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滩31青年创艺计划」是由“前滩31文化演艺中心”与“爱丁堡前沿剧展”联合发起的一项青年艺术家扶持计划,旨在挖掘、培育、孵化中国表演艺术领域的青年艺术家。详情:《前滩31青年创艺 | 15件首轮入选作品名单公布!》
本期亮点
很快便来到了《观察月报》的最后一期,15部首轮入选作品,也即将在本月15日迎来“15进5”第二轮扶持作品入选名单公布。无论结果如何,我们始终怀抱着期待与祝福。
本期将为大家介绍以下5部含有强大能量的作品:
《月与歌》九时用茶:让粤语文化消失得再慢一些
《摔在地上的世界》陈欣頔:传递鲜活的当下生命体验
《暗涌》曾涵煜:当我充满表达欲的时候
《惜别》章嘉禾:最终一切落回人的本能
《图景》唐晨:形成一道能量循环反馈的程序
01
九时用茶 让粤语文化消失得再慢一些
入选作品:音乐剧《月与歌》
讲述父亲韦景辉因意外与儿子韦星交换灵魂,而被迫参加选秀节目《追月的少年》 的一连串经历。通过亲子两代人的正向交流,向观众呈现两个世代对娱乐圈和偶像文化的价值观异同……

作曲家金培达(右四)探班《月与歌》排练
音乐剧《月与歌》的创作缘起,是歌手邓志舜与填词人九时用茶共同制作的同名粤语概念专辑中针对娱乐圈现象和流行文化而创作的九首歌曲。现在,又将以这些歌曲串联剧情,衍生为一部内容和题材更为的丰富音乐剧!
音乐剧《月与歌》中讨论了很多"年代"和"代际"有关的矛盾,比如不同年代的流行文化、不同代际之间的价值观,为此,我们带着好奇,与几位主创一起聊了聊关于“时代共鸣”那些事儿。
填词人九时用茶说,创作这些歌词的时候,最初想要强调的并不是代际的矛盾,而是波兹曼《娱乐至死》所表达的内容,但同时他也认为,这本书的内容,发展到今天这个时代背景,很多东西都可以演绎成代际的矛盾。“近十几年,内地娱乐事业飞速发展,很多粉丝喜欢一个明星,往往是先从人设开始;而我所成长的那个年代,我们喜欢一个明星都是从作品开始,这种演变过程,同时还塑造了新一代年轻人的某些价值观。不过,我并不想以一种二元对立的视觉,去批判这种变化,各种嬗变过程所带来的结果,都有好的一面和不好的一面,我自己也在不断思考这种东西。”

《娱乐至死》尼尔·波兹曼著
编剧尹耀忠也认为,“年代”和“代际”的矛盾,其实没有人可以逃避,以前对80后、90后的“偏见”,现在依然会出现在00后的身上,代际的价值观(包括流行文化)的冲突也一直都存在,并且普遍性层面上是无法消解的,但在个体层面上达到互相理解是可能的,所以在《月与歌》里面,最终父子之间并没有分出各自观点的“对错”,而是用理解的方式让大家明白彼此都有不足。“因为父亲早逝,所以我个人没有类似的经历,但当身边或社会上发生这样的事情时,我会代入处境换位思考,很多情况下,其实大家出发点都是好的,但是怎样的原因让彼此走向相反方向呢?这是我会经常思考的问题。”

《月与歌》排练剧照
另一个想要讨论的话题是,一方面,曾经鼎盛的粤语流行音乐环境越来越受如今的韩流、选秀、成团等模式挤压,另一方面“港风”、“回忆杀”这些字眼又频频出现于大众视野,代表仍然具有一定的话题度。对于这种现象又该如何解释呢?
九时用茶认为,这是因为当年听粤语歌长大的人,今天成为了社会的中坚力量,所以以某种方式去追顾自己的童年回忆。不过,这种粤语文化也只能停留在“追忆”上,被“回忆杀”的事物,都充满着“当年”的印记,而粤语文化圈并不能创造崭新的形式和影响力,所以这样下去,再过一二十年,粤语文化始终会走向消亡的道路。而他们希望做的,就是将《月与歌》打磨成一个精品,被更多人知道,让粤语文化消失得再慢一些。

音乐剧《月与歌》剧组
目前音乐剧《月与歌》剧组正在导演张嘉绮的带领下,在广州有条不紊地排练中,首次以歌手身份挑战音乐剧男主角的邓志舜坦言的确压力很大,但既然获得了这个全新的舞台和机会,也希望自己可以尝试突破舒适圈,迎接新挑战!排练过程中,他尤其想感谢饰演自己“老豆”的演员肖红,“每次排练,红哥都很照顾我,除了背自己的对白,还背了我的对白,在我表演情绪不对时、找不到感觉时,都会亲自示范。他还包办了整个舞台剧的走位和动作设计。在红哥身上,我看到了一位专业演员的魅力!经历这次合作,我也盛情邀请他,参与我专辑中的新歌《演源》的演唱。”

排练中的“父子”肖红(左)与邓志舜(右)
正如导演张嘉绮所说,《月与歌》是一部有“根”的作品,它的根扎在粤语文化里面,所以它也会是独一无二的属于这片土地的东西。
很幸运,在这个浮躁的时代,遇到了这样一群有情怀、有梦想的人。
02
陈欣頔 传递鲜活的当下生命体验
入选作品:舞蹈剧场《摔在地上的世界》
原名:《我愿意》
《我愿意》是一部结合传统戏曲音乐元素、当代舞蹈、戏剧行动的舞蹈剧场作品。希望用轻松、抽象、黑色幽默的画面及动作呈现现代人在社会关系中的微妙变化,你与我之间究竟存在多少种关系和可能,观看与被观看、友谊与爱情、爱情与婚姻,是什么束缚了我们,又是什么让你愿意?

《摔在地上的世界》排练花絮
时间也是测变的容器,从去年秋天到今年秋天,对同一个问题的讨论,也发生了很多面相的变化。生存环境对人类的考验越来越多,在这个阶段尤为凸现的疫情,即是某种极端环境下对人性的考验,而亲密关系甚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势必也有新的变化,是更坚韧还是更脆弱?这一切都给欣頔带来的新的思考,令她尝试从观察一个内部问题,慢慢扩展到外部世界的转化……
“人生近看是悲剧,远看是喜剧。”欣頔发现,在这个社会问题都已经暴露出来,而且暴露得非常明显的当下,世界已经出现一种倒置的感觉,当外面的世界在晃荡,内心将如何处置?那何不用摇滚一点、幽默一点的态度去面对。“无论再糟糕或是再不堪,我们还能看到那些美好,还能庆祝当下吗?”
《摔在地上的世界》即试图通过舞蹈、身体、mapping、声音、戏曲、音乐、文字等综合媒介建立一个“新的世界”,又在颠倒的边缘打碎它。
目前阶段的音乐,有出现京剧中的板鼓和非洲卡宏箱鼓(西班牙语:cajón),惊奇的是,它们在一起似乎一点不违和,完全创造出了全新的节奏、质地和声音。

《摔在地上的世界》排练花絮
这又不得不提到此次特邀加入的两位艺术家,蒋可钰与西蒙·阿蓓,这对中国与喀麦隆贤伉俪十多年的、舞蹈与生命交织的爱情故事,也被加入到了这部作品中。
西蒙·阿蓓是来自喀麦隆的非洲舞蹈艺术家,在法国跳舞10年,本身既是舞者,也是歌手与音乐创作人;蒋可钰是中国文化部派去帮助喀麦隆重建国家舞蹈团的第一批中国舞蹈家。可钰说,西蒙进喀麦隆国家舞团前就是一个“街舞扛把子”,两人在喀麦隆因舞蹈相识相恋,再到组建家庭,与许多跨国婚姻一样,需要冲破非常多的障碍,才能相爱至今。每年,他们都会带着自己“阿蓓舞团”的作品,在世界各地巡演。这次,也是因为疫情,把他们留在了中国,留在了《摔在地上的世界》这部作品中。


蒋可钰与西蒙
这段难得的合作经历对欣頔来说非常宝贵,创作过程中,最令她欣喜的是,每个人都在贡献自己的智慧,每天都希望能把彼此之间最炽烈的那一部分激发出来…… 不同以往的焦虑、焦灼,这次的过程让她更投入到作品本身,酣畅淋漓,对自己的生命也是一次重要激励,非常值得珍惜。
不拒绝任何一种艺术形式可能就是当代剧场里有趣的部分,包容多种艺术语言的共同存在,而这些语言的融合像可以交流的管道,传递我们鲜活的、在当下的生命体验。

《摔在地上的世界》排练花絮
03
曾涵煜 当我充满表达欲的时候
入选作品:舞蹈剧场《暗涌》
讲述了两位女性朋友之间的故事,她们经历了亲密关系之间的伤害与不信任,也共同度过了最困难的时光。作品用戏剧与舞蹈相结合的方式展现了女性自我认知与相互认知之间的历程,也探讨了个体独立与人际关系之间的边界。

《暗涌》剧照
亲密关系里面语言的伤害性是我们难以想象的,有的时候无心的一句话,可能比陌生人说出的同一句话伤害大的多;如果回到从前,我们还是会做出同样的选择吗?我们总是试图想挽回,却似乎并没有用,有些事情,真的是命运如此吗?
《暗涌》是南京传媒学院表演系大二学生曾涵煜的“人生第一部导演作品”。刚满20岁的她形容自己目前的人生状态就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她也希望借这部作品,“缅怀一下自己的青春”。虽然说这话的时候看不到她的表情,但满屏的“哈哈哈哈哈哈”已经让人感受到这位Z世代后浪“初生牛犊”般的自信与活力。

曾涵煜
“有一天,真的是感觉到心里有好多东西,但却用语言表达不出,我就去学校的琴房,自己把它弹出来了…… ”
从小就上过特别多兴趣班的曾涵煜,在这部作品中不仅仅是导演、编剧,还承包了作曲、编舞等创作。尤其热爱舞蹈的她,觉得编舞的部分做得最称心又拿手,“当我对这个作品充满表达欲的时候,就是会自动地想要通过各种我能力范围内的手段,去全方面的表达它。”所有的元素与手段,都是在帮助她补充表达的工具。

《暗涌》剧照
女性之间是否存在“真正的友谊”?这个问题似乎略带尖酸与刻板。女性之间的友谊,可以同时互相爱护,又可以同时互相嫉妒,复杂又亲密。自然界中,同性之间难免存在竞争和比较,但是男孩之间不会去刻意隐藏这个属性,甚至有的时候,他们依靠竞争去建立友谊,比如体育运动、电子竞技……
但是女孩们对于此种,会认为“你是我的好朋友,我不能、也不应该嫉妒你。”涵煜发现到,女性会倾向选择隐藏这样的念头,或者有的时甚至内心中谴责自己这种念头,当这些东西被刻意压下,久而久之就会出现一些问题。

《暗涌》剧照
《暗涌》想要表达的就是涵煜在自己20岁的这个人生阶段中,对女性之间亲密关系的思考与解读。“或许不是那么正确、或者不是那么深刻,但至少在我自己的心里,我已经有了答案,我才能去表达它。”
05
章嘉禾 最终一切落回人的本能
入选作品:形体戏剧《惜别》
情感是人与人之间的无形连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表达方式。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肢体语音。形体戏剧《惜别》以女性自我追导为主题,思考生命的价值和存在的意义,并引入东方传统音乐和非洲音乐。

《惜别》剧照
来自韩国的Yela章嘉禾,本科就读于韩国首尔艺术大学电影表演系和汉城大学舞蹈系,因受张艺谋和李安导演的影响而来到中国,学习汉语。今年7月刚从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博士毕业,研究方向是“演员的形体与情感表达训练方法多元化的探究”。
在嘉禾看来,情感是人与人之间的无形连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表达方式,每个人也都有不同的肢体语言。“形体戏剧”就是通过激发内心深处的情感,以最真实的肢体反应进行人与人之间真实情感交流的艺术。
不爱说话的嘉禾,一直关注人的情感表达方式,并希望研究如何通过肢体来表达。“当我成为了一名演员后,便开始思考,在表演过程中,在没有语言的状态下,该怎么用肢体来传达表情,但是这种传达,并不仅仅是解释成分,比如我做一个手掌贴在耳朵边的动作,解释了“我在听”,但是除此以外,是否还能有别的更多的情感交流可以传递给对方?从这个思考开始,我慢慢将形体表达加入到戏剧创作中。”

章嘉禾过往演出现场
刚刚完成《惜别》首次展演后的嘉禾,梳着干净的长发,随意又诚恳地坐在地板上,认真地与现场观众进行着演后交流。
在演后谈中,嘉禾与观众分享道,关于《惜别》这部作品启发,来源于她接触到的一群特殊儿童和他们的母亲。其中令她难忘的细节是,每次在和这些妈妈沟通中,当问他们“你想要孩子变成什么样”,得到的大部分回答都是类似“希望自己即使不在了,孩子还是能好好活着。”这让她想起,自己在读研究生时期,在看完“美狄亚”剧本后开始思考的关于“妈妈与女人”的人生。

《惜别》演后谈
关于这部作品的主题思考以及社会现象的调查,还包括对传统文化方面的研究,比如:面具的使用、傩戏中从仪式到戏剧、神鬼人等等,其实已经准备了很长时期;同时也在作品中尝试着将“默剧的身体、舞蹈的身体、戏剧中的先锋的身体”等表达方式的融合。嘉禾意图在对传统傩戏的探索中,找到“适合东方演员的形体训练方法”。这次展演也让嘉禾有了信心,自己选择的方向是对的!

《惜别》剧照
红色象征的是生命,人与人之间无形的“情”。情感的表达是没有一个标准答案的,每个人的感受都不一样,因而一切最终还是将落回到人的本能。启蒙普通人真实的情感、真实的交流——嘉禾说:“这是我所有创作的起点。”
04
唐晨 形成一道能量循环反馈的程序
入选作品:舞蹈《图景》
从视觉画面和空间关系构建出发,充分利用了白噪音等声音元素、光影、多样态的长绳、影像和身体互动,呈现出一种视觉景象与舞蹈相叠加的复杂质感,观者可以从流动的画面构成与身体的多重关系中去建立和打破想像,并重新发现表演艺术与空间的关系。

《图景》排练花絮
作品中的身体,只是以一种可变量的材料出现,然后与弹力绳、空间等其它材料进行多重碰撞,看看会出现什么样的反应?会构建或呈现什么样的语汇?
《图景》这个作品的最开始,是从材料出发的。“在这次的创作中,我想从一个物理性的角度去看待材料,不想给予太多的情绪和情感。”冷静客观地观察材质与空间本身,是唐晨这次想要尝试去探索的新的表达方式。
他谦虚地表示,虽然可能是幼稚、不成熟的作品,即便如此,也不想刻意去赋予作品所谓的意义。虽然作品本身不想涉及情感和情绪,但在创作与排练的过程中、生活中,却会不断地涌现各种各样的情绪和情感,学会如何去平衡与调整各种矛盾的过程,对于唐晨而言,意义更加强烈!

《图景》排练花絮
弹力绳因被快速甩动而发出“簌簌簌簌”的声响,带出一丝风声鹤唳的感觉。这些“噪声”会在现场被直接收录、叠加、放大后再次回放至现场,形成一道声音循环反馈的程序。
“我在甩那些弹力绳的时候发现,你力量越来越大,它自己也会触发一个越来越强的能量,随之,弹力绳不断向远,突然收缩,你能感受到,它的能量,会瞬间变得很强、很锋利。”诸如此类的发现,在这次的创作过程中有非常多,让唐晨觉得很有意思。因为他察觉到,与以往创作不同,这次并不是因为情感或者情绪带来的某种能量,而是材料本身即具备这种能量,被使用、被扩散了出来。
最终,他期待这部作品能成为一幅流动的图像、一场声音秀、一种人造景观。
31 Young Creator Program
「前滩31青年创艺计划」

本计划(简称31YCP)将面向全国的青年艺术创作者,公开征集创作方案,以表演艺术为核心形态,包括但不限于戏剧、戏曲、舞蹈、音乐、电影等,特别鼓励融合科技、当代艺术、装置、户外艺术等多种表现手段。
为优秀的创作方案提供分阶段的创作资金支持,为青年艺术家多元化的艺术手段提供“创意、包容、联结、相遇”的实践机遇,展现当代青年艺术家的创作力与想象力。
同时邀请了表演艺术领域的资深专业人士组成评委会,就作品的艺术性、创造性、视野等多方面进行评估及甄选扶持对象,并以自身的专业经验拓展青年艺术家的潜能及提供创作建议。
联合发起
前滩31x爱丁堡前沿剧展
以“爱丁堡前沿剧展”团队在表演艺术领域的专业经验,为青年艺术家提供创作扶持和引导;以“前滩31文化演艺中心”的剧场和其他空间为作品提供呈现平台;双方共同为青年艺术家提供分阶段的创作资金支持和一个全新的成长机会。
点击进入「前滩31青年创艺」专题阅读: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