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dex}}/{{bigImglist.length}}
{{memberInfo.real_name}}
{{commentname}}

活动预告|我已见过未来

{{newsData.publisher_name}} {{newsData.update_time}} 浏览:{{newsData.view_count}}
来源 | {{newsData.source}}   作者 | {{newsData.author}}

活动预告|我已见过未来 活动 未来 信息 嘉宾 江晓原 陈楸帆 汤惟杰 时间 地点 上海 崇真艺客





活动信息
 
嘉宾:江晓原、陈楸帆、汤惟杰
时间:2021年9月12日(周日)14:00—16:00
地点:上海上生新所 茑屋书店
地址:上海市长宁区延安西路1262号7号楼
参与方式:活动免费,名额有限,需扫描以下二维码预先报名,凭报名门票可提前30分钟入场

活动预告|我已见过未来 活动 未来 信息 嘉宾 江晓原 陈楸帆 汤惟杰 时间 地点 上海 崇真艺客


参与须知:
*因疫情防控需要,活动开放名额较少,报名后请务必按时出席,活动开始30分钟后将停止入场
*报名实行一人一票制
*请勿携带外食和饮料
*活动中请全程佩戴口罩
 

 
活动简介
 
2021年9月12日是波兰科幻泰斗斯坦尼斯瓦夫·莱姆(Stanisław Lem)诞辰100周年的日子,纪念活动在世界范围内陆续开启,波兰更是将2021年直接命名为“莱姆年”。译林出版社于近日适时推出中文简体世界首套“莱姆文集”,包含了他的六部代表作:《索拉里斯星》《未来学大会》《其主之声》《无敌号》《惨败》《伊甸》。其中,《索拉里斯星》为全新译本,其余五部皆是首次译介。这套“莱姆文集”的诞生,首次向中国读者全面展示了这位顶级科幻作家的魅力。
 
“莱姆年”有个世界性的主题,叫“我已见过未来”,而莱姆确实早在70年前就预言了互联网、搜索引擎、虚拟现实和3D打印的出现。他的作品多聚焦哲学主题,探讨科技对人类的影响、智慧的本质、外星交流,以及人类认知的局限等。莱姆直言人类将遭遇人工智能和信息爆炸的挑战,并表达了他关怀的高度:“我感兴趣的是整个人类的命运,而不是个体的命运。”
 
莱姆的作品,既有爽文般顺滑的情节,也有哲思的高度,雅俗兼备,被誉为“科幻天花板”。他的作品也被多次影视化,且留下无限遐想空间。本次分享会将邀请三位重磅嘉宾,共话莱姆作品背后的种种趣闻,和我们进一步探讨莱姆的魅力。
 

 
嘉宾介绍

 活动预告|我已见过未来 活动 未来 信息 嘉宾 江晓原 陈楸帆 汤惟杰 时间 地点 上海 崇真艺客
江晓原
中国第一个天文学史专业的博士,中国第一个科学史系之首任系主任。现任上海交通大学科学史系主任。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前副理事长。曾任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首任院长。曾在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工作15年。
 

 活动预告|我已见过未来 活动 未来 信息 嘉宾 江晓原 陈楸帆 汤惟杰 时间 地点 上海 崇真艺客
陈楸帆
现担任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副董事长、世界华人科幻协会名誉会长,同时是世界科幻作家协会(SFWA)成员及XPRIZE基金会科幻顾问委员会(SFAC)成员。其作品多次获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中国科幻银河奖、世界奇幻科幻翻译奖等国内外奖项。


 活动预告|我已见过未来 活动 未来 信息 嘉宾 江晓原 陈楸帆 汤惟杰 时间 地点 上海 崇真艺客
汤惟杰
同济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中文系硕士导师;上海作协会员,上海电影评论学会副会长,上海国际电影节选片人。主要研究领域:比较诗学,现代文学,城市史与都市文化,视觉文化与电影史。
 
 
 
相关图书
 
“译林幻系列-莱姆文集”

活动预告|我已见过未来 活动 未来 信息 嘉宾 江晓原 陈楸帆 汤惟杰 时间 地点 上海 崇真艺客


[波兰]斯坦尼斯瓦夫·莱姆 著
译林出版社
2021年8月出版
 
 
斯坦尼斯瓦夫·莱姆(1921—2006)


活动预告|我已见过未来 活动 未来 信息 嘉宾 江晓原 陈楸帆 汤惟杰 时间 地点 上海 崇真艺客


波兰著名作家、哲学家。当过汽车技工,终获医学博士学位,创立波兰宇航协会。代表作有《索拉里斯星》《未来学大会》《惨败》等。作品多聚焦哲学主题,探讨科技对人类的影响、智慧的本质、外星交流,以及人类认知的局限等。1996年被授予波兰国家奖章“白鹰勋章”,波兰第一颗人造卫星以他的名字命名。

莱姆是20世纪欧洲最多才多艺的作家之一,安东尼·伯吉斯称赞他是“当今活跃的作家中最智慧、最博学、最幽默的一位”,库尔特·冯内古特赞扬他“无论是语言的驾驭、想象力还是塑造悲剧角色的手法,都非常优秀,无人能出其右”。莱姆以一己之力将波兰科幻提升到世界水平。作品被译成52种语言,全球发行4000余万册。
 
 
莱姆百年诞辰,中文版文集首次面世
 
2021年9月12日是莱姆诞辰百年,为纪念这位无与伦比的作家,中文世界首次整体出版了莱姆的六部代表作:《索拉里斯星》《未来学大会》《无敌号》《其主之声》《惨败》《伊甸》。《索拉里斯星》为全新译本,其余五部皆是首次译介。
 
许多人了解莱姆,都是从《索拉里斯星》开始的。这本书作为莱姆当之无愧的代表作,更作为“一部现代哲学读本”(戴锦华),的确是进入“莱姆宇宙”之门的虹膜密钥。
 
索拉里斯星被神秘的蓝色大洋覆盖,它像一面镜子,映射出人类内心最深处的执念和渴望,迷惘与恐惧。1972年和2002年,这部小说分别被安德烈·塔可夫斯基和史蒂文·索德伯格搬上银幕。尤其是塔可夫斯基的这次改编,被提名1972年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并获同年戛纳电影节评委会大奖和国际影评人协会大奖,铸就了电影史上的经典,与《2001太空漫游》并驾齐驱,成为影迷心中无法撼动的科幻电影神作。
 
莱姆的小说,无论是长篇还是短篇,总有吸引人的情节。莱姆喜欢将他的小说主人公置于一个新奇的环境中,或是来回穿越的异时空,或是机器造反的世界,或是挤满各种奇怪生物的星球。但是他钟情于这些程式,并不是因为他相信这类叙述所描画的场景,而是想用它们来建构和检验他自己的“文学模型”;他无意于描绘一个“真实的未来”,而只想勾勒出它的模型,然后借此去表达他对整个世界和人类的看法。

活动预告|我已见过未来 活动 未来 信息 嘉宾 江晓原 陈楸帆 汤惟杰 时间 地点 上海 崇真艺客


莱姆对人类与其他文明交流的可能性持怀疑态度。他的小说大量描绘了外星生命,除了《索拉里斯星》那个蓝色的大洋,还有《无敌号》里那些独特的机械昆虫,以及《伊甸》里生活在绝望和恐惧中的外星人类,等等。但这些外来生命与人类完全不同,我们不能指望从这样的交流中获得任何好处,对外来生命来说也是如此。由于认知经验有限,在面对其他文明时,人类除了认识到自己的局限以及不得不重新依靠自己外,没有任何其他收获。莱姆描写人类与外来生命的接触,主要是想探讨人类的本性,他得出的结论是:人类有很多弱点和局限,但只有遭遇身份危机,我们才能明确认识到这些弱点和局限。
 
此次出版的百年诞辰纪念套装,文集盒装版(全六册)独家附赠六张明信片,以及一张包括莱姆生平、主要作品列表以及相关评论文章的百年诞辰纪念海报,以飨中文读者。





上海上生新所 茑屋书店入店实行预约制

活动预告|我已见过未来 活动 未来 信息 嘉宾 江晓原 陈楸帆 汤惟杰 时间 地点 上海 崇真艺客

{{flexible[0].text}}
{{newsData.good_count}}
{{newsData.transfer_count}}
Find Your Art
{{pingfen1}}.{{pingfen2}}
吧唧吧唧
  • 加载更多

    已展示全部

    {{layerTitle}}
    使用微信扫一扫进入手机版留言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长按识别二维码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item}}
    编辑
    {{btntext}}
    艺客分享
    {{mydata.real_name}} 成功分享了 文章
    您还可以分享到
    加载下一篇
    继续上滑切换下一篇文章
    提示
    是否置顶评论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取消置顶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删除评论
    取消
    确定
    登录提示
    还未登录崇真艺客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
    立即登录
    跳过
    注册
    微信客服
    使用微信扫一扫联系客服
    点击右上角分享
    按下开始,松开结束(录音不超过6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