有他者,我们就不会了解自己。
恋人是最好的镜子,他们往往比其他人更了解我们自己。不过,这也是一个诅咒。因为我们越关心另一个人,就越想知道他们对自己的看法,他们对我们的权力越大,我们就越依赖他们对我们的看法,也会越想控制这种看法。有两种策略来弄清楚他者对我们的看法——他们的秘密:占有和被占有,也就是施虐和受虐。要么,我们就尝试强迫对方说出他们对自己的看法,要么就试图顺从,被他者同化。
这两种策略注定都会失败,因为我们永远无法与另一个人融合,也无法知道别人在想什么。即使他们说出自己的想法,我们也不知道他们是否诚实。这就是萨特说“他人即地狱”的原因之一,也是爱包含着自我摧毁的种子的原因。我认为萨特在这方面说得对,但并不全面。萨特并不喜欢解决问题,因此,我们需要转向波伏娃。
Q:西蒙娜•德•波伏娃和萨特有过一段长期的恋爱关系。通过他们的关系来探讨浪漫的爱情,会不会有所收获呢?
A:在自由和承诺之间周旋是对爱情的挑战。波伏娃和萨特开放地与其他人相爱,但他们两人仍然对彼此做出承诺。他们同意把一切都告诉对方,以此来克服嫉妒。然而,萨特说,他对所有的情人都撒过谎,包括波伏娃。这样看来,波伏娃和萨特好像也无法调和这一点。因为人的本性就是想逾越规则吗?即便我们已经拥有想要的一切?还是因为,他们觉得撒谎比面对事实更简单呢?我不太清楚。但我钦佩他们在生活中践行自己的哲学,并把感情关系中的紧张、痛苦和狂喜一概写下来,还说明了尝试去爱的重要性,因为只有置身于爱,世界才有意义。

Q:波伏娃对理解浪漫的贡献在于本真性这一概念。那么首先,我们应该如何理解本真性呢?
A:本真性是一种能力,你能够自由地选择自己在生活中的筹划,从而延伸为一个开阔的未来。波伏娃在20世纪40年代就写了她的代表作《第二性》,当时的妇女才刚刚赢得投票权,妇女的主要使命仍然是成为家庭主妇和母亲。因此,她们无法自由地选择自己的命运。她们也无法自由地争取本真性。
Q:波伏娃是如何将本真性与浪漫联系起来的呢?
A:在波伏娃看来,本真的关系涉及到共同认可两种自由,一种是接受彼此是自由和平等的,另一种是尊重彼此独立的筹划。这意味着克服占有或被占有的欲望。本真的关系是自由地、积极地选择在一起,既不是必须如此,也不是期望如此,或者因为你默认了一个简单的选择。
波伏娃著作的重要之处在于,她具体展示了我们如何从萨特描绘的权力游戏中解脱出来,并把尼采关于友谊与爱的观点联系起来。她表明,试图支配另一个人以及当爱情的奴隶都犯下了道德错误,因为它们要么会导致为他人而泯灭自己的存在,要么劫持了另一个人的超越。
基于友谊的爱比融合的爱更适合于思考感情关系,尽管仍然存在权力斗争的风险,但好朋友会尊重彼此的自由。他们慷慨,他们合作,他们支持彼此积极向上。在理想的感情关系中,恋人们一起超越,也就是说,他们有各自的筹划,但会朝着同一个目标努力前进,去创造共同的未来。共同的目标不仅能让恋人们有话可说,还能加深他们对彼此的了解。
Q:最后,可不可以给3AM的读者推荐五本书,以便我们进一步了解您的哲学世界?
A:好的。西蒙娜•德•波伏娃的《名士风流》、让•保罗•萨特的《恶心》、 弗里德里希•尼采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索伦•克尔凯郭尔的《非此即彼》、莎拉·贝克韦尔的《存在主义咖啡馆》。

相关文章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