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14年,时任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音美教员的李叔同秉持“以人为本 与时俱进”办学理念,指导“乐石社”“漫画会”等学生社团研习金石篆刻及黑白木刻,从而留下我国有关现代版画活动的最早记述。
随着枢纽城市崛起和现代思潮涤荡,1920年代末至1930年代中期,浙沪两地文艺活动联结紧密。中国新文化运动重要代表人物鲁迅(1881-1936)通过译介、出版、展览、通信及捐资等多种方式致力于推广域外现代原创版画,逐步确立起与其文学品格关联深刻的美术活动场域。这种以批判现实主义为精神表征、以“自画自刻自印”为基本手段的现代美术样式在中国以黑白木刻最具效习的可行性。1931年8月17日至22日,鲁迅在上海举办暑期木刻讲习班,此举被后世标志为中国新兴版画运动的起点。

1931年8月17日至22日,鲁迅在上海举办暑期木刻讲习班,合影中立于前排右一的陈卓坤和后排右二的陈铁耕为“一八艺社”成员
此际,“木刻青年”作为新兴版画创作实践与传扬的主力逐步担当起时代重负,他们围绕着精神领袖鲁迅获取思想滋养或切近扶助,以果决的行动诠释着无产阶级普罗文艺观,中国新兴版画运动由此初显燎原之势。1930年、1933年,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创建于1928年)学生相继成立“一八艺社”“木铃木刻社”,后世影响深远。特别是1931年6月,鲁迅为“一八艺社”首次沪上展出撰写小引——“现在新的,年青的,没有名的作家的作品站在这里了,以清醒的意识和坚强的努力,在榛莽中露出了日见生长的健壮的新芽。自然,这,是很幼小的。但是,惟其幼小,所以希望就正在这一面。”,成为一篇重要的运动檄文。

林风眠为“一八艺社”展览画册题字
逐渐地,野夫、金逢孙等来自浙江的运动骨干在沪上崭露头角,策略性地通过更名、易址等方式在当局的钳制下不懈创作、出版、结社以求取生存空间,其身份从单一的创作者逐步向界面立体的“运动家”转变。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野夫一行返乡投身民族救亡事业。他们开创性地以木刻工具生产运营为依托整合、拓展传媒、培训、出版、展览等多样化渠道推动版画创作,延揽人才,形成深入民心、普及少儿的“温州现象”;在跨越浙、赣、闽多地的战事迁徙中不畏艰险、逆袭重生,“我们的武器库”——自“浙江木刻用品供给合作社”“东南木刻用品供给合作社”到“中国木刻用品合作工厂,影响力覆盖大半个中国,与延安、重庆等版画活动区块遥相呼应。1944年出版的《中国现代木刻史》中,曾经评述“浙江的木运在抗战期中是最活跃的”。

1939年至1942年木刻用品社迁徙路线
(地图为1939年浙江省分区交通图)

1940年 野夫主编《铁笔集》

野夫(右一)与浙江省木刻用品供给合作社成员

中国木刻用品合作工厂徽章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出自浙江的木刻青年亦活跃在陕北、苏北、浙南革命根据地,亦奔波于国统区胜利前夜的秘密筹备中……
1949年,终将到来。
展览作品

《五死者》黑白木刻 汪占辉(占非)
22.2cm×13.1cm 1931年 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供图

《到前线去》黑白木刻 胡以撰(一川)
20cm×27cm 1932年 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供图

《追》 黑白木刻
沃渣 11.5cm×12cm 1932年 徐建文藏

《病》 黑白木刻
力群 14.5cm×16cm 1933年

《清道夫》 黑白木刻 夏朋 1933 年

《殉难者》 黑白木刻 陈铁耕 1933年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卖盐》(选) 木刻连环画
野夫 13cm×10.3cm 1935年

《伟大的中国空军》 黑白木刻
宋秉恒 26cm×20cm 1940年

《抗建画报》 墙报
72cm×101cm 1940年 陈钧贤藏

《辛亥革命》 套色木刻
李家桢 18cm×28cm 1940年

《赖家桥之秋》 套色木刻
丁正献 18cm×13cm 1941年

《丰衣足食图》 套色木刻
力群 16.7cm×22.8cm 1944年

《流动铁工厂》 套色木刻
野夫 11.5cm×17.5cm 1945年

《人民反对战争》 黑白木刻
葛克俭 11.5cm×10cm 1945年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李有才板话》(选) 木刻连环画
罗工柳 1946年 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清算图 》 套色水印
莫朴 29cm×34.5cm 1946年

《擦皮鞋的孩子之二》 黑白木刻
张漾兮 28cm×18cm 1946年

《人市》 黑白木刻
张漾兮 31.5cm×38cm 1947年

《张老师早》 黑白木刻
杨可扬 17.5cm×24cm 1947年

《抢米》 黑白木刻
赵延年 27.5cm×26cm 1947年

《闻一多像》 黑白木刻
夏子颐 28.4cm×21.2cm 1947年

《从求学到求乞》 黑白木刻
野夫 18.5cm×26.5cm 1948年

《豆选》 黑白木刻
彦涵 28.5cm×37cm 1948年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三大纪律 八项注意》(选) 木刻连环画
张怀江、陈沙兵、夏子颐 1948年

《我们胜利了》 黑白木刻
杨可扬 13.5cm×9.5cm 1949年

《迎接好日子》 套色木刻
杨可扬 12cm×8.5cm 1949年
↓往期链接↓
(2)青春/行动/社团2:"浙江版画百年"之《观读鲁迅·燃》视听专题
(3)浙江版画百年·守护/同行(一)|假如你的美术老师叫“李叔同”
供稿:刘颖
摄像/摄影:徐伟杰 刘坤 刘颖
编辑:李嘉欣
责编:综合信息部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