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德香港•秋拍】洪氏收藏明式家具隆重亮相
{{newsData.publisher_name}}
{{newsData.update_time}}
浏览:{{newsData.view_count}}
来源 | {{newsData.source}} 作者 | {{newsData.author}}
中国嘉德与洪氏收藏结缘甚久,自2012年至今已举办过多场洪氏收藏专场拍卖会,总成交额取得了过亿的成绩,中国嘉德香港2021秋拍再次推出洪氏收藏专场拍卖会,共25件拍品,囊括了明式家具的各个种类,有床榻类、桌案类、椅凳类、柜架类等四大门类。除明晚期 黃花梨可折疊式子母屉六足六柱架子床、清早期 紫檀剑腿翘头案两件明星拍品外,还有如下亮点,也都可圈可点。
Lot 197
明晚期
黄花梨六角形回纹火盆架
Late Ming Period
Huanghuali hexagonal Brazier Stand
46×40×56 cm
估价 ESTIMATE:
HKD 600,000-900,000
目前发现的最古老的火盆架大概是距今3000年前本溪满族自治县赵甸子遗址的青铜火盆。根据清宫陈设档案记载,火盆一般是摆放在宝座下左右两侧、地下、香几上、案上;基本上是成对摆放;陈设的火盆有带罩的,有不带罩的;火盆偶有带座、架的,铜质较多,一般为铜、白铜制成;清宫年节也是必设火盆的。由此可见,火盆的使用如此广泛,但从档案中我们也可以知道,火盆架却非常少。《红楼梦》里怡红院内,就有一种罕见的低矮桌子,中有圆孔用于嵌入火盆,20世纪时被北京匠人取名为“火盆架”。事实上,火盆架在明朝时期并不常见,发展至清代,火盆架才被普遍使用于古代大宅中。而用珍贵木材制作易损耗家具,着实奢华。
此件黄花梨火盆架为六边形,配六根微带侧脚的圆腿。六边形内锼挖圆形置放铜盆,每边与圆形相切,互相映衬,给人一种寓规矩于方圆之感。每边中间安置一个鼓起的铜钉,是为防止木材烫伤,起到保护作用,其上可见使用痕迹。腿足上部每面均安枨子,内嵌回纹窗花图案,此图案来源于建筑,可在《紫禁城宫殿建筑装饰 故宫内檐图案》中宫殿的落地罩上寻到踪迹,可以想象火盆架置于殿内,与落地罩和谐统一的美好场景。回纹图案采用短小、圆润的木材,以斗簇工艺攒接而成,费工费料费时,从而推断其出身不凡。下端圆形管脚枨笔直光素,长方形空间内无任何装饰,起到加固的作用。整个火盆架以圆材制成,却处处透露着方正规整之感,大概得益于六边遍布的方形图案,或许受到中国传统的“天圆地方”思想观念的影响。
Lot 176
清早期
黄花梨有束腰马蹄足四面脚踏滚凳
Early Qing Period
Huanghuali waisted footstool
65.5×65.5×23 cm
估价 ESTIMATE:
HKD 200,000-300,000
古代带滚轴的脚踏,称为“滚凳”,和一般的脚踏不同,在明代似乎被看作单独的门类,并可作为医疗用具。高濂《遵生八笺》也将滚凳列为单独一项:“……今置木凳,长二尺,阔六寸,高如常,四桯镶成,中分一档二空,中车圆木两根,两头留轴转动,凳中凿窍活装,以脚踹轴,滚动往来,脚底令泉涌穴手擦,终日为之便甚。”故在《明式家具研究》中,王世襄亦将带滚轴的脚踏分在“其它类”中,也未列在脚踏中。
此件清早期脚踏,黄花梨製,方形,有束腰,马蹄足,包浆自然。表面安横竖双枨,四边中间空格各安一个滚轴,中央空格内安十字团花板,花板上浮雕卷草纹。枨子内边均压窄平线,注重细节。边抹渐次凹进,底部压线,线脚丰富。窄平小束腰。牙、脚圆格角相交,结构凝练。四面带滚轴的脚踏,应非一人专用,可推测其用于八仙桌下方,四人围坐,品茗赏器,岂不乐哉!查阅出版物和古代书画资料,并未见四面带滚轴的方形脚踏,因此推测此件脚踏或为孤例。
Lot 186
清早期
紫檀有束腰三弯腿镶拼面六角炕几
Early Qing Period
Zitan hexagonal kang-table
99×99×30 cm
估价 ESTIMATE:
HKD 480,000-800,000
此炕几紫檀製,六边形,色泽沉穆,包浆莹润。几面镶嵌黄花梨、紫檀木片,工艺细致考究,十分美观,颇富观赏性。
几面底部可见披麻灰,髹朱漆,并有两根穿带支承。高束腰,上饰渔门洞式开光,托腮厚实。牙、腿沿边起细致婉转的阳线,壼门式轮廓中间雕镂空分心花,新颖别致。三弯腿足端卷珠,雕刻花叶纹,底承柱础式样的小足。整器製作精细,集浮雕、透雕和阴刻为一体,造型别致,使用便利,可单独陈设。
Lot 179
清早期
黄花梨无束腰罗锅枨带屉香桌
Early Qing Period
Small Huanghuali table
68×48×71.5 cm
估价 ESTIMATE:
HKD 1,200,000-2,200,000
小桌黄花梨製,桌面以标准格角榫攒边打槽装独板面心,可见自然的使用痕迹,沿边起拦水线,面下髹漆。
边抹上舒下敛,至底压一道若有若无的窄平线。无束腰,圆材腿足,在上部安罗锅枨,近乎顶牙。四腿微有侧脚,中间加设横枨,枨子里口打槽嵌装屉板,增加了桌子的使用空间和面积,屉板下有一根穿带支承,置物稳固。
Lot 181
清早期
黄花梨无束腰霸王枨方腿打窪条桌
Early Qing Period
Huanghuali waistless side table
99×54.5×80 cm
估价 ESTIMATE:
HKD 800,000-1,500,000
此件黄花梨条桌,纹理细密美观,全身光素,无束腰,特色在于打洼作,边抹立面和四足均打洼,构件拐角处锼刻阴线,令方材不显笨重。桌面以格角榫攒框平镶两拼面心,底部设穿带。四足与穿带上安霸王枨,加固的同时也节约了桌面下的空间。桌子四面安刀牙板,起委角,细节耐看,沿边起细致的阳线。形製规整,可灵活摆放和使用。
Lot 190
明晚期
黄花梨高靠背官帽椅成对
Late Ming Period
Pair of Huanghuali armchair with four protruding ends
65×65×102 cm
估价 ESTIMATE:
HKD 2,400,000-3,400,000
官帽椅的名字据说是民国初年北京琉璃厂的木匠老师傅叫开来的,其实就是四出头扶手椅。官帽椅发展的雏形期是在隋唐时期,敦煌196窟唐代壁画可见一些接近明代比较成熟的椅子的形式,五代时期,椅子在上流社会开始得到广泛使用,《韩熙载夜宴图》中便出现了很多灯挂椅,其基本形式与官帽椅基本相同,只是没有扶手。北宋画家李公麟的《孝经图》中,“四出头”官帽椅就非常清晰。至明代,官帽椅发展至辉煌,成为明式家具中的典范。
此对四出头官帽椅,一木对开,鳝鱼头大出头,整器光素无饰,简约大方。用材上圆下方,弯搭脑,两端向上翘,靠背板、扶手、联帮棍均S形,鹅脖微弯。线条曲直相映,在增加舒适性的同时又增添了美感。椅面软屉,边抹素混面压边线,椅盘以下三面用壼门式牙口券子,加饰花叶纹,更显雅致。腿材外圆内方,腿足底部装前后底、两侧高的管脚枨,三面安轮廓鲜明的曲线牙条。
Lot 188
Pair of Huanghuali rose chairs玫瑰椅,明清时期盛行,其源头可能就是宋朝文人雅集场所多见的“平齐式扶手椅”。宋朝的“平齐式扶手椅”,不论是在选材用料、质地装饰上,还是在造型结构和组合形式等方面,都体现出传统文人平淡雅致的审美情调。因而,宋代“平齐式扶手椅”显现出了纤瘦挺拔的姿态美感。以简洁质朴为主要特征,尤为注重材料的自然物性,喜用木材本色,令其充分发挥质地细腻、纹理优美、色泽雅致等特性,展现出一种“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自然之美,这不仅与文人士大夫阶层所推崇的简淡雅致、平淡朴素的思想观念相契合,同时也顺应了程朱理学主导下“除繁以简”的社会价值取向和审美趋势。
这对玫瑰椅,在靠背和扶手内,靠近椅盘的地方施横枨,枨下加矮老。靠背在横枨和后腿上截所形成的长方形空当中,用板条攒成云雷纹的券口牙子,上有极简单的浮雕,靠背、扶手均以烟袋锅榫相交,并镶嵌铜片加固。牙子下脚,即交代在横枨上。椅盘格角攒边镶嵌席面, 边抹素混面压边线,上舒下敛呈僧帽形,椅盘下方罗锅枨加矮老,四足外圆内方,上下一木连座,腿间施步步高赶枨,前面及两侧面枨下有素牙条。
Lot 189
清早期
黄花梨玫瑰椅成对
Early Qing Period
Pair of Huanghuali rose chairs
60×47×89 cm
估价 ESTIMATE:
HKD 1,600,000-2,400,000
玫瑰椅,是明代极为流行的一种形式,从明清画本中可以看到玫瑰椅往往放在桌案的两边,对面而设;或不用桌案,双双并列;或不规则地斜对着;摆法灵活多变。
这对玫瑰椅,在靠背和扶手内,靠近椅盘的地方施横枨,枨下加矮老。靠背在横枨和后腿上截所形成的长方形空当中,用板条攒成云雷纹的券口牙子,上有极简单的浮雕,靠背、扶手均以烟袋锅榫相交。牙子下脚,即交代在横枨上。椅盘格角攒边镶嵌席面,边抹素混面压边线,椅盘下方壸门式券口牙子,前面及两侧面券口牙子延伸至脚踏,后面牙头未做延伸。四足外圆内方,上下一木连座,微有侧脚,腿间施步步高赶枨,枨下均安顶牙罗锅枨加固。
Lot 191
清末民国
黄花梨扇形螭龙纹南官帽椅成对
Qing Dynasty to the Republic of China
Pair of Huanghuali Southern official’s hat armchairs
62×48.5×102 cm
估价 ESTIMATE:
HKD 1,800,000-2,800,000
宋佚名《唐十八学士图》和宋张训礼的《围炉博古图》中出现的框架椅,以及出现在李公麟的《会友习琴图》中的框架椅,其形态接近于后来的玫瑰椅,只是扶手较高,可以被称为宋代的玫瑰椅,这可能是南官帽椅的发展雏形。在北宋李公麟的《维摩演教图》中的框架椅与明代的南官帽椅已经非常接近。在宋代玫瑰椅的基础上,元代设计师对这种框架椅做了更多的改进,从而创作了所谓的南官帽椅。因此我们可以说,南官帽椅起源于宋代,定型于元代,在宋代玫瑰椅的基础上结合了灯挂椅的结构特点发展而来。
此对南官帽椅以黄花梨製,椅面为扇形,是其特色。通体圆材,却分隔出错落的方形留白空间,方圆呼应。搭脑平直,靠背板、后腿上截、扶手、鹅脖均三弯式。靠背板为三攒式,上部雕刻如意头,中部为菱格编纹硬屉,下部为壸门式券口牙子。座面格角攒边亦镶嵌菱格席面,边抹素混面,牙条上雕两只相向龙纹,沿边起线。腿足圆材,腿足间施步步高赶脚枨,前面及两侧赶脚枨下各有素刀口牙条,用来加固,正面赶脚枨上裹金属衬垫,起保护作用。整件作品看上去就是以圆形木棍区分出的方形空间,上部曲折婉转,下部方正有度,方圆曲直间,神态立现。
Lot 180
Huanghuali round-corner cabinet此柜黄花梨製,硬挤门式,无柜膛,帽檐微微喷出。其用材奢侈,即使柜顶板亦采用黄花梨木。纹理美观,柜门一木对剖,对称互动。侧板木纹同样漂亮,起伏若山峦。其特色在于门框铲地浮雕委角长方形阳线圈口作为装饰,去多存少,颇费工时,这并非落堂起鼓,然而增加了层次和变化。门上安长方形面叶,镂空吊牌。门内中部和底部均安抽屉两具,采用标准做法,抽屉脸用黄花梨,内里为铁力木。抽屉可以放置小件文玩雅趣,实用性强。柜腿外圆里方,三面均安铲地浮雕卷草纹的壼门牙板,与柜门凸起的阳线一起,构成此柜的主要装饰语言,实用之余又富有观赏性。


中国嘉德(香港)
电话:+852 2815 2269
电邮: hkauction@cguardian.com.hk
地址:香港金钟道89号力宝中心一座5楼
北京总公司
电话:+86 10 8592 8288
电邮:mail@cguardian.com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王府井大街1号
上海
电话:+ 86-21 5466 0508
———
广州
电话:+ 86-20 3808 8589
———
南京
电话:+ 86-25 8670 2356
———
杭州
电话:+ 86-571 8535 9925
———
台湾
电话:+ 886-2 2757 6228
———
日本
电话:+ 81-3 6206 6682
———
美国
电话:+ 1 212 308 8889
+ 1 888 799 8830
———
加拿大
电话:+1 778 865 3308
+ 1 778 372 8358

{{flexible[0].text}}
{{newsData.good_count}}
{{newsData.transfer_c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