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像是可以利用来支持艺术家的艺术创作,但是我们今天运用图像的概念和传统的不太一样。因为今天图像的利用不仅仅与内容有关,还关系到绘画的方式和艺术家个人的情感。当艺术家利用图像再次表达这个视觉,是取决于艺术家个人的知识背景、知识结构和他对于图像的内在理解。这决定了画面本身的意义,并且强调了在不同的文化背景里面怎样去看这些视觉影像,以及图像带给每个人怎样不同的理解和感受。艺术家通过利用图像并赋予它情感来真实地创作一批作品。
——鲁丹
鲁丹是一位能够体会“微物”中的深意的艺术家。与很多同年龄的艺术家追逐时尚的媒介和技术、乐于制造“话题”与“事件”的创作理念不同,他近乎执着地描绘着看似完全微不足道、毫不引人瞩目的对象。他从一些微小的日常物品着眼,用平等的目光审视它们,以不带批判性的、质朴无华的手法刻画出未被我们察觉而潜伏着的、渺小而伟大的物质与情感,这是难能可贵的。
——陈琳琳
鲁丹
1983年生于上海。2008年毕业于上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油画专业,获硕士学位。现工作于上海油画雕塑院油画创作室。上海美术家协会会员,二级美术师。
主要个展:
2019 “相对距离”(上海油画雕塑院美术馆,上海,中国);
2017 “微物——鲁丹作品展”(周围艺术外滩空间,上海,中国)。
主要群展:
2021 “同心筑梦——上海油画雕塑院作品特展”(上海油画雕塑院美术馆,上海,中国);
2020 “个人史料——第十八届‘海平线’绘画雕塑联展”(中华艺术宫,上海,中国)、“MoCA动漫美学双年展:史努比70周年”(上海当代艺术馆,上海,中国)、“又见江南——2020海上艺术名家特展”(苏州美术馆,江苏,中国);
2019 “时间之外”艺术联展(嘉善越里左岸美术馆,浙江,中国)、“时代风采——上海现实题材美术作品展览”(中华艺术宫,上海,中国)、“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上海展”(上海宝龙艺术中心,上海,中国)、“塑料纪——信天翁的挽歌”(上海科技馆,上海,中国);
2018 “多元镜像——2018上海当代艺术展”(临港当代美术馆,上海,中国)、“海上80——青年艺术家作品邀请展”第二回(上海城市创艺空间,上海,中国);
2017 “拾城迹——上海新具象写实油画展”(新华中心,上海,中国)、“第九届上海美术大展”(中华艺术宫,上海,中国)、“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上海美术展”(中华艺术宫,上海,中国);
2016 “绘语南北——2016上海、黑河油画雕塑作品展”(黑河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黑龙江,中国)、“存形类象——上海油画雕塑院油画学术系列展”(上海油画雕塑院美术馆,上海,中国)、“可见之诗——第二届中国油画风景作品展”(山东潍坊十笏园美术馆,山东,中国);
2015 “第八届上海美术大展”(中华艺术宫,上海,中国);
2013 “向未来——青年艺术家实演”(上海徐汇艺术馆,上海,中国)、“条条大路通罗马”(罗马东方艺术博物馆,罗马,意大利)、“能见度——上海油画雕塑院邀请展”(上海油画雕塑院美术馆,上海,中国);
2012 “上海历史文脉美术创作工程作品展”(中华艺术宫,上海,中国)、“关于上海——17位艺术家作品展”(慕尼黑白盒子艺术中心,慕尼黑,德国)、“相约台北——上海油画雕塑作品展”(台北市立美术馆,台湾,中国);
2011 “红色的起点·永远的丰碑——上海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美术作品特展”(上海展览中心,上海,中国);
2010 “相约马赛·相约上海——上海马赛当代艺术交流展”(马赛市市政厅,马赛,法国);
2009 “2009上海青年美术大展”(上海刘海粟美术馆,上海,中国)、“第五届上海美术大展”(上海美术馆,上海,中国)。
出版:编著《学院派油画写生技法》(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10)、编著《学院派素描肖像写生技法》(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11)、编著《鲁丹》(上海文化出版社,2020)。
2021年8月31日~2021年9月23日
开馆时间
10:00~17:00(16:30停止入场,周一馆休)
展览地址
上海油画雕塑院美术馆(金珠路111号)

上海油画雕塑院
↓↓↓
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
了解更多动态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