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考证了金末画家马天章的事迹与《维摩不二图》的流传。其一,白华《送马云汉还燕》诗揭示出画家在金末与白华相识于邓州,后又一起随主将移剌瑗投降南宋。其二,作者推测清内府藏李公麟《维摩不二图》原为马天章父藏品,马天章同名画作或临自此作。李公麟原作后经西方子上收藏,入元后,原作与摹本均经张九思之手进献朝廷,成为元朝宫廷藏品。今日所见王振鹏同名画作,或即源自马天章摹本。
金末画家马天章杂考
——以《送马云汉还燕》诗与《维摩不二图》题跋为中心
刘晓



马天章,字云卿,汾州介休人。为金末著名画家马氏三兄弟之一,排行第二。其兄马天来(来一作騋,或疑作采),字云章。元好问《中州集》与刘祁《归潜志》对其生平均有较详细记载,《中州集》载[1]:


天来字云章,人止谓之元章,介休人。黄裳榜经义进士,博学多技能,画入神品,百年以来无出其右者。屏山常言天下辩士有三:王仲泽、马元章,纯甫其一也。元章住太学十九年,贫苦之极,人所不能堪,然其谈笑自若也。大安初,调颍州司候、灵壁簿,召为国史院编修官。正大九年病殁于京师,年六十一。


刘祁《归潜志》载[2]:


马天来[3]元章,太原人。擢第,与雷希颜、宋飞卿同年。为人诡怪好异,又喜为惊世骇俗之行,人莫测焉。南渡,为史院编修官。不事修饰,麻绦草履,沈浮闾里,殊无朝士风。杂学,通太玄数,又善绘画及塑像。虽居官,辄为人塑画自神。颇善李屏山,当屏山殁,为写真,且题以赞,皆怪语,末曰:“若到黄泉见鲁仲连、蔺相如,道余传示。”其狂诞如此,后以病终。


综合上述记载,马天来当生于大定十二年(1172),先为太学生,后中崇庆二年(1213)黄裳榜经义进士,与雷渊(希颜)、宋九嘉(飞卿)等同年。贞祐南迁后,召为国史院编修官,于正大九年(1232)去世,享年六十一岁。马天来素以言行怪诞、博学雄辩著称。屏山居士李纯甫将其列为三辩士之一(另二人为王渥与李纯甫自己),而他为李纯甫题赞提到的鲁仲连、蔺相如,也是战国有名的雄辩之士。因擅长绘画,元人夏文彦《图绘宝鉴》亦有其简略小传,“马天騋,字云章,介休人。能画,作小竹石,潇洒可喜。弟云卿、云汉皆善画。”[4]耶律铸曾为其《水墨美人图》题诗云:“为嫌脂粉污颜色,故着寻常淡薄衣。借问赤乌缘底事,惊鱼深入鸟高飞。”[5]
其弟马云汉,名不详,云汉当为表字。元好问、耶律楚材等皆有诗文提及此人[6]。马云汉亦善画,尤其是人物写真。甲辰年(1244)金末状元王鹗自保定应召北上,觐见时为宗王的忽必烈,“故人马云汉以宣圣画像为赠”。王鹗抵达漠北后,即以此像“奏行释奠礼”“盖上之所以尊师重道者,实公有以启之也”[7]。马云汉一直活到元初,应是马氏三兄弟中最长寿者,享年至少七十岁[8]。
马氏三兄弟,今人研究已有涉及[9],但有关马天章,仍有一些可资讨论的文献记载。同兄长一样,马天章早年亦为太学生。金末衍圣公孔元措从汴京围城回到曲阜后[10],曾刊印《孔氏祖庭广记》,“图圣像、庙宇、山林、手植桧等,列于篇首”。其中圣像有《孔行颜随像》〔图一〕、《孔子凭几图》〔图二〕与《孔子乘辂图》〔图三〕,其后题曰“正大四年(1227)岁次丁亥十月望日讫工”“太学生介山马天章画像”[11]。王恽《宣圣小影后跋语》附注:“金正隆六年(按,似应作正大六年,1229)太学生马云卿笔,袭封衍圣公孔元措题识。”[12]两处记载将马天章与马云卿锁定在一起,即天章应为其名,云卿为其表字。
〔图一〕 金马云卿 《孔行颜随像》
采自(元)孔元措:《孔氏祖庭广记》,《中华再造善本》, 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6年
〔图二〕 金马云卿 《孔子凭几图》
采自前揭孔元措《孔氏祖庭广记》
〔图三〕 金马云卿 《孔子乘辂图》
采自前揭孔元措《孔氏祖庭广记》
马天章在金末活动情况不详。金末三峰山战役后,河南不守,据《金史·哀宗纪》,天兴二年(1233)四月,“邓州节度使移剌瑗以其城叛,与白华俱亡入宋”[13]。而据《宋史·孟珙传》:“瑗遣其部曲马天章奉书请降。”[14]清人施国祁检出《宋史》这条记载,称:“或云卿即名天章耶?”[15]言下之意,他怀疑马天章即马云卿,当时正供职移剌瑗处,不过,他并未进一步提供确切证据。其实,《永乐大典》收录白华《寓斋集》写给马云汉的两首诗,适可证明二者确为同一人,兹迻录如下[16]:


送马云汉还燕二首 渠自汾迁葬还
(一)
金粟岗头赋别离,玉关人老泪先垂。
回思仲氏依刘日,备识孤臣在邓时。
谁倡五羊身自鬻,恐成三虎世多疑。
会当相见须当问,骨掩泉台亦报知。
(二)
梁苑追随记五常,季常及我偶还乡。
火山汾水余光垅,马囊琴会异方。
每览画图三叹息,恰如玉树半存亡。
更移诗叟瓜田上,目望寒云过雁行。
按,该诗标题小注“渠自汾迁葬还”,表明马云汉刚从家乡汾州迁葬返燕。作者白华,字文举,隩州(今山西河曲县南)人。贞祐三年(1215)进士。哀宗正大年间,累官枢密院判官、右司郎中。1232年蒙古军围攻汴京,白华随金哀宗出逃至归德,不久奉旨前往邓州,召节度使移剌瑗入援未果,遂滞留邓州。后随移剌瑗降宋,来到襄阳,南宋署为制幹,改均州提督。襄阳军变后,又从金降将孛术鲁久住(范用吉)杀均州长官,降蒙北归[17]。
本诗第一首首句“金粟岗头”,亦见白华好友元好问《和白枢判》诗:“金粟岗头有发僧。”[18]按,金粟岗位于真定府,为真定庙学所在地,丁未年(1247)由时为宗王的忽必烈下令重新修葺,己酉年(1249)完工,元好问曾撰文记其事[19]。当时,真定为汉人世侯史天泽辖区。王恽为史天泽所撰家传提到:“北渡后,名士多流寓失所,知公(史天泽)好贤乐善,偕来游依。若王滹南(王若虚)、元遗山(元好问)、李敬斋(李治)、白枢判(白华)、曹南湖(曹居一)、刘房山(刘伯熙)、段继昌、徒单顒轩(徒单公履),为料其生理,宾礼甚厚,暇则与之讲究经史,推明治道。”[20]据此,白华(白枢判)北归后,实受史天泽庇护,而且很有可能就在真定庙学执教,并在此偶遇从汾州北返燕京的马云汉。“回思仲氏依刘日”中的“仲氏”指其兄马天章,“刘”指移剌瑗[21]。此处,白华回忆起马天章依附移剌瑗的往日时光。“备识孤臣在邓时”,指当时白华与马天章均滞留邓州城中,二人共事日久,成为挚友。“谁倡五羊身自鬻”,借用五羊大夫百里奚的典故,指二人后来均随移剌瑗投降南宋,成为金朝“贰臣”。“恐成三虎世多疑”,借用三人成虎的典故,喻指二人降宋实有不得已的苦衷,却被以讹传讹,遭世人误解。据《金史·白华传》,白华当时的确有此困境,“士大夫以华夙儒贵显,国危不能以义自处为贬云”。其传末赞又称:“(白华)从瑗归宋,声名扫地,而犹得列于金臣之传者,援蜀谯周等例云。”[22]“会当相见须当问,骨掩泉台亦报知”暗示白华不知马天章近况,如马云汉日后能见到其兄,请代为致意,如马天章业已亡故,也请马云汉及时告知。第二首诗的首句“梁苑追随记五常”,则以三国马良五兄弟(“五常”)比喻介休马氏三兄弟。“季常及我偶还乡”中的“季常”即马云汉。从内容看,这两首诗无疑为白华降蒙北归邂逅马云汉后的赠诗,其中既提到白华与其仲兄马天章的患难友情,也道出自己为士林所不容的苦闷心境。
马天章的画作以人物画为主。元好问[23]与完颜璹[24]均曾为其《纸衣道者像》[25]题诗,王恽也留下不少有关马天章画作的记载:


又观马云卿临吴道子《转山北斗图》凡七人,中有被甲者[26]。
又观马云卿所画人样,吴妆五星,乃奇笔也。其金、水二女形皆散发。金主杀,故杖剑。水持笔者,或谓水官主录过。木捧蟠桃。火四臂,上擎飙轮散火,下操弧矢当前,一大星旁射。土则扶虬杖而已[27]。


此外,王恽还有诗《马天章庐山清晓图》:“平生爱读庐山高,不识庐山何面目。眼中忽堕此山真,万叠苍烟彭蠡曲。江南地卑苦炎蒸,暖翠浓岚气多郁。马卿幻作清晓图,特为千峰濯秋骨。怳疑坐我瀑流下,净尽烦襟贮清淑。何当杖履东林游,一樽共吸江水醁。”[28]
〔图四〕 王振鹏临马云卿 《维摩不二图》 卷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藏王振鹏临马云卿《维摩不二图》〔图四〕被介绍到国内后,马天章又引起学界关注[29]。《维摩不二图》描绘的是居士维摩诘于病榻对众菩萨、罗汉宣讲不二法门的场面。这一典故源自《维摩诘所说经》,在中国流传甚广。王振鹏在画卷本幅有题款云:


至大元年二月初一日,拜住怯薛第二日,隆福宫花园山子上西荷叶殿内,臣王振鹏特奉仁宗皇帝潜邸圣旨,临金马云卿画《维摩不二图》草本。


其后钤以“赐孤云处士章”。据《图绘宝鉴》:“王振鹏,字朋梅。永嘉人。官至漕运千户。界画极工致,仁宗眷爱之,赐号‘孤云处士’。”[30]至大为元武宗海山年号(1308-1311),时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尚为皇太子。题款既然提到了仁宗庙号,则应该是王振鹏在仁宗去世后所作。拜住(1298-1323)为蒙古开国元勋四杰之一木华黎后裔,元世祖朝中书右丞相安童孙。怯薛为蒙古语宿卫之意,例分四班轮值,其中木华黎家族世袭第三怯薛长[31]。据《元史》本传,拜住在“至大二年(1309),袭为宿卫长”[32],比上述王振鹏题款要晚一年。实际上,因题款提到的场所在太子隆福宫,此处所谓“拜住怯薛”并非武宗皇帝怯薛,而是仁宗皇太子怯薛,“仁宗皇帝潜邸圣旨”为王振鹏多年后追记,当时较准确的说法应是皇太子令旨。至大元年(1308)二月初一日换算为干支为辛卯,卯日恰为第三怯薛第二日,也即拜住所长太子怯薛也是第三怯薛[33]。其后王振鹏又有跋语曰:


至大戊申二月,仁宗皇帝在春宫,出张子有平章所进故金马云卿茧纸画《维摩不二图》,俾臣振鹏临于东绢,更叙说“不二”之因⋯⋯振鹏详观马云卿所作《维摩不二图》,笔意超绝,似亦悟入不二门,岂非神通过于摩诘者乎?振鹏当时奉命临摹,更为修饰润色之。图成,并述其概略进呈,因得摹本珍藏,暇日展玩以自娱也。东嘉王振鹏拜手谨识。


学界已注意到,其实在马天章画作之前,宋代画家李公麟亦有同名画作,李公麟本入藏清内府,乾隆年间编纂的《秘殿珠林》记其画云:“素绢本,白描画,无款,姓名见跋中。图前有珍玩印一,缺其半。后有文寿承氏印一,天历玺一,又一印漫漶不可识。”文寿承即明代书画家文徵明之子文彭。天历为元文宗图帖睦尔年号(1328-1330),据此,此画应曾入藏文宗奎章阁。画作拖尾有樗轩(完颜璹)、商挺、刘赓、滕宾、虞集、刘秉鈇等人题跋。其中尤以商挺跋语对其此画原委介绍详尽[34]:


正大间,予在汴梁时观此画于宣平坊西方子上(西方器之)家,云乃云卿马公父了了居士所藏。前有山谷(黄庭坚)草字《心经》,而樗轩(完颜璹)诗未题也。云卿兄云章(马天来),崇庆二年经义及第,先人(商衡)同年也。子上与予交甚款,尝借得之,兵后未知有无,于今五十六年矣。一日,秘书乔仲山(乔篑成)携以相过,曰:“是尚书张子有(张九思)家物。”始见樗轩诗而山谷《心经》不存矣。感念存殁,怅然久之。龙眠(李公麟)此画,工夫致密,笔意精到,岂逊顾陆张吴。仍赘数语,用识岁月云。至元乙酉清明后二日,商挺谨书。


商挺(1209-1288)为元初重臣,世祖忽必烈朝累官参知政事、枢密副使[35]。据跋语,商挺曾两次见到这篇画作,第一次为金正大年间,第二次为元至元乙酉(二十二年,1285)。因跋语明言前后相隔56年,则第一次应为正大六年(1229)前后。商挺首次见到该画,是在汴京宣平坊西方子上家中。有关西方子上,前人研究多未涉及。西方子上又作西方子尚,名器之,号了然居士,亦涉足收藏。金亡后,他曾将其藏品东坡铁柱杖与地字号琴阮托人进呈蒙古当权者——领中书省事(中书令)耶律楚材。耶律楚材《湛然居士文集》收录两篇赠诗《送西方子尚》《谢西方器之赠阮杖》[36],其中《谢西方器之赠阮杖》诗序提到:


了然居士素蓄东坡铁杖洎地字号阮,真绝世之宝也。天兵既克汴梁,先生携二君来燕,欲藏之,恐不能终宝。欲赠湛然,南北相去不知其几千里,虑中道浮沉,是以献诸秀玉殿学(陈时可)、田公奉御(田阔阔),欲转致于予也。甲午之秋,陈、田入觐,果馈之于我。因乱道数语,用酬厚意。


汴京陷落前后,河南百姓多迁黄河以北,史称“壬辰北渡”。在此背景下,西方子上也辗转北上来到燕京。因时局混乱,西方子上恐其所携藏品流失,遂委托陈时可与田阔阔,将东坡铁柱杖与地字号琴阮转交耶律楚材。“甲午之秋”也即1234年秋天,陈时可与田阔阔入觐蒙古窝阔台汗,见到了窝阔台汗身边的耶律楚材,二宝终归耶律楚材所有[37]。
通过商挺跋语,我们知道,李公麟《维摩不二图》亦属西方子上珍藏,而据西方子上言,此画原为马天章父亲了了居士藏品。商挺于正大六年(1229)在汴京宣平坊西方子上家中观摩此画时,注意到画前有黄庭坚草书《心经》,而无完颜璹题诗[38]。商挺的父亲商衡,“登崇庆二年词赋进士第”[39],与马天章之兄马天来(马云章)同年,所以商挺对此画很留意,并曾借回家中把玩。在56年后的至元二十二年,商挺又得见此画于“秘书乔仲山”。乔仲山为元代著名收藏家,名篑成,字达之,号仲山,时任秘书监秘书郎[40]。据乔仲山讲,此画原为“尚书张子有家物”,此人即张九思,字子有,长期为真金太子东宫官员。据《元史·张九思传》:“江南既平,宋库藏金帛输内府,而分授东宫者多,置都总管府以主之,九思以工部尚书兼府事。”[41]以此之故,当时张九思有尚书之称。此次商挺再见此画,则有完颜璹题诗,而不见黄庭坚草书《心经》了。因完颜璹去世于天兴元年(1232)汴京围城中[42],他是有可能在商挺第一次观摩画作后才撰写题跋的。
从商挺跋语所涉及的人物尤其是对西方子上的介绍,笔者认为其真实性还是可靠的。其后题跋者刘赓、滕宾、虞集、刘秉鈇等,除刘秉鈇[43]外,均为元人,且均曾作为文学侍从供奉翰林、集贤两院,有机会接触到这幅深藏元内府的李公麟画作。其中,刘赓起家国史院编修官,迁应奉翰林文字、翰林直学士、侍讲、学士等,累官集贤大学士、翰林学士承旨[44]。滕宾(一名滕斌),曾任应奉翰林文字同知制诰兼国史院编修官[45]。虞集作为文章大家,长期侍从禁中,任集贤修撰、翰林待制等,终官奎章阁侍书学士[46]。上述诸题跋中,唯虞集跋语结尾有“延祐五载(1318)四月吉日,平章大慈都命书”可资考证。按,大慈都为出自别石八里的畏兀儿人,据延祐三年(1316)程钜夫奉敕撰《秦国先墓碑》,大慈都时任“翰林学士承旨、光禄大夫、崇福院使”,其后又提到,“大慈都,自州守升转运副使,入为詹事、集贤、平章军国,凡十四迁而陟一品。忠诚闿敏,以文学侍中,知无不言,多所献替,中外以大用期之”[47]。《元史·武宗纪》亦有两则相关记载:至大元年(1311)六月,“遥授参知政事、行詹事丞大慈都加平章军国重事”。十二月,“平章军国重事、太子少詹事大慈都为太子詹事”[48]。据此,虞集跋语“平章大慈都”的“平章”或为“平章军国重事”的简称。
《秘殿珠林》收《宋李公麟画维摩不二图》商挺题跋与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王振鹏临《维摩不二图》题跋,均提到马天章(均作“马云卿”)与张九思(前者作“尚书张子有”、后者作“张子有平章”)[49],两幅画作无疑应有一定联系。有的学者认为,王振鹏所临《维摩不二图》,有可能就是《秘殿珠林》收《宋李公麟画维摩不二图》[50]。这存在很大疑问,毕竟商挺题跋时间较早(至元二十二年),如王振鹏临摹者确为此画,应不至于置商挺题跋于不顾,对李公麟不著一词,径称其为“故金马云卿茧纸画《维摩不二图》”“马云卿所作《维摩不二图》”。比较合理的推断是,李公麟画作流入马天章父了了居士手中后,马天章或据此临摹。李公麟原作后经西方子上之手,辗转为张九思所得,马天章摹本后来亦为张九思所有。两幅画作之后又陆续进入元朝宫廷。其中王振鹏所临,或为马天章摹本。上述推断,仅就两幅画作题跋有感而发,不当之处,期待方家有以教我。
[作者单位:南开大学历史学院]
(责任编辑:盛 洁)
[1](金)元好问编,张静校注:《中州集校注》庚集卷七《马编修天来》,页1924,中华书局,2018年。
[2](金)刘祁撰,崔文印点校:《归潜志》卷五,页46,中华书局,1983年。
[3]点校本据聚珍本作“马天采”及其字元章,将其名改为“马天采”,本文姑从“马天来”说。
[4](元)夏文彦:《图绘宝鉴》卷四《金》,《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子部第814册,页613,台北商务印书馆,1986年。
[5](元)耶律铸:《双溪醉隐集》卷六《题马元章水墨美人图》,前揭《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集部第1199册,页480。其后《又美人二首》,当亦为《水墨美人图》而作。
[6](金)元好问著,姚奠中主编:《元好问全集》卷一〇《马云汉方镜背有飞鱼》、卷一四《耀卿西山归隐三首(马卿为耀卿张君写真未几被召北上)》与《归义兴侍者溪山萧寺横轴》、卷三八《介山马卿云汉为仲晦甫写真燕坐萧然六籍在旁目曰读经图欣然有会于予心者为作赞云》,上册页296、421、427,下册页72,山西人民出版社,1990年。(元)耶律楚材著,谢方点校:《湛然居士文集》卷一四《云汉远寄新诗四十韵因和而谢之》页305-306,中华书局,1986年。
[7](元)苏天爵辑撰,姚景安点校:《元朝名臣事略》卷一二《内翰王文康公》引李恺撰《言行录》,页238,中华书局,1996年;(元)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二《丁祭》,页24,中华书局,1959年。
[8](元)胡祗遹著,魏崇武、周思成校点:《胡祗遹集》卷六《庆马云汉七十》,页129,吉林文史出版社,2008年。
[9]如伊葆力编:《金代书画家史料汇编》页309-311,人民美术出版社,2010年。
[10]蒙古围攻汴京期间,衍圣公孔元措适在城中,后被耶律楚材从围城中索出,发付曲阜。参见陈高华:《金元二代衍圣公》,原载《文史》1986年第27辑,后收入《元史研究论稿》页328-345,中华书局,1991年;萧启庆:《大蒙古国时代衍圣公复爵考实》,原载《大陆杂志》1992年第85卷第6期,后收入《内北国而外中国:蒙元史研究》页79-88,中华书局,2007年。
[11](元)孔元措编:《孔氏祖庭广记》卷首,四部丛刊初编本。
[12](元)王恽著,杨亮、钟彦飞点校:《王恽全集汇校》卷七一《宣圣小影后跋语》,页3011,中华书局,2013年。按,施国祁最早怀疑马天章与马云卿殆为一人。在引王恽此文时,施氏将正隆径作正大,见(清)施国祁注,麦朝枢校:《元遗山诗集笺注》卷一四《马云卿画纸衣道者像》,页647,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
[13]《金史》卷一八《哀宗纪下》,页432,中华书局,2020年。
[14]《宋史》卷四一二《孟珙传》,页12371,中华书局,1977年。
[15]前揭施国祁注《元遗山诗集笺注》卷一四《马云卿画纸衣道者像》,页647。
[16](明)姚广孝等:《永乐大典》卷四九〇八《十二先》,页8805,中华书局,1986年。
[17]前揭《金史》卷一一四《白华传》,页2645-2656。
[18]前揭元好问《元好问全集》卷一〇《和白枢判》上册,页294。
[19](清)沈涛:《常山贞石志》卷一九《真定府增修庙学记》、卷二〇《真定路加葺宣圣庙碑》。前揭元好问《元好问全集》卷三二《令旨重修真定庙学记》上册,页725-727。
[20]前揭王恽《王恽全集汇校》卷四八《开府仪同三司中书左丞相忠武史公家传》,页2281。
[21]耶律、移剌改汉姓多为刘,移剌瑗归宋后,也被强行改姓名为刘介。“移剌瑗本名粘合,字廷玉。世袭契丹猛安,累功邓州便宜总帅。既至襄阳,使更姓名,称归正人刘介,具将校礼谒制置使。瑗大悔恨,明年三月,疽发背死”。前揭《金史》卷一一八《武仙传》,页2722。
[22]前揭《金史》卷一一四《白华传》,页2655、2656。
[23]《马云卿画纸衣道者像》:“太古清风匝地来,纸衣长往亦悠哉。铁牛力负黄河岸,生被曹山挽鼻回。”前揭元好问《元好问全集》卷一四上册,页426。
[24]《题纸衣道者图》:“紫袍披上金横带,藜杖拖来纸掩襟。富贵山林争几许,万缘唯要总无心。”前揭元好问《中州集校注》戊集卷五《密国公璹》,页1449。
[25]按,此画反映的应是唐代禅宗高僧曹山本寂与纸衣道者间的“真性不化”公案。
[26](元)王恽撰,杨晓春点校:《玉堂嘉话》卷四,页113,中华书局,2006年。
[27]前揭王恽《王恽全集汇校》卷四四《辨说•国朝奉使》,页2126-2127。
[28]前揭王恽《王恽全集汇校》卷九《马天章庐山清晓图》,页331。
[29]国内最早介绍此画者为金维诺先生,参见金维诺:《〈搜山图〉与〈琉璃堂人物图〉——欧美访问散记之三》,《美术研究》1982年第2期,后收入《中国美术史论集》中册,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04年。
[30]前揭夏文彦《图绘宝鉴》卷五《元朝》,页616。有关王振鹏,参见陈高华:《元代画家史料汇编》页418-425,杭州出版社,2004年。
[31]有关怯薛轮值,参见刘晓:《元代怯薛轮值新论》,《中国社会科学》2008年第4期,页191-204。
[32]《元史》卷一三六《拜住传》页3300,中华书局,1976年。
[33]拜住至大二年成为武宗第三怯薛长后,原太子第三怯薛长相继由月海、亦思丹继任。有关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任皇太子时的怯薛长情况,参见刘晓:《元代非皇帝怯薛轮值的日次问题》,《隋唐辽宋金元史论丛》第1辑,页376-382,紫禁城出版社,2011年。
[34](清)张照、梁诗正撰:《秘殿珠林》卷九《贮·乾清宫九·名人画·释氏图卷·宋李公麟画维摩不二图一卷》,前揭《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子部第823册,页581。
[35]前揭《元史》卷一五九《商挺传》,页3738-3742。商挺传记还可见于《元朝名臣事略》卷一一《参政商文定公挺》,页217-224。
[36]前揭耶律楚材《湛然居士文集》卷一〇《送西方子尚》《谢西方器之赠阮杖》,页215、216-217。此外,同卷所收《和董彦才东坡铁杖诗二十韵》亦与其有关,见同书页233-234。
[37]相关考证,可参见刘迎胜:《元代主流文化南北界限的消失——以耶律楚材、陈时可与东坡铁柱杖为题》,《元史及民族与边疆史集刊》第28辑,页1-8,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
[38]即前揭《秘殿珠林》卷九《贮·乾清宫九·名人画·释氏图卷·宋李公麟画维摩不二图一卷》所记樗轩寄题《维摩不二图》云:“笔端绝世李公麟,写出维摩不二门。欲作短章书卷尾,到他佳处即忘言。已说了也。呵呵。”页581。
[39]前揭元好问《元好问全集》卷二一《商平叔墓铭》,页553。
[40](元)王士点、商企翁编次,高荣盛点校:《秘书监志》卷一〇《题名·秘书郎》:“乔贵(篑)成:至元十八年四月二十八日上。”页197,浙江古籍出版社,1992年。
[41]前揭《元史》卷一六九《张九思传》,页3980。参见(元)虞集:《道园类稿》卷四〇《张忠献公神道碑》:“(至元)十六年,置都总管,以治其货用,命公为嘉议大夫、工部尚书兼领之,创法严整,至于今守之。”《元人文集珍本丛刊》第6册,页230,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85年。至元十九年阿合马遇刺后,张九思于同年底出任詹事丞,但很有可能保留了工部尚书的职务。
[42]前揭《金史》卷八五《世宗诸子·永功子璹传》,页2025。
[43]刘秉鈇传记可见《(康熙)广济县志》卷一三《文学》,《中国地方志集成·湖北府县志辑》第25册,页137-138,江苏古籍出版社、上海书店、巴蜀书社,2013年。
[44]前揭《元史》卷一七四《刘赓传》,页4063。
[45](元)黄元吉、陈天和编集,徐慧校正:《净明忠孝全书序》卷首滕宾序,《道藏》第24册,页621,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天津古籍出版社,1988年。
[46]前揭《元史》卷一八一《虞集传》,页4174-4182。
[47](元)程钜夫著,张文澍校点:《程钜夫集》卷八《秦国先墓碑》,页90-91,吉林文史出版社,2009年。
[48]前揭《元史》卷二二《武宗纪一》,页499、506。
[49]按,张九思的头衔先是尚书,后为平章,反应了他在至元、大德不同时期的升迁。据前揭《元史》卷一六九《张九思传》页3981,张九思于“大德二年(1298),拜荣禄大夫、中书平章政事”。参见前揭虞集《道园类稿》卷四〇《张忠献公神道碑》:“大德二年,拜平章政事,力辞机务,遂以平章之名预中书事,徽政副使如故。”第6册,页232。
[50]许忠陵:《〈维摩演教图〉及其相关问题讨论》,《故宫博物院院刊》2004年第4期,页120-129。
文章由作者授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欢迎读者阅读、选购纸本期刊。
敬请阅读:
刘晓:《金末画家马天章杂考——以〈送马云汉还燕〉诗与〈维摩不二图〉题跋为中心》,原文刊于《故宫博物院院刊》2021年第8期。
故宫院刊∣学术期刊公众号
长按,识别二维码,欢迎关注
天猫
故宫博物院
出版旗舰店
立即抢购
微信
故宫博物院
微信故宫书店
立即抢购
长按,识别二维码,选购纸本期刊
《故宫博物院院刊》
出版周期:月刊
国际标准刊号 ISSN 0452-7402
国内统一刊号 CN 11-1202/G2
语种:汉语
开本:16开
国内邮发代号:2-411,国外发行代号:MO101
每期定价:25元
订阅方式:
1、邮局统一订购
国内邮发代号:2-411
2、线上订阅购买
天猫淘宝旗舰店:ggcbs.tmall.com
店内查找“期刊悦读”,选购
点选上文二维码,通过天猫旗舰店或微信书店下单订购
投稿方式:
投稿邮箱:yuankan@dpm.org.cn
邮寄地址:北京市东城区景山前街4号 故宫博物院《院刊》编辑部
邮政编号:100009
更多学术信息敬请关注微信公众号:
故宫博物院院刊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