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何绍基隶书〈白石神君碑〉
水墨纸本十三开册
吴昌硕题跋
各28 x 34 公分 (13)
来源:书画家王震旧藏
估价︰380,000 - 500,000 港币
册端签书「何子贞书册」,惟落款处残缺,仅余「白」字略可辨,书体则脗合昌硕跋中所言「一亭作书颇类蝯叟之厚」,且属王震收藏,钤其藏印,故可推签条为其所书。
蝯叟书法名满天下,闻其县腕作古隶,笔力千钧。虽泰山之重未能比也,兹读是册,盖信斯言矣。一亭作书颇类蝯叟之厚略输其老境而已,不易得也。癸丑冬仲。吴昌硕偶题。
海上名家箕裘愿学图
水墨、设色纸本廿三开册
高邕题册端
各32 x 41.1 cm (23)
估价︰100,000 - 200,000 港币
来源:欧洲私人收藏
箕裘愿学,乃指自易至难、渐次有序,而学习不倦,亦承父业之意。本册以此为题,由清末民初海上艺坛十九名家,应「子裘」之邀,合写廿三开,计扉页四、造像二,余者皆画,成于一九○三年至一九二四年间。惟全册次序前后颠倒,见重装裁切痕迹,兼有两帧主人造像,一为「三十二岁」,一为「五十玉照」,前后相距廿载,却仝置一册,似有违常理;且原册似具题跋,如冯超然曰「广征名流图咏」,如今仅得扉页数帧,兼无片字只语述子裘经历,亦无一言释「箕裘」之因由。故可推之,完璧者或为两册,一装成于一九一四年前,由高袭公端题「甲寅秋」;另册于其后,约成于一九二四年。惟释出市场时,商贾以册中名家云集,为图利计,遂分拆重装如今貌。
一九一九年出版〈江苏省立第二女子师范学校校友会汇刊〉
据一九一九年出版〈江苏省立第二女子师范学校校友会汇刊〉中,署名「植甫」(应为教育家曹培元1869-1958)撰〈题上海丁子裘先生箕裘愿学后图〉,文章题目、内容、时间俱与本册脗合,似原为题跋之一,惟现册中未见。从内容可知,「子裘」乃丁子裘,其父原具〈箕裘愿学图〉,遂承其志,「爰作新图步后尘」,广邀名流绘图题咏,以尽其孝。此亦与册端沈曾植题「箕裘愿学后图」相符。
丁子裘氏,生平资料未详,从各家对其称谓、题款所见,似非深交。然纵观题书写画者,几网罗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初沪上艺坛最具影响力之辈,且笔下所图俱水平之作,殆无敷衍,如程璋笔下鲜见之山水,而黄山寿、陆恢、冯超然,则多年间一写再写,皆笔精墨妙。诸家絶诣,纯因一人之缘,共冶一炉,亦洵申江艺坛盛宴也!
另,俞原一开,年款「辛卯」,即一八九一年,其时年方十六,亦鲜见作品传世,或为笔误,似为「辛酉」,即一九二一年所出。
金城、周梓 白云图
水墨纸本 手卷 一九○七年作
田步蟾署签。胡祥鑅、赵世骏、冒广生、梁用弧、田步蟾、罗惇曧等题跋
引首: 26 x 77.4 公分
画心: 26 x 112.5 公分
题跋 I: 26 x 134 公分
题跋 II: 26 x 546 公分
估价:100,000-200,000 港币
一九○六年秋,金城供职农工商部之商务司,与时掌该司印钥之胡祥鑅(1865-1909)订交。胡氏,字劭介,苏州元和人。光绪二十四年(1898)进士,官部郎。活跃于北京文坛,辑编〈渐学庐丛书〉、〈贯吾斋缩本九通全书九种〉等。二人性喜文翰,针芥相投,旋组「无声诗社」,邀约好书画之友朋,每周休沐日,聚于胡氏「缣一斋」,研磨书画。胡氏为社长,参与者如周梓、贺良璞、田步蟾等,蔚为艺坛一时之盛。金城同期写赠颇多,小品如风雪人物、瑞士奇境等,无不精心而出。
本卷之缘起,乃因胡祥鑅氏自好友冒鹤亭处,得见民初广东收藏大家辛耀文(1876-1928)「芋花盦」藏王鉴〈白云图卷〉。该卷得自潘仕成「海山僊馆」,乃王廉州为叶桐初而写,盖其幼失怙恃,故嘱绘白云图,以效狄仁杰「望云思亲」之孝行。胡氏借观之,「有感与孝子之哀慕」,不时展读,遂得「无声诗社」社友金城、周梓合摹之,以寄其思亲之情。
白云图一段,写于一九○七年底,拱北、乔年笔墨已消融参合,如出一手,且二人皆临古高手,功力深邃,与王廉州出入宋元之笔墨韵味相契,写来墨色苍润,沉雄古逸。画后,周梓并录原卷王鉴题跋,胡氏复添长跋述本卷之缘起。在往后一年间,劭介倩多家依原卷临写签条、引首、后跋,多为同期官员如秦曾荣、梁用弧、李德星、曹炳麟、赵椿年、卞綍昌、田步蟾等,部份亦为「无声诗社」社员。细观下,题跋各家俱与原卷跋者同籍,落款皆为「乡后学」,足见皆经胡氏精心挑选,巨细无遗处,见珍视之甚矣!流传至今,百年旧物,原装旧裱,仍保持完好,足堪细赏。
陈曾寿 临倪瓒竹石山水册
水墨纸本八开册一九二五年作
画家署签
各26 x 37.5 公分 (8)
估价︰80,000 - 120,000 港币
民国肇建,陈曾寿、郑孝胥不仕新朝,以遗老自居,两人皆工诗擅书,仝列晚清诗坛之「同光派」,与沈曾植、况周颐等唱酬终日,过从颇切。一九二○年,陈曾寿鬻画海上,郑氏即画例代订者之一。
本册写于一九二五年,册端署曰「遗禅」,自谓「偶临云林八幅」,实借倪迂隐逸自处之道,自喻遁世,不沾时政之俗,无乃遗民心境之写照。册中以松竹盘石入画,见坚贞自持之节,点缀于山水间,清疏旷远,笔墨精简,不尚修饰,兼得平淡天真之趣。写毕,题赠郑孝胥,盖与苏龛共此怀抱,当意会之。惟越七载,伪满僭建,二人对此意见歧异,道遂距远矣!
居廉清逸出尘册
设色纸本 十六开册
各 21.7 x 28 公分 (16)
估价︰800,000 - 1,200,000 港币
来源:
东莞张鼎铭「道生园」旧藏
香港著名书画收藏家郑德芬「余学斋」旧藏
香港著名碑帖收藏家李启严「群玉斋」旧藏
一九九六年四月得于香港
册中十六开,分绘白荷、水仙、双色牡丹、梨花、鹤顶兰、鸢尾花、僧鞋菊、野茨菰、白蝶兰、风信子、红花荷、白月季、芍药、杜鹃、秋葵、时钟花。
咸丰六年,张敬修(1824-1864)与侄张鼎铭(1830-1887)归里,筑「可园」与「道生园」于东莞,居巢、居廉昆仲往来两园为清客,耽于艺事。居古泉与张鼎铭年龄相若,交情至笃,「道生园」遂成古泉长驻之所。二人昕夕作画,有「居廉石,鼎铭兰」之佳话, 居氏亦以鼎铭善诗而索画跋,或以其通篆刻而倩其奏刀刻印。「道生园」花木遍植,古泉日夕对物写真,艺事大进,张氏亦搜罗奇花异卉、珍虫稀鸟,倩其图写,古泉日写一帧,所得装成〈宝迹藏真〉册,计数十册之多,形形式式,精彩绝伦,泰半留付鼎铭,以酬答照顾之情。
白蝶兰
僧鞋菊
红花荷
本册绘馨花十六种,既具传统花材如荷花水仙、牡丹杜鹃、月季秋葵,或杂莳篱落间之野茨菰,亦见鲜摄入画之琪花瑶草,如「白蝶兰」状天鹅展翅、「红花荷」灿若吊钟,形态异乎寻常花卉,而花似僧鞋之「僧鞋菊」,居氏曾谓「异卉也,余自岭西携其种归植之」,可见其掇集花形之广,随手拈之入画,已堪比岭南异卉谱!画法上追宋光宝、孟丽堂,笔致工细,法瓯香馆用色,赋色妍雅,尤以「撞水撞粉」法写花瓣枝干,形神俱摄,翻页时如幽香袭人,清逸无伦。居氏以张鼎铭同具花癖,特精图此册赠之,按画家写册多八开或十二开,本册竟十六开之多,可谓少见矣。若参见画家一八七七年写予张氏之〈群芳竞妍〉册,取「芳草美人」意倩时人跋楷书长题,亟尽巧思之能事,今再酬知音,遂出稀罕花材以报,称两册为姊妹作,亦不为过也!
按画上藏印,可知本册辗转归香江郑德芬及李启严递藏。郑德芬(1902-1985),性嗜书画,「数十年来悉以搜求居氏为己任」,于其乡东莞搜获尤多,不少出自同里张鼎铭收藏,本册即其中精制者。日后,转归李启严(1919-1984),广东新会人,父乃美国纽约商界侨领。李氏幼嗜书画骨董,五十年代赴港从商,不少南来文人收藏之名迹归其庋藏,以碑帖拓本尤为称着,因得宋拓群玉堂怀素千字文一帖,颜其室「群玉斋」,旁及书画,如唐陆柬之兰亭诗卷,宋黄山谷杂抄册,皆世所罕有者,本册亦获慧眼纳藏。在粤流递百年,过程与〈群芳竞妍〉册如出一辙,以三辈藏家眼界之高,庋藏聚散间,二册皆形影未离,既为缘分,亦证本册之精绝,堪于前者媲美矣!
每开裱背贴标签,签上以「寒」字为首,顺编「一」至「十六」号,「寒一」签上并以墨水笔注明「此册共十六页」,可见藏者为免散页佚失,特编收藏号码,足见宝爱之情。
陆抑非花鸟草虫
设色纸本六帧镜框一九五○年作
各28.3 x 37.8 公分 (6)
估价︰300,000 - 500,000 港币
著录:〈冯康侯手稿〉(香港,区二连编印,二○二一年八月),页318-320
来源︰冯康侯家属收藏
陆抑非 临吴历拟古山水
水墨、设色纸本 十开册
各15.8 x 22.5 公分 (10)
估价︰120,000 - 200,000 港币
来源:香港蘇富比,二○○六年四月,中国书画拍卖,编号268
本册十开,按每开题跋皆署吴历及具画家本款,可知为临写之作,实源自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之吴历〈山水图册〉,亦十开,水墨纸本,尺寸比本册略大,庞莱臣旧藏。若两册合观,六开与墨井原册跋语相同,惟山水写来却未按原迹构图,纯循跋中提及之前人笔法,所谓「临」,实为拟古也。陆氏山水造诣得益自乃师吴湖帆及日常目遇之古人剧迹,亦因其师关系,与不少沪上收藏大家如虚斋熟稔,或得睹吴历原册,受其启法而写此。他对前人笔墨精髓领悟深入,写来古朴雅逸,尤具文人气息,题跋时遵循吴历原册字迹,几可乱真,故谓「戏临」。
吴历〈山水图册〉,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陈融 行书自书诗册
水墨纸本 十五对开册 一九三○年作
香翰屏署签、冯康矦题扉页,邓刚等跋
各28.7 x 38 公分 (15)
估价︰30,000 - 50,000 港币
著录︰〈邓伟贤书画信札珍藏集〉(香港,普艺出版社有限公司,二○一六年六月),页44-47
本册乃陈协之写赠傅秉常(1896-1965)。傅氏广东南海人,香港大学首届一级荣誉工学士肆业,任伍廷芳秘书,早年追随孙文参与机要,任国民政府首届立法委员,主修订中华民国宪法草案。抗战时任外交部政务次长,一九四三年奉使苏俄,以签署〈四国宣言〉名播海内外。一九四九年迁法,后赴台,任国策顾问及司法院副院长。
陈协之乃广东政法界元老,诗文藏书俱负时誉,韾逸岭海,叶遐庵誉之「岭南风雅消沉久矣,今得颙园起而振之,一章一句,若与山川运会,争其光显」。本册集诗二十首,按内容应一九二七年至三○年期间所出,除首两章,余皆读晚清诸家诗集赋句,共咏十五家,如陈三立、陈衍、沈曾植、李慈铭、郑孝胥、张幼樵等,皆同光体中坚,而咏梁鼎芬、樊增祥、沈瑜庆者,更录胡汉民同题诗于后,当中两首步韵,可知写于同时。陈、胡为党政密友,皆籍番禺,具亲谊,早年更同拜南海黎维枞门下学诗,故诗文酬唱极多。册中六首收录于一九四八年铅印本〈黄梅花屋诗稿〉,惟付梓时字句多有更易,如〈读越缦堂集〉仅得首句保留,其余诗作似未见载诗刊,固本册堪为资料补遗,如此文体,亦日后〈读岭南人诗绝句〉四千余首巨制之滥觞。
本册写于一九三○年秋,时陈氏掌行政院政务处,傅氏则任立法院外交委员会委员长,对外推动关税自主。傅氏得此,毕生珍之,殁后如夫人宋琼芳于一九六七年迁英京时转贻香江文献学者邓伟贤,邓氏遂广邀粤籍名儒十家题跋,既有党政儒将邓刚、香翰屏,亦及词章名家苏文擢、陈湛铨等,历廿载方成,盖两代递传,皆不出粤地,如此因缘,足堪宝之!
朱倓致罗香林札
水墨纸本一通三页附信封镜框一九四八年作
附罗香林〈傅秉常与近代中国〉手稿
信札︰27.8 x 19.8 公分 (3)
估价︰20,000 - 40,000 港币
朱倓(1905-1980),字仲婜,浙江海盐人,著名史学家朱希祖次女,绍父学,入北京大学攻历史,乃〈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最年轻投稿学者。一九三五年适史学家罗香林,先后任广州市中山图书馆馆长及广州文化大学及省立文理学院教员。一九四八年当选行宪第一届国民大会南区教育会代表,翌年随家移居香港。着有〈明季社党研究〉及〈班昭〉。
一九四八年,首届行宪国民大会举行,以具民意基础的国大代表投票选出总统与副总统,开近代政治之先。四月二十日,蒋介石击败居正任总统,副总统一职由孙科、李宗仁、程潜、于右任、莫德惠、徐傅霖角逐,卒引发国民党派系相争,尤以蒋氏属意之孙科与桂系之李宗仁哄争激烈。本函乃朱倓廿六日书致夫罗香林,书于「国民大会」瓦当纹专用笺上,时副总统首两轮投票均无人得票过半,而李氏以党中央偏袒孙科,于廿四日退选,程、孙二人遂亦退选,函中谓「党团召集紧急会议」,即处理选举濒流产一事。经游说,投票终恢复进行,廿九日之第四轮投票,李宗仁以逾百票优势撃败孙科当选。函中述朱倓与「伯商」对政局之看法,「伯商」即其弟朱偰,经济学家,二人就新政府高层任命之推测,虽未成真,惟此种种,皆可窥见政权转型下之暗涌。信中亦及儿辈接种疫苗、筹款建屋、为四弟朱倞谋职等事,其谓羊城物价飞涨一倍,亦是时金融市场急趋动荡之证。
本件附罗香林着〈傅秉常与近代中国〉手稿,硬皮钉装本,计三百九十四页,原珠笔书于「香港大学」及「乙堂」稿纸,并附英文摘要六页。罗氏时任香港大学中文系荣誉教授,网罗傅氏家属提供之日记及口述材料编撰成此,乃学界首部傅氏传记著作。手稿内校订更动处颇多,举凡数据增补、用字斟酌、文句调动,均一丝不苟标出,足见其治学态度严谨,著作于一九七三年三月付梓。
中国书画
长按二维码浏览拍卖最新消息
图片繁多 未能尽录
打開小程序,查阅拍品
加书画部为好友

扫码关注蘇富比中国书画



点击图片阅读相关文章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