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几千年来,中国手工艺人创造出了鲜明的中国传统家具,这其中,明式家具更是融多种中国古代艺术精粹于一身,简雅端庄,材美工巧。
中国高坐家具几个时期的代表,如唐代家具、宋代家具、元代家具,均可谓是明式家具的发展源泉。
唐、五代家具是宋代汉族家具的发展之源,宋式家具又是明清家具之源。宋代家具具有典雅平正的艺术风格,其造型古雅、色彩纯净,并且内敛天真,不事雕琢,以质朴取胜,给人清淡雅致之感。可以说每一件明式家具的背后,都有宋代文人的影子,正可谓“宋韵明风”。


宋韵明风:宋明家具形制与风格
著:陈乃明
出版: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21.6
装帧:精装16开
定价:228元
作者简介:
陈乃明,1987年7月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工艺美术系(现中国美术学院)。现任教于杭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浙江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室内设计协会会员。自1994至今油画作品多次参加省市美展,油画作品《阳光下的庭院》获杭州市美术作品展金奖。2010年7月赴欧州访问与写生;出版有《江南明式家具过眼录》《室内设计》《家居装饰》等专著,在美术观察,美术研究及省级刊物上发表过论文,油画作品被美术馆及个人收藏。
内容简介:
本书对宋、明两段时期的家具做了具体形制分析与风格研究,并附以大量实物图片与典籍资料。宋代家具深入借鉴中国传统建筑的木架结构造的营造方式,对家具的形制、榫卯结构做出了调整和创新,从而构成较为完整的框架和梁架家具结构体系。明式家具在宋代家具的基础上实现了榫卯结构的合理化、制作的精细化,家具品种完备,制作工艺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
前言
中国古代家具,工艺精美,格调高雅,既有实用功能,又不乏审美诉求,历经数千年的演进,虽然风格不一,却美不胜收。在过去的几十年间,随着相关研究成果和出版物的陆续问世,中国古代家具发展史犹如优美画卷徐徐展开,其发展历程也逐渐清晰地展现在我们面前。中国古代家具作为独立的研究学科开始受到中国乃至全世界的关注。

大漆矮桌脚足(残件)
尺寸 长约38厘米
年代 南宋(南宋皇城遗址)
出土地 浙江杭州
在明式家具之前,中国古代家具主要以漆木家具为主,我们今天所见的秦汉到唐、宋、元、明、清的漆器,无不传达着漆与木的渊源。
明中晚期细木家具的出现,尤其是硬木家具的出现,表明漆木家具逐渐淡出了历史舞台。半个世纪以来,研究中国古代家具的前辈学者最关注的是明式家具,究其原因是明式家具有大量的实例留存,这就为直接并深入研究明式家具提供了佐证。
1944 年德国学者古斯塔夫·艾克(Gustav Ecke)先生的《中国花梨家具图考》(Chinese Domestic Furniture)问世,开创了中国明式家具研究之先河;国内研究中国古代家具的杨耀先生,1924 年在《民国三十一年国立北京大学论文集》中发表了《明代室内装饰和家具》一文,正式把中国硬木家具命名为“明式家具”,并在 20 世纪 70 年代末出版了《明式家具研究》;

柏木夹头榫素刀牙平头案正斜面
尺寸 长218厘米 宽61厘米 高 76 厘米
年代 明
产地 江苏无锡
到了20世纪80年代,王世襄先生所撰写的《明式家具珍赏》(1985)和《明式家具研究》(1989)相继出版,特别是《明式家具研究》一书,对明式家具所产生的时代背景、种类、形式、结构和造型规律及装饰特点做出较为全面的解析,为之后的明式家具研究奠定了基础。
此书影响深远,引起了世界范围内对明式家具的关注和追逐,明式家具成为私人和博物馆的收藏品。王世襄先生的研究主要关注黄花梨等硬木家具,书中虽然提到明式榉木家具与黄花梨家具别无二致,并提出就艺术和审美价值而言,榉木不应在黄花梨等硬木家具之下的观点,但由于受到当时诸多条件的限制,王世襄先生只在1979年和1980年两次去过苏州洞庭湖的东山、西山一带考察,对榉木等软木家具的研究并不深入。
在《明式家具研究》一书中收录的榉木家具在数量和质量上也不尽如人意。王世襄先生在后记中也提到:如果把家具作为一个宏观的整体来看,民间家具实在十分重要,其重要性可能超过只有少数人才能使用的硬木家具。从民间留存的千百万件家具中把真正有代表性和材美工良的实物选出来是一个难度极大的事情,除了眼光独到之外,还要消耗许多精力才能做到,对于当时年事已高的他,有杖难行,故王世襄先生发出了“求知有途径,无奈老难行”的感叹。

黄花梨圈椅
尺寸 高97.5厘米 宽59.5厘米 深45.5厘米
年代 明
产地 山西
自此之后,相关研究专著和论文层出不穷,人们对明式家具的认知也不断发生变化,一些旧的观念被不断更新——事物新知益旧知,这是社会发展的规律。
2009 年出版的黄定中先生的《留余斋藏明清家具》一书中出现了许多前所未有的实例,书中的家具皆为原始皮壳,黄定中先生提出的原始皮壳的概念,对家具的审美和收藏影响至深,这些家具与内地一些博物馆、中国香港及流失到世界各地经过修复和重新打磨上蜡处理的干净皮壳截然不同。
自从王世襄先生的《明式家具研究》一书出版后,优质的黄花梨、紫檀家具成为时代的宠儿,材质至上、唯材质论的现象普遍存在,以至于很多人一提到明式家具,就认为黄花梨才是明式家具的代表,从而忽略中国古代家具最本质的造型和审美。
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漆木家具乃中国古代家具之源,黄花梨家具仅仅是中国古代家具艺苑撷英中的一枝。黄花梨瑰丽的纹理、紫檀如丝绸般的光泽,符合了明中晚期社会富足及当今社会的奢华心态。中国古代家具,特别是宋代及明早中期家具在材质与种类并不丰富的情况下,创造出形制优美的家具,使之在审美上几乎达到后世无法企及的高度。
在当下,材质至上、唯材质论的观念,随着人们审美水平的不断提高,其界线已逐渐变得模糊;视审美先于材质者,也不乏其人:材质已变得不是那么重要,造型、审美才是古代家具的精髓所在。例如一张精美的宋画,现在人们根本不在乎它是纸本还是绢本的。近几年,周俊巍先生的《明式榉木家具》和《吴中长物》两本书中收录了大量形制优美的早年份榉木及其他材质的软木家具,也逐渐改变了人们对材质至上的看法。
年代 清
产地 江苏无锡
本书中的宋代家具部分的研究是一个比较困难的课题,其主要原因是宋代留存的家具实例实在太少了,在缺乏家具实例的情况之下,研究宋代家具更多地只能从宋画及文献资料入手,并尽可能在文物实例和宋画中找到宋代家具更多形制和造型特点,并进行深入地解析,使读者对宋代家具的演进及其对明式家具的影响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从而达到本书的研究目的。从目前国内外的研究现状来看,专家学者重点关注的是对明清家具的研究,对宋代家具的研究尚处于初始阶段。
中国古代家具在每一个时期的造物都蕴含了鲜明的时代特征,任何事物的发展皆非一蹴而就,中国古代家具的样式始终在复古和创新中得到延续。宋代家具在继承前朝家具的基础上,创新出大部分家具形制,并实现了对高形家具的完善和提高,创造出以梁架结构为主的古代家具形式。明式家具源于宋而盛于明是目前被普遍认可的观点,中国古代家具最终在明式家具中得以聚集、沉淀和提升。
中国古代家具的美学内涵,让多少学者、藏家、行家及爱好者魂牵梦绕。宋代家具超然物外的审美所表现出的自然和率真,使我们开始对宋代家具的审美做出新的审视,而宋代家具对明式家具影响深远。此书研究和探讨了宋代家具对明式家具的影响,期望此书的出版能够抛砖引玉,让更多的人来关注和研究宋代家具和明式家具。
陈乃明
庚子(2020)初冬于养正书斋
本书作者陈乃明老师旧作
《江南明式家具过眼录》
随新书重印上市!
作者将从事明式家具交易数十年间过手的数千件家具进行整理,这些家具基本涵盖了江南明式家具的大部分种类。《江南明式家具过眼录》从中挑选出家具120件,小件57件,书中对每一件家具的产地,制作工艺、年份及皮壳、包浆做出分析与论述,家具的材质基本上是榉木、柏木、楠木、也有少量几件杉木、竹制与黄花梨家具,所呈现的家具基本保留了原始皮壳,原始状态。
书影












目录


内页欣赏







| 特别推荐 |
▼
南山供秀与行谈艺术沙龙
倾力打造
由
般般老师
围绕敦煌石窟全心投入整理的弘篇大作
敦煌石窟艺术详解
是一套较全面的佛教艺术课程
内容以全图像深入解读
从佛教的发展背景
图像产生原因
到大量早期人物和代表观念
以及壁画背后的艺术风格追溯等
第一讲免费
长按下图识别二维码进入专辑点击目录点试看即可观看
本平台收集甄选了近
2T
高清版古代书画资料
会在本平台陆续刊发一些
并在每篇后提供当篇的免费下载链接
您也可以
一次性将这些资料打包收入囊中
《敦煌遗珍》
流失海外绘画珍品
不仅收录了大英博物馆所藏敦煌艺术中的珍品
并特邀马炜老师、蒙中老师撰写了解说文字
对作品中的形象、风格做了详细的讲解
为读者提供进阶的阅读体验
同时,也特别选取画中人物进行了
局部放大,材质、笔触均清晰可见,以原色精印的方式呈现
利于读者临摹教学、鉴赏研究

大唐皇帝皇后供养经幢底座
被誉为
“中国最美的帝后礼佛图”
此经幢构件基座呈四方体长110cm 宽105cm 高41cm
四侧面分别线刻帝后礼佛图、供养人及瑞兽图
整幅画面线刻有力,如同当时绘画中的铁线描
须发勾画准确精细,衣纹匀细而挺拔,表现手法熟练
为满足爱好者的需求特推出
限量拓片
此套拓片真实地再现了帝后礼佛图的神韵
具有珍贵的艺术价值、收藏价值和学术研究价值
—————————— END ——————————
转发分享是对本平台的最大支持与鼓励!
感谢关注
【 南山供秀 】
关注你所关注的,分享你所需要的
▼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