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与中央美术学院联合举办了高参小暑期训练营系列课程,在向孩子们介绍中国传统文人文化及科学文化的同时,观察生活、展开想象、积极动手,让孩子们在美术馆体验千年来中国人的生活美学。
PART 1 琵琶月琴
琴、棋、书、画、诗、酒、花、茶,是为君子八雅,“琴”居“八雅”首位,对中国古代文人君子意义非凡,更是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占有一席之地。“琴”并不仅单指一种乐器,更是对中国及西方一些乐器的总称。而在中国,“月琴”也被称为“琵琶”,就是具有厚重历史文化沉淀的古琴之一。
月琴,汉族弹拨乐器,起源于汉代。音箱呈满圆形,琴脖短小。全长62、音箱直径36.3厘米。琴颈和音箱边框用红木、紫檀木制,边框用六块规格一致的木板胶接而成。箱内置两道音梁,支两个音柱。四轴,四弦,琴颈和面板上设八或九个品位。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月琴琵琶之美,不仅在于其动听的音色,还有其面板上精巧华美的装饰。这些面板上的装饰图案往往随着不同时代的审美风尚而改变,能够体现出不同时代美术风格与发展。这些装饰的题材也丰富多样,山水、花鸟、侍女、图纹等,透过琵琶月琴上的图画,我们似乎可以探见中国古代的美术的微缩景观。
创
作
过
程
1.用铅笔在厚卡纸上,照着月琴的轮廓画出月琴的形状,并剪下来。
2.用铅笔起稿,确定月琴装饰图案的题材和主要内容,山水、花鸟、人物、几何等不同题材和风格都可以。
3.用马克笔上色并勾线,完成整个月琴的装饰设计。
4.可以额外准备牛皮纸或其他彩色卡纸,将制作好的月琴贴在背景之上,并根据自己的主题做一些装饰。
有兴趣的小朋友们也可以自己在家动手试一试呦~
课程现场:





PART 2 节气“食”令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远在4000多年前,不用说高倍望远镜,连文字记录都没有的上古时期,人们通过观察斗转星移,感受自然变化,总结出二十四节气,以此表现一年中季节、物候、气候的变化,在人们的农耕和日常生活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二十四节气”不仅是一种天文气象的科学,更是对几千年中国的文明、中国人的生活习惯意义重大,被称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清明食青团、小暑尝新米、白露饮米酒、冬至吃饺子……虽然因为各地的气候作物差异,各地的饮食习惯多有不同,但节气对人们的饮食都有着共同的影响。这些节气的饮食习惯,不仅代表了中国人对以食养生、自然造化的重视,还蕴藏了许多中国的传说、文化与思想。
创
作
过
程
1.确定一个节气及事物,用铅笔起稿,确定文字、食物的位置构图后,进一步画出食物的轮廓。
2.用颜料或色粉笔等上色,先上大面积的颜色,逐渐勾画出细节。
3.用勾线笔或毛笔写上节气和有关节气、节气食物的介绍,加以点缀。
有兴趣的小朋友们也可以自己在家动手试一试呦~
课程现场:





学生们的作品在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的彩虹玻璃处展出~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