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
逸
迹
高奇峰 乔柯添寿
设色纸本 立轴 一九三二年作
125.5 x 47 公分
估价:1,400,000 - 1,600,000 港币
展览:
①德国,法兰克福中国研究所,〈近代中国书画之趋势〉,一九三六年十一月至十二月,并列于展品目录编号155 II
②德国,柏林公主宫,〈近代中国画〉,一九三七年五月至六月,并列于展品目录编号34
③德国,克雷费尔德,弗里德里希‧威廉博物馆,〈近代中国画〉,一九三七年九月至十月,并列于展品目录编号34
④布雷斯劳,西里西亚美术馆,〈中国画展〉,一九三八年七月至八月,并列于展品目录编号34
老干饱经霜,乔柯恒蔽日。共葆不凋心,河山添寿色。廿一年四月,画奉精卫先生两正。奇峰高嵡。
来源:前德国驻华大使陶德曼藏画
岭南三杰皆民国革命先驱,然高奇峰参与之具体经历,却鲜被提及,叶恭绰谓其「年二十,以国事遄归,革命事功,多所致力,功成不居」。民国肇建,他寓居沪滨,以画自给,虽不问政事,但与昔日同志仍维持友谊。本幅乃高奇峰写赠汪兆铭,两人仝粤籍,先后留日,复隶同盟会,投身革命事业。日后彼此政艺分途,汪氏政务繁重,仍大力支持高氏艺事发展,一九二六年游艺会中以国民政府名义重金购藏其作,使其声名益彰;三三年任命奇峰为德国柏林中国美术展览会代表,亦汪氏促成;是年年底,奇峰遽然病逝,墓表即汪氏所撰,誉为「画圣」,又倩德国雕刻家为其铸造铜像;三五年〈高奇峰先生遗画集〉付梓,汪氏为集印者之一,并题封面。从种种可见,二人关系匪浅!
画中松干虬曲盘屈,长枝弯曲下垂,寿带昂然独立,回眸凝视,焦点置于聚结枝上之松果。其状物传神,用笔雄健而潇洒,色墨交融渗化,尤摄自然天趣。论画中题材、题画五絶,及署年「廿一年四月」正接近五月四日汪氏之寿诞,可知乃预寿之作。
日后,汪氏以此转赠陶德曼。陶氏曾访粤,对岭南画派甚为重视,收藏中具高剑父、黄少强、赵少昂、容大块之作,报上亦载其一九三五年在南京府东街青年会〈方人定画展〉中购入〈凄风苦雨〉一画。一九三三年,陶氏与高奇峰分别担任中德画展委员及代表,高氏未及赴德便辞世,翌年举行之逝世周年纪念会,陶德曼亦成员之一,又为其撰写挽辞,收录于〈高奇峰先生遗画集〉,曰「中德艺术之沟通邦交之敦睦,奇峰先生与有力也」。陶氏广集岭南诸家之作,本幅为仅有之奇峰,出自汪氏转赠。若考奇峰一九三三年十二月逝,而陶氏一九三六年德国画展中,本幅已在展品之列,由此推断,应属三四年至三六年初获赠。
陈树人 行书七绝
水墨纸本 立轴 一九四八年作
131 x 32.5 公分
估价:45,000 - 65,000 港币
任他飞瀑震天鸣,自喜微流带细声。保得永清纯洁体,未妨低处是前程。咏山涧小流泉俚句,录为在桥先生两正之。卅七年春。陈树人。
来源:香港蘇富比,一九九九年四月,中国书画拍卖,编号118
上款「在桥」即闽籍收藏家吴在桥(1909-1981),福建浔江人。居闽期间与文化艺术界人士多有交往。迁港后,担任福建旅港同乡会总务,编有〈香港闽侨商号人名录〉,五十年代曾任〈华侨日报〉编辑。他甚好书画,获文艺界友好写赠颇多,如弘一法师、于右任、陈树人、赵少昂、杨善深等,藏品以近代名人书法尤丰。
方人定 觅食
设色纸本 立轴
172 x 74.5 公分
估价:120,000 - 180,000 港币
来源:香港蘇富比,一九九六年四月,中国书画拍卖,编号47
赵少昂 柳荫蜻蜓
设色纸本 镜框 一九六八年作
121.3 x 45.2 公分
估价:150,000 - 250,000 港币
来源:新加坡私人收藏
邓芬 四时闺趣
设色纸本 镜框 四屏 一九四九年作
各 104 x 28.5 公分 (4)
估价:400,000 - 600,000 港币
上款「伟生」即傅德用(1894-1960),广东佛山人。他幼年离乡,随父辗转谋生于港澳,涉足博彩业。抗战爆发,与高可宁合组公司,投得澳门博彩专营权,长袖善舞,业务扩及航运、码头等,遂成濠江企业界巨子。时人昵称其名曰「老用」,他自取谐音曰「老榕」,故「傅老榕」之名,与澳门博彩业一时并称。
抗战期间,以至政权转易之际,局势动荡,濠江成为文化艺术界人士避兵之地。澳门殷商巨贾,与寓当地之文艺界人士常相交往,手握博彩业命脉之傅老榕亦不例外,书画界名宿如张大千、邓芬等,多精绘报之,尤以邓芬为着。
本幅四屏,以闺阁仕女消闲遣兴为题旨,或演乐,或泛舟,或扑蝶,或调鹦,衬以春柳、夏荷、秋桐、冬梅为背景,点出四季时序变迁,情景相融,描画细致,笔墨精微,设色清丽,洵属精心之作。
邓尔雅 楷书心经
水墨纸本 立轴 一九三七年作
98 x 28 公分
估价:50,000 - 70,000 港币
陈融 行书自书诗册
水墨纸本 十五对开册 一九三○年作
香翰屏署签、冯康矦题扉页,邓刚等跋
各 28.7 x 38 公分 (15)
估价︰30,000 - 50,000 港币
著录︰
①〈邓伟贤书画信札珍藏集〉(香港,普艺出版社有限公司,二○一六年六月),页44-47
本册乃陈协之写赠傅秉常(1896-1965)。傅氏广东南海人,香港大学首届一级荣誉工学士肆业,任伍廷芳秘书,早年追随孙文参与机要,任国民政府首届立法委员,主修订中华民国宪法草案。抗战时任外交部政务次长,一九四三年奉使苏俄,以签署〈四国宣言〉名播海内外。一九四九年迁法,后赴台,任国策顾问及司法院副院长。
陈协之乃广东政法界元老,诗文藏书俱负时誉,韾逸岭海,叶遐庵誉之「岭南风雅消沉久矣,今得颙园起而振之,一章一句,若与山川运会,争其光显」。本册集诗二十首,按内容应一九二七年至三○年期间所出,除首两章,余皆读晚清诸家诗集赋句,共咏十五家,如陈三立、陈衍、沈曾植、李慈铭、郑孝胥、张幼樵等,皆同光体中坚,而咏梁鼎芬、樊增祥、沈瑜庆者,更录胡汉民同题诗于后,当中两首步韵,可知写于同时。陈、胡为党政密友,皆籍番禺,具亲谊,早年更同拜南海黎维枞门下学诗,故诗文酬唱极多。册中六首收录于一九四八年铅印本〈黄梅花屋诗稿〉,惟付梓时字句多有更易,如〈读越缦堂集〉仅得首句保留,其余诗作似未见载诗刊,固本册堪为资料补遗,如此文体,亦日后〈读岭南人诗绝句〉四千余首巨制之滥觞。
本册写于一九三○年秋,时陈氏掌行政院政务处,傅氏则任立法院外交委员会委员长,对外推动关税自主。傅氏得此,毕生珍之,殁后如夫人宋琼芳于一九六七年迁英京时转贻香江文献学者邓伟贤,邓氏遂广邀粤籍名儒十家题跋,既有党政儒将邓刚、香翰屏,亦及词章名家苏文擢、陈湛铨等,历廿载方成,盖两代递传,皆不出粤地,如此因缘,足堪宝之!
朱倓致罗香林札
水墨纸本 一通三页附信封 镜框 一九四八年作
附罗香林〈傅秉常与近代中国〉手稿
信札︰27.8 x 19.8 公分 (3)
估价︰20,000 - 40,000 港币
朱倓(1905-1980),字仲婜,浙江海盐人,著名史学家朱希祖次女,绍父学,入北京大学攻历史,乃〈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最年轻投稿学者。一九三五年适史学家罗香林,先后任广州市中山图书馆馆长及广州文化大学及省立文理学院教员。一九四八年当选行宪第一届国民大会南区教育会代表,翌年随家移居香港。着有〈明季社党研究〉及〈班昭〉。
罗香林伉俪
一九四八年,首届行宪国民大会举行,以具民意基础的国大代表投票选出总统与副总统,开近代政治之先。四月二十日,蒋介石击败居正任总统,副总统一职由孙科、李宗仁、程潜、于右任、莫德惠、徐傅霖角逐,卒引发国民党派系相争,尤以蒋氏属意之孙科与桂系之李宗仁哄争激烈。本函乃朱倓廿六日书致夫罗香林,书于「国民大会」瓦当纹专用笺上,时副总统首两轮投票均无人得票过半,而李氏以党中央偏袒孙科,于廿四日退选,程、孙二人遂亦退选,函中谓「党团召集紧急会议」,即处理选举濒流产一事。经游说,投票终恢复进行,廿九日之第四轮投票,李宗仁以逾百票优势撃败孙科当选。函中述朱倓与「伯商」对政局之看法,「伯商」即其弟朱偰,经济学家,二人就新政府高层任命之推测,虽未成真,惟此种种,皆可窥见政权转型下之暗涌。信中亦及儿辈接种疫苗、筹款建屋、为四弟朱倞谋职等事,其谓羊城物价飞涨一倍,亦是时金融市场急趋动荡之证。
本件附罗香林着〈傅秉常与近代中国〉手稿,硬皮钉装本,计三百九十四页,原珠笔书于「香港大学」及「乙堂」稿纸,并附英文摘要六页。罗氏时任香港大学中文系荣誉教授,网罗傅氏家属提供之日记及口述材料编撰成此,乃学界首部傅氏传记著作。手稿内校订更动处颇多,举凡数据增补、用字斟酌、文句调动,均一丝不苟标出,足见其治学态度严谨,著作于一九七三年三月付梓。
袁玉锡 楷书十二言联
水墨纸本 立轴 一九○五年作
何觉题跋
书法: 各165.2 x 28 公分 (2)
题跋: 78.5 x12.5 公分
估价︰26,000 - 36,000 港币
款识:芝草无根,醴泉无源,人贵自立;户枢不蠧,流水不腐,民生在勤。此林文忠赠左文襄联语也,录寄晦闻吾弟哲学补壁。乙巳莫春之初,袁玉锡倚装作。
钤印:「袁玉锡印」、「晋蕃」。
藏印:「何曼盦书画」。
题跋:袁季九先生为吾芗黄晦闻前辈所写楹帖也。晦老应壬寅顺天芗试,袁为房师,得卷异之,乃三荐主试,不内。撤围后,刊布其十三艺,以质国人。考壬寅为光绪二十八年,在河南补行庚子辛丑恩正并科,盖庚子恩科、辛丑正科均以八国联军入京停试,所以补行者。十三艺者,头场试中国政治史论五篇,二场试外国政治艺学策五篇,三场试四书二篇五经义一篇,与已前大异。〈蒹葭楼集〉中有〈哭袁季九师〉四章,又有〈闰五月十八夜大雨题壬寅试卷〉一首,皆及其事,感恩知已,情见夫辞。今〈岭南近代四家诗〉张昭芹序误作癸卯顺天芗试,盖不知当时更改也。年时得此楹帖于市,用付装禠用存先辈手泽,因述其佚,以资流传。
第七十八戊戌中秋节日,顺德何觉蒙夫记于九龙山中。
来源︰广东收藏家何觉「诗境庐」、何曼盦「灵璧山房」先后递藏
上款「晦闻」即黄节(1873-1935),广东顺德人。早年科举落第未登仕,后致力以文化救国,与章炳麟、邓实等在沪创立国学保存会,创办〈风雨楼丛书〉、〈国粹学报〉等刊物,宣扬民族气节。一九○八年组织南社,以诗文鼓吹革命。鼎革后潜心学术,先后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等执教。以诗名,有〈蒹葭楼诗〉存世。
袁玉锡(1857-1912),字季九,襄阳人,光绪甲午科进士,官兵部郎中,一九○二年任顺天府乡试同考官,后擢贵州遵义知府,督办新学,劝课农桑,筹建工厂,兴利革弊,以维新开明之政声有名于时。鼎革后,任云南省临时参议会参议员。
一九○一年,清廷下诏变科举试法,废八股,改试策论,引入西方「实学」,乃有清以来科举改革最巨者,翌年壬寅乡试乃新制首试,袁氏任顺天府乡试房师,闱中黄晦闻于试策论大胆力陈强兵御侮之见,大赏之,惟三荐卷于主司陆润庠被拒,即联十八房考官公荐,亦未果,因愤奇文不售,遂出俸赀三百余金刊刻朱卷,即〈壬寅乡试落地卷〉,以供众评,黄晦闻之名播政文界,亦源于此。日后袁黄相交,黄氏执弟子礼甚恭,袁氏致书谓「晚近功名,无关荣辱,与其向矮屋中求不可知之数,不如种学绩文,扶翼周孔,匡正时趍,以待来者」,即褒奖其绝意科场,办报以存国粹之举。本联书于一九○五年三月,正值黄氏创〈国粹学报〉月余,袁氏书此联贻之,上联典出虞〈会稽典录〉,下联出自〈吕氏春秋〉,既规勉其矢志自强,业精于勤,亦以林则除当年器重后进左宗棠之情比附,扶掖之意,可见一斑。
中国书画
长按二维码浏览拍卖最新消息
图片繁多 未能尽录
打開小程序,查阅拍品
加书画部为好友

扫码关注蘇富比中国书画



点击图片阅读相关文章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