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ndex}}/{{bigImglist.length}}
从口香糖包装纸上的环保图案到机场标识,符号语言已经在无形之中渗透到我们的生活之中。徐冰《地书》的构思最初起源于千禧年后的2003年。在这一年,徐冰观察到,在例如机场这类汇集不同国家的人的公共场合里,公共标识是唯一全球通用、让人们可以无障碍理解的语言。那么为什么不能用这样的语言做成一本书,甚至创造一个世界呢?围绕《地书》的一系列实践恰恰实现了这一点:人们可以通过符号语言创造一整个标准化的世界。
徐冰曾谈到,“这些符号作为交流工具在以前是不可能的,因为以前没有这么多符号。这些符号丰富起来就是近二十年的事,是伴随着全球化、数字化的进程循序进行的。”2007年,地书对话软件装置成功发明。2012年,《地书:从点到点》出版,这是有史以来第一本完全通过现代生活中的公共符号而非文字讲故事的书,讲述了白领“小黑”在一天24小时中经历的故事。截止2019年,《地书:从点到点》已经被翻译成八种语言。
《地书立体书》是徐冰在《地书从点到点》作品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基本囊括了所有立体书的经典表现手法,如:翻翻、转盘、拉杆、轴杆等。这本书仍然本着不使用如何传统文字的原则,将标识符号与立体结构巧妙的结合,反映出更积极的互动性和可读性,使这本世人都能读的书变得更加奇妙有趣。
同时,徐冰也尝试将“地书”引入实用领域,把“地书”语言应用到生活场景,传达艺术思想。2019年以来,徐冰继续搜集当代生活中不断出现的“地书”符号,并将《地书》中的二维标识与符号“升维”,让其进入“破次元”的三维空间,并借助更多的新媒体技术,更新了“地书”的呈现方式,续写了“地书”故事。深度解读“地书”项目中“普天同文”的艺术概念,在尝试打破艺术与公众,艺术与生活壁垒中,同时再一次对“地书”生命力进行探索。
{{flexible[0].text}}


Find Your Art
{{pingfen1}}.{{pingfen2}}
吧唧吧唧




加载更多
已展示全部
{{layerTitle}}
使用微信扫一扫进入手机版留言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长按识别二维码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item}}
编辑
{{btntext}}
继续上滑切换下一篇文章
提示
是否置顶评论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取消置顶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删除评论
取消
确定
登录提示
还未登录崇真艺客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
立即登录
跳过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