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历史
当时大连有影响力的人物集合
动笔前,王长寿查阅了大量关于邓中夏来大连及当时大连党组织和工人运动代表人物的历史资料。
1924年6月12日-18日,中共中央职工运动委员会书记邓中夏乘船到大连巡视和指导工会工作。谋划把大连建成东北工人运动基地,推动全国工人运动发展的战略宏图。在大连期间,邓中夏听取了大连工人运动工作的汇报,与众多工人代表谈话,为大连掀起轰轰烈烈的工人运动定下了基调。
围绕这一历史事件,王长寿巧妙地将当时的大连工人运动领袖和邓中夏一同融入到一幅作品中。向邓中夏作汇报的大连中华工学会委员长傅景阳,中华工学会副委员长、东北工人运动先驱唐韵超,大连最早期团员之一、由邓中夏介绍去上海学习的赵悟尘,大连党支部书记杨志云,大连社会主义青年团大连支部委员董秀峰,与邓中夏来连事件完美结合在了一起。
“历史上大连这些工人运动领袖不一定与邓中夏出现在一个场景之中,作品进行了艺术地加工,是一个对当时大连有影响力的整个历史人物的集合。这样会让人更了解这段历史,了解当时的大连工人运动领袖。”王长寿说。
在王长寿画室的两个展板挂满了人物照片,同一张照片还要分为正反两个方向。通过艺术加工,这些形象各异、各有特点的人物在作品中跃然纸上。王长寿说,作品上每个人物都有出处,将来展览的时候也考虑对每个人物多有介绍。
画室里展板上挂满了人物照片
《1924年 邓中夏在大连》草图
细节
对当年大连城市一角的反映
细节决定成败,在王长寿的这幅作品中渗入了许许多多的细节描绘,不仅仅刻画了历史人物形象,还透过这些细节反映了当时大连整个城市面貌的一角,反映了当时大连一些街头景象。
考虑到邓中夏是从码头到达大连的,王长寿将画面背景选择在了胜利桥一带,为此王长寿翻遍了所有他能找到的胜利桥一带的老照片。“你看这栋楼是当时的满铁护路事务所,那栋楼是当时的东清轮船会社……”对背景建筑王长寿如数家珍。
大到马路上的电车、汽车、马车、人力车,小到人物手中拿着的雨伞、皮包,甚至是人物脖子上的围脖,王长寿都查找了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资料,努力还原着那个年代的真实场景。
为了让作品中的人物站位和动作更加合理生动,王长寿让他的学生们当起了模特,专门用了两天时间,租借了服装,让学生们去扮演这些历史人物,去想象作品人物形象、人物特征。王长寿说:“通过这件事情也让学生们了解了这些党史人物,为他们上了一堂生动的党史课。”
王长寿的学生们扮演的人物形象
色调
用单色调增加历史的厚重感
王长寿
1986年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现为大连海事大学副教授,中国美协会员,大连美协水彩艺委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大连画院研究员、水彩画院院长。
油画《黄河之水天上来》
油画《温泉旁的藏女》
水彩画《渔港的早晨》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