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lease mind the gap between you and the paintings
展期 Duration:8/8—9/18/2021
此次展览《请保持社交距离》将展厅分为了古代场域和当代场域,前者以古代江南文人明式家具和二玄社书画精品为主,后者则着重呈现艺术家吴杉的作品,并配合中古家具和现代家具设计品牌营造出私密的观赏环境。展览由一种抽象艺术语言——线条,贯穿于整个空间之中。线条作为元素流动于书法、绘画及不同时代的家具中,灵动的连接两个场域。观众通过视觉感知,身体被引向并接近绘画和家具两种不同维度的艺术审美中。
进入展厅后向右前方走,便进入一个陈列明式家具中的一案一几、一桌一椅,还有书柜的空间,展厅被布置成明代文人书房的式样。明式家具已成为一个时代的审美符号,不同的家具种类皆呈现出精确且流畅简练的线条造型,且线条有木质肌理的天然之美。当下再细细欣赏,历经几百年的木材呈现出的静穆质地与简练淳朴的形制相融合,可谓形神合一。

展览现场图
极简的线条,精湛的工艺,明式家具的生命便绽放在中国古代匠人的手中。他们在榫卯结构上做到了科学合理且精密细致,一榫一卯锁千年。明式家具的各部分由不同的构件有机接合构成,细细观察,可以发现每块构件不论是圆材还是方材,都是一根根线条,每根线条在结构上都起到了承重和固定的作用,并展现了明式家具的设计精神及对线条运用的审美高度。

说到线条,不得不提的就是明式家具的一个专业名称——线脚。“线脚在明及清前期家具上的施用,主要在边抹、枨子、腿足等部位。它们全仗面和线来构成其形态。”其中不同样式的线条有着不同的名字,如阳线圆而饱满的曰“灯草线”;平扁而宽的曰“皮条线”,这些线条在家具装饰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
明式家具中的线脚变化之多,比如上下不对称而曲线变化至多的线脚——冰盘沿线脚。

此次展览中的一件清代早期的榉木云头案,桌案面盘周身的冰盘沿上舒下敛,与盘碟边沿的断面相似。另外,此案牙头卷成云纹,类似这种云形纹饰,我们可上溯到战国时期漆木家具的纹饰,例如河南信阳长台关1号楚墓中出土的雕花凭几几面的云雷纹。案头摆放着几件文房用具,静坐闲时还可随性赏玩,体味古代文人意趣。




1 spink&son伦敦 London
2 美国私人旧藏
清代黄花梨灵芝纹随型如意
1 小孤山馆 旧藏
2 马科斯·弗拉克斯(Marcus Flacks)旧藏
此外还有上下对称的边抹线脚,此次展出的清代早期的楠木瓜棱书柜,其边抹线脚呈两条弧线,上下对称。另外其瓜棱形线条也在明式做工中尤为经典。



楠木瓜棱书柜 Phoebe Round-Corner Cabinet
楠木 Phoebe
清早期 Early Qing Dynasty
20世纪初,人体工程学在西方兴起并被应用到了家具设计当中,德国包豪斯的家具设计中不断实践了人体工学与设计的结合。而与德国包豪斯相差几百年的明式家具是如何能造出符合人体舒适度的坐具呢?

德国包豪斯学院
此次展出了两把灯挂椅,一把是明代晚期的鳝鱼头式灯挂椅,另一把是清代早期的平切式三弯灯挂椅。两把椅子的设计有所不同,前者为灯挂椅的基本形式,搭脑两端向后微微上翘,与鳝鱼头相似,中部背板为S形。后者搭脑微曲,两后腿随背板起伏呈S形。



平切式三弯灯挂椅 Yokeback Side Chair
榉木 Beech Wood
清早期 Early Qing Dynasty
椅子的搭脑贴合坐者的头、颈曲线。背靠板从侧面来看,最下一段接近垂直,中段渐向外弯出,到上端又向內回转。弧度柔和自然,适合人背的曲线。明式带靠背的椅类家具,靠背板为S形或C形曲线,向后倾斜100°左右,且椅子其走势与人的背部脊椎几乎吻合。予人异乎寻常的舒适感。灯挂椅的整体造型挺拔向上,人们端坐在上面,腰背自然挺直,视觉的线条却极其富有实用性,适合阅读、思考或观赏书画。从此可窥得明代文人的生活中的闲情之倚。
在中国艺术史上,无疑也是一部线的造型艺术史。线体现在青铜、玉器上,便是纹饰艺术;线体现在现在砖石上,就是造像版诏;线体现在纸墨上,就是书画;线体现在文字中,便是诗词格律;线体现在泥木上,便是陶瓷与明式家具。明式家具的线条在曲直运动中完成了三纬空间的立体构造。
往露台的方向走,可以看到一把由几何线条构成的现代躺椅——柯布西耶躺椅LC4。这把椅子设计于1928年,于1965年与Cassina一起出名,LC4的形状是为放松而设计的,这把椅子是由三位设计师(Le Corbusier, Pierre Jeanneret, Charlotte Perriand)合作设计的,他们将人放在设计的中心,认为其形式和功能应该为人们放松服务,在几何纯度和人体工程学之间创造完美平衡。无论倾斜角度如何,框架的稳定性都是通过覆盖底座横杆的橡胶管的摩擦来保证的。


包豪斯的设计对理性有着极致的追求,而象征着理性的几何线条也体现在现代家具的设计当中。躺椅整体呈现出流畅的C形线条,几何线条与功能相结合,根据人所处的不同状态以调整不同的倾斜角度,同时满足人在阅读、娱乐及休息的不同身体姿态与舒适度。在这个空间,坐在椅子上看绘画作品,仿佛置身在吴杉的绘画中的线条里。

在万一空间有意营造的细长空间的尽头,细线悬挂着艺术家吴杉的作品。

展览现场图
吴杉在素描的研究中逐步从对物质的力度表现和画面构成,慢慢抽离出更单纯的线性的画面构成,把交错的网状和物质的三度空间感减少或去除掉,剩下的即是过滤后的画面韵律,呈现出自己的声音。
画线稿是吴杉的日常功课,它的作品审美很像艺术家的个性,其中的线条就像是艺术家在里面自然生长,也像他对待创作时的认真态度而紧绷的一根根神经。

艺术家吴杉正在创作中
吴杉的创作中,其线条的表现形式与作品命名的依据——昆曲的曲牌名,也有几分天然切合,昆曲起源于明代,巧合的是与明式家具在同一个审美时代。昆曲的演唱是讲究字头、字腹、字尾的。声腔是其实是线条的艺术,声音形成线条,在声腔的线性表现中,实现着很多的对立统一。这种对立统一,其实就是审美的张力,而线性形式无疑是很擅长张力的。
艺术家吴杉说,“昆曲美和雅都到了极致,音乐慢唱腔美,恰恰我的画面节奏也是慢悠悠的。我时常想把最有魅力的语言和音乐,放在一个隐逸的精神空间里,看她们如何孵化出视觉审美。线条是审美精神活动的材质通道,缺失了精神情感世界,那条线仅仅是一条线,一条苍白无力的痕迹而已。”
此次展览的现场呈现出一个由艺术家吴杉的作品、明式家具以及现代家具中不同气质的线条所勾勒出审美的体验与交流的空间。
吴杉作品中的线条、中国古代书画中的线条和墨韵与家具的轮廓线条自然地衔接,作品之间互相延伸,在同一个空间中共同生长。
此次展览关注人与绘画之间的互动关系。关注在当代艺术空间中,艺术作品的观看与体验价值。希望观者能够在公共空间中获得自我的场地,回到生活,回归自我,与作品产生私密对话的可能。
线条就在其中,待大家去观察与感知。
参考书目:
《明式家具研究》王世襄著
《嘉木怡情——明式家具审美丛谈》严克勤著
《维扬明式家具》张金华著
文中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万一展览|《请保持社交距离》展览预告
万一空间是由三位90后艺术从业者在深圳创立的艺术空间。其诞生于疫情席卷全球的2020年,在后疫情时代涌现对艺术与生命的全新思考。空间致力于消解当代与古代的边界,融合美学研究逻辑下的现当代与古代艺术,构建一个不同国家、时期和形式的艺术在同一语境下共容的场域。
W.ONE SPACE is an art gallery founded in Shenzhen by three Generation Y art practitioners. It was established in 2020 during the outbreak of the COVID-19 pandemic. New perspectives on art and life have emerged in this post-pandemic era. W.ONE SPACE aims to melt the boundaries between present, future and the past by mixing contemporary and ancient art under the logic of aesthetic research, thus bringing together arts of different countries, different periods and different forms to interact and express in unity as ONE.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