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奇妙的旅行——献给孩子的艺术展"之"桃花源记"工作坊于上周末2021年8月29日举办,工作坊分为上午、下午两场,共有30位小朋友参加。工作坊由刘彧文作为导师,参展作品《桃花源-花园》之五的创作者,艺术家周力老师也来到了工作坊现场,和小朋友们交流作品、讨论艺术。

本次工作坊围绕艺术家周力老师的作品《桃花源-花园》之五展开,小朋友对具体的对象能较好地把握和理解,而要感受《桃花源-花园》之五的意象,则需要进入的过程。为此,刘彧文以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作为开端,让小朋友从故事着手理解。从故事到抽象的视觉,刘彧文有意将三张《桃花源记》的配图做了模糊处理,小朋友通过故事情节的启发,基于模糊的视觉信息展开想象。

果然,图片的不明确性反而给了每位小朋友不一样的想象空间,看着这张朦胧的粉色图片,有的小朋友说,是“微风吹过,桃花林里露出了许多桃子的景象”;有的说是“纷飞的花瓣,掉落在小溪里。”

面对模糊的“沿溪行”,有人“看”到了武陵人的大脸;有人“看”到了武陵人被溪水包围;还有人“看”到了武陵人拿着船桨。

当讲到武陵人发现桃花源的过程,看着这张图,有小朋友说我“看到山啦”,有的惊呼这是山洞,有的说里面好像有光、有天空还有别的人,还有小朋友说这是世界的开端。他们对模糊图片的感受,和原文中:“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几乎一样。
通过这个过程,小朋友们开始接受不明确的图像,也开始乐于直接面对和感受抽象画面的力量。
尽管文中的桃花源已无迹可寻,但每位小朋友心中都有一座桃花源。刘彧文老师提出问题:“如果你拥有一座桃花源,里面装着最美满的东西,它会是怎样的风景?会和谁相关?会带给你怎样的感觉?”
小朋友们回答说,“桃花源是书包空空,没有作业的时候。”“是很热很热的时候走进了一家最大的喜茶,拥有一杯最大的奶茶,还不用给钱!”“我去桔钓沙的酒店有自助餐、游泳池、可以荡秋千,这就是桃花源。”他们用想象,共同构筑了一个孩子眼里的桃花源。
最后,大家都爱上了桃花源,因为桃花源漂亮、有水果、有动物、有好吃的、有爱的人、没有战争、很安全。同时孩子们又十分遗憾,“后来怎么就找不到了呢!”有小朋友说因为武陵人没有兑现承诺,有的说可能标记被水淹了,还有的说那可能是武陵人做的一个梦。
让小朋友和描述的物体之间建立感情特别重要,当他们对桃花源有了向往或遗憾,他们才会主动去建立一个自己的桃花源。



有了这样的故事和想象储备,大家一起来到抽象作品《桃花源-花园》之五前,小朋友马上说出了自己的感受,“你看画面全都是粉红色的,这是中无杂树。”“我好像闻到桃子味了。”“粉红色让我觉得很甜很温暖。”


面对艺术家周力老师,小朋友也积极地向艺术家提出问题,“为什么您在2D的画布上画出了3D的感觉?那些笔触有一种像葡萄枝一样的实体的感觉?”

“为什么画面里还有蓝色、有黑色?”

“那里为什么有圆点?”“什么样的感觉让您觉得是粉红色的?”
周力老师耐心地回答,也与小朋友们开放、平等地聊起了艺术与创作。

一番请教后,小朋友们回到教室,从细部挖掘《桃花源-花园》之五给予观者的感受。刘彧文老师抽取了画面中粉色圆点的元素,向小朋友们提问。

👩🏫:粉色小圆是什么感觉?
🙋:爱的感觉。
🙋♂️:胖胖的小猪的感觉。
🙋:是你爱你奶奶的感觉。

👩🏫:如果这是爱的话,毛茸茸的小圆又是什么样的爱?
🙋:爱到你融化为止。
🙋:爱到你看不见的爱。
🙋:左边是爸爸妈妈脾气好的爱,右边是被爸爸妈妈揍过的湿漉漉的爱。
🙋♂️:棉花糖的感觉。

👩🏫:如果我们认为粉色饱满的圆是爱,那么有波浪边缘的粉色小圆又可能是什么样的爱和感觉呢?
🙋:像爱的倒影。
🙋:是眼泪掉下来,爱被污染的感觉…
🙋♂️:浅浅的爱。
🙋♂️:当我睡觉的时候不小心尿床,刚好尿出了这种形状…
🙋♂️:是如果你糊了一身泥巴,爸爸妈妈对你哭不出来也笑不出来的分不清楚的爱。
🙋♂️:如果我对别人说我爱你,但是却被另外的人泼了冷水的感觉。

👩🏫:我又要改变啦,我们来看看最后一个爱,如果我们认为粉色饱满的圆是爱,那么黑色的圆会是什么样的爱呢?
🙋:害怕的爱。
🙋:当你爱一个东西的时候,被弄得脏脏破破的感觉…
🙋♂️:是很爱你,但却要用各种方法限制你的爱…
🙋:生气的爱。
🙋♂️:假装对你很好很好,其实对你不怎么好的爱。

工作坊以《桃花源记》作为引子,让小朋友基于古人的线索,连接到自己对于美好世界的感受。通过与艺术家的对话、对《桃花源-花园》之五的赏析,和一系列的问答,一步步地,引导小朋友学会从抽象作品中提炼内心的感受。
最后,小朋友们进入了创作环节,尝试用抽象方式,表达内心的感受。他们用色彩和笔触,将炸薯条的感觉、夜空和晚霞、旧旧的感觉、秘密的东西……表达在了画纸上。





其中一位小朋友在创作时,一直说“我画完了再取名字”,大人们只以为她还没有想好,而最后她写在画纸上的名字是《15:38》,她停笔那一刻的时间。







工作坊结束后,刘彧文老师不禁感慨:“奇妙的旅行是双向的,不仅是小朋友走进大人,走进艺术家,也是大人走进童年时的心。工作坊中,小朋友们的作品不仅仅是绘画,也是那些直接、敏锐的语言,是艺术家作品激荡起的每个人心里的桃花源。”
OCT-LOFT场域精彩活动
2021 Bàng!儿童艺术节|收下艺术寻宝地图!解锁华侨城“无墙美术馆”

2021 Bàng!儿童艺术节

“奇妙的旅行——献给孩子的艺术展”
主办方


推荐阅读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