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25日,“RONG-源”空间艺术展将在上海宝龙美术馆6号厅开幕,展览为期2个月。
“RONG-源”空间艺术展特设了9大板块,7大空间,借用艺术与科技的结合方式,运用当代的手法呈现人类对自然的人文思考,对比了人类文明与“自然世界”的相互影响,通过影像、行为、新媒体装置等方式为进入展厅的观者带来一种全新的生命视角。
主题“RONG”,用汉语拼音可以理解为“融”、“溶”、“熔”,也可以理解为“荣”,或者“容”……但主办方并不直接给出具体的汉字,是表明要把理解的主动权留给观众。
展览之所以命名为“空间艺术展”,是缘于艺术家既致力于让观众沉浸在氛围之中体会与作品互动的乐趣,也希望将“空间”进行精神层面的拓展,让观众可以在物理空间内突破有形的限制;或者,把一些极易被无限扩大的联想进行具体化的定义。
展览作品光之柱
在展览空间2中,主打作品之一《光之柱》探讨了存在与时间的关系,是对人类和自然之间维度关系的思考。
作品以影像的方式记录了一场无用之用的行为:在特定场域呈现了一块人造冰的消逝过程。冻冰的水取自长江入海口,专业过滤及食品检验合格后从上海出发,一路向西到达西藏,让它自然散落、融化、渗入大地,展现了人为干预在自然时间面前的短暂,在过程中找寻本源,试图提示技术快速迭代下的人类对自然的重新认知。
展览作品算力光影
空间5中,装置《算力光影》为互动新媒体装置,通过对入场的人声噪音大小来实时运算,得出对自然影像的干扰画面。
整个展览中体量最大、占地百平方米的《光之茶室》表面上是把现场打造成了一个茶室,但却消解掉了茶室的喝茶功能,进而将它概念化,把“喝茶”变成一种形而上的行为,提醒人们“当我们在做某件事的时候,重要的不是这件事本身,而是与这件事有关的其他”。这既是一种中式美学的体现,也是西方哲学的部分折射。
而《风之翼》则暗藏着一个藏族同胞们非常朴素而又浪漫的观念:他们之所以将经幡变为日常,除了祈求神灵的庇护,另一方面也表达着,每一个经幡都带着祝福,来自天空的风每吹动它一次,就是向人间传递一次祝福,让所有人都能沐浴在友善的光亮之中。这件作品也是展览主题中“源”字的初始动机之一。
“RONG-源”空间艺术展由上海白水泉、上海宝龙美术馆主办,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学术支持。主创艺术家为白水、秦岭、龚世俊。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张子康担任策展人,在艺APP合伙人顾耀峰、雅昌IP展览负责人武林担任执行策展人。主办方希望给观众呈现一个可以沉浸在其中、能够积极思考的空间艺术展。而本次展览的收入在结算完基础成本后,所有收益部分将捐赠给公益基金会。
展览名称:“RONG-源”空间艺术展
展览时间:2021年12月25日—2022年2月25日
参观时间:周二—周日10:00-18:00
展览地点:上海宝龙美术馆,6号厅
主办单位:上海宝龙美术馆、白水泉
协办单位:雅昌艺术中心、在艺APP
学术支持:上海视觉艺术学院
购票信息
正价:98元
限时早早鸟特价:48元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