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艺术上,文艺复兴其实就解决了一个问题:画得像的问题。
要说清这个事,必须先拉拜占庭来垫个底,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不看拜占庭的呆板,就体会不到文艺复兴的生动。
拜占庭艺术是完全为宗教服务的,绘画的目的,其实就是因为文盲太多,画个娃娃,让文盲也能理解教义。拜占庭的画是高度程式化的,什么立体感、空间感,没有,也不需要。

被称为文艺复兴第一人的乔托,他很明显,想要画出空间的层次感,这个人在前面,那个人在后面,远远近近,但这个技术,其实还不大行。


谁解决了这个空间层次的问题呢?
是马萨乔,他是第一位在绘画中引入透视法的画家,通过精确的计算,科学地解决了远小近大,在二维画布上复现三维空间的问题。

很多艺术史上,说完乔托,马上说马萨乔,好长时间,我一直以为这个大乔小乔就是哥俩好,直到作了这张表格。
我的妈呀,乔托比马萨乔年长多少岁呢?
134岁!

那这一百多年里发生了什么?

没有横空出世的天才,没有传世的作品。但是,你想啊,那几代人,他们一定没闲着,在每天琢磨着怎么把空间、把人、把物体画的更像。
这是13世纪一个画家留下来的素描,人和动物的基本比例、形态啊,根本就拿捏不住。这个水平放在今天,应该是连考前班都不收你。

一直到一个多世纪之后,文艺复兴早期画家皮萨内洛,他的素描,就基本可以准确地复现自然物体了。就把素描画像这么点小事,差不多就折腾了一百年。



把空间的层次感和纵深感,画准确,这个问题解决之后,下一个问题是,把人画得像。这个更难了,因为人是不规则形状的,没法科学计算。
这个问题,是达芬奇解决的,他发明了晕染法,就是蒙娜丽莎的神秘微笑的那个画法。晕染法的要义是,边界不清晰,得画出阴影的模糊感。

我非常推荐大家去现场看《文艺复兴至十九世纪》,不仅因为有拉斐尔、提香、鲁本斯这样的大名头的作品,真正最打动我地方是,它让我们看到,在历史的高光时刻到来之前,那个艰难探寻的过程。
比如这个人脖子明显太粗。

这个人,看着哪哪都画的挺好的吧!

但你仔细看这个手,哎呦喂!

就是因为有2百多年不断的试错,才能最终解决画的像的问题,才能诞生出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提香、波提切利这些伟大的画家,才有这人类艺术史上的群星闪耀的高光时刻。
包懂艺术史卡片
正在展出展览
展览名称: 文艺复兴至十九世纪——意大利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