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是经典萌生创意
Louis Vuitton 新款自行车
将城市骑行和奢侈结合在一起
路易威登与法国自行车制造商 Maison Tamboite 合作制造城市自行车系列——Louis Vuitton Bike。
作为史上首款路易威登单车,是以Maison TAMBOITE Paris的经典车型为基础,加入 LV 的经典皮革设计元素,8个月时间完成制作,为都市骑行与郊外越野爱好者打造,平均售价在20万人民币左右。





“这是类似于制作珠宝般的细致工艺。”Maison Tamboite现任首席执行官Frederic Jastrzebski说:“时间可以证明我们的价格是合理的,就像钟表、珠宝、手袋和艺术品一样,自行车也可以成为一种奢侈配饰,产生真正的情感共鸣。”
文化力延伸
▽
1、自行车文化是法国巴黎的城市的标志性文化之一
1868年在巴黎 Park of Saint-Cloud公园举行的公路自行车赛是世界上第一次有记载的自行车比赛;
1900年4月14日,世界自行车运动的管理机构国际自行车联盟(UCI)在法国巴黎成立;
1903年7月,全球著名三大自行车赛事之一环法赛开始举办…
2、自行车品牌制造商Maison Tamboite品牌历史
在1904年,25岁的Leon与妻子移居巴黎,在一次外出散步时,他偶然路过了一场自行车沙龙活动(Salon du Cycle),年轻且热爱生活的他被现场的气氛深深地感染,从此对自行车念念不忘。
1912年,Maison Tamboite 的创始人 Leon Leynaud在巴黎塞纳河右岸的蒙马特高地(Montmartre)推出了第一个自行车零售品牌 Les cycles Rych,当时他只有33岁,是一名热爱绘画的艺术家。
1928年与儿子一起收购了竞技自行车制造商 Maurice Tamboite,父子二人将旧式自行车技术、竞技精神与独有的美学及工艺相结合,在 Clichy 大道173号开设新的工作室,将品牌重新命名为 Maison Tamboite。
20世纪70年代左右,山地车,公路车,小轮车等成熟车型陆续出现,自行车及装备服饰品牌开始批量涌现,在这股浪潮中,自行车不再只是简单意义上的交通工具,而是被视为一种“生活方式”。
二十世纪80年代,虽然自行车市场发展迅猛,但随着工业化的大规模生产,Maison Tamboite 这样靠手工生产的单车品牌受到严重冲击,难以为继,不得不停产关闭。
2014年,Leon的外孙 Frederic Jastrzebski(Maison Tamboite 现任首席执行官)决心复兴家族品牌,此前,他曾是金融行业的一名股票经纪人。
“用同样的真诚、手工艺、对真实和完美的追求来复兴品牌”,Jastrzebski 用这样的理念成功说服自己的兄弟和家人,并在圣尼古拉斯街20号(20 Rue Saint Nicolas)开设了全新工作室。
如今,品牌制造商Maison Tamboite视为法国工艺和优雅的象征,粉丝包括了舞蹈家、歌唱家Josephine Baker、演员 Maurice Chevalier 和创作歌手 Edith Piaf 等巴黎名人。
3、其他全球奢侈品牌曾发行的自行车联名
香奈儿
Limited Edition Chanel Bike
17000美元起




芬迪自行车
Fendi Abici Amante Donn
5900美元起
信息来源:LV、界面新闻
爱马仕2021-2022家居系列发布
天然新材质,呈现生活抽象到具象的设计质感
爱马仕2021-2022全新家居装饰系列发布,设计通过发掘各种材质,为越来越抽象化的生活呈现一种具象化的质感体验,作品大都采用天然材质,独特工艺制作。
Sillage d’Hermès扶手椅


基础结构为山毛榉,表面涂层采用来自FSC认证森林的纤维素纤维(FSC:森林管理委员会)羊绒坐垫长96×深69×高86厘米 创作:孟买工作室
纸纤维座椅出自孟买工作室的建筑师之手,灵感源于令人向往的远方。
Lignage d’Hermès石桌
埃诺石,手工制形,手工雕刻大号:直径61×高39厘米小号:直径47.5×高 蓝色石桌产自比利时埃诺省,孟买工作室设计
人与物,黑与白,简单与坚固。黑色石材桌面上的线条由石匠经雕刻之后显露白色,体现出材料塑造与工匠巧手之间的直接关联。
sialk中央餐桌装饰盘
装饰盘以铜片原材料,使用模板涂覆珐琅,烧制呈现不同质地的对比效果,利用颜料的融合变幻与材料的天然状态呈现独具一格的设计。
Sarazine台灯




灯罩由书写纸制成,天然母牛皮马鞍缝线。1996年,箱包工坊的工匠Jean-Michel Sarazin借由爱马仕的标志性材料和工艺,设计出这款台灯。
Chromatic彩色柳条编织篮


柳条编织篮结合皮革与柳条两种材质,融合了皮具制造与编篮工艺。
Théorème Round and Round置物盒


手绘漆盒绘有法国著名赛马场的鸟瞰图。Nigel Peake绘制的Round and Round图案常见于骑师丝绸彩衣上的醒目图形与花纹,以致敬爱马仕的马术传统。
Park酒瓶蓝


蓝子传承植物纤维编织是一种当地珍贵的传统工艺。
格纹织物系列




Hippomobile下午茶套组



下午茶套组多款作品中,均有运用在埃米尔·爱马仕珍藏馆中发现一件马匹雕塑作品,骑师丝绸彩衣上的印花变幻为装饰马匹的彩色带状图案。
信息来源:Hermès
YouTube「平行时空」艺术挑战
100位艺术家,100种不同的宇宙畅想
YouTube的「平行时空」艺术挑战:5秒钟、1个固定镜头、1个特定角色动作,你会如何描绘一个世界,讲述一个故事?
3D 艺术家 Clinton Jones (@pwnisher)发起了一项「Alternate Realities」挑战,以一个空白模板为基础,进行完全自由的3D渲染创作,赛博朋克、废土风格、蒸汽波等元素依据艺术家的想法融入。
「平行时空」第3期
「平行时空」第2期
「平行时空」第1期
十几分钟的作品结合了 100 个 CG 渲染图,这些渲染图设置在截然不同的世界中,所有这些都围绕固定镜头进行来展示无限可能的「平行宇宙」。
第1名:「最后的绿色」
未来世界,地球环境恶化
人类在保护着最后仅剩的绿色植物
空白意味着未知,未知带来可能,每一个看到这幅景象的人,一定都会在脑海中不由自主地填补出各种细节。或是踏足秘境的探险家,或是身负重任的开拓者,这就像是一块打火石,激发出灵感的火花,无限个平行宇宙在此间延伸。
文化力延伸
▽
艺术家
INS@_pwnisher_
关于这项挑战,Clinton Jones 认为3D渲染只是观赏作品,很难感受到创作过程的艰辛,也并不是说照着构想图填补细节就行,于他自己而言先是构想了大致的世界观,接着找参考资料,最后精雕细琢场景细节和构图表现,其中的每一个步骤可能都需要耗费大量的精力反复推敲。
Clinton Jones 作品
他想要塑造的,是一个经历创伤后的废弃城市,文明的痕迹与大自然的新生稳定而和谐的达到了平衡,所以他从大量历史照片、电影场景中寻找类似的氛围,构建自己的世界。




从贴图材质,到细节制作,到光线调整,再到最终合成,一遍又一遍的打磨对于任何一种形式的作品来说都相当重要。




信息来源:@pwnisher、GCORES
法国现代艺术大展
从莫奈、博纳尔到马蒂斯
“从莫奈、博纳尔到马蒂斯——法国现代艺术大展”将于2021年10月3日在东一美术馆开展,展出包括有莫奈、高更、博纳尔、马蒂斯、毕加索等29位艺术大师80件顶级艺术作品。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法国现代绘画发展轨迹中极其重要的80件真迹画作,涵盖了印象派、点彩派、象征主义、野兽派、立体主义等众多艺术流派。艺术大师包括亨利·马蒂斯、皮埃尔·博纳尔、保罗·西涅克、克劳德·莫奈、贝尔特·莫里索、卡米耶·毕沙罗、保罗·高更、巴勃罗·毕加索等。
《安提比斯的景色》/亨利·马蒂斯
/布面油画/73x84厘米
©Fondation Bemberg and RMN
《安提比斯的景色》描绘的是法国著名的度假胜地安提比斯,此时马蒂斯的画中略带有含蓄色块与轮毂,从他粗放的笔触中足以看出早期马蒂斯追求情感表达的表现主义倾向。



作为博纳尔的精神领袖,高更一直坚持在艺术创作时,根据自己的直观感受对物像进行精心组织,其画面单纯而朴实,区域色彩平面化,简洁而又形神兼备。

《阿瓦勒的峭壁和小屋》,亨利·马蒂斯
1920
纸板油画 38 x 45 cm
© Fondation Bemberg and RMN

《海岸》,皮埃尔·博纳尔
布面油画 72x84cm
© Fondation Bemberg and RMN

《勒卡内镇》,皮埃尔·博纳尔,1930
© Fondation Bemberg and RMN
文化力延伸
▽
艺术家
皮埃尔·博纳尔
19世纪末,博纳尔和一群前卫画家共同组成了「纳比派(Les Nabis)」,意为"先知或预言者",将本派画家作为现代艺术的先知。该派以革新绘画艺术为标榜,最大特点便是对色彩的侧重。
博纳尔对色彩有着细腻、敏锐的感受力,因而他的作品是一个由色彩构成的绚烂的艺术世界,为此他被称为“色彩魔术师”。

马蒂斯因在画作中大胆地使用鲜艳奔放的颜色而闻名,他的作品异常狂放,充斥着明亮而鲜艳的色彩,在当时的艺术界,受到了猛烈的抨击。1905年,马蒂斯与一群青年美术家参与了巴黎的秋季沙龙,在展出的作品中,唯独一件展品比较写实,时人评价这幅写实的作品为“在一群野兽中间的一位真正的艺术家”,野兽派由此得名。


《打鸽子》,亨利·德·图卢兹-劳特累克
© Fondation Bemberg and RMN

《骑师》,1899
亨利·德·图卢兹-劳特累克
© Fondation Bemberg and RMN
#04
保罗·西涅

《圣特罗佩的钟楼》,1896
保罗·西涅克
© Fondation Bemberg and RMN
点彩派的特点在于,画家不再使用画笔勾勒,而是使用纯色小点堆砌,将不同的色调混合在一起。这种混合并非发生在画面本身,而是看画人的眼中。
《开花的树(杏树)》
保罗·西涅克
© Fondation Bemberg and RMN
信息来源:上海艺术展览
科技艺术展「不准停电」
探讨电的必需属性与新技术和人类的迭代共生
科技艺术展「不准停电」以“电”为索引,艺术家们从对人类与自然的边界的探索,人机管控和去中心化意识,科技的社会性考量,虚拟与现实空间的肉身转换等多维度视角,进行了对话与展演,作品跨越生物、生态、社会、网络、数据、游戏VR等不同学科和艺术形式。
「不准停电|Do Not Black Out」
展期:2021年9月3日—2021年10月7日
地址:上海市静安区永和东路436号
McaM上海明当代美术馆
©️刘晓丹、霍书婳、低科技艺术实验室|《未知时空的光泽》,2021
©️刘佳玉|《逆流而上》,2021
©️龙盼|《⻛铃》,2021
©️武子杨|《互联生态系统》,2021
©️刘奕雯、管博扬|《网生物》,2021
©️左旸|《新物演化》,2020
©️张瀚铎|《赛罗:心灵之镜》,2021
©️KANES、ANYANG、3ASIC|《Simulacra+》,2020
©️李启菁|《梳头机与头发机器人》,2021
©️谭淦泉|《隐私奏鸣曲》,2021
信息来源:雷电所
👇
本周《文化力通讯》Newsstand新闻报道完毕,
还请大家多给小编留言提意见。
感兴趣的话,大家记得订阅本号,
期待下周的文化力世界。
🔍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