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东汉“白马驮经”的传说伊始,佛教便带着智慧与宽广一路东传而来-东汉年间兴建白马寺,自此释尊的教法开始慢慢兴盛于华夏。而有着“东南佛国”之称的杭州,早在东晋咸和初年,西印度高僧慧理来到到这里,连续修建了灵鹫、灵隐等古今名刹,由此延续了这里千年不灭的鼎盛香火。
而创立于清光绪三十年(1904)的西泠印社作为杭州久负盛名的文人社团,以深厚的历史底蕴在西子湖畔,延续着“人间天堂”的精神脉络。之后成立于2004年的西冷拍卖作为西冷印社的一部分,更是以中国书画为核心,广及中外名人信札手稿、古籍善本、金石碑帖等门类,为相关收藏爱好者搭建起新的交流平台,2015年起又增设专门的佛教艺术专场。“南山供秀”作为以造像领域为主的分享平台,在此特按期整理分享之,但对拍品的新老及断代这里不做评判。
拍卖行作为中间商对拍品的新老是不负责的,所以很多时候还得靠自己的眼力。拍卖价格也可以忽略,因为有些价格真太离谱,其后的猫腻清者自清。
西泠2019春拍
中国历代造像艺术专场
http://www.xlysauc.com/auction5.php?ccid=1128
拍卖图文来源:西泠拍卖 版权属原作者
清•木胎释迦坐像
高:21cm
图录号: 3473
估价RMB: 120,000-130,000
成交价RMB: 161000(含佣金)
因材料易得,中原佛像多为木质,而木佛又惧水火虫蚀,因此传世完整是佛像实数不易。此尊木制佛像头饰本是螺发、高肉髻,容貌俊秀,双目微睁,大耳垂肩,慈悲尊容。身披袈裟和僧袍均为汉地造像常见的样式;衣纹写实,疏密得当,织物感极强。左手结禅定印,右手抚在右腿,全跏趺端坐,是释迦牟尼成道像的标准姿态。整像端庄大气,保存尚好,实数不易。
明•木胎罗汉坐像
高:53cm
图录号: 3474
估价RMB: 60,000-80,000
成交价RMB: 103500(含佣金)
木胎罗汉头带僧冠,双目微阖,面容如佛陀入定,安然沉静,嘴角蕴笑意,耳垂长而厚。罗汉短颈窄肩,身着宽袍大袖,呈坐姿,双脚跏趺坐,双手交于腹前结禅定印。衣纹褶皱曳曳,垂挂于座前,形象生动。整体尺寸五十三公分,所呈生动传神,将罗汉之超然表现得淋漓尽致。从衣纹褶皱线条看,更见雕塑者刀法入里,实为木雕之佳作。
出版:《美的沉思—中国佛雕艺术》(台湾)国立历史博物馆
唐•铜鎏金自在观音坐像
高:26.8cm
图录号: 3475
估价RMB: 350,000-500,000
成交价RMB: 402500(含佣金)
此尊观音像体量硕大。头戴头型背光,发髻高耸,面相圆润丰满,五官清晰,弯眉细目,直鼻阔口。上身袒露,胸前饰璎珞。下身着长裙,薄透贴体。身姿略显清瘦,但姿势非常生动。身体两侧的帔帛自肩部飘下,极富动感。右手持柳条上举至肩,左下垂抚于膝盖之上。灵动的长缯带由双肩向下流动至双足两则,左腿弯曲翘起,半跏坐于仰覆莲台上,下有四方型台座。整躯造型完美,工艺精湛,整体满鎏金,厚实明亮,保存相对完好,是为典型的唐时期金铜造像的精品,实属难得。
13世纪•铜鎏金释迦牟尼佛坐像
高:13.2cm
图录号: 3477
估价RMB: 120,000-130,000
成交价RMB: 138000(含佣金)
此尊佛陀造像肉髻高高隆起的,螺发整齐排列,大大的耳垂、清秀的眉目、俊美的容颜沉静慈和,胸臂饱满有力,腰腹做出肌肉感,左手禅定、右手触地,手足刻画写实,为十三世纪藏区造像风格。仰覆式束腰莲座工整大方、莲瓣秀长圆润。拍品铜质细腻,鎏金保存尚佳,是西藏造像中的精品。
明•檀香木自在思维菩萨坐像
高:24cm
图录号: 3478
估价RMB: 80,000-100,000
成交价RMB: 184000(含佣金)
《大佛顶首楞严经,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章》云:从闻思修入三摩地,闻思修是契悟菩提,证到三味的方法,所谓闻就是听,从耳根听进去后,还要思,思就是想。思惟想了以后还要修,修就是学,将听明白的道理运用在日常生活或禅修之中。思惟像这一独具魅力的佛教图像,宴坐思惟,修行精勤,心无放逸,此思惟图像意味着菩萨修行的深厚关系,沐浴着悟道的光辉。思惟亦可用“念”来表示,如正思惟,正念,从凡至圣的修行过程,象征着思惟悟道的觉者之相。思惟像形成于西北印度的犍陀罗,伴随着佛教由印度传到中国,半跏思惟思惟像流行于南北朝时期,思惟菩萨像提供了苦难时代人们对为思惟悟道的追求,一个清净洒脱,沉静的“觉者之相”,从忧患和痛苦的时代意识中超脱而出。
17世纪•铜鎏金(萨班)贡噶坚赞
高:23.3cm
图录号: 3479
估价RMB: 180,000—200,000
成交价RMB: 230000(含佣金)
这尊特殊而精美的祖师像背后有藏文题记 “顶礼右尊第五位(萨班)贡噶坚赞!”我们有理由相信其表现的是萨迦派第四代祖师:萨班. 贡噶坚赞之法相。
贡噶坚赞(1182—1251)原名贝丹顿珠,藏传佛教萨迦教派第四代祖师,亦是一位学识渊博之学者,故世人尊称其为“萨迦班智达”,简称“萨班”(意为萨迦派的大学者),为萨迦五祖之一。后藏萨迦地方人,属款氏家族。幼年从伯父札巴坚赞出家,受沙弥戒,赐名贡噶坚赞。后随从迦湿弥罗(今克什米尔)班智达那西拉学习声明和佛教经沦、注释等。金泰和六年(1206年),从释迦师利受比丘戒,博学经论,通晓五明。金贞佑四年(1216年),任萨迦寺座主。在任期间,修缮殿堂,招徒说法,讲授诸大论师之著作。南宋淳佑四年(1244年),应成吉思汗之孙阔端之邀请,前往凉州(今甘肃武威)商议西藏归附蒙古事宜。先遣其侄八思巴与恰那多吉去见阔端,自己则与西藏各地首领联络协商归附条件。南宋淳佑六年(1246年)其抵达凉州,翌年代表西藏地方势力与阔端会见,洽商归顺条件,后曾两次致书西藏僧俗上层,晓谕归顺条件,宣传蒙古武力之强大,阐明蒙古对西藏降顺后之政策,规定了乌拉制度,指明要清查户口,进贡财物等。自此,西藏归属于蒙古。在凉州期间,经常讲经说法,弘扬佛教,并为阔端治愈重病,受到嘉奖。后卒于凉州,其肉身灵塔建造于生前驻锡之幻化寺中。其著述颇多,后人辑之为《萨迦全集》,内容涉及宗教、逻辑、语言、医学、天文、历算、修辞、诗歌等数十种。其中影响较大的有《分别三律仪论》、《正理藏论》、《智者入门力、《萨迦格言》等:特别是《萨迦格言》乃是以封建社会的处世理论为内容的具有哲理性之格言大集,不仅在藏族地区广为流传,而且还译成汉、蒙等多种文字,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高度赞赏。此尊造像全跏趺坐于双层卡垫之上。双手置于胸前结说法印,并牵一株莲花开于左肩,其上置经书宝剑。头戴通人冠,面相庄严,神态慈悲柔和。躯体端正挺直,身着袒右肩式袈裟,内穿交领式僧衣,这是西藏僧人的典型装束。衣纹刻划自然流畅,生动写实。双层卡垫端庄大方,制作规整,上层卡垫座后錾刻藏文题记,字体隽秀工整,汉译为“顶礼右尊第五位(萨班)贡噶坚赞!”。
17世纪•铜止贡巴坐像
高:32.5cm
图录号: 3480
估价RMB: 300,000-400,000
成交价RMB: 402500(含佣金)
上师造像是佛教造像中十分重要的一类题材,在当前艺术品市场上颇受重视,丹萨替寺造像同样深受藏家的喜爱。西泠印社今年春拍推出的这尊精美的上师造像,表现的正是藏传佛教噶举派中止贡噶举的创始人止贡巴·仁钦贝,他同时也是著名的丹萨替寺和止贡替寺的创建者。
止贡·仁钦贝(1143-1217年),西康丹玛(今四川邓柯县)人,属居热家族,所以又称“居热大师”,简称止贡巴。他的梵文名为热那室利,又尊称为觉巴仁波且(意为救宝)和吉丹滚(意为世间怙主)或吉天颂恭(意为三世间怙主),还有尊巴杰和多吉贝等名字。止贡巴自幼受佛教熏陶,9岁时便能为人讲经。后叶闻帕竹大师之名,前往求法。帕木竹巴住世时曾说:“我的丹萨替寺将由一位十地居士来住持。”这位十地居士就是止贡巴。止贡巴跟随帕木竹巴只有一年零六个月,但上师将一切教法都毫无保留地传给了他,像一个瓶子里的水注入另一个瓶子一样。公元1170年,帕竹噶举派的丹萨替寺第一任座主帕木竹巴圆寂后,约有六、七年间丹萨替寺没有寺主,期间由向蔡巴升座暂代寺主引领僧众诵经。帕木竹巴圆寂后,止贡巴曾多方参访学法。25岁时受比丘戒。1177至1179年,受请住持丹萨替寺,但三年后便辞去职位。之后遵师遗嘱前往羌塘地方修行弘法。1179年年届37岁时至拉萨以东墨竹工卡的止贡地方,在雪绒河边建止贡替寺,止贡巴名字即由此而来,而他所创教派也得名“止贡噶举派”。后来师出同门的达垄塘巴与止贡巴再度携手共同护持母寺丹萨替寺,并于帕木竹巴祖师当年清修的一处称作“日楚”的山林道场兴建了一座大殿,丹萨替寺在此基础上扩建规模,逐渐发展成为西藏著名的寺院,乃至宋元之际西藏的政治经济中心。止贡巴门下弟子众多,遍及西藏、邬坚(今巴基斯坦白沙瓦)、印度那烂陀和五台山等地。著作有《直贡之五百观点》、《小五百观点》等。眼前这尊上师造像,是市场上屈指可数的止贡巴造像的杰作。止贡巴头戴折沿博德帽,前方饰日月图案,象征佛光普照,帽沿上细密的连珠粒粒可数。这种僧帽常见于藏传佛教噶举教派中,尤其是其中的止贡噶举和竹巴噶举两派。大师额头宽广,面容圆润,双眉如丝,斜入鬓角。双目细长,宛如柳叶,显得慈祥而有神。鼻梁挺拔,双唇微抿。塑造出大师青春俊美的容颜,嘴角露出的笑意,映射着内心的宁静与安祥。大师衣着丰富,纹案精美。内着交领坎肩,领口饰谷粒纹和鱼籽纹,这都是流行于元代和明代早期的纹样特征。中间着袒左式袈裟,最外层披外僧氅。袈裟和僧氅皆以鱼籽纹为底,并刻画图案。袈裟衣边饰细密的几何纹,袈裟上錾刻祥云花卉。还有象征转轮圣王七政宝的七珍,正面可以看见的有国王耳饰、王后耳饰、犀角、十字等等,莲台之上平铺的衣服中间可以清晰的看见一颗吉祥法螺。僧氅的祥云图案细腻而精美,这些图案寓示大师在政教两个方面的伟大功绩。衣纹自然流畅,表现出织物的柔软质感。大师左手结禅定印,右手施触地印。双腿结跏趺端坐于莲花宝座上,如同佛陀成道时的姿势。躯体伟岸挺拔,四肢厚实有力,凸显出非凡的气质。双手圆润灵动,手指关节、指甲等细节刻画的一丝不苟。下承单层覆莲台座,莲座造型稳重大气。莲瓣挺拔,饱满劲秀;莲瓣层次丰富,瓣端翘起,内在的力量感奔涌而出。莲瓣下方饰连珠纹,连珠硕大,珠圆玉润,粒粒可数。造像铜质精纯,胎体厚重,铸造时更要费工费料,远非一般造像可比。封底装藏保存完好,封底板中央刻有卍字符。封底上常见的图案是羯磨杵,此封底显得极为特殊,与众不同,应该像征佛法源源不断、流传不息。从以上的叙述中我们了解止贡噶举的历史背景,以及大师本人的生平事迹,也领略了造像的精彩之处。这样一尊造像出现在市场上,还有以下三个方面应该引起各位藏家的关注和重视。
第一,这是一尊大尺寸的上师精品。喜欢喜玛拉雅艺术的藏家都知道,近年来上师题材的作品深受市场青睐,尤其是其中一些精品之作,还有很大的市场上涨空间。这尊止贡巴造像工艺精美,体量巨大,题材稀少。
第二,这尊造像具有重大的历史价值。止贡巴·仁钦贝是藏传佛教中非常重要的历史人物,但是其唐卡造像作品并不多见,市场上能见到的精品之作更是少之又少。许多藏家对于其历史价值的重要性认识还不够充分。这一点,著名学者黄春和先生也曾撰文指出。“世人都知道止贡巴是帕木竹巴的大弟子,是止贡寺和止贡噶举派的创始人,殊不知他还是丹萨替寺圆寂住持舍利灵塔的始创者。”黄老师列出《止贡法嗣》和《直孔替寺简介》中对于这一历实的描述。在此我还想强调的是,止贡巴是丹萨替寺这一千古名寺的创建者之一,是帕竹噶举早期挽狂澜于既倒的中流砥柱;如果没有止贡巴,帕木竹巴昔日开拓的基业有可能毁于一旦。因此,我们在欣赏丹萨替造像时应该想到这样一位缔造像者的丰功伟绩!从这个层面上讲,这样一尊精美的止贡巴造像,何尝不比丹萨替寺造像更有价值,更有份量?
第三,这尊造像还是一尊流传有绪的作品。这尊止贡巴早年被英国著名的古董商Anna mariarossi& Fabio rossi家族收入囊中。2003年11月他们在英国伦敦举办了名为《向神圣者致敬:西藏精神导师的肖像》的展览,并出版了同名图录,这件精美的止贡巴造像即在其中。
明•木胎地藏菩萨坐像
高:36cm
图录号: 3481
估价RMB: 60,000-80,000
成交价RMB: 155250(含佣金)
地藏菩萨的形像有多种,《大日经》等以之为菩萨形,并饰以宝冠、璎珞等。《十轮经》等则以之为沙门形。一般广为流传的形像,是内秘菩萨行外现沙门形,左手持宝珠右手执锡杖,或坐或立于莲华上,拍品就是尊坐像。菩萨像右手持锡杖,左手结印,单跏趺坐于底座上,头部浑圆,脸庞丰腴饱满,面容圆润俊朗,双眼如杏眉如勾,俊美安然,不愧是“安忍不动,犹如大地,静虑深密,犹如密藏”的地藏王菩萨。
明•铜托塔天王立像
高:18.4cm
图录号: 3482
估价RMB: 80,000-100,000
成交价RMB: 92000(含佣金)
天王站立于岩石形台座之上,头戴宝冠,耳后缯带飞扬,面部肌肉凸显,双目圆睁,鼻梁挺拔,下颌及两腮鼓起,神情庄严肃穆。左手掌心朝上举托宝塔,身着甲胄,足蹬战靴,腹上威武的兽头,左右鳞甲细密整齐,勇猛彪悍。造像整体造型大方,形象生动,雕工精细,品相完美,体现了明代晚期汉传佛教造像的鲜明特点。
辽•铜观音坐像
高:9cm、带座高:12cm
图录号: 3483
估价RMB: 50,000-80,000
成交价RMB: 80500(含佣金)
清•夹纻阿弥陀佛坐像
高:40.5cm
图录号: 3484
估价RMB: 160,000-180,000
成交价RMB: 184000(含佣金)
整尊佛像为木胎红漆,双目细长低垂,鼻梁修长,大耳垂肩,神情静穆慈祥。佛像比例均匀,结构合理,身着袈裟,衣纹穿插层叠,复杂繁密的衣褶生动地表现了衣服的质感。佛像双手置于腹前结禅定印,全跏趺坐于裙褶上。佛像雕刻手法收放自如,造型规整,线条流畅,优雅生动。
明•木胎文官坐像
高:93cm
图录号: 3485
估价RMB: 550,000-600,000
成交价RMB: 782000(含佣金)
文官是相对于武将的称谓,造像神态威严,五官刻画立体,身着衣袖宽大的官服,冠巾结构清晰,合乎法度。造像以木为材,形体高大,质感厚重,漆色艳丽,包浆沉稳。人物身着文官典型衣饰,头戴官帽,虽为木质,却不失精致,衣纹线条流畅飘逸,垂度自然,整体沈稳大气,古意悠然。此乃典型的北京地区文官造像,有如此尺寸而且保存完好,尤为难得。
6世纪•铜鎏金兽面
15.6×17cm
图录号: 3486
估价RMB: 150,000-180,000
成交价RMB: 230000(含佣金)
唐•铜鎏金协侍菩萨坐像
高:9.5cm
图录号: 3487
估价RMB: 60,000-80,000
成交价RMB: 69000(含佣金)
此件铜鎏金菩萨像高九公分有余,小巧精美,面部雕刻刀法极为洗练。整像雕刻干脆简洁而神形兼备,衣角绶带飘扬而不累赘,颇有韵律感。
16世纪•铜鎏金宝冠释迦坐像
高:17cm
图录号: 3488
估价RMB: 80,000-100,000
成交价RMB: 195500(含佣金)
宝冠释迦亦称宝冠佛,区别于螺发肉髻的释迦牟尼,是为王子时期的乔达摩悉达多头戴宝冠的形象。此尊头戴嵌绿松宝冠,面庞圆润饱满,双耳近肩,细眉剑目,高鼻薄唇,似带微笑。释迦牟尼全跏趺坐于双层莲台,左手结禅定印于右踵,右手施触地印,正是其战胜魔罗,大彻大悟,成道之时。严慈静穆,相好具足。
清•木胎童子立像
高:82cm
图录号: 3489
估价RMB: 90,000-120,000
成交价RMB: 103500(含佣金)
以往人们通常会请一尊善财童子回家,能给家里带来喜悦、财富与平安。此尊木胎金漆童子像是站立姿,合掌作参拜状。宽额朵颐,一桃形发髻梳向右侧头顶,发髻丝丝可见。童子头脸浑圆,鼻型饱满,双目眯眼,微笑示人,身体倾斜,双手合十,姿态活泼生动,展现了童子可爱虔诚的佛子形象。衣纹刻画纹理清晰,生动自然,通体施予金漆。从雕工和漆色上看,整尊雕像保存完好,是清代木雕中难得一见的珍品。
清•木胎关公立像
高:74cm
图录号: 3490
估价RMB: 90,000-120,000
成交价RMB: 172500(含佣金)
关公被尊为战神、财神、文神等全方位的万能之神,受到不同阶层、不同宗教崇拜的古代人物颇为少见。关公的封诰历朝不同,但有两个统一的评价贯彻始终,那就是“勇”和“义”,这也是关公像广受崇祀的原因之一。此关公造像面庞方阔,眉眼上挑,浓眉交蹙。左手向背提刀,右手捻须,气宇轩昂,仪态威严。关公头戴锦冠漆绿色,身披金漆战袍,内着甲胄,膀阔腰圆,衣纹刻画简括自然,肘部衣袖随风飘起,战袍在双腿间自然下垂,整体姿态雄健有力,具有极强的立体感,形象威武,体现了我国传统对关公的崇拜敬仰之情。
15世纪•铜鎏金无量寿佛坐像
高:22cm
图录号: 3491
估价RMB: 350,000-500,000
成交价RMB: 552000(含佣金)
在藏传佛教的神灵谱系中,有着许多掌管世间因果命数的神灵,它们或慈悲、或寂忿,或端坐、或幻舞,形象万千,姿态各异。其中最为著名的神灵当属无量寿佛。无量寿佛既为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又具有增福延寿的功德,藏传佛教信众往往将它和尊胜佛母、白度母一起尊称为『长寿三尊』。此尊头束高发髻,戴五叶宝冠,正中冠饰形似弯月,造型精美,装饰华丽。耳旁缯带垂顺而下,富有写实意趣。面庞方正,眉眼平直,鼻梁高挺,嘴含微笑,展露出慈悲本尊济世度人的佛性光辉。上身躯体健硕,四肢粗壮,佩戴有各种华丽的钏镯佩饰。双手于腹前结禅定法印,掌中捧贲巴宝瓶。下身穿贴体长裙,双腿结跏趺坐姿,裙褶从两腿间透出,极富装饰美感。下承莲花宝座,莲瓣精致饱满,联珠细密晶莹,展现出雅致的艺术魅力。整像胎体厚重,金色绚丽,造型生动,做工精细,有着明代早期西藏造像的典型时代特点。从此像面部轮廓和五官表现来看,明显受到了汉地艺术的影响。但造像半月形的冠饰、萨尔纳特样式的衣纹以及饱满健硕的身躯等造型特征,又是西藏造像的传统表现,通身镶嵌贵重宝石也是藏民族独有的审美偏好,是汉藏艺术相互交融的造像佳作。
清乾隆•铜鎏金宝生佛坐像
高:17cm
图录号: 3472
估价RMB: 无底价
成交价RMB: 63250(含佣金)
南宋•铜童子立像
高:32.5cm
图录号: 3496
估价RMB: 320,000-450,000
成交价RMB: 460000(含佣金)
童子着开衫长裤,裤外穿裙,腰间束带。面庞饱满圆润,嘴微张,双目向前凝视,虔诚而专注。身躯微微向前欠仄,双手合十立于半圆座上。有飘带自胳膊缠绕,再婉转而下,带角飘拂,灵气十足。此像应为善财童子,梵名Sudhana kumāra。为《华严经入法界品》中之求道菩萨,曾南行参访五十三位善知识,遇普贤菩萨而成就佛道。大乘佛教用以作为即身成佛之例证,其求法过程,则表示华严入法界之各阶段。
清•木胎观音坐像
高:18cm
图录号: 3497
估价RMB: 30,000-40,000
成交价RMB: --(含佣金)
清•木胎漆金阿弥陀佛坐像
高:22cm
图录号: 3498
估价RMB: 无底价
成交价RMB: 46000(含佣金)
五代•铜水月观音坐像
高:25cm
图录号: 3499
估价RMB: 400,000-520,000
成交价RMB: 632500(含佣金)
水月观音像相传是由唐代画家周昉首创,其形象来自《华严经·入法界品》,此经叙述善财童子前往普陀洛迦山拜见观音菩萨的过程,经中描述的观音道场是充满流泉、山石与草木的世界,这些元素成为后世构筑水月观音图像的重要部分。水月观音主要流行于唐末、五代、及宋之间,唐代的水月观音是男性造型,脸上留有胡须,到了宋代以后,水月观音逐渐出现女性造型。
此尊水月观音头梳高髻,余发披肩,头髻正面坐一小化佛,为阿弥陀佛,这是观音菩萨的重要标识。菩萨面相丰颐,下巴圆润,为宋代造像的典型特征,眉眼细长,眉间饰白毫,鼻梁挺直,小口,唇角微翘,神态安祥。观音菩萨身材纤柔,呈游戏姿坐于山石台座之上,这是唐末以来表现水月观音憩于普陀山的优美姿态,菩萨俯视众生得大自在之妙。菩萨上身袒露,胸前饰项链,左肩斜披圣带,腰部刻划纤细,下身着长裙,衣纹流畅自然垂落。曲右腿,赤足踏于台座之上,左腿自然垂于台座之下,左手作支撑,右手曲肘撑于右腿之上。菩萨身姿优美,曲线纤细,神情安祥慈悲,是典型的汉传佛教造像,当为宋代造像中的精品。山石台座之下为四足方形底座,最下方台座有莲花形装饰。背光呈镂雕的山石状,四周好似有云雾缭绕,富有艺术美感。整尊造像朴素中透着一种娴静之美。此像以青铜合金分体铸造,局部残留漆金痕迹。整体造型端庄和谐,形神皆备,充分反映出宋代的审美意趣与工艺水准,将观音菩萨普度众生、慈悲为怀的美好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现存自在观音多为单体,如此完整的分铸带背光底座的自在观音造像殊为难得。相似的宋代水月观音可以参照安岳毗卢洞第19号水月观音石刻、大足北山113号水月观音石刻。
北魏•铜鎏金观音立像
高:19.6cm
图录号: 3500
估价RMB: 1,200,000-1,800,000
成交价RMB: 3220000(含佣金)
铭文:神龟二年 日杨洛山上为 兴(造) 一区宋祖杨楞 后,愿今 平安终身供 佛
来源:佐藤玄々(1888-1963年)旧藏 坂本五郎旧藏
出版:松原三郎《中国佛教雕刻史研究》,东京 1961年?图版74a及b;松原三郎《增订中国佛教雕刻史研究》 东京 1966年?图版79a至c;松原三郎《中国佛教雕刻史论》东京 1995年,卷1?图版167a及b
近几年,带有早期出版、名家旧藏标签的藏品,更受到市场的青睐。一方面,名家传承的背后,是这些艺术巨人的审美眼光为藏品的质量提供了保障。另一方面,一件件历经时间洗礼的艺术品,通过收藏名家之间的递藏,使之不再仅仅只是艺术品本身的价值,更多的是其背后的历史和人文情怀。此次西泠拍卖造像专场上,就有好几件我们耳熟能详的收藏大家旧藏的艺术品,其中一件北魏神龟二年的铜鎏金观世音菩萨立像值得我们特别关注。此件拍品是佐藤玄旧藏,坂本五郎递藏,并多次出版的一件不可多得的造像艺术精品。
说到坂本五郎先生,一代日本传奇大行,经过他手的艺术品,最具知名度的当属成化鸡缸杯了,2014年的香港苏富比春拍,此鸡缸杯最终以2.8亿港元的价格由上海龙美术馆的刘益谦购得。2013年香港苏富比秋拍的一尊坂本五郎旧藏唐夹纻干漆佛头最终以4044万港币成交。而在2016年的香港苏富比秋拍,坂本五郎珍藏的一件北魏皇兴四年鎏金铜莲花手菩萨立像以1148万港币为艾斯肯纳齐先生竞得。类似的例子数不胜数,我们可以看出,坂本五郎旧藏的佛像一直受到了广大藏家的追捧。而了解坂本五郎的人可能都知道,他收藏的许多早期高古佛像,相当多的一部分都来自同一个人—佐藤玄々。佐藤玄々(1888-1963),本名“清藏”,号“朝山”、“玄々”,又名“阿吽洞玄々”。是日本著名的佛教艺术雕刻家,如今日本的许多重要建筑物和博物馆都保存着佐藤氏的雕塑。佐藤玄々去世后,其毕生的大部分珍贵的造像收藏都由坂本五郎递藏。2019西泠春拍上的这件便是其中之一。此件北魏观音菩萨立像头戴莲瓣花冠,面向饱满,神态自若,眉目清秀, 右手举于胸前呈说法印,左手自然下垂,手握一净瓶。着通肩式天衣,衣纹刻画流畅自然,双脚立于覆莲台座之上。莲瓣微微向上翘起,饱满而有张力。具有浓郁北魏气息的舟形背光述说着他的历史。火焰纹背光刻画的极其富丽细腻,繁复而不失力度。在舟形背光的后面,雕刻9尊褒衣博带佛陀坐像,刀法生动自然。在台座之上阴刻神龟二年日杨洛山上为兴(造)一区宋祖杨楞后,愿今平安终身供佛铭文,明确阐释了此尊佛像的年代。从工艺、尺寸、造型来看,这都是一件不可多得的北魏造像艺术精品。
清•木胎阿弥陀佛坐像
高:57cm
图录号: 3502
估价RMB: 200,000-220,000
成交价RMB: 287500(含佣金)
此尊佛像高五十七公分,螺发排列规整,宽额高鼻,双目垂视,面容较为方直,颈部刻两圈褶皱,神态庄重慈祥。身披法衣,结全跏趺坐,双手执禅定印于脐前,躯体浑厚,造型敦实,比例匀称。整像木胎雕制,漆金于外,衣纹采用内地传统的写实手法,雕法简练概括。
明•铜天王立像
高:39cm
图录号: 3503
估价RMB: 50,000-70,000
成交价RMB: 80500(含佣金)
江户时期•木胎释迦牟尼立像
高:91cm
图录号: 3505
估价RMB: 50,000-80,000
成交价RMB: 92000(含佣金)
江户时期•木胎漆金释迦立像
高:141cm
图录号: 3506
估价RMB: 50,000-80,000
成交价RMB: 92000(含佣金)
拍品为日本江户时期木胎释迦立像,像高一米四,形态修长而不显瘦态,端庄伟岸。身着通肩式袒胸垂领袈裟,衣纹线条直垂;双手上下托物结说法印。下饰多层高台莲花须弥座,每层基座均饰有花卉纹饰。顶部仰莲座漆彩,下接漆金云纹底托,之后再设圆雕花卉。装饰繁复华丽,极精工之能事,是一件体量较大且工艺极致的造像作品。
参阅:美国印第安纳波利斯艺术博物馆收藏。
明•漆金观音坐像
高:32.8cm
图录号: 3507
估价RMB: 40,000-60,000
成交价RMB: 69000(含佣金)
清•木胎罗汉坐像
高:60cm
图录号: 3508
估价RMB: 120,000-150,000
成交价RMB: 207000(含佣金)
伐阇罗弗多罗是佛教十八罗汉之一,是梵语 Vajraputra 的音译。罗弗多尊者原本是个猎人,因学佛而不再杀生,因此狮子来谢,故得名 “笑狮罗汉”。拍卖为木胎红漆的罗汉坐像,罗汉粗眉短须,身材魁梧,通体僧袍盖住双跏趺坐的双腿,双手捧小狮。罗汉面容可亲的与狮子互动,神情与动作生动自然,此主题为笑狮罗汉无疑。
北魏、唐•铜鎏金观音立像2件
高:9.8cm、高:9.5cm
图录号: 3509
估价RMB: 350,000-420,000
成交价RMB: 552000(含佣金)
5世纪•铜释迦立像
高:25.5cm
图录号: 3510
估价RMB: 180,000-220,000
成交价RMB: 276000(含佣金)
此尊释迦牟尼佛立像头顶螺发,发髻高挽,修眉杏目,眉间有白毫,双眼略向下视,直鼻,唇微张,下颚微收,耳垂硕大下垂,典型西域面容。佛像身披袈裟,衣褶贴身直挂,左手持物,左手结说法印,赤脚立于方形束腰台座上。其身后头光于背光连为一体,刻麦穗纹,背光边缘纹饰凸显,具有浓厚的犍陀罗地区造像特色。
参阅:香港邦瀚斯2018年秋虔诚韵映喜马拉雅艺术拍卖会
唐•铜天王立像
高:8.3cm
图录号: 3511
估价RMB: 20,000-30,000
成交价RMB: 28750(含佣金)
北魏•铜双佛并坐说法像
高:12cm
图录号: 3512
估价RMB: 120,000-150,000
成交价RMB: 138000(含佣金)
“初宝塔涌出在空中,依大众之请释迦佛开其塔门,多宝佛全身舍利结跏趺座,结法界定印,其时多宝佛在宝塔中分半座使释迦佛坐,谓之二佛并座。” 释尊说《法华经》时,多宝佛为了实现以前发过的誓言而显现在娑婆世界为释尊做证明人和护法人,此为双佛并坐的由来。拍品为北魏时期的双佛并坐说法像,两佛形象大致相同,身后为尖顶背光。双佛的反面则是线刻的单个坐佛,其下是四足形底座,典型的北魏样式。
14世纪•合金铜四臂观音坐像
高:18.2cm
图录号: 3514
估价RMB: 80,000-100,000
成交价RMB: 92000(含佣金)
四臂观音是雪域西藏的守护神,藏人由老至幼家家户户,皆吟诵其六字大明咒:“嗡嘛呢叭咪吽”。四臂观音与文殊菩萨、金刚手菩萨合称佛教密宗事部三怙主,代表大悲、大智、大力,为密乘行者人人必修的法门。四臂观音的造型每一庄严皆有所表,一头表通达法性,四臂表四无量心,身色表清洁无垢,不为烦恼、所知二障所障,双跏趺表不住生死,手印表不住涅盘。又中央二手合十表智慧与方便合一双运,另右手念珠,表每拨一珠即救度一众生出脱轮回,左手表清静无恼。此尊全跏趺坐于莲花宝座之上。主臂双手于胸前合十,左上手持一枝莲花,莲花造型独特,尤如伞状。观音头戴五叶宝冠,制作精致,头束高髻,高髻扁平,髻顶饰摩尼宝,耳后缯带横出。面相方圆,眉似弯月,双目低垂,表情沉静,耳饰圆珰。观音手、脚各饰钏环,造型独特。全跏趺坐于莲花宝座之上。整尊造像合金铜铸造,铜质精良,包浆温润,十分难得。
清•铜鎏金无量寿佛
高:17.8cm
图录号: 3515
估价RMB: 无底价
成交价RMB: 36800(含佣金)
15世纪•永宣风格铜鎏金喜金刚立像
高:19.2cm
图录号: 3518
估价RMB: 400,000-550,000
成交价RMB: 460000(含佣金)
此尊喜金刚为八面十六臂双身形象,八面各有三目,头皆戴花冠,表情欣喜欢快,怀抱明妃无我佛母,造型细节精美华丽,动态自然。手持嘎巴拉碗,碗内动物、人物的身形清晰可辨,包括僧侣、狮、猫、单峰骆驼、马、牛、驴、象。主尊的中央双手交握嘎巴拉碗,同时拥抱无我佛母,碗内盛有立姿大象与禅坐之僧侣。佛父与佛母亲密相拥,呈右展立姿,手臂构成完美的扇形结构,面容神情丰富,主尊与明妃配饰华丽的璎珞、钏镯、骷髅项链、人首蔓等,尤其是腰部的U字形连珠式璎珞与人首蔓处理得极为精致华丽,充分反映出永宣风格造像的艺术特色。台座上被踩踏的两位魔刹是死亡的化身,表示降服邪恶和无明,他们于胸口处撑住主尊的身体。下为束腰仰覆式莲花座,上下缘皆饰饱满的连珠纹,莲瓣对称规整,圆润美观,瓣尖装饰卷草纹。喜金刚是密宗无上瑜伽部母续尊奉的重要本尊,也是萨迦派道果修法的主要本尊,藏语称为“杰巴多杰”,又被叫作“欢喜佛”,“欢喜”的更深意思是通过修行所获得的大自在、大自由和大解脱,也就是真正的身心合一的大欢喜境界。传说欢喜金刚是大自在天之长子,是一个象征残害世界的大荒之神;而明妃则是观世音菩萨的化身,以救世渡难为本,以其拥抱吸荒神之大恶之源,以达到自在欢喜,所以也被称为“欢喜天”。吉祥喜金刚作为萨迦派的核心修持之一,受到了无上的尊崇,其教法作为灌顶仪式和修行传统得到了完整的保存。从历史上看,萨迦派深受元朝皇室的重视,自八思巴伊始,元朝帝师大都出自萨迦派。入明以来,萨迦派领袖昆泽思巴(1349—1425)于明永乐十一年(1413年)应永乐皇帝之邀赴皇都弘法长达一年之久,还受封为大乘法王统领天下释教。萨迦派对明初皇室的影响由此可窥一斑。整器造型生动优美,胎体凝炼敦实,雕铸与镀金工艺精湛,既符合西藏佛像的相好标准,又融汇了汉地的审美观念和传统表现形式,具有典型的15世纪早期内地宫廷风格。采用永宣宫廷惯用的失蜡法铸造工艺,宝冠及璎珞钏环等佩饰刻划精细入微;造型样式与各大博物馆所藏宫廷造像标准器完全相同,台座莲瓣及剁口亦与永宣宫廷造像别无二致;像身采用黄铜材质,细密莹润的铜质显然经过多次提炼而成,与西藏地区的铜材迥然不同。可见,此像与永宣宫廷造像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在《寂静与忿怒—藏传佛教文化艺术》一书中出版了一尊密修阎魔天,“为典型明代永乐或宣德时期的宫廷风格”,本拍品的工艺特征与此像极为相似,可做参考。西藏江孜白居寺与拉萨布达拉宫中可见三尊带有明确永乐纪年的喜金刚像,尺寸均为19.5厘米,载于Ulrich von Schroeder所著《西藏佛教造像·卷二》,2001年,第1258-9页,图版第347C-F,可做参照。
16世纪•铜鎏金阿閦佛坐像
高:29cm
图录号: 3519
估价RMB: 500,000-700,000
成交价RMB: 575000(含佣金)
阿閦佛意译为不动佛,有无嗔恚的意思,为密教金刚界五佛之一,五方佛是佛教密宗崇奉的五位佛,佛经记载,大日如来为教化众生,化五方佛以代表五智:中为毗卢遮那佛代表法界体性智;东方阿閦佛,代表大圆镜智;南方宝生佛,代表平等性智;西方阿弥陀佛,代表妙观察智;北方不空成就佛,代表成所作智。由于『阿閦』是『不动』、『无动』、『无忿怒』的意识,所以又称不动如来,是东方妙喜世界的教主。因他的愿力所感,佛刹中没有三恶道,大地平整柔软,一切人都行善事,内心安静祥和,极其殊胜。
此尊造像五官端庄,肢体比例匀称,螺发排列紧密规整,螺髻颗粒粗大饱满,肉髻高耸,宝珠严顶,额头平正,鼻梁细直,双眉细长,面部表情平静,恬静的面庞上浮现着慈悲于智慧的力量,使人望之心安。颈部刻有三道折痕,耳长垂至肩。身穿袒右式袈裟,衣纹装饰简单,衣缘錾刻花纹。薄衣贴体,衣纹垂落感自然,体现柔和之美。呈全跏趺坐,坐于束腰仰覆式莲花座上。左手结禅定印。右手结触地印,手指刻划柔软丰润,颇为写实。在莲座上有一金刚杵,此为阿閦佛的象征。莲座宽大,莲瓣圆润饱满,呈错落式排列,并在莲瓣顶端雕琢如意纹,上下缘饰有两圈连珠纹。整尊造像铜质精良,胎体厚重沉实,通体鎏金,鎏金饱满莹润,金水亮丽。雕刻细腻写实,工艺线条生动流畅,造像比例和谐,尤以佛像的肌体感刻画细腻到位,尤其是手的姿势,身体的坐姿,下俯的双眼,把一尊体恤人间疾苦而又慈悲威严的东方妙喜世界的阿閦如来刻画的淋漓尽致,具有极高的艺术观赏性。
14世纪•卡萨马拉风格合金铜释迦坐像
高:10.5cm
图录号: 3520
估价RMB: 90,000-100,000
成交价RMB: 103500(含佣金)
此尊释迦坐像合金铜铸造,表面鎏金色泽泛红。其头顶宝珠螺发,火焰纹小背光,面目丰润,身着袒右式袈裟,左手结禅定印,右手结触地印,双腿结跏趺坐,神情端庄肃穆。佛像造型比例精准,表面铜色泽润,精气内敛,包浆浓郁。坐下铸饰俯仰双层式莲花座坛,莲瓣铸饰凸起饱满,上下莲瓣交错,极富有张力,属尼泊尔卡萨马拉风格造像手法。
清•铜鎏金宗喀巴坐像
高:18.5cm
图录号: 3521
估价RMB: 90,000-120,000
成交价RMB: --(含佣金)
金•木胎观音立像
高:35.5cm
图录号: 3524
估价RMB: 130,000-150,000
成交价RMB: 184000(含佣金)
此尊木胎观音立像头戴宝冠,宝缯下垂至两肩。面部开相柔美自然,着双领披肩式大衣,下着长裙,胸前刻璎珞,双手缺失。底部为莲瓣纹底座,莲瓣刻双层,丰厚的莲瓣错落分布。由开脸、纹饰、璎珞和底座莲瓣纹判断,属于金代的造像风格。
明•木胎观音头像
高:52cm
图录号: 3525
估价RMB: 120,000-150,000
成交价RMB: 172500(含佣金)
木雕菩萨佛头,面相平和,神态静若,额广正平,双木静闭,眉如初月,鼻骨丰挺,唇抿笑意,双耳垂肩。高束发髻,发鬓细密。发顶作磨光肉髻,光素无纹。沉静之态,普渡说法。佛头以木胎作底,其上又敷裹麻布,再髹漆彩绘,其面目表情凝重慈祥,极富时代特征。该件佛头尺寸颇巨,应为早期佛堂庙宇内供奉菩萨之首,艺术与收藏价值极高。
五代•铜金刚总持菩萨坐像
高:9cm
图录号: 3526
估价RMB: 170,000-200,000
成交价RMB: 322000(含佣金)
五代时期,南北分裂,南方的十国社会较安定,帝王热心佛教,佛教文化兴盛。北方则战乱连年,社会动荡,唐朝原本有极大势力的佛像,到了五代由其是受到周世宗政权的整顿,废拆寺院,收钟磬钹铎,销毁铜佛去铸造铜钱,五代的铜质佛像流传至今者极为少数。拍品为一尊观音坐像,有高高的发髻,本应有冠,面部饱满,眉眼雕刻刀法利落干脆,面相有晚唐佛像的风采。佛像全跏趺坐,手持金刚铃和金刚杵。所配璎珞和衣纹,包括向两边上翘的衣袖,具有吴带飞袖的样式风格,属于五代时期北方地区的造像,因此该拍品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
明•木胎漆彩韦陀立像
高:76cm
图录号: 3527
估价RMB: 280,000-320,000
成交价RMB: 322000(含佣金)
中国佛教故事中,有韦驮守护伽蓝的说法,所以建寺庙必奉韦驮为守护神,世称韦驮菩萨。塑像以左手握金刚杵拄地,右手插腰,左足略前,通常将之安置在天王大殿弥勒菩萨之后,面向大雄宝殿,注视着出入宝殿的行人动向,十分威严。该韦陀像眉目带笑,五官立体,面若赤子。头戴缨冠,双手在胸前合十,神情虔诚,身姿挺拔。飘带缠绕于双臂间,又向上飘拂,战袍下衣摆处亦微微向上翘起,更显灵动飘逸。全身战甲刻满甲片,腰腹部兽头雕刻立体,威武霸气。山西风格的木造像一直受到大藏家追捧,故现在在拍卖行中都鲜有大尺寸的山西木造像,此尊山西风格的韦陀立像尺寸巨大,实属难得。
五代吴越国•铜鎏金释迦说法像
高:12.9cm
图录号: 3528
估价RMB: 55,000-80,000
成交价RMB: 63250(含佣金)
唐•铜老子立像
高:15.2cm
图录号: 3529
估价RMB: 230,000-250,000
成交价RMB: --(含佣金)
唐代是一个文化大融合的年代,是一个佛道一家的年代。此老子像铜色古旧,包浆厚重,后设火焰纹背光,双手结印,身披长袍。其面部表情雕刻细致,短须连鬓,显出似胡人的面相,有唐代人物塑像的特征。从背光和双手结印来看,颇受佛教造像样式的影响。
辽•铜观音坐像
高:14.6cm
图录号: 3531
估价RMB: 120,000-140,000
成交价RMB: 138000(含佣金)
辽代造像在人物造型结构上承唐风而又类宋像,同时蕴含原有的北方民族特质,具有一种独特的权衡之美。此尊观音像发髻高挽,带布冠,冠正面饰小佛,脸型饱满,丰颐腴腮,双眉纤细以弧形通于鼻梁,长耳垂肩,唇厚嘴小,笑容含蓄典雅,面部刻画细腻。菩萨左手托物,右手作说法印,上身着袒胸垂领袈裟,结跏趺坐于典型辽代多瓣多重仰莲式佛台及束腰阶梯式圆坐上。
东魏•铜鎏金观音立像
高:14cm
图录号: 3533
估价RMB: 200,000-240,000
成交价RMB: 287500(含佣金)
此尊东魏铜鎏金观音立像面相圆润慈祥,头戴宝冠,背光已遗失,宝缯自耳后下垂至肩联圆饼状饰,柳眼微睁,胸前配宝珠,身材颀长,裙腰束带于腹前束结,垂至两膝。此像衣饰为较为朴素的早期雕饰,不饰璎珞,整尊造像线条流畅优雅,气质清丽生动,带有比较鲜明的北魏晚期至东魏风格。
清•夹纻文官像
高:70cm
图录号: 3535
估价RMB: 50,000-60,000
成交价RMB: 74750(含佣金)
明•夹纻男相普贤坐像
高:30cm
图录号: 3536
估价RMB: 110,000-150,000
成交价RMB: --(含佣金)
菩萨是无漏的圣人,无所谓性别,但是在造像上人们总喜欢让菩萨带上世俗的性别。因此存世佛像中,无论是观音,还是文殊普贤,大都是中性甚至偏柔美的形象。此普贤造像以僧人形象出现,浓眉且有络腮短须,双手平举似有托物,单跏趺坐于卧象上。坐骑为象说明其普贤身份,该形式的普贤存世较少。
明•铜鎏金大日如来坐像
高:44cm
图录号: 3537
估价RMB: 350,000-450,000
成交价RMB: 805000(含佣金)
大日如来,又名“毗卢遮那”—梵文为“遍一切处”,佛经中指出他是释迦牟尼的法身佛,是表示绝对真理的佛身。此尊铜漆金大日如来造像,双手于胸前结智拳印,头戴五叶冠,顶结高髻。双耳垂肩,面相圆润,额部宽广,神态慈祥柔和。所披法衣衣褶飘逸、流畅,极具质感。整体体量饱满,造型准确,风格古朴,别有韵味,是难得一见的艺术佳作。在藏传佛教中,大日如来是宇宙的象征,其智慧与慈悲构成了整个宇宙。大日如来是光明理智的象征,能够保护佩戴供奉者,给人带来光明理智,除妖避邪,通天地之灵气,取万物之精华,勇往直前,光明快乐。
清•木胎观音坐像
高:75cm
图录号: 3538
估价RMB: 300,000-400,000
成交价RMB: 437000(含佣金)
此尊观音为高发髻造型,双目闭起,弯月眉,鼻长挺直,嘴角微扬;慈悯大悲的容颜被刻画得十分生动。身着通肩衲衣,内着僧祇支,胸前璎珞,衣褶曲转流畅,体现了汉地造像注重衣褶刻划的传统。左右手交于腹前结禅定印,全跏趺坐。裙摆于双腿处自然铺展,波浪纹的裙褶婉转自然,写实手法高超。作品将宗教的神圣性和世俗的审美情趣相结合,充分表现出自在观音修证深广,观照众生的形象。
清•铜大威德金刚立像
高:18.8cm
图录号: 3540
估价RMB: 140,000-160,000
成交价RMB: --(含佣金)
此尊金刚像为牛首人身,头顶红发竖立,象征忿怒以摄邪魔。主二臂手握钺刀和嘎巴拉碗,其余手臂原应持铃、杵、刀、剑、弓、箭、瓶、索、钩、戟、伞、盖、骷髅等兵器和法器,各有寓意。裸体代表脱离尘垢,头戴五髅冠,身披象皮,颈挂长蛇,所饰项圈,璎珞制作精细,流畅自如。本尊大威德金刚造像为独身像,不同于常见的双身造像,极为罕见。造型比例结构精准,骷髅冠、璎珞、臂钏及手足等刻划细腻写实,做工精美,时代特征鲜明,是汉藏风格造像的代表作品。
清•铜关公坐像
高:16.8cm
图录号: 3541
估价RMB: 无底价
成交价RMB: 10350(含佣金)
清康熙•干漆夹纻金刚总持坐像
高:33.2cm
图录号: 3543
估价RMB: 280,000-320,000
成交价RMB: 414000(含佣金)
藏语“多杰”译为金刚,“金刚”喻意为坚不可摧,“羌”字意为永恒持有,二者构成的完整意思为金刚总持,又名持金刚,意为总持统摄一切金刚,为佛教各宗派传承的本源。汉地有关“多杰羌”佛号的使用,始于元、明、清三代。在佛教教义中,佛陀具备三身,即:法身为不生不灭的宇宙真谛,是一切法教的究竟本源,由于法身无形无相,不可言说,无法度众生,必须有具相圆满的佛身才能广为众生说法。故由法身直显原始的圆满报身多杰羌佛,为宇宙间第一尊具有形相的佛陀,其化身为随类应化无量化身。此金刚总持夹纻制成,表面漆金已经褪去,头戴五叶宝冠,面容慈祥,垂肩大耳戴饰耳铛。上身袒露,戴项圈披璎珞。双手交于胸前,应有持物。下身穿僧裙腰系宝带,结跏跌坐于莲花座上。莲瓣上部布满颗颗宝珠,莲座亦做工精美。整像保存完整,工艺精湛,属难得精品。
明•铜鎏金阿弥陀佛坐像
高:37cm
图录号: 3544
估价RMB: 550,000-700,000
成交价RMB: 805000(含佣金)
这尊造像是标准的明代中原汉传佛教造像。造像双手结禅定印,结全跏趺坐。头饰螺发,肉髻圆隆高凸,顶饰摩尼宝珠,是宋元以来中原汉传佛教常见的装饰形式。面相方圆端庄,眼睑低垂,目光下敛,双目宛若未开敷的莲花苞,俯视着芸芸众生,神态慈祥柔和,典型的明代汉地造像面相特征。上身着双领式通肩大衣,下身着高束腰长裙,腰系束带并打结,这是中原造像典型的装束形式。衣纹采用内地传统写实性技法,简洁流畅,表现出衣料较强的质感。阿弥陀佛是梵文“阿弥陀婆佛陀”和“阿弥陀庚斯佛陀”的音译略称,意思是“无量寿”和“无量光”,是主持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形象为双手在趺坐的双膝上平行叠放,称为禅定印。阿弥陀佛受到欢迎,主要应归功于佛经中对西方净土的渲染。据《阿弥陀经》说,西方极乐世界是琼楼玉宇,莲池中宝莲盛开,到处是奇花异卉,鸟语花香。人死后灵魂往生到那里,有仙人歌舞奏乐,衣食供养。整尊造型端庄大方,比例舒展匀称,胎体厚重敦实,时代风格鲜明,是明代中期中原造像中的典型作品,并且体量颇大,鎏金厚重,錾花精美,非常难得。
15世纪•嵌银眼木斯塘风格无量寿佛
高:20.8cm
图录号: 3545
估价RMB: 90,000-100,000
成交价RMB: 103500(含佣金)
木斯塘位于尼泊尔,和西藏的语言文化接近,是目前唯一完整保留传统藏传文化原貌的地区。拍卖为该地区15世纪左右所做无量寿佛坐像,其开脸方正,眼眉修长而鼻子略短,眼珠有嵌银;身型格外结实;下方底座上的莲瓣边缘规则,形态与同时期西藏造像也要来的修长。以上几点体现出木斯塘地区造像的独特之处,区别于西藏其他地区的造像风格。
元•铜菩萨坐像
高:22cm
图录号: 3546
估价RMB: 150,000-200,000
成交价RMB: 230000(含佣金)
菩萨挽发髻,带宝冠,双目微开,面容沉静。上身胸前饰项链璎珞、四肢有钏环等物。宝冠、项链、璎珞、钏环上原有宝石镶嵌。右手施说法印,左手施禅定印,双手牵出连枝于肩头,结出莲花。双腿跏趺坐,下身着贴体薄裙,宽肩细腰,身型收方恰当,姿态端正而优美。其下为束腰仰覆式莲花座,莲花瓣饱满秀长,制作精美。该造像身形饱满,法相庄严,雕刻手法干练,工艺娴熟简练,具有元代塑像风格特征。
十六世纪•合金铜上师像
高:11.9cm
图录号: 3548
估价RMB: 55,000-80,000
成交价RMB: --(含佣金)
清•粉彩加金彩瘦骨罗汉坐像
高:17.5cm
图录号: 3549
估价RMB: 30,000-50,000
成交价RMB: 34500(含佣金)
此尊坐像为瘦骨罗汉像,以粉彩绘制山石、罗汉肤色及衣着。罗汉双目微阖,面露笑容,憨态可掬,身着广袖法衣,左手掩于袖中。此瓷塑佛像线条柔和,衣袂飘飘。工艺细腻,彩绘精湛,形象生动传神,极具感染力,展现了作者高超的写实功力和雕塑技法,为清代雕瓷人物中之精品,十分罕见。
罗汉,是阿罗汉的简称,音自巴利语arahant,梵语arhat。据唐代玄奘所译庆友尊者及其弟子所着《大阿罗汉难提密多罗所说法住记》记述,有十六罗汉于佛灭之后宣扬无上正法,超度众人。直至人寿七万岁时,无上正法消失,众罗汉建七宝塔,供奉释迦牟尼佛一切遗物,绕塔礼赞后,同时进入涅盘。世间供养罗汉,可使诸施主,得胜果报。清代,罗汉于康熙时期即已经进入皇家寺庙,成为宫廷供养,当时曾于皇家内苑之广慈寺和官庙黄寺内唪诵《十六罗汉经》。乾隆二十二年,乾隆南巡之时在杭州胜因寺见五代贯休所绘十六罗汉像,遂命丁观鹏仿画,并加以御赞。同时还绘唐卡、塑造像以为供奉,其中以鎏金铜造像为多,瓷塑少见。
18世纪•铜鎏金莲花手观音立像(蒙古)
高:23.5cm
图录号: 3550
估价RMB: 400,000-550,000
成交价RMB: 460000(含佣金)
该像为典型的喀尔喀蒙古式样造像。此尊造像三折枝式站立,右手置胸前结说法印,左手掌心向前。莲茎与肩齐,头戴五花冠,头顶结发髻。两条发辫搭在两肩上,轻柔而下。头部具圆融饱满之相,五官刻画精细端丽,工艺简练娴熟,应是成熟期的造像产物。嘴角微开,显露喜色,双目垂视,表情宁和、明朗。上身袒露,沿着左肩垂下一圣带。下身着贴体薄裙,明透中显示出胯部的丰腴之美,飘带披在两肩,经过手腕缠绕垂两侧与薄裙连成一个大的体面,使站姿的造像增添了稳重感。胸前和腰部的珠饰华丽,有溢彩华光之气。造像身姿之美取传统的三折式样,整躯观之筋藏肉盈,具丰姿飒爽之神态,经过工艺之细腻修饰于毫末,可见精工之深入。薄裙、珠饰、莲花的搭配更增添了华丽瑰伟的气象。薄裙具漾动感,与造像的身姿配合更突出了佛像的美感。莲花座取圆形仰莲式样,大片的莲花瓣精细刻画一周,珠点以及莲花座上的阴刻圆点亦是一种细腻写实的艺术手段,华丽不失简约的艺术表现,把莲花手菩萨平稳托举,颖丽而修美的律动身姿越显和祥之美,一种华美的精细造像如清水出芙蓉婷立而展现于世人的面前。
明早•木胎水月观音坐像
高:35.2cm
图录号: 3552
估价RMB: 150,000-180,000
成交价RMB: 230000(含佣金)
此尊菩萨造像,头带花冠,双目微睁,面相饱满。上身着衣贴体,双肩披帔帛,胸口帔帛束结,此种样式盛行与金元时期。下着僧裙,赤足,游戏坐于台座之上。台座正面镂刻有龙纹,表面漆红已将褪尽,伏与观音坐下。此像坐姿被称为游戏坐,称为“水月”观音。是唐五代开始的一种被文人雅士所追捧的造像形式。
来源:Eskenazi旧藏
五代•铜观音坐像
高:18.5cm
图录号: 3553
估价RMB: 400,000-550,000
成交价RMB: 632500(含佣金)
吴越之地多东吴、西晋的佛像,可谓佛教早年传入东南的实物证据。东晋、南朝江南佛教昌盛,帝王开窟造像,高士舍宅为寺,金铜佛像多为无量寿佛崇拜。隋唐佛教融入华夏传统文化,金铜造像、写经插图、多见千佛、七佛、阿弥陀佛、观音菩萨形象。五代宋初吴越国时期,东南佛教盛极一时。钱氏诸王笃信三宝,末王钱俶毕生崇佛,造八万四千阿育王塔,藏八万四千《宝箧印陀罗经》刻经,愿佛法永驻,期国泰民安。吴越国金铜造像,承袭隋唐造像遗绪,开启了宋明造像新风。
此尊半跏趺坐观音像总高18.5厘米,在单体圆雕造像中已经算是比较大的尺寸,头挽高髻,斜披络腋,身挂璎珞,衣纹线刻流畅自然,雍容华贵。左腿横盘,右腿下垂,足踏莲花。
可参阅浙江省博物馆藏的一尊金华万佛塔地宫出土的一尊铜地藏菩萨坐像
清•铜仕女立像
高:14.8cm
图录号: 3554
估价RMB: 无底价
成交价RMB: 5750(含佣金)
明•铜地藏菩萨坐像
高:23.5cm
图录号: 3555
估价RMB: 30,000-50,000
成交价RMB: 43700(含佣金)
清•铜鎏金帝释天坐像
高:18cm
图录号: 3556
估价RMB: 250,000—280,000
成交价RMB: 287500(含佣金)
帝释天,梵文全名音译“释提桓因陀罗”,原应翻译为释天帝,为顺从汉语语顺,将梵语顺序反转,称其为帝释天,是天界之主,在古印度神话中有首要地位,是吠陀经典中最重要的神明。在佛教传说中,帝释天为忉利天之主,统率诸天的天人。在一些传说中,帝释曾被称为药叉天,因此可能出身夜叉,统率夜叉众。佛教相信,梵天与帝释天为护法神,参与释迦牟尼说法。拍品铜鎏金帝释天坐像,为四臂造型,两臂在前胸,握金刚铃和金刚杵,另两臂在侧方,结说法印。佛像自在坐,开相雍容和善,头顶发髻高挽,带五叶宝冠,着坎肩,衣带轻盈飘散。底座上部刻三层连珠纹,实为少见,下接单层覆莲纹,做工精巧。拍品原封底,原装藏。可参阅故宫博物院藏帝释天像。从拍品X光片可以看出白色圆点。
清康熙•铜鎏金无量寿佛坐像
高:26.5cm
图录号: 3557
估价RMB: 400,000-480,000
成交价RMB: 460000(含佣金)
康熙时期宫廷佛造像数量不多,且内容较单一,以无量寿佛为主,其功用有两个方面,其一,赏赐蒙古王公。康熙时期,清朝与准噶尔部蒙古接连发生冲突,战事频仍,康熙帝率军亲征,经常需要佛像作为赐物。所以清宫为生产一些体量较小的无量寿佛以便携带。其二,为皇家寺庙供奉之需。康熙帝曾受长寿佛灌顶,被视为无量寿佛化身之转轮圣王,宫廷以供奉无量寿佛为主,故康熙朝宫廷制作佛像多以无量寿佛造像为主,且做工精美,铜质厚重,加工精良,素为藏家所重。此无量寿佛面相慈和,施禅定印,结跏趺坐于仰覆莲束腰莲座。台座上缘刻划连珠线,莲瓣饱满圆润,下层錾刻卷草纹,显得及其雍容华贵。头戴五花冠,装饰华美,脸微颌,表情宁静,双耳挂大耳珰,项戴缨络项链,手镯、臂钏、脚镯均精工细作,堪称完美。所有的花饰部分原本均嵌红绿珠石,衣缘裙边均有细密刻花装饰,更彰显其华丽。
明•木胎罗汉坐像
高:57cm
图录号: 3558
估价RMB: 120,000-150,000
成交价RMB: 172500(含佣金)
拍品木胎罗汉额头圆且饱满,象征无上智慧。眉头上扬,双目圆睁,仿佛洞察世间。双耳佩耳铛,而非常见的大耳垂。右肩披袈裟垂身,穿僧服,衣褶概括精炼,随身体起伏变化。整像漆色褪尽,木色素胎皮壳自然,人物身型比例和衣褶雕刻手法上留有宋元时期的影响,而面部雕刻上则是典型的明代特征。
清•铜童子立像
高:25.3cm
图录号: 3559
估价RMB: 40,000-50,000
成交价RMB: 57500(含佣金)
清早期•夹纻弥勒立像
高:66cm
图录号: 3562
估价RMB: 350,000-500,000
成交价RMB: 517500(含佣金)
弥勒菩萨为八大菩萨之首,也是释迦牟尼佛的继承者,将在未来娑婆世界降生成佛,故又被称为弥勒佛或未来佛。就形象而言,有菩萨装与佛装两种不同的表现,分别根据《弥勒上生经》和《弥勒下生经》而制作。菩萨装弥勒像主要表现弥勒上升兜率天为诸天神祇说法的情景,作菩萨装束打扮。此尊造像既为菩萨装弥勒,菩萨头戴五叶宝冠,高髻顶饰宝珠,眼睑下垂,双眉上挑,鼻梁挺直,双唇微合,嘴角带淡淡的微笑,面相端庄慈祥,表情沉静典雅,两茎莲花顺臂而上,齐肩绽放。花蕊上奉置象征弥勒菩萨身份的宝瓶和法轮。身着天衣绸裙,细腰收腹,腰部细瘦极有力度,身姿优美,帔帛自双肩对称而下,至裙下摆处复又向上翻卷,柔曼轻婉。稍稍右倾的腰肢与身体两侧的飘带互相呼应,动态十足。上下各有一圈连珠纹,莲瓣饱满立体,极为精细。具有典型的乾隆宫廷造像风格。
清乾隆•“六品佛楼”铜九顶佛坐像
高:37.5cm
图录号: 3564
估价RMB: 3,500,000-5,000,000
成交价RMB: 9200000(含佣金)
8世纪•木胎金漆菩萨坐像
高:35cm
图录号: 3565
估价RMB: 30,000-40,000
成交价RMB: --(含佣金)
清•木胎和合二仙
高:80cm
图录号: 3566
估价RMB: 140,000-180,000
成交价RMB: 161000(含佣金)
和合二仙,亦称和合二圣,为掌管和平与喜乐的神仙,为拾得与寒山两位名僧之合称。相传两位高僧因为情感融洽,故能保佑世间朋友友谊长存,情侣情意绵长。传说中寒山是文殊菩萨的化身,拾得是普贤菩萨的化身。清朝雍正帝册封寒山为“妙觉普渡和圣寒山大士”简称“和圣”,拾得为“妙觉普渡合圣拾得大士”,简称“合圣”。此拍品为和合二仙之一,该像头戴僧箍,身披僧服,坦胸露肩,双手捧圣盒,骑在大象上,喜形于色。从所骑的坐骑来看,应是二仙之一被称文殊化身的寒山。
14世纪•合金铜鎏金四臂菩萨坐像
高:17.5cm
图录号: 3567
估价RMB: 170,000-180,000
成交价RMB: --(含佣金)
四臂观音与文殊菩萨、金刚手菩萨合称佛教密宗事部三怙主,代表大悲、大智、大力,为密乘行者人人必修的法门。此尊全跏趺坐于莲花宝座之上。主臂双手于胸前合十,左上手持一枝莲花,莲花造型独特,尤如伞状,右上手持念珠。观音头戴五叶宝冠,头束高髻,髻顶饰摩尼宝,耳后缯带横出。面相方圆,眉似弯月,双目低垂,表情沉静,耳饰圆珰。观音手、脚各饰钏环,造型独特。造像由铜铸造,表面鎏金,鎏金斑驳,包浆温润,十分难得。
明•木胎西王母坐像
高:68cm
图录号: 3568
估价RMB: 170,000-200,000
成交价RMB: 212750(含佣金)
此尊为闽工造像,据说古时,福建当地又很多人在京当官,当地又对佛比较虔诚崇拜,因此经常能够请到很多宫廷雕刻师在当地雕刻佛像,于是南派和北派就在此地切磋交汇,取长补短,形成自己独有的闽工特色:拥有南方的精细又不失北方的神韵。这就是闽工,俗称福建工的特点。此木胎漆彩西王母造像为红豆杉木质,金厢顶簪高梳发髻,面庞圆腴,规整端庄,面容慈悲安详,神情恬淡怡然,具有山西造像的神韵。胸前宝珠璎珞精美,雍容华贵,绸裙上雕刻双龙纹饰,雕工生动精美,具有江浙造像的精细。善跏跌坐,比例匀称,神态自若。整像包浆完整,从开脸和纹饰看应属明代,艺术造诣和收藏价值颇高。
西王母,尊称王母娘娘,天下道教主流——全真道祖师,在汉代时成为重要的汉族民间信仰,在道教神仙体系中,为道教统领三界所有女神仙的祖师,是天地间一切阴气的首领,护佑婚姻和生儿育女之事的女神。
元•铜童子立像
高:18.5cm
图录号: 3569
估价RMB: 无底价
成交价RMB: 17250(含佣金)
15世纪•铜鎏金宗喀巴坐像
高:14cm
图录号: 3570
估价RMB: 100,000-120,000
成交价RMB: 115000(含佣金)
宗喀巴大师(1357年-1419年),法名罗桑扎巴,元末明初藏传佛教格鲁派(即黄教)的创始人,西藏甘丹寺的创建者。其桃李天下,著述甚多,其流派影响深远。清代统治者信仰藏传佛教,因此多铸造有宗喀巴大师像。此尊宗喀巴像不戴帽观,额际高广,面庞圆润,法相静谧。身着坎肩、僧裙,双手结说法印,并在手心握住两枝莲花花茎,花茎沿手臂升至双肩,左肩放置般若经书一部,右肩放置文殊宝剑,此为宗喀巴的重要标识,表明其为文殊菩萨的化身。此像身挺拔端庄,坐于双层仰俯莲台座,莲瓣饱满,是上师造像中的佳作。
清•檀香木一佛二菩萨三尊像
高:33.8cm 高:32.8cm 高:33cm
图录号: 3571
估价RMB: 250,000-280,000
成交价RMB: 287500(含佣金)
西方三圣造像以檀香木雕刻,将佛身做漆金处理,衣服和底座则不设漆,造成素胎金身佛的效果。中间是阿弥陀佛,螺发有肉髻,左手托莲台,右手结接引印。左边大势至菩萨与右边的观音菩萨雕成两边对称。三尊菩萨均着通肩式大衣,内裙高立,披帛从身后绕大臂而下,一直垂落至裙摆。腰部长裙,衣褶丰富,缀饰细密,左右对称,彷佛有微风吹过,寂静中平添一份动感和韵味。菩萨头戴金箍,表情安详,慈目底垂,面部雕刻的珠圆玉润,毫无滞碍之感。此组立像最高的三十三公分,木质包浆温润,雕刻工艺细致,虽体积不大,如此完整的成组摆设出来,又显出磅礴的气势,实为难得。
北周•铁制菩萨立像
高:15.5cm
图录号: 3573
估价RMB: 无底价
成交价RMB: 9200(含佣金)
明•嘉靖款铜文官像
高:25.5cm
图录号: 3574
估价RMB: 20,000-30,000
成交价RMB: 46000(含佣金)
清•木胎太乙天尊立像
高:57cm
图录号: 3575
估价RMB: 80,000-100,000
成交价RMB: 126500(含佣金)
太乙天尊或救苦天尊,是道教尊神,又称青玄大帝、青华大帝、寻声救苦天尊等,可引渡受苦亡魂往生,对于积德行善、晓道明玄而功德圆满之人,太乙救苦天尊接引其登天成仙。此造像构图饱满,天尊于神兽之间比例得当,雕刻生动。天尊之睿,头顶束发髻,面相圆润光质,吉相融柔,五官刻画精准和谐,整像庄严而不失生动。
清雍正•铜鎏金无量寿佛坐像
高:17.2cm
图录号: 3576
估价RMB: 60,000-80,000
成交价RMB: --(含佣金)
此尊无量寿佛尖尖的发髻高耸,戴五叶冠,双目细长,面容方正,戴圆形耳铛。佛像坐姿挺拔,身型饱满,缯带绕于双臂,双手结禅定印,全跏趺坐于仰覆莲座上。莲瓣规整,底部做三层叠涩,錾刻缠枝纹,工艺精细华美。
元•木胎自在观音坐像
高:26cm
图录号: 3577
估价RMB: 160,000-180,000
成交价RMB: 218500(含佣金)
此尊造像木胎,表面金色褪尽,通体为斑驳的红底漆色,皮壳古旧。观音姿态怡然自得,发髻高挽,顶部有宝珠,宽额丰颐,凤眼微启,于端庄中流露慈祥之情。左手上举,右手曲于右腿之上,结说法印,玉指如葱。菩萨颈佩璎珞,身着宽袖长袍,衣纹流转多变,深刻自然,雕塑技法精湛,法相温婉慈祥,为佛教造像珍品。
元/明•泥胎释迦坐像
高:22.8cm
图录号: 3578
估价RMB: 45,000-50,000
成交价RMB: 51750(含佣金)
明•泥胎彩绘菩萨立像一对
高:25.5cm
图录号: 3579
估价RMB: 70,000-90,000
成交价RMB: 80500(含佣金)
12世纪•铜鎏金释迦说法像
高:15cm
图录号: 3580
估价RMB: 150,000-180,000
成交价RMB: 345000(含佣金)
此尊鎏金造像额头宽阔,头上螺发但无高起的发髻,双耳厚实饱满,眉尖有白毫,面相圆润,带有微微笑意。佛陀手臂及双手塑造浑圆而富有弹性。左手脐前结禅定印,右手结说法印,着袒右式袈裟,袈裟贴体,凸显肌肉感,采用湿衣法,衣纹和装饰甚少。佛像衣薄如蝉翼,紧贴身体、人物刻画细腻,细节一丝不苟。坐全跏跌坐,脚板偏长,是典型早期造像的艺术特征。
江户时期•木胎金漆释迦牟尼佛坐像
高:78cm
图录号: 3582
估价RMB: 50,000-80,000
成交价RMB: 57500(含佣金)
13世纪•合金铜嵌银眼无量寿佛坐像
高:14.2cm
图录号: 3583
估价RMB: 50,000-80,000
成交价RMB: 57500(含佣金)
五代•铜天王半身像
高:8.5cm
图录号: 3584
估价RMB: 60,000-80,000
成交价RMB: --(含佣金)
清•木胎观音立像
高:35cm
图录号: 3585
估价RMB: 无底价
成交价RMB: 10350(含佣金)
宋•铜行炉
长:29cm
图录号: 3530
估价RMB: 320,000-400,000
成交价RMB: 368000(含佣金)
行炉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熏香器皿,由炉、盖和手柄组成,常用于皇室贵族举行仪式。行炉最早出现在汉代,唐代到达鼎盛,之后一直有所发展。拍品为一件宋代行炉,以莲花为原型精心设计,手柄纤细,带着弧度过渡到柄端点地,似莲茎般纤而有韧劲。柄连接着的一大一小双炉体都做成莲蓬,一个和炉盖一体制成含苞待放的莲,一个是切平的炉盖镂孔,盖上饰童子跪坐,多层莲纹瓣尖外翻,双线勾边,典型的宋代样式。底部是莲叶状底托。整器造像清新,设计新颖,代表了宋代的审美格调和生活情趣。
清•铜法螺一对
15×9×8cm
图录号: 3470
估价RMB: 无底价
成交价RMB: 24150(含佣金)
清•铜鎏金佛塔
高:17.4cm
图录号: 3471
估价RMB: 20,000-40,000
成交价RMB: 34500(含佣金)
清•铜红皮阿文盒
高:7.5cm 口径:11.5cm 重:1489g
图录号: 3504
估价RMB: 180,000-200,000
成交价RMB: 207000(含佣金)
阿文香盒盒盖上饰阳文阿拉伯铸文,文字挥洒自如,雕工流畅。盒壁厚重,铸造铜质精良,盒盖与盒身咬合精确,皮壳铜色古旧。由于明代正德皇帝笃信伊斯兰教,因此宫中常有伊斯兰文字修饰的器物,加之民间伊斯兰文化的传播,常有瓷器、铜器精品以阿拉伯文为饰面世,此物是回民族的兴起和伊斯兰文化传播的见证。
清• “大清乾隆”款瓶
高:26cm
图录号: 3560
估价RMB: 400,000-600,000
成交价RMB: 460000(含佣金)
宋代以来士大夫崇尚以古铜器插花,赵希鹄在《洞天清录》谈到“古铜器入土年久受土气深,以之养花,花色鲜明如枝头,开速而谢迟。”袁宏道《瓶史》亦述:“尝见江南人家所藏旧觚,青翠入骨,砂斑垤起,可谓花之金屋。”明代张丑在《瓶花谱》中记载:“古铜瓶,入土年久,受土气深,以之养花,花色鲜明,如枝头开速而谢迟,或谢则就瓶结实,以尊、罍、觚,壸为上。”清代雍正乾隆二帝皆尚风雅,万几之暇,常以鉴古清玩遣兴,其变装行乐图,于书斋中挥毫观书,俨然闲居士大夫。尤其乾隆帝酷爱珍玩,又以“好古”自命,故乾隆帝于造作之事颇加关切,时常亲加指授,甚至直接将宫中所藏彝器交付匠师参考取法,故乾隆造办处仿古铜器多有佳品。此铜花觚周身雕刻百鸟朝凤图,底部刻“大清乾隆年制”款。工艺锦饰华美,题材更寓意深长。凤凰乃百鸟之王,群鸟围绕其中,称作百鸟朝凰、百鸟朝凤,或作百鸟朝王。凤凰仅见于太平盛世,为鸟中之长,意指君王,临天下,尊摄百官,比寓君臣之义。图中鸟雀各类,代表“五伦”之道,凤示君臣,鹤示父子,鸳鸯示夫妻,?鸰示兄弟,黄莺示朋友。此件花觚不仅体量巨大,而且制作工艺精湛,实为难得的收藏佳品,尤显珍贵。
清乾隆•寿山石雕狮形摆件
高:27.3cm
图录号: 3561
估价RMB: 150,000-200,000
成交价RMB: 322000(含佣金)
此案头狮高二十七公分,垂耳张口,舌尖微微上翘,双目嵌蓝色宝石给人以炯炯有神之感。狮尾巴上翘,体态玲珑生动,雕工精细娴熟,呈三层雕刻层次,足以显现雕刻师的技艺与用心,整狮雕出这般浑厚健硕感的狮子,属清代上乘工艺,且寿山石材质珍贵,实为不易。从材质和工艺上看,应属乾隆宫廷之器物。
清•木胎漆彩八宝佛供
高:55cm
图录号: 3581
估价RMB: 20,000-30,000
成交价RMB: 69000(含佣金)
江户时期•释迦牟尼佛立轴
60×114cm
图录号: 3495
估价RMB: 40,000-50,000
成交价RMB: 46000(含佣金)
以上内容根据官网资料整理,仅限于参考学习。
| 广而告知 |
▼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朝代之一
也是公认的中国最强盛的时代之一
也是我们最向往的时代
这一次
大唐之美
由齐东方等一线学者名师领衔
特邀服饰、书法、瓷器等方面术业专攻的杰出代表
从多方面给您展示唐代之美
为我们带来精彩的唐代艺术史
宋代是中国文化艺术登峰造极的时代
这一次
宋之美
从瓷器、建筑、绘画、书法、花笺、
服饰、石刻、宋陵、赏石、苏东坡艺术
全面反映宋代的艺术成就
可谓国内首次
欢迎扫码了解

古建之美
特邀国内顶级院校专家学者和活跃的民间古建筑大咖
共同打造“0基础读懂中国古代建筑”的系列专题课程
以飨热爱古代建筑的朋友
本平台收集甄选了近
2T
高清版古代书画资料
会在本平台陆续刊发一些
并在每篇后提供当篇的免费下载链接
您也可以
一次性将这些资料打包收入囊中
《敦煌遗珍》
流失海外绘画珍品
不仅收录了大英博物馆所藏敦煌艺术中的珍品
并特邀马炜老师、蒙中老师撰写了解说文字
对作品中的形象、风格做了详细的讲解
为读者提供进阶的阅读体验
同时,也特别选取画中人物进行了
局部放大,材质、笔触均清晰可见,以原色精印的方式呈现
利于读者临摹教学、鉴赏研究

《梵物志》
属于漫谈性质的经验分享
是太阳很大(阳新)多年来对造像研究的总结整理
书中有理性的分析
也有很感性的描绘
关于造像的审美认知、断代、真伪鉴别等等
—————————— END ——————————
转发分享是对本平台的最大支持与鼓励!
感谢关注
【 南山供秀 】
关注你所关注的,分享你所需要的
▼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