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dex}}/{{bigImglist.length}}
{{memberInfo.real_name}}
{{commentname}}

媒体聚焦 | 美国《采访》杂志对话米卡琳·托马斯

{{newsData.publisher_name}} {{newsData.update_time}} 浏览:{{newsData.view_count}}
来源 | {{newsData.source}}   作者 | {{newsData.author}}
媒体聚焦 | 美国《采访》杂志对话米卡琳·托马斯  LévyGorvy厉蔚阁 米卡琳 托马斯 杂志 美国 媒体 采访 米卡琳·托马斯 世界 布鲁克林 艺术家 崇真艺客


媒体聚焦 | 美国《采访》杂志对话米卡琳·托马斯  LévyGorvy厉蔚阁 米卡琳 托马斯 杂志 美国 媒体 采访 米卡琳·托马斯 世界 布鲁克林 艺术家 崇真艺客

米卡琳·托马斯 © 米卡琳·托马斯


今年秋天,米卡琳·托马斯正接管世界。这位50岁的布鲁克林艺术家的全球巡展「超越快乐原则」将于厉蔚阁全球四个世界之都的空间相继开展。在厉蔚阁纽约空间的大型展览上,米卡琳以《jet》杂志复古页面上的黑人女性为原型创作的大型绘画拉开了巡展的序幕,随后她的足迹踏向伦敦、巴黎和香港,推出全新系列作品。此次环球巡展的标题「超越快乐原则」混合了珍妮特·杰克逊(1986年的流行歌曲)与西格蒙德·弗洛伊德(1920年奠基性著作),艺术家首本全面回顾其职业生涯的专著亦将于今年秋天由Phaidon出版社出版。在等作品颜料放干的间隙,托马斯在工作室与她的偶像乌比·戈德堡(Whoopi Goldberg)进行了如下对谈。厉蔚阁独家呈现对谈全文中文版。


本文约4200字

预计阅读需要10分钟



艺术对谈 | 乌比·戈德堡与米卡琳·托马斯


媒体聚焦 | 美国《采访》杂志对话米卡琳·托马斯  LévyGorvy厉蔚阁 米卡琳 托马斯 杂志 美国 媒体 采访 米卡琳·托马斯 世界 布鲁克林 艺术家 崇真艺客

现场视图,「米卡琳·托马斯:超越快乐原则」,厉蔚阁伦敦空间,2021年


乌比·戈德堡(以下简称戈德堡):我是你的超级粉丝。你现在常驻在哪?


米卡琳·托马斯(以下简称托马斯):我在布鲁克林,靠近造船厂那儿。史派克·李和那些波希米亚黑人过去都在那里。能和你对谈我实在太开心了。我不得不说,你对我个人和职业生涯都有很大的启发。我记得在1984年的喜剧表演中,你头套一件白衬衫,并称之为你“长而高贵的金发”,这彻底改变了我——不仅是对我,我相信对许多像我们一样的,黑色、棕色肤色的孩子都有着深刻的影响。我在自己一件名为《我看起来像是淑女吗?》(Do I Look Like a Lady?) 的影像中使用了这个片段,那件作品描绘了黑人女歌手、喜剧演员和名人,以及他们如何投射、化身为美,他们对世界意味着什么,以及我对上述内容的理解。


戈德堡:我们作为黑人女性,总是要面对比较,甚至是相互之间的比较,比如“我是否可能看起来足够好,我能否成为XYZ?”


托马斯:没错。我已经学会去欣赏这种比较。我不想看起来像别人。我在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扎辫子,人们会说,“哦,乌比 (Whoopi)!”起初,我不知道这意味着什么,但当我意识到乌比是谁时,我就想,“那我欣然接受。她强大、聪明、美丽与有趣并重,还知识渊博。是的,我就是乌比。”


媒体聚焦 | 美国《采访》杂志对话米卡琳·托马斯  LévyGorvy厉蔚阁 米卡琳 托马斯 杂志 美国 媒体 采访 米卡琳·托马斯 世界 布鲁克林 艺术家 崇真艺客

现场视图,「米卡琳·托马斯:超越快乐原则」,厉蔚阁纽约空间,2021年


戈德堡:我喜欢这个点,因为那个节目全部就是在讲,“世上有这么多阻碍,我实在是无法跟上,所以这就是你能获得的。”我想问你,作为艺术家,你是如何看待美的?通过女性视角吗?还是黑人女性视角?借助画笔还是相机?以及你如何感知它?


托马斯:我以无数种方式感知美,我认为这与经验有关。对我来说,这是从家庭开始的,在成长过程中我看向我的母亲、祖母,以及她们是如何看待自己的。她们从不允许自己的身份或自己被如何看待成为一种障碍。她们从未因为年龄或肤色而不去做任何事。因此,我认为美是个体的毅力和顺应力。这绝对是由内而外散发的。这就是关于你要如何成为一块磁铁,如何在生活中吸引事物。


戈德堡:在我小的时候,人们会说,“美是肤浅的”。我从没弄明白过这句话的意思,因为在童年时期,我有一个像你一般的母亲。她就是她,如果你不理解或不喜欢她,那不是她的问题。她对我的态度是,没有人会了解你是谁,你是什么。他们就是不会了解,因为人们产生共鸣的方式是不同的。我长大后觉得这算是某种自由吧。我很庆幸有这样一位母亲,她说:“神圣位于内在。”


托马斯:我的母亲有一米八,非常漂亮。她做过模特。我现在看着更像她,成长过程中反而不大像。所以人们会问,"那是你的女儿?" 我母亲有一种非常精致的美,颧骨高高的,但我在成长过程中不具备这种美。我没有觉得自己很丑,我只是觉得自己与众不同。我所知道的是,我不像我的母亲,但我希望能像一些。她教会了我坚韧不拔的精神,以及不要依赖外界来定义你是谁。


戈德堡:这是我们很多人从生命中的女性那里得到的信息。那些女性会说,“没有人可以告诉你你是谁,你必须得怎样。”这种说法特别伟大,也特别棘手,因为人们试图传授这些经验之谈,而这某种意义上也成为了我的包袱。你是天生的艺术家,当艺术家天分开始显现时你多大呢?


托马斯:我在新泽西的纽瓦克长大,我们会来纽约参观博物馆,但直到我20岁出头,我才真正倾向于创作实践,那时候我住在俄勒冈州波特兰,我在高中毕业后就和当时的伴侣搬到了那里。波特兰的黑人比例非常小,但我发现了一个由艺术家和音乐家组成的社区,我投身他们之中,他们真正启发了我。那是感觉特别对的时刻。我当时刚刚进入自己的状态,开始做艺术。我还在波特兰美术馆看过嘉莉·梅·韦姆斯 (Carrie Mae Weems) 的一场绝妙的展览,对我而言那是崭新发展轨迹的开端。这是我第一次在美术馆里看到反映“我是谁”的当代艺术。那一刻,我意识到我想成为一名艺术家。所以我决定去美院,这在我家是一个奇怪的概念。没有人真正知晓其中意义。他们说,“你赚不到钱的。”作为黑人,人们想求安稳。


媒体聚焦 | 美国《采访》杂志对话米卡琳·托马斯  LévyGorvy厉蔚阁 米卡琳 托马斯 杂志 美国 媒体 采访 米卡琳·托马斯 世界 布鲁克林 艺术家 崇真艺客

米卡琳·托马斯 © 米卡琳·托马斯


戈德堡:我年长后意识到了,所有人都希望你别管他们要钱。你觉得自己是一个行为艺术家吗?


托马斯:我的作品中肯定有一些行为的元素,我也有做过行为艺术。其他行为元素是我为我的模特创造的环境,我喜欢把这种创作看作是合作。但无论我是以自己为主题,还是与模特合作,都是有行为性的。


戈德堡:你是黑人艺术家,还是艺术家?


托马斯:这是个好问题。特别有意思,因为我一直在为即将举行的展览做新闻稿,其中有一句话这样写,“黑人同性恋艺术家”,然后,过一会,“同性恋黑人艺术家”。黑人艺术家经常不得不因为我们的外表而被定义。我们没有白人那样的自由或特权,可以走来走去说,“我是艺术家”。曾经有一段时间,我对这个身份敬而远之。说实话,有那么好几次我想,“不要再说我是黑人艺术家了。我就是艺术家。”但我认为在陈述或定义立场中有一种力量,我是从凯里·詹姆斯·马歇尔 (Kerry James Marshall) 那里学到的,他毫不掩饰地谈及自己黑人艺术家的身份。我学到这一点后,就决定接受这个身份。这就是为什么我继续创作以黑人女性为中心的图像。


戈德堡:当奥普拉看到你为她画的画时,她有什么反应?


托马斯:我从来没有亲自见过奥普拉。那个系列的图像都来自文献。但她确实看到了,因为我的第一个展览是在芝加哥,她认识的人和工作室都在那里。当时我收到一张便条说:“做得很棒,让我看起来很漂亮。”我其实特别想给她拍照,这是列在我遗愿清单上的事。


戈德堡:你还在同一个系列中创作了康多莉扎[·赖斯] (Condoleezza Rice,前美国国务卿及国家安全顾问)。是什么让你想要以她为肖像模特?


托马斯:这更多是关于康多莉扎和奥普拉的双重性。在康多莉扎·赖斯出现在新闻中的那个特殊时期,她和奥普拉的形象是截然相反的。她们都代表了一种特殊的黑人女性权力,但公众对她们的看法却截然不同。我把那个系列称为“极端邂逅”(When Ends Meet)。她们都做了了不起的事情。我可以看到她们对许多女性,以及像我们这样可能想进入这些领域的女孩所产生的积极影响。我的创作是对这两股力量的礼赞。


媒体聚焦 | 美国《采访》杂志对话米卡琳·托马斯  LévyGorvy厉蔚阁 米卡琳 托马斯 杂志 美国 媒体 采访 米卡琳·托马斯 世界 布鲁克林 艺术家 崇真艺客

现场视图,「米卡琳·托马斯:超越快乐原则」,厉蔚阁纽约空间,2021年


戈德堡:你的作品总是让人感觉是一种礼赞。这就是我们。我们在此处存在。


托马斯:人们总是回避性,而喜欢围绕着我们该如何为人处事来创造体面政治。我们没有自由去享受、去存在。这就是为什么在构图上我喜欢把黑人女性放在与古典大师绘画中的主题相同的位置上,因为它是自由的主体,只是活在当下,躺在那里,什么都不做。我们不能只是躺卧着吗?难道我们就不能在没有包袱的情况下,拥有被注视的那一刻吗?难道我们不能沉溺奢侈一下吗?


戈德堡:标准不一样。我们只是单纯坐下来这件事是不被允许的。人们习惯性地期望我们不断活动着。话说回来,你同时在进行着多个项目吗?


托马斯:是的。我正在创作几组不同的作品。一组是关于《Jet》杂志的绘画;另一组是与毕加索有关的系列肖像;还有一组叫“抵抗”(Resist),运用从1960年代的民权运动到今天的“黑命关天”媒体中的文献图像;我还在制作两个影像,以及一些特殊的项目和雕塑。


媒体聚焦 | 美国《采访》杂志对话米卡琳·托马斯  LévyGorvy厉蔚阁 米卡琳 托马斯 杂志 美国 媒体 采访 米卡琳·托马斯 世界 布鲁克林 艺术家 崇真艺客

米卡琳·托马斯 © 米卡琳·托马斯


戈德堡:你曾为唐娜·桑默 (Donna Summer) 创作过一幅肖像。她是你的灵感来源之一吗?


托马斯:是的。她的专辑《Once Upon a Time》太酷了。她是一种创造性的力量,改变了音乐产业,尽管她未受到充分赏识。


戈德堡:唐娜是我的朋友,她的能量超乎想象,体现了什么是不可阻挡。艺术界现在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拥抱新声,特别是有色人种的声音。你认为这是我们要持续关注的吗?


托马斯:一直如此。艺术世界是非常复杂的。这是一个价值数十亿美元的市场,许多人不了解它是如何运作的。但黑人的加入将带来相当大的变化,不仅仅是作品,还包括收藏。我确实有一些棕色和黑色肤色的藏家,但比例非常小。我的大多数藏家是白人或亚洲人。我们需要更多的黑人来成立、经营画廊,这不仅仅是成为艺术家的问题,它关乎进入其他领域,并真正把控它,这些领域将成为我们成长的根本,否则时间将是转瞬即逝的。需要有人书写我们的作品、举办展览、收藏我们的作品,否则我们可能在10年后就不再拥有现在这样的时刻了。我们需要黑人来收集艺术,就像他们收藏劳力士一样。


戈德堡:我们怎样才能到达这一步?


托马斯:我认为很多黑人还不大了解艺术的价值。它的价值会增长,不像船和汽车,一旦你买了就会贬值。而且它是对我们文化历史的一项伟大投资。我们必须达到这样一种境界,即大家支持当代艺术家,收藏并购买作品,而不是对着价格嗤之以鼻。


戈德堡:每个人都希望能得到应得的东西,但没有人愿意给予。


媒体聚焦 | 美国《采访》杂志对话米卡琳·托马斯  LévyGorvy厉蔚阁 米卡琳 托马斯 杂志 美国 媒体 采访 米卡琳·托马斯 世界 布鲁克林 艺术家 崇真艺客

现场视图,「米卡琳·托马斯:超越快乐原则」,厉蔚阁伦敦空间,2021年


托马斯:正是如此。我在工作室的门上挂了一个牌子,上面写着“购买艺术品时请勿要求打折”。


戈德堡:人们会这样做吗?


托马斯:会呀!


戈德堡:名声对艺术家有益还是有害?


托马斯:这取决于艺术家。我并没有自认为是名人,但我想我的名字人们还是认可的。名声可能是转瞬即逝的。我并不会像个名人那样到处走动。我仍然住在我开始读本科时住的那个社区。如果我自认为是名人,那么我就会把自己与世界上其他我无法再接触的人隔绝开,而我喜欢和那些激励启发我的普通人在一起。但我也深知我做的事可以为他人创造变化和机会。由于我的成功,我能够做其他人不能做的事情,我用这种方式让那些尚未处在这一位置的人感到振奋和鼓舞。我和我的伙伴为有色人种艺术家和同性恋艺术家创建了各种倡议平台,在经济上支持他们,帮助他们举办展览、策展,并为他们提供关于合约的建议。所以我在试着支持他们不断前进。


戈德堡:嗯,我想你可不仅仅是有名,你是成功的。无论你如何定义它,它都是带着灿烂的笑容来的。


托马斯:马雅·安杰洛 (Maya Angelou) 曾谈及这样一个观点:你给人们的感觉就是你留下的印记。而这正是我所保留的。不是关于你说了什么,而是关于你给人们的感受。 



本文由厉蔚阁原创

如需转载,欢迎在公众号后台留言与我们联系



正在展出:


- 纽约空间 -


媒体聚焦 | 美国《采访》杂志对话米卡琳·托马斯  LévyGorvy厉蔚阁 米卡琳 托马斯 杂志 美国 媒体 采访 米卡琳·托马斯 世界 布鲁克林 艺术家 崇真艺客


- 伦敦空间 -


媒体聚焦 | 美国《采访》杂志对话米卡琳·托马斯  LévyGorvy厉蔚阁 米卡琳 托马斯 杂志 美国 媒体 采访 米卡琳·托马斯 世界 布鲁克林 艺术家 崇真艺客


- 巴黎空间 -


媒体聚焦 | 美国《采访》杂志对话米卡琳·托马斯  LévyGorvy厉蔚阁 米卡琳 托马斯 杂志 美国 媒体 采访 米卡琳·托马斯 世界 布鲁克林 艺术家 崇真艺客


关于厉蔚阁


厉蔚阁致力于在现当代艺术领域提供顶级的鉴藏体验。画廊由多明尼克·李维 (Dominique Lévy) 与布赖特·格文 (Brett Gorvy) 创立,于纽约麦迪逊大道、伦敦梅菲尔及巴黎玛莱区均设有展览空间。2019年3月,厉蔚阁于香港开设画廊空间,占地2500平方英尺,位于中环历史悠久的圣佐治大厦首层,与第七届香港巴塞尔艺术展同期揭幕。2020年10月,魏蔚 (Rebecca Wei) 加入画廊,任亚洲区合伙人兼主席,画廊自此正式更名为「厉蔚阁」。魏蔚的加入进一步推动了画廊在亚洲地区的长远承诺,加强了与亚洲各地知名藏家、鉴赏家、艺术家、博物馆及业务伙伴的关系,为画廊的全球战略部署和亚洲市场拓展注入创新和活力。厉蔚阁聚焦现代、战后及当代艺术领域,通过展览及私人咨询,纵深拓展及深化画廊的关系网络。画廊长期致力为代理的艺术家及艺术资产管理机构举办一系列多元的展览及活动,并持续提供艺术历史研究及原创奖学金、出版展览图录、专题论文及其他重要著作。

媒体聚焦 | 美国《采访》杂志对话米卡琳·托马斯  LévyGorvy厉蔚阁 米卡琳 托马斯 杂志 美国 媒体 采访 米卡琳·托马斯 世界 布鲁克林 艺术家 崇真艺客
{{flexible[0].text}}
{{newsData.good_count}}
{{newsData.transfer_count}}
Find Your Art
{{pingfen1}}.{{pingfen2}}
吧唧吧唧
  • 加载更多

    已展示全部

    {{layerTitle}}
    使用微信扫一扫进入手机版留言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长按识别二维码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item}}
    编辑
    {{btntext}}
    艺客分享
    {{mydata.real_name}} 成功分享了 文章
    您还可以分享到
    加载下一篇
    继续上滑切换下一篇文章
    提示
    是否置顶评论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取消置顶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删除评论
    取消
    确定
    登录提示
    还未登录崇真艺客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
    立即登录
    跳过
    注册
    微信客服
    使用微信扫一扫联系客服
    点击右上角分享
    按下开始,松开结束(录音不超过6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