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疏影识清讴”杨雨澍大型回顾展即将于10月9日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美术馆开幕,该展览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绘画系及中间艺术基金会赵文量杨雨澍艺术中心联合主办。本次展览对杨雨澍的个人艺术生涯进行了梳理,同时,也不失为一场与中国当代艺术的历史对话。新展招募展厅志愿者,欢迎热爱现当代艺术的朋友加入我们。
展览介绍
2021年10月9日至19日,“疏影识清讴”杨雨澍大型回顾展将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美术馆举行。该展览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绘画系及中间艺术基金会赵文量杨雨澍艺术中心联合主办,将呈现300余幅杨雨澍的创作。在此次展览的语境中,疏影是笔下流淌在记忆里关于人生与岁月的描写中那个真实的自己;清讴则指独立的个体追求自我认知的真善美的过程。杨雨澍成长于高等教育是一种阶级特权的年代,这使得他没有能够在专业美术学院接受训练,更没能在体制内的美术机构谋得一身之地。他从没有机会习得当时占主流的“洋气”的绘画语言,而是在生活和艺术实践中发展出了一种现代的、个人的、日常的绘画语言。
“疏影识清讴”梳理了杨雨澍的创作,选取的作品横跨杨雨澍50年的艺术生涯,并主要侧重呈现其1980年代至2016年的创作。杨雨澍生长生活于北京,本展览以他笔下的北京地貌建筑和四季风物为线索,展现画家笔下承载了北京人情感与记忆的故宫天坛、鼓楼北海、古柏和雪桥、柳丝与荷塘。同时,展览也将展示多个时期里,艺术家是如何对同一题材以同一视角进行反复尝试,实现自我的更新。这些画作每一张的画面从颜色、方法到格调,都有着巨大的区别。
以往谈杨雨澍的创作时,人们总是习惯于将他与导师和密友赵文量先生联系在一起谈,或者将其放在无名画会的群体之中来进行艺术史论述,聚焦于这个临时团体在那个历史时空中存在的特殊性,止步于其绘画题材与社会主流的差异性,却少有留意群体中的个体在时代的压力下隐退之后继续生长的轨迹和遭遇。他们的艺术不仅是特殊时代的特殊产物,也是在时代的变动中,个人所珍视的自由精神、独立人格与不断转变的外在压力之间互动和对话的结果。这是我们仍未给予充分理解的历史遗产。为此,我们急需发展出一个更精微的艺术史叙事结构。在这样的愿景下,对杨雨澍作品的回顾与研究,不论对于理解杨雨澍的艺术生涯,还是更具体地认知1949年以来中国当代艺术的历史进程,都提供了一个有价值的视角。
展览地点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绘画系B517空间
工作时间
周一至周五 下午1点-5点
(请发邮件时注明可到岗日期与时间)
工作内容
视个人意愿和能力安排导览工作,带领观众深入了解艺术家和作品
负责处理展览咨询、接待及动线引导,看护展厅作品、维持展厅秩序
协助前台售票及艺术活动的现场执行
申请条件
对现当代文化、艺术感兴趣,对美术馆事业有热情
具备良好的沟通与表达能力,愿意与观众交流分享所思所感
具有公众服务的责任心,对分内的工作尽责
(根据清华大学防疫政策规定,校外人员进校需提供健康宝绿码及行程码,校内志愿者优先)
志愿者待遇
日结交通费与补助
参与美术馆策划组织的讲座与公共教育活动
购买部分美术馆商品或书籍享受优惠
服务满40小时可开具志愿者证明,表现突出可优先成为下一展览志愿者
报名方式
将个人简历、意向陈述与可到岗时间发送至info@ioam.org.cn,或电话联系王女士 010-62730230。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