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警报!更新的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传递了什么信息?
{{newsData.publisher_name}}
{{newsData.update_time}}
浏览:{{newsData.view_count}}
来源 | {{newsData.source}} 作者 | {{newsData.author}}
△长颈鹿,我们最熟悉的动物之一,正默默走向灭绝。图/视觉中国
2019 年,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全球评估报告发出警告,大约有100 万种物种正处于灭绝的边缘。2021年9月4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更新了“濒危物种红色名录”,详细评估了138374个物种的生存现况,其中有38543个物种面临不同程度的灭绝危险,占比接近28%。这份世界物种的“生死簿”上,再次添加了一些我们或熟悉,或陌生的名字,而这些名字背后,是更为残酷的消息。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红色名录),是世界上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的全球性非营利环保机构——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从1964年开始编制的物种名录。它是全球动物、植物和真菌类物种保护现状最全面、最权威的名录,根据规则,物种的濒危现状分为最高级别的“灭绝”,然后依次是“野外灭绝”、“极危”、“濒危”、“易危”、“近危”、“无危”、“数据缺乏”、“未评估”。今年的名录传递了哪些信息?有哪些我们熟悉的动物正处在灭绝的边缘?今年的世界自然保护大会上,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强调了一个关键讯息:长颈鹿作为野生动物园、影视剧里的常客,是我们最熟知的动物之一,出乎很多人的意料,它们正在默默走向灭绝。在 1980 年代,非洲所有长颈鹿的总数估计超过 155,000 只。而在2016年的IUCN红色名录估计,长颈鹿的数量已经不到 100,000 只,数量锐减近40%。此前,长颈鹿被列为“无危”物种,而在2016年连升两级,跳过“近危”,直接成为易危动物。如此罕见的跳级,代表着长颈鹿极其危险的生存现状。长颈鹿这种生活在广袤的非洲大草原上的物种为何会数量急剧下降?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栖息地的减少。根据“长颈鹿保护联盟(GCF)”推测,由于非洲的人口增长与耕地面积的扩充,长颈鹿的主要栖息地地区相比30年前下降了95%。不仅如此,在南苏丹等战乱地区,长颈鹿也被视为一种餐桌上的美食而遭到捕杀。△在南苏丹和肯尼亚等一些地区,捕食长颈鹿令人担忧。图/wikipedia
除了人为因素,气候变化也是长颈鹿数量巨减的重要原因,极端天气与干旱使它们原本就紧张的栖息环境更受威胁。在2018年的IUCN红色名录中,2个长颈鹿亚种(科尔多凡长颈鹿和努比亚长颈鹿)被列为了极危。今年的IUCN虽然没有对长颈鹿的现状进行进一步评估,但是情况依然不容乐观,正如其它绝大多数濒危动物一样,长颈鹿急需恢复生存栖息地。科莫多巨蜥,经常活跃在电视上的奇特物种,在今年的IUCN红色名录中,从易危级别上升为了濒危级别。目前,科莫多巨蜥的数量仅为1383只。这是科莫多巨蜥20多年来在IUCN名录上的首次更新。科莫多巨蜥是世界上最大的活蜥蜴,这种长得像远古穿越而来的大家伙是印度尼西亚的特有物种,欧洲人仅在20世纪初才发现科莫多巨蜥,并立即对这些生物着迷,目前它们仅存在于科莫多国家公园和邻近的弗洛雷斯保护区。△科莫多国家公园里的科莫多巨蜥。图/wikipedia
等等,国家公园和保护区?那它们岂不是应该被保护的很好吗!毕竟,国家公园是被保护的最好的生态区之一了。确实,科莫多巨蜥某种程度上有别于其它濒危物种,它们受到的人类“待遇”相当好,自 1990 年代以来,印度尼西亚当局通过了严格的国家法令,确立了科莫多巨蜥的保护地位,在国际野生动物贸易中,无论是死的还是活的科莫多巨蜥,都被严令禁止进行商业交易。△科莫多巨蜥的分布。图/IUCN RED LIST也因为如此,科莫多巨蜥成为了印度尼西亚的旗舰物种,政府专门为它设立了国家公园和保护区。严格的保护措施,为何依然抵挡不住科莫多巨蜥危险的境地呢?实际上,弗洛雷斯保护区仅仅保护了科莫多巨蜥栖息地总数的 15% 以下,也就是说,在这个保护区内,85% 的栖息地是处于未受保护的。因此,这些科莫多巨蜥仍然很容易受到人类活动的威胁,森林砍伐、人类、牲畜的冲突都是它们目前面临的威胁。此外,气候变化导致的栖息地减少也是科莫多巨蜥数量减少的重要原因。根据IUCN估计,全球气候变难和海平面使它们的栖息地在1970 年至2000年间缩小了40% 以上。而在未来,预计科莫多巨蜥的适宜栖息地在45年内会再减少30%以上。今年的红色名录对世界鲨鱼和鳐鱼物种进行了全面的重新评估,评估结果显示:37%的鲨鱼和鳐鱼物种现在面临灭绝的威胁,这个数字相比2014年上升了三分之一,这表明世界大部分海洋地区依然缺乏有效的管理措施。评估指出,所有受威胁的鲨鱼都被过度捕捞,并且它们繁殖缓慢且数量少,这意味着与其他物种相比,它们的种群数量恢复更加困难。△极度濒危的锥齿鲨。图/IUCN RED LIST红色名录评估的研究的主要作者尼古拉斯·杜尔维表示:“整个群体的保护状况继续恶化,鲨鱼灭绝的整体风险正在以惊人的速度上升。”△印度尼西亚、日本、新加坡等国是捕杀鲨鱼排名前几的国家。图/wikipedia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报告说,在过去的100年间,90%的鲨鱼被捕杀而消失,现在,每年有大约80万吨鲨鱼被捕杀或误捕,而真实的数字可能要高出评估数字的两倍。也许鲨鱼和鳐鱼并不像大熊猫、狮子那样引人关注,但真实的情况是,我们正处在失去这一古老生物群的风口浪尖上。△过去50年间,捕鲨的数量逐年上升。图/wikipedia
值得庆幸的是,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了濒危动物面临的威胁,保护措施也在不断地完善。最新的红色名录指出,在对商业捕捞最多的7种金枪鱼进行的评估中,其中的4个品种出现恢复性增长迹象。这主要得益于相关国家坚持实施可持续的捕鱼配额措施,并对非法捕捞行为进行严厉打击。△黄鳍金枪鱼从近危变为无危。图/IUCN RED LIST这传递出了非常关键的讯息:如果人们致力于实施保护动物决策,那么受威胁物种的种群数量是可以恢复的。比如在今年7月7日,经过漫长且坚持不懈的保护措施,大熊猫的栖息地环境和种群数量得到了有效改善,受威胁程度由濒危降为了易危。早在2009年,世界上第十三小的国家——帕劳,就成为了全球首个设立鲨鱼保护区的国家,禁止一切商业捕鲨活动。目前中国、美国、欧盟等国家也纷纷设立了鲨鱼保护区。除此之外,印尼设立了科莫多巨蜥保护区、中国设立了扬子鳄保护区、泰国设立了大象保护区...但这还远远不够,我们需要采取更多的行动来限制捕猎和生态区的商业开发,将这些濒危的动物从边缘拉回来。实际上,今年IUCN红色名录评估的13万多个物种,实际上只占世界所有物种的很小一部分。我们对地球上存在的生物知之甚少,我们人类所能描述的物种只有150万种,而根据联合国的估算,地球上至少存在870-5000万种生物。更多的我们看不见的、未知的生物可能也在悄悄走向灭绝。△各物种的受威胁程度。图/IUCN RED LIST
尽管并非世界上所有物种都经过评估,但 IUCN 红色名录提供了当今物种正在发生的事情的有力证据,并强调了保护行动的迫切需要。IUCN红色名录不只是一份物种生存现状名单,更是和生活在地球上每一个人都息息相关的警钟。斯皮克斯金刚鹦鹉(2004年灭绝)、西部黑犀牛(2006年灭绝)、马德拉大白凤蝶(2007年灭绝)...很多很多动物,人们第一次听到它们的名字,都是它们灭绝的时候。△西部黑犀牛,2011年被IUCN证实已灭绝。图/wikipedia
也许它们的消失并没有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什么改变,但是每一个物种的灭绝,都在悄悄影响着我们生活的整个自然环境。“起初,没有人在意这一场灾难,这不过是一场山火、一次旱灾、一个物种的灭绝、一座城市的消失,直到这场灾难和每个人息息相关。”IUCN红色名录不只是长颈鹿、鲨鱼、科莫多巨蜥的生存故事,而是有关你我,有关世界上每一个人的生存未来故事。
{{flexible[0].text}}
{{newsData.good_count}}
{{newsData.transfer_c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