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潮动力》——木星艺术中心启动展(暨2021年第一届木星艺术国际画廊季)正在木星美术馆展出,展览邀请了包括 陈斯嘉、陈建周、刘明鉴、解永生、于杨、张钊瀛、张向明(排名不分先后,按首字母拼音排序)在内的70多位当代艺术家及深圳本土设计师参与,通过融合绘画、装置、雕塑、设计师家具等系列作品,带观众走入沉浸式潮流艺术嘉年华。一起来看看这7位艺术家的参展作品吧!




陈斯嘉出生于广东汕头,现工作、生活于美国洛杉矶。研究生毕业于美国天普大学泰勒艺术学院绘画与雕塑系,获硕士学位,本科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油画系,获学士学位。陈斯嘉的创作包括绘画,雕塑,影像,公共艺术等领域,她的作品是对文化遗产,文献文本及移居迁徙的持续探索,获得过多个重要奖项,被多国美术馆,公共及私人机构收藏,并成为多个城市地标雕塑。
艺术家陈斯嘉的父亲是著名剪纸非遗传承人,一直在当代艺术领域探索的她,在与父亲合作潮汕国际机场SWA装置艺术后,开始将剪纸与当代艺术语言融合,对她的移民身份、文化遗产、公共文献和人类迁徙移居的思索进行记录。剪纸已成为陈斯嘉在绘画、雕塑和公共艺术作品中使用的共同元素。这种在古老艺术中的成长经历,与她的当代艺术实践形成了强烈碰撞,让陈斯嘉发展出了带有自我印记的艺术语言。

《绽放》
雕塑/不锈钢/美国北堪萨斯城/陈斯嘉

《山谷》/140x160cm
剪纸(新闻、杂志、表格、广告)于油画布上/陈斯嘉
在本次参展的山水系列绘画作品中,陈斯嘉采用移民文件等文本为素材,用剪和刻的方法创作城市建筑物剪纸,并将这些剪纸拼贴起来,组合成致敬传统中国山水画构图的风景。

《山谷》细节

《灰尘》/140x140cm
剪纸(新闻、杂志、表格、广告)于油画布上/陈斯嘉
《诗经》里的“跋山涉水”在中文中沿用至今,往往指向充满挑战的路程。这一系列以“跋山涉水”出发,指向艺术家第一代移民身份,印记挑战与期待并存的旅程,探索了迁徙和移居经历所带来的差异性和包容性,“此处”及“彼处”的经历,以及由此产生的文明互鉴的思考。

《山谷2》/140x160cm
剪纸(新闻、杂志、表格、广告)于油画布上/陈斯嘉


陳建周,1987年生于山东泰安,2012毕业于北京联合大学艺术设计。中国艺术家委员会会员,《中国当代艺术文献》提名艺术家。
▲向上滑动浏览全部▲
参展作品《西游记》系列,可以说是艺术家陈建周自幼在心里播下的种子。他记不清小时候看过多少版本的《西游记》连环画,也记不清反复看过多少遍。对陈建周来说,《西游记》是他最早的艺术启蒙之一,他学艺过程中对国画、线描画、工笔画,甚至版画、年画等民间艺术形式总是一往情深,这都是《西游记》的结果,那种发自心底的神往,陈建周至今记忆犹新。

《地摊经济2.0》
150x120cm/布面油画/陈建周
在开始独立创作后,陈建周尝试对《西游记》进行了个人化视觉叙述,并最终形成了系列作品。这个思想性和艺术性都堪称一流的古典名著,被陈建周用卡通形象和诙谐戏谑的情节,对故事人物进行了解构。在陈建周的解读中,英雄人物是鲜活、有能力的,也是不完美的。也正因为不完美,才要去经历更多追求、坎坷、磨练。

《无题》
150x150cm/布面油画/陈建周


刘明鉴,2008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附中;2012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油画系,获本科学士学位;2016年毕业于意大利米兰布雷拉美术学院视觉艺术绘画专业,获研究生艺术硕士学位。深圳技术大学教师、中国新水墨画院理事、深圳市美术家协会会员、青年美协会员。从事美术教育、艺术创作与展览活动策划。
▲向上滑动浏览全部▲
艺术家刘明鉴痴迷于绘画技法与材料呈现的绚烂效果,这种带有装饰性与繁复华丽的表现方式、悖逆真实又充满想象的构成,确立了他的创作风格,也成为他通过架上绘画重构所见所想的途径。在技法上刘明鉴精细而不失精彩,作品即使脱离寓意只看画面也能带来视觉冲击。

《善良的墨菲斯》
185x160cm/布上油画/刘明鉴
在参展作品《心脏》中我们会看到一颗爬满卷草、缠绕张狂无序藤蔓的密实心脏。翅膀羽翼如嫩芽般挣扎着冲出卷草丛,交缠、融合、纠结与舒展。这是一颗2020年的心脏,它被裹挟在密不通风的压抑中,乱草之下是泛着猩红的金色余晖,鲜活且血脉膨胀。为观众带来了一种看似离奇过瘾,又不失美感的体验。

《心脏》
120x120cm/布上油画/刘明鉴


解永生,江苏人,职业艺术家,现居北京宋庄。
▲向上滑动浏览全部▲
艺术家解永生总能发觉艺术新样式,创作中轻松自然的单纯感,让观众得以心无旁骛地欣赏他赋予画中人的强烈民间特色。以“卡通式”绘画风格闻名的解永生,也曾画过不少传统绘画。但他认为只有放弃过去的一些东西,同时吸收当下新观念,才能真正形成具有时代性的绘画语言。

《旗袍~5》
120x80cm/布面油画/解永生
在解永生的参展作品《旗袍系列》中,他描绘了大量老上海女性。说起老上海女性,大家就会想到中式旗袍、头顶三七分波浪卷的复古时尚感。艺术家通过现代绘画观念、方法,将老上海女性形象完美呈现,给观众带来了耳目一新的感受。

《旗袍~4》
100x80cm/布面油画/解永生


国潮艺术家于杨,清华美院(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大院出生⻓大。启蒙于常莎娜、张仃、等国宝级艺术家,学习传统和西方艺术。毕业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和陈逸⻜母校纽约Hunter艺术学院。在纽约游学期间,深受纽约流行艺术代表人物KAWS和村上隆等艺术家;纽约抽象表现主义、极繁主义,的影响;融汇潮流艺术和中国祥瑞文化,创作出既有中国内涵,又有深度思考的潮流艺术。作品曾在“纽约布鲁克林 Royal Society of American Art”艺术机构,“韩国光州YARC”艺术节,“艺术迪拜”,“艺术北京”,“北京东隅酒店大堂”,“上海SNEAKERCON”,“艺术深圳”,深圳“谷雨艺术节”,“北京靠边走画廊(台湾画廊北京分支)”,“共同艺术空间”,成都“许燎源美术馆”,等等艺术节和机构展出,观众和藏家反映热烈。除了展览以外,于杨的作品也和网络一线 KOL:B站“小艾大叔”,著名汽⻋媒体人“四万大叔”,B站艺术红人“我是米地”等积极互动,并被荣誉推荐。
关羽是中国人的民族英雄,儒佛道,三教之神。当代中国,处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英雄主义精神、关羽的精神,伴随着中华民族经历千年。关羽作为神明,若是生在当代,也定会喜欢流行文化、也会运动健身,甚至喜欢流行消费品牌。艺术家于杨的参展作品《月下嘻哈武财神》并不是简单的“东方遇到西方”。

《月下嘻哈武财神》
140x145cm/架上综合材料/于杨
这些跨越时空、文化挪用的经典卡通形象、潮流元素、游戏元素,在画面中被解构,一层层并置叠加,最后所呈现的是“当代中国青年”的画像。当代年轻人接受部分西化教育,但东方情怀依然深入骨血。这样多元素文化的伴生体就是当代年轻人现状。于杨的作品借助“说唱元素”、“流行元素”,让神明关羽焕然一新,用当代态度,创作了属于新一代人心中的三教之神。


张钊瀛,1988出生于广州,2013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2015毕业于布鲁塞尔艺术学院。
▲向上滑动浏览全部▲
在身边人都做减法时,张钊瀛开始尝试通过做加法的方式进行创作。相比于将作品进行静态悬挂,他更希望作品成为如陷阱般的场域让观众深入其中。在张钊瀛这里,创作是个不断生长的系统,在旧东西离开的同时,也不断会有新部分加入。

《神秘的派对》
570x370cm/油画与综合材料/张钊瀛
张钊瀛在创作中常使用的是“场”与作品形成关系的方式(又称为剧场再现),使观众迅速进入一个陌生非常规环境中,这种对场域的自我设定能让观众产生对作品最原始的反应,而这种反应有利于作品传达深意并引发思考。当观众以为能找到自己熟知的经验之物时,仔细一看又似是而非,因为这些细节已被艺术家重构或仪式化,成为了戏剧中荒诞的成份。

《神秘的派对》细节


张向明 ,1975生于中国山东,2003年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2007年结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油画创作工作室研究生班。2006年到北京,2009年入住宋庄,“北京女孩系列”作品从2009年延续至今。
▲向上滑动浏览全部▲
艺术家张向明对年轻女性及幼童的刻画有着可媲美女性角度的细腻与精致,他笔下的年轻女性活泼不失稳重、妩媚又不失大气。这些精灵般的小女孩有着超乎年龄气质的忧郁、叛逆与沉稳。本次参展的“花朵儿系列”创作,灵感来源于艺术家女儿及女儿的一些玩具娃娃。

《花朵儿2》
110x130cm/布面油画/张向明
在“花朵儿系列”作品中艺术家抹去了具有辨识度的五官特征使观众能够更直观感受到人物情绪状态,温和笔触搭配柔和淡雅的颜色使这些作品初看有种温暖的治愈效果。然而“可爱”只是表象,不久我们便会从这些娃娃眼神中,发现她们的不羁和忧伤等有悖其年龄的气质。在冲突和违和感中,“花朵儿系列”揭示了现代人的精神缩影。纯真呆萌的娃娃形象使观者回忆起天真烂漫的童年,又让人感受到当下的落寞与惆怅。作品在促使观者反思:是什么使我们失去了孩童时期的美好?

《花朵儿1》
130x130cm/布面油画/张向明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