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深圳2021 | 東京画廊+BTAP Booth B01
{{newsData.publisher_name}}
{{newsData.update_time}}
浏览:{{newsData.view_count}}
来源 | {{newsData.source}} 作者 | {{newsData.author}}
東京画廊 + BTAP
展位:B01
VIP Day 展览预览:
2021年09月09日(周四)14:30-21:00
Public Day 公众开放:
2021年09月10日(周五)10:00-19:00
2021年09月11日(周六)11:00-19:00
2021年09月12日(周日)11:00-17:00
展会地点:
深圳会展中心6号馆
杉山功 Isao Sugiyama
冈本信治郎 Okamoto Shinjiro
林于思 Lin Yusi
田卫 Tian Wei
王舒野 Wang Shuye
曾健勇 Zeng Jianyong
张天幕 Zhang Tianmu
朱建忠 Zhu Jianzhong
叶剑青 Ye Jianqing
杉山功,1977年从东京造形大学雕塑系毕业后,进入该大学研究室深造。1983年毕业后前往意大利,进入色拉美术学院学习。毕业后留在意大利,以米兰和卡拉为据点进行制作活动。迄今为止,他主要在欧洲举办个人画展,并在世界各地的集体展览和艺术博览会上发表作品。杉山功的雕刻是由大理石和木头组成的。将未加工的大理石比作自然,再将房屋的形态布置在其中,暗示着文明的存在。慢慢风化的石头和早早腐朽消失的木头的对比,唤起了自然的时间和文明的时间的不同节奏。艺术家给予我们俯瞰这种景象的视角,也可以说是试图捕捉世界整体的愿景。冈本信治郎,1933年生于东京。1952年毕业于都立日本桥高等学校,成为东京凸版印刷有限公司设计师(后在此担任26年的艺术总监)。在此期间,他开始自学水彩画,先后在日本水彩画展和二纪展等展览上展出作品。1956年于村松画廊初次举办个展,同年,他与吉田吉惠等人共同创办了“制作会议”艺术小组。乔治·修拉的新印象派作品启发冈本使用明亮、生动的色彩和简单的形式来描绘当代的疾病和不安。1956年,冈本在“读卖 Independent展”展出作品,并在1962年和1963年的“Shell艺术奖展”中获佳作奖,1964年再获首届长冈现代美术馆奖展的大奖。在此期间,冈本信治郎发表包括《圣风景》和《十个印度人》等这些有着滑稽形象但背后却蕴藏着无限空虚感的画作,并相继在日本和国外的几家博物馆展出了他的作品。1964年,冈本信治郎参展了在京都国家现代艺术博物馆举办的“现代美术动向”展览。1965年参展了在苏黎世美术馆举办的“现代日本美术15人展”、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举办的“新日本绘画雕塑展”。1968年,冈本在日本协会的邀请下访问了美国,游览了纽约、美国其他城市以及欧洲并进行巡回展出。1969年,他在“当代日本艺术”展览中获得前沿奖。从1979年开始,冈本信治郎还举办过多次个展:1979年在池田20世纪美术馆举办“冈本信治郎的世界——25年之记录”;1998年在新泻市美术馆举办个展“冈本信治郎的世界展览——东京少年”;1998年在神奈川显立近代美术馆举办个展“冈本信治郎展——笑的宇宙全景馆”;2001年在池田20世纪美术馆举办个展“冈本信治郎——笑的雪月花(翻滚的樱花)”;2008年在東京画廊 + BTAP(北京)举办个展“冈本信治郎的宇宙全景馆(笑的哲学1950-2001)”。自此,冈本信治郎作为日本波普艺术先驱艺术家为大家熟知。2020年4月,冈本信治郎在日本镰仓因病去世,享年86岁。纸本水墨 Ink and color on paper 林于思,1978年生于广东惠来县,1998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附中,2002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国画专业,2006年获得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同等学力研究生学位,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员、广东青年画院画家、广州画院特聘画家、广州美术学院外聘教师。林于思:这几年来,我一直在尝试不同的表现手法,但仅限于宣纸水墨绘画这个范畴之内,不涉及任何声光电高精尖技术的结合。可能我还没有准备好当一个导演,在成为一个“资源整合家”之前,我想先当好一个手艺人。 绘画对“手”的要求是不能被忽视的,因为用笔代表着情绪。“去手工化”提了多年,但这应该不是终点,因为其实没有终点。 多样化的尝试会模糊一个艺术家的面目吗?我想也未必,毕竟我们在讨论梦幻般存在的七色花的时候可以尽情美好,但没人关心过它会结出怎样的果子,这证明了结果并不重要。宣纸水墨,矿物质色,水彩 Ink on paper,Iron Oxide,watercolour田卫,出生于1973年,现工作生活于北京,2018-今 中央美术学院综合绘画语言高研班客座教师,文化部中国画创作研究院院聘画家。“田卫的创作越来越脱离开传统的水墨陈式。这个变化或称之曰蜕变,是非常巨大的。我们观察一个画家,要知人论世,不是简单地看到作品即可透彻地谈论起来。田卫强调,他现在的创作很难用水墨来概括,因为他的思路已经打开。他现在是从多种途径来汲取灵感和手法,用于绘画。他的创作方法与思考非常值得肯定,特别是在今天到处出现复古的绘画风气之际,更是可以引起讨论。”时空祼体·即(117)A Space Time Nude Identical(117) 墨、朱墨、麻纸 Ink、Mineral pigment、Japanese paper 王舒野,1963年出生于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1989年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1990年移居日本,十年间未发表作品,为探究哲学、宗教等精神思想和视觉艺术而默修独研。期间形成基于现代性反思的原创性艺术方法论:提出“无差别观看”(即非认识性视觉),实验以此来开拓视觉上的“与世界的非对象化关系”;作品以废除了物体认识的现实世界新呈现,来揭示被惯常的人本位、自我本位的对象化世界观所遮蔽的非对象化感知维度,并进而揭示该感知维度中的世界本来的安详。2001年以来,在多家著名艺术机构连年举办个人艺术展,并应邀参加各种重要国际性联展。2011年获得日本文部科学省文化厅主办的“TAKASHlMAYA美术奖”。现为独立艺术家,工作生活于北京和日本镰仓。“新䑃胧主义”的发起艺术家。纸本设色 Ink and color on paper 曾健勇,1971年生于广东,现工作生活于北京、深圳。曾健勇早期作品以儿童肖像为主,跳脱水墨的传统主题,发展出个人独特的新水墨风格,特别善于探索精神层面的具象化,以各式隐喻与社会性符号提出思辨。系着黑领巾的儿童,带着伤痕,表情迷茫。这种从未见过的水墨表达方式,吸引着人的注意。他近年的创作从带有超现实主义色彩的场景绘画,到更为综合、宏大的“绘画剧场”,愈来愈摆脱特定题材的限制,转向对绘画本体,特别是绘画空间的研究,探讨水墨在空间中展开的可能性。近期的风景画,是从中国传统绘画中提取出规则,以此来观察和表现自然,从而获得新的自由。更精彩的是,他并没有止步于风景,而是从平面转向立体创作,成为平面艺术家尤其水墨画家转向立体作品成功的案例。曾健勇的过人之处是一直在追求变化,在他最近的风景作品中仿佛出现了神的存在。我们并肩我在左We side by side,I'm on the left我们并肩我在右 We side by side,I'm on the right张天幕,1971年生于吉林,先后就读于国立华侨大学艺术系中国画专业,中央美术学院壁画助教进修班。现工作生活于北京、深圳。“张天幕的画面总带着一点矛盾,有童话般的小女孩、小动物,但它们看世界的眼神却是冷漠、阴郁的。也许就像童年时期的张天幕,孩子的身体里住着成熟的灵魂。她在绘画里回望自己的童年,接纳曾经拒绝的童话,表达对世界悲观的看法,一切都是她无意识的自我流露。 但她从来都是很清晰自己要什么的人。在一个惯有的限定里待久了,她会痛苦,想要打破,有意识地寻找绘画里新的目标和方法。”纸本水墨 Ink and colour on paper 朱建忠,1954年1月生于江苏南通市,1982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中国画专业。水墨和青绿是长期从事的绘画方向,作品浑然幽微,中正肃然,以自己的绘画语言呈现对绘画传统的理解。作品曾获十一届全国美展获奖提名、百家金陵中国画金奖、中国的四季美术展金奖等奖项。作品由中国美术馆、江苏省美术馆收藏。“人们大多喜欢技法高超的艺术家,容易被华丽的技巧取悦和打动,通常喜欢炫技的艺术家也会得到很高的评价。我同样不会否定那样的作品,各种表现形式都有其作用和价值。然而我更感兴趣的,是思考每一件能够穿透时间的艺术作品中,那些普世的、恒久存在的永恒之“美”,那是数千年历史中艺术作品流传下来的共通性,也是人类生存的真理。有些东西人类不会过多留意,但缺少了却无法生存,比如“空气”“光明”以及“黑暗”,但这些却是人类生存的本源,而极少数人能够描绘它们。朱建忠,正是这样一位为我们提供入口观看这些生命本真要素的艺术家。他的作品没有任何过度的修饰,也不迎合观众,只有一棵树和不可名状的黑暗中透出的一丝永恒真理。也正因为此,朱建忠是我所珍惜,很庆幸今生可以遇到的少数艺术家之一。”布面油彩、矿物色 oil, mineral pigment on canvas 叶剑青,1972年生于浙江,目前工作生活于北京,任中央美术学院壁画系教授。
叶剑青的绘画在水墨氤氲般的中国绘画逻辑中不断延续,他带我们走进一个富有“生气”的朦胧自然之境。这种自然之境不需要传统的“亭台楼阁”,而是从山石、溪水的时间浸染中通往星空的无穷意境。人造的那种遥远陌生感,反而被他画面独特的美学品质质感所取代,一种既延续了东方在地审美精神,又不同于西方图像复制,而是人与自然主观情境融合的新意韵大空间。东京都中央区银座8-10-5第四秀和大厦7层7F, 8-10-5 Ginza, Chuo-ku, Tokyo104-0061 Japan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4号798艺术区内陶瓷三街E02Ceramics Third Street, 798 Art ZoneE024 Jiu Xian Qiao, Rd., Chao YangDistrict, BeijingMail: info@tokyo-gallery.com btap@tokyo-gallery.com.cnWeb: www.tokyo-gallery.com
{{flexible[0].text}}
{{newsData.good_count}}
{{newsData.transfer_c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