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爱她,
改不改名字我都爱她,
改不改谱子我还是爱她。
她是我歌剧的初恋,
也是我在音乐世界里永久的情人。”
——编剧刘恒
歌剧《夏日彩虹》,是对12年前大剧院首部现实题材歌剧《山村女教师》的精心雕琢,音乐结构更加紧凑、戏剧张力更加突出,舞美、服装、舞台调度等也做了全新制作设计,以更符合当代观众审美的艺术精品向平凡英雄致敬。
在《山村女教师》首演后的12年间,中华大地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尤其在建党百年之际,脱贫攻坚战取得的全面胜利,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
2008年8月 刘恒于山西吕梁采风
如今的乡村面貌已不再是以往的穷街陋巷,此版中,“去贫困山村化”是编剧刘恒的首要创想,希望观众走进剧场后,能够联想到他们现在所经历的山村风貌。
舞美效果图
彩虹,是剧中女教师的名字,饱含所有美好的寓意,虽它转瞬即逝,却是你我驻足留恋的人间温良,也借此给予女教师崇高的精神象征;
夏日,生命力最蓬勃的季节,亦是剧中杨彩虹生命定格的时刻。但,平凡支教路上永远不乏坚定的追随者,如夏日朝阳,矢志不渝、照亮希望。


像彩虹一样将天地连接

“这一次创作中我又找到了一个有意义的切入点——在平凡中见伟大。”
——导演陈薪伊
陈薪伊导演
在2009年《山村女教师》首演之际,导演陈薪伊曾以“乐观的悲剧”作为导演阐述的标题,“她是悲剧的么?自然是,一定是,一个有美好心灵的女主人公牺牲了自己的生命;她是乐观的么?自然是,一定是,因为她像彩虹一样将天地连接。她的精神,她的性情留驻在孩子们的心灵。”

2009年《山村女教师》首版节目册
时隔12年,83岁高龄的“奶奶” 再次挑战自己,她依然满含创作激情,挖掘文本内涵、深化主题立意,在首版基础上,突出平凡英雄的大爱,正如此版导演阐述的标题“一片花瓣托起水珠,一滴水珠映出蓝天 ”。
杨彩虹渺小如一朵小花,甚至一片花瓣,恰恰是这个小人物做了一件天大的善事,为了护送山里的孩子被山洪淹没,她值得被关爱、敬仰、颂扬。
导演于排练现场
从这个角度来说,它可以延伸至更广泛的艺术价值。我们每个人都是全人类70亿分之一,每个人哪怕是一个木匠、一个快递员、一个清洁工,都可以问自己一个问题:“你是一片花瓣吗?你渺小如一滴水珠吗?”。
在这个艺术种子基础上,舞美、多媒体、灯光等所有主创将以此为创作依据。以舞台空间为例,温润透亮的玉石将象征杨彩虹纯洁高贵的内心,“在和田玉上雕刻出的一座小山村,山村里的一切都是和田玉石质感的,村里出现的桥、水车、房子也都像是和田玉雕琢的,这就是杨彩虹的人生模型。”
舞美效果图


“将山村提炼成几块巨大山石,通过影像幻化成玉石切面,意向性表达平凡人的高贵品格。”
——舞美设计李斌
歌剧中的音乐,对歌剧舞台视觉的启发很大,舞美设计李斌从此版抒情悠扬的旋律中,泛生出新的艺术种子。
力求摆脱传统写实的呈现方式,尝试寻找意向性的表达,体块感、大面积灰色调、新的视觉语汇,希望赋予现实题材时尚感,迎合年轻审美需求,从而能对山村有新的感悟。
舞美效果图
观众走进剧场后,大体块的舞美会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同时,熟悉的建筑台口也将用同一布景包裹起来,大胆摒弃边幕、沿幕,把舞台空间扩展到最大,18.6m*12.5m的台口将给观众带来开阔、震撼的视觉体验。
尤其在山洪爆发的第三幕,巨石被冲开、开裂升腾,高度可达22米之高。这种恢弘的舞台动作能够形成类似自然的力量,让人产生对自然、对生命产生无限敬畏。
经过反复研讨,舞美设计最终选定完全灰色调性,语汇更单纯,赋予现实题材更现代的科技感、模型感、时尚感。在灰度空间中,如何将多媒体与舞台造型、留白平面形成视觉上的反差,达到承载戏剧人物、内心表达的任务,着实让人期待。
装台进行时
“景随情移”,是《夏日彩虹》突出的舞美制作亮点,景的变化是人物情感变化的最直接体现,所有景片的推拉上下也都会在音乐和情感变化中完成。为在音乐进行中完成多种舞台调度,此次,“电动机器人”将承担布景在舞台上的运行,配合音乐、舞台调度、艺术效果,完美融于舞台艺术中。
9月8日至12日
国家大剧院原创歌剧《夏日彩虹》即将惊喜亮相
欢迎走进歌剧院,遇见那一抹绚烂彩虹。
演出详情
国家大剧院原创歌剧《夏日彩虹》
(新版《山村女教师》)
编剧:刘恒
导演:陈薪伊
舞美设计:李 斌
服装设计:吴俊羲
灯光设计:唐铭
多媒体设计:胡天骥
造型设计:林颖
道具设计:王伟君
音响设计:王浩
音乐指导:黄小曼
合唱指挥:焦淼
童声合唱指挥:许德昌
儿童戏剧指导:张铭益
主演:
演出:
国家大剧院歌剧演员队
文 案:何洛婷
摄 影:牛小北
编 辑:李 子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