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光:泰特美术馆珍藏展
展期:2021年7月8日 - 11月14日
展厅:1A、3A、3B、3C
不知不觉泰特展已经开展3个月了,还没来看过或者想再细细品味的观众可要抓紧时间了。“光:泰特美术馆珍藏展”的最后开放时间在今年的11月14日,只剩下一个多月的时间了。
小伙伴们赶紧跟我来“追光”吧!
秋分已至,昼夜不停。初秋的细雨中,一场光线的流动正悄然发生在浦东美术馆中。展厅内,“光:泰特美术馆珍藏展”展示着艺术家如何尝试捕捉光影的效果,重现光触发的情绪。
展厅外,不同气候下的光影透过让·努维尔标志性的“框景”开窗设计引入建筑之内,在美术馆内亦能目睹自然光线如何造就奇景。
跟随光线的指引漫步于美术馆空间,那些定格于百年前油画中的瞬间,似乎正在与当下真实的光景重叠交融。
也许英国风景画家透纳 (Joseph Mallord William Turner) 在19世纪,同样如此为转瞬即逝的光线而着迷,用画笔将光影的记忆呈现在色彩明暗之间。就让我们一起在光的诗意中走近这位艺术家的创作之路——

约瑟夫·马罗德·威廉·透纳
《站在阳光中的天使》,1846 年展出
泰特所有,1856 年国家接受的部分
01
光之画家
“我的工作是画我所看到的,而不是我所知道的。”
——透纳 (J.M.W. Turner)
透纳(Joseph Mallord William Turner, 1775-1851)是一位英国风景画家、诗人、旅行家和教师。特纳善于描绘日出、日落、薄雾、雨雪、风浪,因此他被称为“光之画家”,作为一名光影的先驱者,影响着包括印象派在内的画家们。
在展厅中,我们将看到透纳的《光与色〈歌德理论〉——洪水灭世后的清晨——摩西写作(创世纪)》、《阴霾与黑暗——洪水灭世之夜》和《湖上落日》等原作,通过真实的笔触和色彩,让我们走近这位在画面中展现“短暂而瞬息万变的真实”的艺术家。

“光:泰特美术馆珍藏展”展览现场 ©浦东美术馆
(左1)《湖上落日》约 1840 年,布面油画
透纳是一位理发师的儿子,在少年时期,他展现出了极高的绘画天赋,1789年,特纳在14岁时就进入了皇家学院学习艺术,立志成为一名职业艺术家。
与同时期的其他大多数艺术家不同的是,透纳不只在工作室里作画,他也钟情于外出,在户外进行写生的尝试。透纳几乎每日带着他的速写本出门,正如他所言一般,他只画眼前真正看到的事物。他不仅是一名画家,更是一位敏锐的观察者和世界的记录者。
在展厅中,我们能看见很多他对于不同光线条件的分析手稿,都是他任皇家学院透视学教授时的研究。在泰特美术馆的收藏之中就有超过三百幅油画和三万余幅水彩和速写。试想如此天赋之人,对光线与色彩的研究亦是这般艰深。

“光:泰特美术馆珍藏展”展览现场 ©浦东美术馆
《教学图系列》约1810年
油画和纸上石墨画
何尝不是印证“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透纳看到了常人难以洞见的壮美景色,并且他通过画笔,让我们也看到了艺术家眼中的一切。

02
水与光之诗
“透纳曾经在一场风暴中将自己绑在船的桅杆上,
以感受狂风巨浪扑面而来的震荡,
他要把这种宏大又危险的场景重现在画布之上。”
这个小故事的真实性早已无从考究,但我们仍愿相信它存在,因为这听起来正是透纳会做的事情:一位有些疯狂的非凡艺术家用激烈的感情去刻画敬畏又震撼的景色,试图用生命去衡量与再现自然。
透纳被称为浪漫主义艺术家,因为他将主观的情感融合在自然中的宏大场景之中。同时,他还是一位诗人。诗人与艺术家的身份,不仅让他目光敏锐,同时也让他富于激情。

“光:泰特美术馆珍藏展”展览现场 ©浦东美术馆
《大洪水》约1805年展出
布面油画
天气与光线在他眼中不仅有诗歌般的想象,更有生命的重量。那凌乱、富有戏剧张力的笔触,鲜明的色彩,对现实场景的概括,对变化光线的捕捉影响了后世的许多艺术家,其中就包括印象派。
然而和他同时期的另一位英国风景画家约翰·康斯坦勃(John Constable, 1776-1837) 则呈现出了截然不同的风格。
这名善于雕琢英国乡间风光的现实主义艺术家,曾在展览中对透纳的画作大喊:
“透纳曾在这里,还开了一枪!”

光:泰特美术馆珍藏展”展览现场
©浦东美术馆

约翰·康斯太勃尔
《由草甸瞭望索尔兹伯里大教堂》
1831年展出
布面油画
©浦东美术馆
除了自然风光外,透纳也善于用戏剧性的笔触和光影画面呈现历史和故事中的场景。
如本次展出的《光与色〈歌德理论〉——洪水灭世后的清晨——摩西写作(创世纪)》、《阴霾与黑暗——洪水灭世之夜》、《站在阳光中的天使》,都重现出了史诗般的光影瞬间。这种宏大的诗意和绝妙的想象力也许就来自于他的诗人身份。

《光与色〈歌德理论〉——洪水灭世后的清晨——摩西写作(创世纪)》
1843年展出,布面油画
泰特所有,1856年国家接受的部分透纳遗赠

03
短暂而瞬息万变的此刻
“我认为透纳的画是非常当代的。
他作品中呈现着‘现实是短暂而瞬息万变’的观念,
我想这就是为何此刻看到它们时还是会如此震撼。”
——奥拉维尔·埃利亚松 (Olafur Eliasson)
透纳的作品至今仍然激励着当代艺术家。
艺术家奥拉维尔·埃利亚松 (Olafur Eliasson) 曾分析了七幅透纳画作的颜色及光线,以透纳绘画的诗意和哲思为灵感,结合对于色彩应用的研究,创作了“色彩实验”系列抽象画作。本次展览中亦呈现了埃利亚松关于光线与色彩研究的装置作品。


(左)奥拉维尔·埃利亚松(图源:来自网络)
(右)“光:泰特美术馆珍藏展” 展览现场©浦东美术馆
《星尘微粒》2014年,不锈钢、玻璃、电机、聚光灯
光的传输和扩散决定着人类对空间的感知,光以其力量营造氛围、产生情感。“光线”的主题始终贯穿艺术们的创作,透纳便是其中之一,他抓住的是短暂而易逝的真实。
他对船舶、风帆、火力、蒸汽、海洋、波浪、天空和云彩的了解和洞察,造就了一位真实自然与浪漫想象之间的冒险者。

“光:泰特美术馆珍藏展”展览现场 ©浦东美术馆
他将用静止的画面讲述运动的故事,将瞬间的张力呈现在笔下,把现实世界的重量和具体事物都笼罩在雾、云和雨的转瞬即逝的喧嚣中。
同时他还把戏剧般的史诗场景重现在明暗与色彩的流动与变换里。
在透纳的画笔之下,
一切都变成了光,
一切都关于光。
正在展出↓



往期回顾↓




票务信息
购票详情,请扫描下方公众号二维码


开放时间
每周一、三、四 10:00 – 18:00
(最后入场时间17:00)
每周五、六、日及法定节假日10:00 – 21:00
含09.19-09.21中秋及10.01-10.07国庆
(最后入场时间 20:00)
每周二闭馆(法定节假日除外)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