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艺术慢下来
“设计中国北京”特别策划
可持续的“美”

让艺术慢下来
让空间成为适当的载体
等待时间的洗礼
在自然规律下,碰撞新鲜
成为传承,成为象征
成为可持续的思想杰作


繁复的时代里,快节奏已不仅仅是城市的步伐,艺术也身处其中,就像一阵风,快速兴起又快速消逝,而其表现方式更是延展到万物皆可,空间皆是平台的广泛,有些甚至不具任何思考性、不需要意义,观赏的人们会自动赋予其所理解的内涵。
而当我们将“可持续发展”代入到设计思路中,无论是作品还是展览,都会在流动的概念里开始慢下来,被静静观赏、被深入思考、被二次创作,被奉为经典,一遍又一遍的传递着与艺术同生的精神、思想与情绪。


专注于艺术品设计和小众收藏级家具产品崖空间 Ya Space,一直也在致力于分享孟菲斯设计大师和艺术家的灵感结晶,其品牌都是得名于美国孟菲斯“崖城”,又意同名音,隐含了惊讶(Ya)的表达,意想不到设计语言。

Ya Space杭州家具展厅



2020年,中国建筑工作室PIGDesign为孟菲斯米兰家具品牌创建的Ya Space!,就旨在作为Memphis Milano的展览空间和家具陈列室,不仅拥有孟菲斯集团创作的作品的所有权,外观形式和室内装饰也都是参照意大利设计和建筑集团以及孟菲斯市创建。
→ 左右滑动 ←

除了建筑载体,Ya Space也希望当全新的艺术思潮涌入到公众面前时,可以激荡起思想的和设计语言的更新。

而与品牌合作过的诸多顶尖设计师们,也得以通过更多元化、更有力的方式,让自己的作品真正介入生活,实现人与艺术的全方位融合。







其中,就包括意大利建筑师、 20 世纪的设计先驱 Gaetano Pesce。

Gaetano Pesce
在Pesce先生50年的职业生涯中,他曾担任建筑师、城市规划师和工业设计师,而对色彩和材料的创造性成为他最为明显的特征,他的作品不仅颠覆想象,充满了革新性,还会通过艺术、建筑和设计来断言个人与社会的联系。


Friend
& Salvatore
—


Pesce先生喜欢柔软、幽默的材料,在他拟人化生物世界中,也会经常使用凝胶状弹性体、彩色树脂、聚氨酯泡沫等,它们受到大气压力和湿度的影响,能够反映出这个时代的流动性。



Fish Design
Gaotano Pesce
1990 - 1999

“
我的行动没有笼子,创造具有实用功能的物体,但也激发了智力。
”



Nobody’s Perfect
Gaotano Pesce
2002 - 2008



熏依社画廊成立于2006年,取【Shun】【艺术Art】【设计Design】三层字面意思与实际概念,以亚洲当代艺术文化交流为理念,主推亚洲年轻艺术家,并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发展平台,同时也致力于国际名家的引进和展示。


网友打卡图片

如今复兴中路克莱门公寓三号楼里的熏依社画廊,已经成为上海的宝藏打卡地,从建筑本身到设计细节,近百年历史的复古气息,自带浪漫典雅的艺术之美,门窗装潢又不失现代主义风格,时间与人文的叠加让观者在参观的过程中慢慢沉浸于作品,沉静于内心的感悟。

展览现场




展览作品的独特和更新,也在不断吸引许多年轻人前来,从草间弥生到吉原治良,从《梵珐韃》到《治愈细胞》《不思议》《暗火》,艺术家与艺术作品所彰显的都是对于不同时代、不同艺术流派、不同性别、力量与哲学性的思考。

吉原·治良

王家增

内田江美
主要合作设计师
草间弥生

李允馥

松枝 悠希




This is EXIT 660
Yuki Matsueda

1980年出生的松枝·悠希,擅长以独特的 3D 立体雕塑,并通过艺术打破日常生活规范与限制,让二维与三维之间的界限立体显现,赋予作品生命,让意识和身体都得以逃脱束缚。




草间弥生大概是近年来最红的婆婆之一,“南瓜”所到之处,都会掀起一波热潮,婆婆对于南瓜的执着在于童年的美好,直到现在,南瓜对于她而言,也仿佛集结了世界各地的和平意愿,能够让人感到诗意般的平和。

《Trace》系列 内田江美



“我认为线条是为所有空间分配时间和雕刻边界的工作。在视觉上,我确实感觉到了时间的界限。”
对于时间十分敏感的内田江美总是在色彩和线条中寻找存在,然后转换成令人舒适的画面,从点到线再到面,逐渐进入那个模糊但又生动的世界里。




吉原治良被誉为“具体派之父”,作为这个集体团队的领袖,他为这个绘画派别选择了“具体”(Gutai)一词,以此强调这种艺术形态的“物理性”与“材料性”,并不断探讨人类精神和材料之间互助的关系。



李允馥喜欢以人体和人性为基本核心主题创作,将不锈钢材料弯曲、焊接而成流线型的作品,当粗糙的表面打磨成镜面,给人的是坚硬的内在但外在又是柔和流水般的感觉,让人直面自己,直面内心。



物的褶皱系列
王家增
上世纪六十年代的艺术家,对于某些象征着时代的印记总是十分执着,正如从小就根植于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王家增,见证了中国城市的发展,也看到了事物不可阻止的消亡,当这种复杂的情绪置于画面时,总会给人留下十分深刻的感触。

- 游离系列
如今,数字代码和符号的直白,也成为了王家增创作的元素,标记内容,对照现实,产生联系,正如近期熏依社画廊近期的展览《暗火》,面对时代的发展,人们会在想象中构建艺术,又试图从艺术中窥探“其他世界”,但在感受虚幻之中,却任然需要认清当下与现实。



作品名称:《无名之地-26》
尺 寸:1.95 x 1.95米,纸上丙烯
欢迎亲临“设计中国北京”2021,感受艺术家们倾注于作品之中的深思,从艺术出发,共话“可持续”未来。

展会衍生品 ▾
“设计上海”8周年托特包、T恤限量发行中
请访问“设计上海”官方网站了解详情并前往购买平台



延伸阅读 ▾
一览全球前沿展会、设计灵感资讯!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