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暗 火
Pale Fire
王 家增 | WANG Jiazeng
展览时间 | Duration
2021.8.14(周六)- 2021.9.19(周日)
(11:00 - 19:00,周一闭馆 Closed on Monday)
熏依社画廊 · Shun Art Gallery
地址 | Address
200031 上海市 徐汇区 复兴中路1363弄3号108室
Room 108, No.3, Lane 1363, Middle Fuxing Road, Xuhui District, Shanghai, China 200031

展览现场
熏依社画廊荣幸地宣布于上海举办王家增个展——「暗火」Pale Fire,展览将持续至9月19日,欢迎前来参观!

艺术家王家增成长于上世纪六十年代的东北重工业区,艺术家24岁时,已经有八年的工厂工作经历,铁西区的工业废墟,几何建筑,废弃工业手套,都成为了艺术家创作的根源所在。

王家增 WANG Jiazeng | 物的褶皱 40 The fold of objects 40 | 手工纸、墨、丙烯 Paper, Ink, Acrylic | 100×100cm | 2019
此次展览共展出作品二十三件,分别为「物的褶皱」系列、「游离」系列、「无名之地」系列,还有为此次个展创作的两件「场域」系列作品。

“褶皱”在我们的生活的环境中处处存在,皮肤上的褶皱,面料的褶皱,水面的褶皱……王家增老师说:“在这个社会当中,这种‘褶皱’是无处不在的,大到山石小到微生物都有褶皱的这种概念。我们生活在这个社会当中,无论是比如说在西方也好,东方也好,人在这个社会当中,都是挤压与被挤压的过程。”

王家增 WANG Jiazeng | 物的褶皱 38 The fold of objects 38 | 手工纸、墨、丙烯 Paper, Ink, Acrylic | 90×120cm | 2019
「物的褶皱」系列布展在画廊的三个展厅,入门厅的三件作品皆为此系列的纸媒介作品,是是由云南孟定非遗的手工纸作为主材料完成的褶皱,入门正对的《物的褶皱38》是艺术家作品中少有的浅色系的一件作品,相比其他作品的铁锈感和废墟感,No.38更加的偏向尘埃的不同灰度,在入门厅与其他两件形成对比。褶皱系列另一种创作媒介则又不相同,南面展厅展出的褶皱系列作品是用不锈钢和铝完成的,褶皱的铝被敲打上千次,铝的颜色伴随时间变得斑驳痕迹,被固定在拉丝半镜面的不锈钢板上。这也是艺术家将“物”作为一种存在,以媒介的角度看待“物”,利用“物”中“物性”的千差万别,展现出的褶皱这一形态。


「物的褶皱」系列作品画面上总是伴随着一串或者几个数字,对于画面数字的解读,当下更倾向于一种随机性和更开放的解读空间,被标示的时间、每个人的身份编码、音乐的旋律或是一种规范和制约,是一组随机的、偶然性的数字组合。也反映了在生活的当下,无法避免的,我们会被数字标识。


王家增 WANG Jiazeng | 物的褶皱 46 The fold of objects 46 | 手工纸、木板、丙烯 Paper, Board, Acrylic | 50×40cm | 2019

北展厅展出的「游离」系列是艺术家在2020年疫情刚刚爆发期间创作的作品,共十件作品,展陈方式用“一”对“九”的方式呈现。作品画面上艺术家采取“留黑”的方式,将木板背景呈现哑光黑,没有任何的光亮感,通过手工纸在画面当中产生自然的褶皱感,用刀锋刻出的线条透出木板的原色,将画面中硬的线条和软的纸张形成对比的关系性。看的出来,在创作表达上,「游离」系列作品,艺术家更多从视觉审美出发,充分考虑到作品的空间、节奏、音乐感、律动,包括制作上的肌理的对比。


「无名之地」系列置于走廊两侧,这个系列的作品艺术家很早就开始创作,也是最早源于艺术家的成长背景和环境,画面中的场景,“铁盒子里的人”,人被束缚在里面,面无表情,后来因为2000年之后工业改革,艺术家又创作了好多跟城市变迁有关系的城市废墟,也就是「无名之地」系列。在这一系列中,艺术家致力于表现社会转型的背景下以及工业时代的变迁留下的历史记忆与精神历程。

对于作品材质的研究使用,源于艺术家为版画出身对媒材的敏感度。「无名之地」所使用的纸张,包括「褶皱」系列、「游离」系列所使用的手工纸,都来源于云南孟定独有的古法制作的皮纸。这种手工纸的原料是当地独有的树皮,所以纸的韧性、厚度和可塑性非常好,耐久不坏,艺术家在创作中利用纸的特性,放大其肌理效果,把纸的可塑性和钢铁的挤压效果做一些参照和对应。柔软的纸张可以塑造更为丰富而细微的曲线,同时在颜料及辅材的浸润之下,逐渐变得坚韧,犹如蜕变与重生,有了一种刚强的性格。而钢铁的坚硬在挤压之后会有一种柔软的诗意,变得深邃而迷人,纸肌丰富的变化让艺术家看到了创作上更多的可能性。

王家增 WANG Jiazeng | 无名之地 15 Anonymous Land 15 | 纸上丙烯 Acrylic on Paper | 80×80cm | 2018
此次展览展出的两件「场域」系列作品,是艺术家为此次个展定制的作品,分别布展在南、北两厅的窗前,在作品的中间会有钢丝将雕塑体悬空穿插贯连,在空间驾驭出来的同时,又表现了中心雕塑的张力,里面的铁板和钢丝绳,是艺术家刻意强调媒介的材质感。


艺术家采用“铁”这一媒介,或者用媒材去表现“铁”,是艺术家本人与“铁”之间发生的关系,艺术家在生活中见证了铁从产生与最终遗弃的整个过程,它们有一部分经过锤炼,但是也有些甚至没有被应用就被淘汰。无论如何存在,都摆脱不了最终经过时间的冲刷之后,褪去原本的光亮,这或许也是“暗火”之中所隐喻的力量和现实景观吧!

*部分文字节选自
艺术家王家增采访及展览开幕文字整理
现场花絮





















关于艺术家
▼
王家增 Wang Jiazeng
出生于辽宁省沈阳市,曾任教于鲁迅美术学院,现任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教授。个展:铁的事件,今日美术馆,北京 中国(2020);物的褶皱,白盒子艺术馆,北京 中国(2018);公共收藏:60余件作品被英国大英博物馆、剑桥大学阿什莫林博物馆、杜塞尔多夫博物馆、中国美术馆、上海美术馆、广东美术馆、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中国版画博物馆、北京今日美术馆、浙江美术馆、关山月美术馆及安徽、四川、贵州、青岛、辽宁、黑龙江等美术馆、虚苑美术馆等收藏。
Born in Shenyang , Liaoning Province, Used to teach in Lu Xun Academy of Fine Arts, Professor of Art School of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Solo Exhibition: The Event Of Iron , Today Art Museum , Beijing China(2020); The Fold Of Objects , Whitebox Art Center , Beijing China(2018);Public Collections:60 pieces are collected by British Museum, Ashmolean Museum of Cambridge University, Dusseldorf Museum, National Art Museum of China, Shanghai Art Museum, Guangdong Art Museum, Central Academy of Fine Arts Museum, China Print Art Museum, Beijing Today Art Museum, Zhejiang Art Museum, GuanShanYue Art Museum, Anhui Art Museum, Sichuan Art Museum, Guizhou Art Museum, Qingdao Art Museum, Liaoning Art Museum, Heilongjiang Art Museum,etc.
关于策展人
▼
惠书文 Hui Shuwen
现任上海YOUNG美术馆馆长。独立策展人、艺术写作者。CONUTER-FEIT当代艺术双年展品牌创办人,猎质当代艺术展总策展人。Rainbow box project发起人,An Art Space策展人。主要从事中国当代艺术史论研究与写作、当代艺术批评实践、展览策划及独立艺术空间的创建与运营等工作。
主要讲座与艺术项目包括: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惠书文:猎质行动——青年策展实践与思考);鲁迅美术学院(惠书文:策展年记——关于艺术家的成长与自我塑造);西南大学美术学院·学术讲座(惠书文:行动中的猎质——策展实践与思考);吉利学院艺术学院·学术讲座(惠书文:策展人的一剂良药);中国当代艺术权力资本与市场·学术论坛(论坛主持:惠书文);《我们如何面对今天的艺术?》艺术项目总策划;中国商丘抽象国际邀请展联合策展人,首届夜郎谷现场艺术周学术观察。
曾策划与合作个展的艺术家包括:王家增、孙策、黄启佑、陈雨、黄鹿、杨加勇、曾朴、刘亭君、鲍贤杰、罗天志、曹亮、陈清勇、陈蜀、董冰清、黄凌云、蒋佑胜、贾宇豪、李浩、李勇、林惠兴、刘强、米小西、邱兴健、石东旭、时永华、孙小川、王朝、王琳、王韦、王文聃、王旭、吴江涛、谢蓓、谢珍良、杨涛、曾臻、张丹、张术利、张海君、郑大弓、郑龙一海、朱峰等。
Hui Shuwen, current director of Shanghai YOUNG Art Museum. Independent curator, art writer. Brand founder of COUNTER-FEIT Contemporary Art Biennale, chief curator of COUNTER-FEIT Contemporary Art Exhibition. Founder of Rainbow box project, curator of An Art Space. Mainly engaged in the research and writing of Chinese contemporary art history, contemporary art criticism practice, exhibition curating, creation and operation of independent art spaces.
Main lectures and art projects include: Academy of Arts & Design, Tsinghua University (Hui Shuwen: Counter-Feit in action--youth curation’ practice and thinking); Lu Xun Academy of Fine Arts (Hui Shuwen: Curation Yearbook--about the growth and self-modeling of artists); The School of Fine Arts in Southwest University (Counter-Feit in action—curatorial practice and thinking); The School of Fine Arts in Geely University of China, Academic Lecture (Hui Shuwen: A good medicine for curators); Chinese contemporary art power capital and market ,Academic Forum (Forum host: Hui Shuwen); Chief curator of Art project<how do="" we="" face="" today's="" art?="">; Co-curator of China Shangqiu Abstract International Invitational Exhibition; Academic observation of the first Yelanggu Art Week.
Artists who have curated and collaborated with solo exhibitions include: Wang Jiazeng, Sun Ce, Huang Qiyou, Chen Yu, Huang Lu, Yang Jiayong, Zeng Pu, Liu Tinjun, Bao Xianjie, Luo TIanzhi, Cao Liang, Chen Qingyong, Chen Shu, Don BingQing, Huang Lingyun, Jiang Yousheng, Jia Yuhao, Li Hao, Li Yong, Lin Huixing, Liu Qiang, Mi Xiaoxi, Qiu Xingjian, Shi Dongxu, Shi Yonghua, Sun Xiaochuan, Wang Chao, Wang Lin, Wang Wei, Wang Wenran, Wang Xu, Wu Jiangtao, Xie Bei, Xie Zhenliang, Yang Tao, Zeng Zhen, Zhang Dan, Zhang Shuli, Zhang Haijun, Zheng Dagong, Zheng Longyihai, Zhu Feng, etc.
交通 | Traffic
● 的士 By Taxi
复兴中路靠近宝庆路 克莱门公寓
The Gallery is on the Middle Fuxing Road near Baoqing Road,.
● 地铁 By Subway
地铁1,7号线 常熟路站 徒步8分钟
Line 1, 7: Changshu Rd. Station, Walk from Exit 6/7.
● 公交 By Bus
NO.15, 49, 96, 198, 315, 824, 830, 927 宝庆路淮海中路
Baoqing Road Middle Huaihai Road.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