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剧场|行为表演:无器官身体 Bodyscape
{{newsData.publisher_name}}
{{newsData.update_time}}
浏览:{{newsData.view_count}}
来源 | {{newsData.source}} 作者 | {{newsData.author}}

当身体平静舒展、盈满力量、顿生疲倦,
这些日常化中身体的不同感受,
正是时代在身体中投下的长长阴影。
我们是谁,时代对我们身体的影响是什么?
我们的过去和未来与我们身体的关系是什么?
复星艺术中心 X D.LAB DANCE,
希望通过《无器官身体 | Bodyscape》
这一出“肢体文献剧”来回溯,
让身体感知的坐标从标准化的社会判定中移开,
以身体作为线索,去重新感知过去与当下。

<演出日期>
2021.10.10
14:00-15:30
<地点>
复星艺术中心 三层
<人群>
不限
<费用>
常规价:100元/人
两人同行优惠价:150元/两人
早鸟价:80元/人(即日起截止至9.30)
会员免费:限20人
<报名方式>
点击下方小程序即可报名

联合主办方:
复星艺术中心、D.LAB DANCE
概念发起:坍塌工作组(肖泽镧、李思雨、候e、叶安琪)
制作人:段婧婷
合作艺术家:徐一鸣、余国军、任海涛
新媒体艺术家:In_K 毕振宇
音乐:郑宇轩
剧本概念:东启
身体作为各种符号中最隐秘的一种,在时代的流转中,像是一个藏在深渊中的发光镜——只有你在跌落其中的时候,才会在无意中窥见“身体”和时代之间的隐秘联系。
进入现代化以来,由于机器“速度”介入社会生活从而在根本上变革了“人”之感官。
先锋艺术家们总在试图透过各种形式回应人之异化,但在诸多的所谓“回应方式”中,“身体”本身的回应作为最直接且结局性的表达与呈现,却往往被艺术史所边缘化。
如果说在每个时代中都会有一个所谓的“激进身体”,那么完全以身体为媒介的舞者,自然而然的承担着以“激进身体”回应时代变迁的角色。
直到后人们发现,时代的痕迹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每一个经历者身体的动作与姿态,直到它成为日常。
本次表演的意义在于看见不同的时代,身体的症状如何在文献中那些不同时代的舞者身上呈现出来。
模仿他们,是为了模仿藏在身体中沉睡的自己,是为了看到不同代际在人们身体中到底留下了什么。
最终余下的,自己也无法模仿的,看见而说不出来的,可能便是当下时代和身体的关系。
例如在表演中除了身体外,我们加入各种并不新颖的“数字科技”——数据化是这个时代的常态,但它之于身体来说又意味着什么?
这是本次演出想通过“肢体”的碰撞方式去探讨的。也许是你看到的一个不舒服的姿势,是彻底陌生化的身体,是那个无器官的身体,那个身体……
本剧以偏行为化的方式,通过三个章节(“机械现代化”、“赛博时代”、“回到洞穴”)的表演,摘取舞蹈史中的节点性人物或作品,舞者将采用AI人工智能艺术装置,让时代性的“科技物”直接与舞者的“身体”之间进行行对话。
将其对于“身体”的使用与观点——机械化的、痉挛性重复的、物化的等等——放在更广阔的艺术与社会景观之中讨论,试图梳理现代化以来大的艺术史流变对于“人的身体”与“肢体表达”方面的直接影响。
从另一个角度印证时间性线索上科技社会的特征与其观照到每一个真实人类之上的具身性。
2020年12月3日-4日《无器官身体 | Bodyscape》的小剧场版本受孟京辉工作室邀约,在深圳当代戏剧双年展首演。本次在复星艺术中心的云剧场将尝试一个更加互动性、观众参与式的空间版本。
上海市舞蹈家协会理事,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扶持青年艺术家计划”艺术家,上海国际舞蹈中心剧场联合艺术家。2003年以专业第一名的成绩毕业于上海舞蹈学校。曾荣获上海国际芭蕾舞比赛“评委特别奖”,第二十届保加利亚瓦尔纳国际芭蕾舞比赛“最佳新人奖”,第七届全国桃李杯舞蹈比赛少年组芭蕾舞三等奖,美国舞蹈节首届上海国际舞蹈大师班荣誉证书。2014年创立D.LAB DANCE,此前就职于上海芭蕾舞团和香港芭蕾舞团,在大型古典芭蕾舞剧中担任重要角色。曾应邀跨界电影、戏剧、时尚、影像等艺术形式的合作。2020年由 VOGUE推荐被BVLGARI (宝格丽) 评选为“身体之光”杰出女性。段婧婷常受邀出席国内外知名品牌举办的时尚活动并为其拍摄主题片,她也受到许多精品时尚杂志的青睐,在各类专题采访中分享自己对舞蹈的感悟。
主要从事肢体剧场、沉浸式艺术现场的编创及演出,并参演过多个国内知名现代舞团作品。在创作与训练中重新搭建对肢体的科学化认知,以此为基准来解放即兴对于不可呈现之物的呈现可能。探索身体内外空间的联系、流动性与张力,以多元化的质感表达方式完成抽象化叙事。
目前主要从事媒体公关、写作、参与式肢体剧场、实验影像与策展的工作,研究方向主要是科技艺术(Cyber Culture、Technology Philosophy、NFT)与中国传统艺术的当代实践,并参与过关于缅甸佛教艺术的在地研究。擅长于将展览叙事嵌于空间动线之中,突破学科间界限,创造更具参与性、在场性与更可感的展览现场。入围2020 Hyundai Blue Prize六强总决选。参与策划执行过众多泛商业类艺术跨界事件,“戏游 LOST IN PLAY”系列、梵几舞十周年展演、三里屯CHAO艺术空间︎.「幻觉热」实验艺术展演、北京服装学院艺术设计系2020毕业展等。
2018、2020年联合发起有鸡农场小组、有个广场小组 。《既如此亦如此》《天黑以后》第四届北京国际芭蕾舞暨编舞大赛(铜奖);《变形记》《戏如人生》第五届北京国际芭蕾舞暨编舞大赛(金奖);《棒子老虎鸡》概念设计、编舞;《自言自语·对白·漫长的思考》概念设计、编舞;《自言自语——最后的最后》概念设计、编舞;《自言自语——破壁》概念设计、编舞;《自言自语》概念设计、编舞;《审判》概念设计、编舞、(上海国际舞蹈中心委约作品);《我们》发起人、概念设计、编舞。
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舞蹈编导系,曾与北京现代舞团、觅·剧场、十口舞团等合作项目,曾签约上海沉浸式戏剧《不眠之夜》,与上海D.Lab Dance联合创作《自言自语》系列-《破壁》《审判》等。
来自甘肃,毕业于西北民族大学。曾合作团队有法国Wang Ramirez舞团、万玛舞蹈剧团大理ORSAY SPACE、戏剧部落工作室、香港莉舍国际、凌云焰肢体游击队等。作为经纪人统筹艺术家李凝、杨明迪、澳门MW舞蹈剧场毛维&黄翠丝等并执行演出项目。
D.LAB DANCE舞蹈实验室是上海首屈一指的将剧场表演和舞蹈服务相结合的舞蹈艺术交流平台。自2014年创办至今,通过剧场演出制作、舞蹈服务、艺术跨界合作等项目之间的紧密连系,互相促进和激发,在上海的舞蹈艺术领域,积累了不可小觑的人气与经验,并创造了良好的口碑。2014年以来创作了诸多优秀的舞蹈作品,同年3月正式启动了舞蹈服务项目,因创始人段婧婷的专业芭蕾舞背景以及专场现代舞演出的经验,工作室另辟蹊径,把服务重点放在了芭蕾舞和现代舞,辅以中国古典舞、民族舞,成为了上海屈指可数的最为术业专攻的舞蹈服务机构。也正因为这样的情有独钟,才造就了D.LAB DANCE服务的高品质和良好口碑。
D.LAB DANCE舞蹈实验室舞蹈服务课程具有专业性、艺术性、参与性、可循环性等特质目标,能够让会员很好地通过更具表演性、舞台化的高效率方式、愉悦轻松地将舞蹈融入生活,不断精进。服务范围包括提供舞蹈氛围,帮助会员感受舞蹈,引导体会艺术,以及实验性创作表演。我们拥有丰富的专业艺术人才储备,对各项目的服务质量严格把关,并对各舞蹈导师进行定期内训,保持并提高课程品质。除了常规课程,工作室还经常邀请国内外优秀舞蹈艺术家来沪为会员们开办大师感受课程和工作坊,让更多的人有机会感受舞蹈的多样魅力,而这样的互动和交流也为推动中国舞蹈艺术的国际性发展贡献了绵薄之力。
复星艺术中心公共教育项目为复星艺术中心四大核心板块之一,分为展览相关项目和平行项目,秉承复星艺术中心促进公众对全球当代艺术关注、理解及参与的愿景,贯穿于复星艺术中心全年的展览、项目与活动之中。
复星艺术中心的公共教育项目面向全年龄段的会员与观众,提供原创策划与合作策划四个系列项目,其形式包括云沙龙(讲座)、云映荟(放映)、云剧场(表演)和云艺坊(工作坊)。复星艺术中心公共教育项目亦关注公益慈善领域,结合复星基金会扶持的慈善项目,普及艺术教育,实现“以文化人、以美育人”的目标。“云剧场”作为复星艺术中心的表演项目,邀请国内外的表演艺术家为观众呈现专业、多元、高水准的体验式剧场演出,包括行为表演、现代舞蹈、音乐、话剧等。










{{flexible[0].text}}
{{newsData.good_count}}
{{newsData.transfer_c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