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田埂花开”绘本计划

2020年6月,时代美术馆联合广东省时代公益基金会,与致力于打造和传播优质原创儿童读物的壹勺文化合作,开启了一项为期五年的“田埂花开”绘本计划。我们计划邀请联同国内外的绘本艺术家、儿童文学作家,依次深入五个具有地域和文化代表性的乡村,每年孵化一本原创的乡土题材儿童绘本并予出版。
身处于日新月异、快速流转的现代城市,人们的脑海中仍然存有关于乡村、土地、山河、血脉记忆的一隅。“田埂花开”系列绘本,希望深入乡村儿童的生活,从教育与生活、教育与成长、教育与家庭、教育与环境等等角度,通过乡村孩子的视角,讲述一个个正在发生的、关于消逝的故土和成长的未来的故事,与乡村儿童建立联系,与失语的乡村对话。
我们更希望,未来随着绘本的出版以及它们在城市和乡村中的流通使用,让更多成人和孩子,关注到在城市与乡村之间、在居所与故土之间流动的力量。
一年来,“田埂花开”绘本计划的项目成员先后前往广东清远的连州市丰阳地区、连南瑶族自治县、贵州安顺屯堡以及甘肃天水麦积山采风。那些脚踩土地、与人相连的感受,让过程变得弥足珍贵。因此我们希望在走向绘本这一结果的同时,把丰富的过程和感受也记录下来,并陆续在推文中与更多人分享。
连南瑶族自治县
2021年1月和6月,漫画家阿梗与创作组其他成员两次驱车前往广东清远连南瑶族自治县,从广州出发,一路向北,直开进一群雾气萦绕的大山里。
连南瑶族自治县地处广东与广西、湖南三省交界。这里的本地人绝大多数是瑶族,境内崇山峻岭,连绵百里,被人们誉为“锦绣瑶山”,是一个风光旖旎的好地方。

你有没有想过自己这辈子会有第二个名字?
这一次我们来到了一个每个人一生都拥有四个名字的民族,他们生活在隐匿的山间,过着一种和我们看似相同却完全不同的生活。
连南瑶族是一个神秘的民族,他们终生与自然为伴,有着极高的宗教信仰,十分虔诚。他们在半山开辟田地,在山间搭建土砖或是青砖与木头搭建的房子,瑶族人喜欢简洁鲜明的装饰纹样,一路上都能看到穿着红白拼配用蓝色线条装饰的瑶族女子,或是蓝黑打底,带着红色头巾的瑶族奶奶,大叔们总爱顶着一个大红色的包头,非常的打眼。山里的少数民族都爱文艺,瑶族人最重要的文化活动也都是与节庆相关的歌与舞。

我们再次驱车前往连南,这次窗外的风景和冬日所见已全然不同,山间的植被在沐浴夏雨的滋养后,绿得富有层次。路旁水田的稻苗在细雨中随风起舞,田野上开满了不知名的野花,原住民一边赶着牛一边挑着担子走在绵延的乡道上,这些画面谱写了一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诗篇。我看着手里刚停车采买的杨梅,还未品尝就已口齿生津。这时,我才惊觉夏天的脚步早已来临!
瑶族人的第四个名字
叙述人:大田
这一次,创作组要为当地瑶族创作一本以瑶族儿童为主角的,反应当地生活和民族文化的图画书,我们在前期做了比较全面的文本调研,也做了周密的采风计划,可是在我们开始采风的第一天,计划就遭遇了“变化”。
三排中心校的唐校长,微信名叫风之子。我们一大早去见他,因为是周六,我们到学校的时候没有学生,只有两位支教老师,她倆在阴冷的操场上被冻得把手缩进袖子里,一边笑一边打着颤。见到唐校长之后,他请我们到校长室坐坐,按照广东的惯例给我们烧水泡茶,他看上去很和蔼,给人很容易亲近的感觉,所以很快就聊了起来,我们介绍了此行的目的,他先问了几个关于创作的问题,然后突然提到他同学,因为今天他老同学的村子在做“香歌堂”,问我们要不要去看看,因为这个活动是30年才举办一次!

二话不说,我们连茶都没喝上就上了山,因为仪式已经开始了,我就特意把车子开快些,不过在开出学校一段路之后,唐校长终于忍不住说了一句,“你可以开得再快一点。”我默默的看了他一眼,油门一踩,只觉得自己背负着三十年的机缘,耽误不得,车子在窄窄的山路上穿梭。

本地特有的娃娃鱼
在赶路途中,仍然会为路上的景色感到赞叹,这里的冬天,植被还保持着大面积的深绿色,一些高挑的树木顶着蜡黄的和深红的树叶,让冷清的山里多了一点活泼的生气,偶尔要绕过一些塌方的路面,车子开上土道就能听见从山上流下溪水,联想起本地的特有的娃娃鱼,听说它们的叫声像孩子一样。

香歌堂场景
等我们到时,香歌堂还在继续,同一宗族的瑶族人汇聚在这里,重新祭拜祖先,回顾自己的历史,每个家族都能获得先生公的祈福,最重要的是每一位家族成员都能在这个三十年一次的盛大节日里重新获得一个名字,对于成年的族人,这一天他们能得到一个新的法名,这个名字是他们生命中的第四个名字,也是他们死去后所用的名字。可想而知,香歌堂对于每一位族人的重要意义。我们除了大开眼界,也连连的赞叹,赞叹我们此行的运气,也赞叹唐校长如风之子的行动力。

这天晚上,阿梗曾经的一位学生从广州来看她,说是要聊聊人生大事。泽霖是一位年轻帅气的地道广州人,我们一起边喝茶边聊天,聊的最多的都是关于他从学校到社会的种种疑惑,他像很多年轻的毕业生,带着迷茫走进社会生活,明确的知道自己厌恶什么,想要改变。但是喜欢什么,想做什么却不太清晰,这种模糊充满了年轻的暧昧和冲动。我们聊到广州人是如何爱做生意,善于做生意。聊到他改名字的经过,聊到名字和运势,聊到人生的意义。
说来很奇怪,这一次,我们恰巧赶上30年一次的香歌堂,恰巧遇到泽霖,聊起名字,无论是香歌堂还是更名改运,又都应和着名字和命运的联系。聊着聊着,我好像又回到了香歌堂的现场,我试着成为他们中的一员,在香歌堂的过程中,我用两天的时间回顾整个民族的历史,我为我的家族祈福,猜测自己和家人的新名字,同时,我也在重新畅想一个新的我,畅想长大,感受一个衰老的我和一个死后的我。

在开车回到县城的山路上唐校长聊起山上的植物,他提到一个瑶族的传统,瑶族人小时候会在大山上种三棵树,这三棵树会变成了他的棺材,等到他死后,与他相伴长眠于大山里,完成这一生的轮回。
市集赶圩
叙述人:阿梗
5月13日清晨,我们前往连南市集赶圩,连南市集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建筑物上遗留着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印记。形色各异的小摊和路人穿梭在其中,使市集充满了人间烟火的气息。小摊里要数卖树苗、野菜和蔬果的摊子最多,这些当季的农事和产物,都是极具民间气息的绘画素材,令人倍感欣喜。

热闹的连南市集
连南瑶族自治县在广东算是很特殊的地方,给我最大的感受是,这里的人都好爱美!无论男女老少,身着民族服装的人随处可见,他们的服饰五彩斑斓、古朴多姿,是民族文化历经千年形成的结晶。排瑶的男女老少都留长头发,在头上盘成碗形。为了美观,他们的发髻缠上了五彩的丝线,还有的插上了雉鸡的尾羽。瑶族人喜爱银饰,他们终日佩戴精致的耳环、多个项圈和镯子,在行走时便能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

连南市集现场写生作品
这些鲜活的生命,是最好的速写题材。我的画笔迫不及待地在纸面上飞扬起来,描绘温暖、贴近生活的作品,是我目前创作的大方向,我倾向于体现生活当中那股本真的情感。两个衣着古朴的老婆婆看着远方各有所思,他们齁着背,安静地坐着,和身后现代的电动车组合在一起,就成为了一张富有生活情趣的小品。

连南市集现场写生作品
文艺表演
叙述人:阿梗
5月14日上午,应好友风之子的邀请,我们前往连南三排中心小学观看文艺表演。虽然生活在大山深处,但这里的孩子在接受文化教育的同时也接受了良好的美育,并滋生出一颗热爱生活的真心,这些成果和风之子校长知行合一的教育观是分不开的。

候场
我对一个男女对唱的方言节目很感兴趣,表演过程中孩子们夸张的肢体语言,勾起了我强烈的好奇心。谢幕后,我找到了几名参与演出的孩子,想记录下这首瑶歌传唱的故事。

采访参加表演的孩子
通过和孩子们聊天,我对瑶歌有了更深的认识。瑶歌以长短句为主,其曲调旋律变化不大,朗朗上口,但非常注重内容的叙事性。瑶族人尤爱唱歌,仅一个故事便可以唱一晚上,就像山溪流水,娓娓动听。
我真心为这些孩子自幼便能找到一个抒情的窗口感到高兴。在天空之下,人皆孩童,每个人都应该自由生长!

与表演长鼓舞的孩子合照
傍晚,我们前往万山朝王景区观看日落。很幸运的是,我再次遇到了那位慈爱的芒笛婆婆,婆婆热情地采来新鲜的芒叶,要给我们编最大的芒笛,并为我们演奏。

制作芒笛的瑶族阿婆
延绵的山脉层层起伏,吹芒笛的少女如今已风霜白头,光阴洗礼之下的美,是何其的浪漫呀!

婆婆制作的大芒笛
油岭老排
叙述人:阿梗
5月15日下午,我们前往油岭老排采风。油岭老排始建于唐末,因排瑶语称“古寨”为“老排”而取名老排。该村现存传统民居386座,多建于明清时期,主要建筑特色为单进式青砖瓦面翘角墙,保存完好,现仍有人居住。

远眺油岭老排
依山而建的吊脚楼,层层叠叠,错落有致,整座寨子横1300多米,纵900多米,是连南八排瑶中最丰富、最生动、历史文化保存最完整的一座古老瑶寨,也是本次采风带给我们最多惊喜的地方。

青砖瓦片翘脚墙
在半山腰处,我们遇到两位可爱的阿婆,她们十分好客,不仅把挂在腰间的铜钱和祖传的银项圈拿给我们观赏,还邀请我们戴上她的项圈拍照,是一次非常温暖的邂逅。

观赏瑶族阿婆的铜钱
登上山顶便可以远眺山脚的村庄,很难想象在大山深处会存在这样的村落,他们和我们生活在同一片苍穹下,却经历截然不同的生活。他们是自然的子民,从出生时就用姓名许诺百年之后仍与这片山林为伴。虽然他们拥有的物质没有城里人丰富,但保有一颗安定快乐的心灵就是最珍贵的财富呀!

村庄俯视图
傍晚,我们参加了盛大的篝火晚会,在宴席上我和当地的歌王、鼓王再次相逢,我们谈天说地,一起欣赏瑶族的歌舞表演,还与当地的“阿贵哥”和“沙腰妹”对饮瑶酒,分享香气扑鼻的烤全羊。吃饱喝足后,大家一起手拉手载歌载舞,欢聚一堂。

盛装出席宴会的瑶族歌王们
驾车返回民宿的路上,我们遇到了一片散发着盈盈绿光的森林。下车驻足,听闻夏夜的风吹过田野,奏出一首悠扬的乡间安眠曲,我们追逐着漫天飞舞的萤火精灵,仿佛能够穿越回到童年流光溢彩的梦境里,真是令人陶醉......

篝火晚会现场
广东瑶族博物馆
叙述人:阿梗
在连南的最后一天,我们去参观了广东瑶族博物馆。该展馆以国家级标准兴建,雄壮的外观融入了瑶族红头巾、吊脚楼、长鼓等瑶族文化元素,以红黑两色为主调,整个外观典雅庄重,是目前规模最大、瑶族文化藏品最多的专业博物馆。

广东瑶族博物馆
馆内“瑶岭长歌”主题展,通过远古寻踪、瑶山春秋、古韵流芳、神工能匠四部曲,全面展现了瑶族的历史文化。在众多展品中,瑶族的绣品最让我眼前一亮,它有秩序的纹样和极具民族风情的色彩,对我的创作具有启发意义。

精美的瑶族绣品
通过观展,我在脑海中再次梳理了采风素材,构建出对连南瑶寨更全面客观的印象,这一步对我的创作而言至关重要!
博物馆对面有一家老银铺。在银铺里,我们近距离观赏到瑶族的银饰。银饰承载了当地人的信仰理想,寓意着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也有辟邪保平安的作用。

端庄的瑶族银饰
银饰上精美的图腾,不禁让我浮想联翩,工匠们精心雕琢的花草背后究竟藏着怎样的故事呢?抚摸这些饰品,仿佛可以带人穿梭时空,回到千年前瑶寨兴建时,和那些独具匠心的先人们对话谈心,获得智慧。
就让我的作品记录下这些奇妙的感受吧!
后记
夜幕降临,坐在漫天繁星笼罩的小院里,我在脑海中反复思索已有雏形的故事。身处大山里,浮躁的心逐渐安静下来,心灵仿佛与山间潺潺的流水连结在一起。在这股自然之力的驱动下,我提起画笔涂涂写写。

阿梗创作手稿
那些在城市中百思不能落笔的人物形象,此刻,从笔尖下诞生了生命,在纸面上跃动起来,他们追逐着晚风,在夏雨里光脚奔跑着,甚至和青蛙吵架!他们有了自己的灵魂,还会给我讲故事之外的故事,这种文思泉涌的创作状态真是太美妙了......

阿梗创作手稿
连南的采风之旅在不舍中落下帷幕,但我和连南瑶乡的故事才刚刚开始。这里的风土人情,一草一木都给我留下了极深的印象。这些感受将经由我的思索被书写和绘画,呈现出更凝练的面貌。
我想创作出这样一本图画书,让异乡人看到会产生奔赴连南的冲动!而连南人读了,心底会滋生出爱、希望和绵长的乡愁......

图文提供 | 阿梗、陆盼伊、大田
阿梗 漫画家
知名漫画家、版画家,金龙奖最佳绘本奖、国际漫画家大会插画金奖得主,广西艺术学院美术学院版画系副教授。著有漫画“踮脚张望”系列。
大田 图书策划人
壹勺文化创始人,禾邻社区艺术促进社执行理事,首届乡村儿童美育艺术展策展人。2013年发起禾邻乡村美育计划。
项目发起


项目实施

广东时代美术馆公共项目致力践行“泛社区”的理念,以身处变动中的城乡结合部社区为原点,既敞开面向以大湾区为代表的城市发展经验,亦深入关注不同社群的面貌与状态,推动多元、包容的议题和实验。我们希望用当代艺术联结不同学科领域,形成更广博开放的认知网络,创建知识分享的公共平台;也珍视丰富多样的个体经验价值,以更开放的态度,发起与观众的平等对话,发展引导式、启发式的艺术体验。旨在建构美术馆具有公共性、开放性、平等性的公共语境,致力参与一个更包容、公正、互敬的社区与社会,践行公共艺术机构的社会使命。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