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dex}}/{{bigImglist.length}}
{{memberInfo.real_name}}
{{commentname}}

现象学研究方法 | 现象的意义和本质是推导出来的,而不是被预设或假设的

{{newsData.publisher_name}} {{newsData.update_time}} 浏览:{{newsData.view_count}}
来源 | {{newsData.source}}   作者 | {{newsData.author}}

现象学研究方法 | 现象的意义和本质是推导出来的,而不是被预设或假设的 现象学 方法 现象 意义 本质 书摊 计划 拜德雅图书工作室 人文 社科 崇真艺客


现象学研究方法 | 现象的意义和本质是推导出来的,而不是被预设或假设的 现象学 方法 现象 意义 本质 书摊 计划 拜德雅图书工作室 人文 社科 崇真艺客

“书摊计划”由拜德雅图书工作室发起,致力于人文社科新书联动宣推。同时,我们在微店专门辟出用于分销相应图书的PAI书摊”,旨在让读者与书更好地相遇。目前,已有17家出版机构加入:大雅、鹿书、三辉、六点、精神译丛、光启书局、新民说、我思、鹦鹉螺、湖岸、斯坦威、领读文化、重庆大学出版社、东方出版中心、文化发展出版社、商务印书馆、微言。十分欢迎更多出版机构一起来玩,详情请加微信lonzr25咨询(添加时请务必注明“书摊+出版机构名”)。


今日推送#书摊计划#第28期:重庆大学出版社新书《现象学研究方法:原理、步骤和范例》


我期望《现象学研究方法》能够为开展人文科学研究提供必要的实用指导,并鼓舞更多的研究者和研究,产生关于人类日常生活体验、人类行为和人类关系的重要的新知识。

—— 克拉克·穆斯塔卡斯

现象学研究方法 | 现象的意义和本质是推导出来的,而不是被预设或假设的 现象学 方法 现象 意义 本质 书摊 计划 拜德雅图书工作室 人文 社科 崇真艺客


本书从现象学的基本原理出发,阐明了现象学哲学理论中的“意向性、悬置、现象学还原、想象变更和综合”等重要概念,在此基础上提出一套现象学研究及资料分析的方法:

现象学研究方法 | 现象的意义和本质是推导出来的,而不是被预设或假设的 现象学 方法 现象 意义 本质 书摊 计划 拜德雅图书工作室 人文 社科 崇真艺客
现象学研究方法 | 现象的意义和本质是推导出来的,而不是被预设或假设的 现象学 方法 现象 意义 本质 书摊 计划 拜德雅图书工作室 人文 社科 崇真艺客


○●○● 


先验科学产生于对科学哲学日益增长的不满,这种科学哲学将对物质事物的研究作为唯一的基础,而不考虑体验者以及物质世界中人的意识与对象之间的关系。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笛卡尔(Descartes,1977)区分了心灵和身体,以此来强调空间中广延的身体(经验研究的对象)和空间中没有广延的非物质的心灵之间的区别(p.4)。他怀疑仅仅基于对空间中物体的研究就能获得外在知觉的真实性,因此他认识到,知识也来源于自明性。他得出结论说,在意识中存在的事物,无论是通过直观还是推理,都是明确可信赖的。人类的天赋能够产生可靠而真实的判断(p.22),但是物质的真实性应该被暂时搁置并受到质疑。因此,笛卡尔(Descartes,1977)决心寻求的正是“能在自我之中发现”的科学(p.119)。哲学随着笛卡尔(Descartes,1912/1988)实现了主体性的转向(p.2)。所谓拥有客观实在性的东西只有通过心灵中的表象才能存在。因此,笛卡尔(Descartes,1912/1988)推论说,客观实在实际上就是主观实在(p.249)。

从先验哲学的视角看,所有认识的对象都必须符合经验。对客体的认识存在于自我的主观来源中。康德(Kant,1966)清楚地表达了三个这样的来源:感觉(知觉中被经验地给予的现象)、想象(对于实现知识的综合是必要的)、统觉(事物同一性的意识)。

因为所有的知识和经验都与周围世界中的现象,即意识中显现的事物相关,所以在作为认识者的我们与我们所认识和所依靠的事物或对象之间必然存在着一种统一。

笛卡尔对自明性知识的强调和康德关于直观以及知识和判断的先验来源的主张,对人文科学的发展做出了显著贡献。这些贡献清楚地表明,任何内在于我们的知识,如喜悦、激动或者悲伤,是确实存在的,并且毫无疑问是明见的,而与此相反的外在事物,如颜色、气味和声音,只在一种现象的意义上存在。

布伦塔诺(Brentano,1973)提出了一种现象科学的观点。他毫无保留地说:“只有经验是我的老师”(p.xv)。最近,舒茨(Schutz,1973)引用怀特海(A.N.Whitehead)的话表达了类似的主张——没有对经验中真实之物的严格思考,常识和科学都不可能进步(p.290)。

布伦塔诺(Brentano,1973)区分了研究物理现象(如感觉)的自然科学和研究心理现象——特别是知觉、记忆、判断,以及一般而言任何事物的心理呈现——的人文科学。他坚称:“我们没有权力相信当所谓的外在知觉的对象向我们显现时,它就真的存在”(p.10)。只有从内在知觉获得的认识作为科学知识的基础才是值得信赖的。

胡塞尔(Husserl,1975)拓展了布伦塔诺关于意识的意向性本质、自明性的必然性,内在知觉的价值,以及知识对自我经验的依赖等观点。胡塞尔追求的是一种科学的使命,发展一门严格的建基于哲学、可靠的知觉、观念和判断的科学。与笛卡尔和康德一样,胡塞尔认为,“最终能被证明为正当的通往知识的必由途径……就是普遍的自我认识的路径”(1975,p.39)。在这一点上,胡塞尔坚称:“对我而言,这个世界除了我所意识到的以及在我的感知中显现为有效的事物之外别无其他……我无法在任何一个某种意义上不属于我,却从我这里获得其意义和真理的世界中生活、体验、思考、评价和行动”(1975,p.8)。

布伦塔诺对意识意向性特征的洞察为胡塞尔先验哲学的扩展提供了跳板和灵感。

胡塞尔的现象学是一种先验现象学。它强调主体性和对体验本质的发现,并为知识的起源提供一种系统的严格的方法论(1965,pp.5-6)。胡塞尔的方法之所以被称为“现象学的”,是因为它只运用对意识有效的资料——对象的显象。它之所以被认为是“先验的”,是因为它坚持通过对主观行为及其客观关联物的反思所能发现的东西。它之所以是一门“科学”,是因为“它提供的知识有效消除了所有可能使其理解具有偶然性的因素”(p.23)。它是合乎逻辑的就在于它断言,我们所知道的唯一确定的事物是在意识中向我们显现的东西,正是这一事实保证了它的客观性。

胡塞尔在《逻辑研究》中明确指出,“逻辑概念……肯定在直观中有它们的起源:它们必定产生于基于某种经验的观念直观,必定承认无限的再确认”(1970b,pp.251-252)。他对想象、观念和本质的强调赋予了人文科学与众不同的特征。而且胡塞尔坚称:“一项可以真正称得上科学的认识论研究必须……满足于无预设的原则”(p.263)。

胡塞尔提出了一种新的看待事物的方式,一种如其实际所显现的那样回到事物本身的方式。这种方式与关于知觉、判断、体验和思想的自然态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它明确阐述了,只有源于内在知觉和内在正当判断的知识,才能满足真理的要求。哈蒙(Harmon,1991)在对人文科学的这些特征进行评论时强调:“科学将包含更多参与类型的方法论;它假设,尽管我们对某种事物的认识来自我们与研究对象的分离,但是我们从直观地与研究对象的‘融为一体’中获得了另一种知识。我们对于实在的认识不是来自受控的实验,而是来自对被观察对象的认同”(p.53)。

尽管现象学关注观念和本质,但并没有否认自然世界,即所谓的真实世界。实在论的观念成为先验现象学的一个主要焦点。实在论和客观性大概属于自然科学的领域,但自然科学的实施还是基于观念的原则,因为它们假设存在于时空中的对象是真实的,它们真实地存在着,但是除了我们对它们的主观体验外,并没有证据表明对象是真实的。胡塞尔(Husserl,1965)评论说:“自然主义承认需要一门科学的哲学,但它却是最大的障碍,因为它把物质视为唯一的真实。客观性的假设在根本上是观念的,因此与自然主义本身的原则相矛盾”(p.9)。胡塞尔得出结论说:“现象学是‘科学之科学’,因为它只研究所有其他科学都认为理所当然(或忽略)的东西,它们自己的对象的真正本质”(p.23)。

观念论和实在论的难题可以通过现象学的方法解决,在现象学方法中,现象的意义和本质是推导出来的,而不是被预设或假设的。相反,自然科学“并没有在单一的事例中为我们揭示真正的事实,我们生活、运动和存在的事实”(Husserl,1965,p.140)。自然科学研究的不充分性在范卡姆(van Kaam,1969)的评论中得到进一步强调。

不相关的经验研究是由行为的中立旁观者所实施的完全超然的、抽象的和孤立的研究产生的,他们对抽象游戏和生活情境之间的关系漠不关心……相关的研究在探究、描述,以及从经验(empirically)上检验人类行为的同时,在现实生活中还与其保持着一种“生活的”关系。(pp.26-27)

在现象学研究中,研究者避免做出假设,新奇且本真地聚焦于一个具体的主题,构建一个问题或难题来引导研究,并获得能为进一步的研究和反思提供依据的发现。在现象学科学中,对自然对象的外在知觉与内在的知觉、记忆和判断之间总是存在着一种关联。

在达到本质的过程中,胡塞尔的方法涉及知识的发现,“通过参照事物和事实本身,因为它们是在真实的直观中被给予的”(1975,p.6)。胡塞尔非常谨慎地区分了现象学上的客观实在主观实在。客观性是显现者的明确在场,并且只能被知觉它的人主观地认识到(1970b,p.314)。

贯穿现象学方法的反思方法提供了一种逻辑的、系统的和连贯的资源,用于实施必要的分析和综合以获得体验的本质描述。胡塞尔(Husserl,1931)将反思定为一种过程,通过这一过程,“体验流及其各种事件(体验的阶段、意向性)可以根据它自身的明见性被把握和被分析”(p. 219)。正如古尔维奇(Gurwitsch,1966)所认为的,彻底的反思始于,“明确地呈现构成我们所有生活基础的普遍‘假设’”(p.419)。

在反思过程之后,随着对构成对象的现实性和可能性的揭示,个体构建了对他(她)的意识体验的完整描述。这被称为纹理描述(textural description),它包括描述体验构成的想法、感受、例子、观点、情境。

广义而言,明见性被视为显现自身的事物——就在你面前的事物。正是如其所是地看的行为,指向进一步地看,一次又一次地看,以及确认的可能性。胡塞尔(Husserl,1975)强调,“确认的过程属于作为先验主体性的我”(p. 23)。当这个现象作为整体保持同一时,确认通过反复的注视和观察得以实现。

先验现象学的挑战在于发展一种用来理解呈现于我们眼前的对象的方法。这样一门科学需要返回自我并运用自我反思的过程使寻求者在被研究的体验中越来越了解他(她)自己。比如,当我理解了愤怒的意义和本质之后,我也获得了关于我自身愤怒体验的知识。胡塞尔评论说,世界现象最初被感知到是“通过一种特殊的‘显现方式’,一种特殊的统觉,并向变化的进一步重塑开放……通过这些变化以及某些修正,世界的统一建立起来,它作为存在具有持久的有效性,总是向进一步的确定开放——包括确定科学理论的真实性”(1970a,p.320)。

胡塞尔(Carr,1977)在他的著作中引入了生活世界的概念,即我们在日常意义上所遭遇的原初的自我体验的领域。对生活世界——一个人在世界中生活、创造、关联的方式——的研究先于先验现象学的还原。尽管“科学使用抽象概念,但是这种抽象概念却从生活世界中获得具体的充实……科学解释和说明被给予者,生活世界是所有被给予性(givenness)的场所”(Carr,1977,p.206)。

生活世界的体验是知觉体验。不幸的是,继伽利略开创的立场之后,普通的、日常的经验世界被作为现实的科学的“客观性”抛弃了(Gurwisch,1966,p.418)。然而,每一门自然科学都预设了一个现实世界的存在,因此背离了它自己对客观性的承诺。胡塞尔的先验科学提供了一种精心开发的概念模式,它使作为阐释经验和获得知识的必要来源的人成为关注的焦点。梅洛-庞蒂(Merleau-Ponty,1962)曾说过:“胡塞尔的本质注定要恢复所有生活体验的关系,就像渔夫的网从海洋深处打捞上来的颤动的鱼和海藻”(p.xv)。本质被带回到世界之中,丰富和澄清了我们对日常情境、事件和关系的认识与体验。




○●○● 

现象学研究方法 | 现象的意义和本质是推导出来的,而不是被预设或假设的 现象学 方法 现象 意义 本质 书摊 计划 拜德雅图书工作室 人文 社科 崇真艺客




现象学研究方法 | 现象的意义和本质是推导出来的,而不是被预设或假设的 现象学 方法 现象 意义 本质 书摊 计划 拜德雅图书工作室 人文 社科 崇真艺客

现象学研究方法 | 现象的意义和本质是推导出来的,而不是被预设或假设的 现象学 方法 现象 意义 本质 书摊 计划 拜德雅图书工作室 人文 社科 崇真艺客


PAI书摊
{{flexible[0].text}}
{{newsData.good_count}}
{{newsData.transfer_count}}
Find Your Art
{{pingfen1}}.{{pingfen2}}
吧唧吧唧
  • 加载更多

    已展示全部

    {{layerTitle}}
    使用微信扫一扫进入手机版留言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长按识别二维码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item}}
    编辑
    {{btntext}}
    艺客分享
    {{mydata.real_name}} 成功分享了 文章
    您还可以分享到
    加载下一篇
    继续上滑切换下一篇文章
    提示
    是否置顶评论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取消置顶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删除评论
    取消
    确定
    登录提示
    还未登录崇真艺客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
    立即登录
    跳过
    注册
    微信客服
    使用微信扫一扫联系客服
    点击右上角分享
    按下开始,松开结束(录音不超过6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