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 I C H U A N F I N E A R T I N S T I T U T E
Z H I A R T S P A C E
策展人 / 董虹霞
展览统筹 / 谢鹏
展览执行 / 古鹏、倪超然、代懿婵、林益敏
主办单位 / 四川美院艺术人文学院 之空间
合作媒体 / 艺术数据网、雅昌艺术网 、《当代美术家》、艺术人人网
研讨会 / 2021.10.11. 14:00
开幕式 / 2021.10.11. 16:30
展览时间 / 2021.10.11-2021.11.07
地点 / 之空间(四川美术学院虎溪公社-B131)
| 前言 |
“绿洲”是一方沙漠之中的珍贵,一处心灵深处的渴求,于艺术家熊莉钧而言,在珍贵与渴求之上又增添了一份时间的沉淀和执着的色彩。这种精神诉求与此次展出的作品之间呈现出一种隐喻性的张力关系,涵盖了偶然性、镜像、表征三个主要方面,链接着艺术家创作道路中的变与不变。
《变形记》系列作品灵感来源于一次偶然,艺术家将一块又薄又软的长方形不锈钢片靠在街边时,瞥见弯曲的不锈钢镜面反射出的变形街景饶有趣味,便以此入画;《绿洲》系列作品的外形悉数来自水滴在桌面上自然形成的有机轮廓,画面形象中多有水中反光与倒影的出现,得益于艺术家对水渍、雨后水滩的观察;《纸醉金迷》系列来自艺术家对圣诞彩带的偶然留意;《Open Cube》作品中更是直接表现偶然所得的有机水滴;《Yesterday Once More》系列作品,在亚克力材质上雕刻出人物线性轮廓,这种处理方式来源于另一个偶然:亚克力表面被不小心划伤之后,划痕处显露出高光的线条。与以往作品有意搜寻那些代表青年亚文化的新奇形象不同,此次熊莉钧的新作表现出对“偶然性”的偏爱,由此也导引出我们对艺术家新的认知:在哲学层面上,经历了后现代主义、解构主义和新历史主义的洗礼之后,真相与现实成为可以协商的问题,关涉文化建构并依赖于情境,真相与现实本身具有相对性与偶然性,在某种意义上,“偶然的”可能更靠近真实。在艺术层面上,“超现实”、“偶拾雕塑”、“行动绘画”、“偶发艺术”也已将“偶然性”纳入当代艺术语汇。熊莉钧从事艺术创作、艺术教育多年,持续的关注、思考、研究之后,让“偶然性”成为艺术创作的动因之一,是她基于长久积淀的主动选择。但决定让哪些“偶然”入画,以何种方式、经过多少道程序的图像加工、处理、堆叠、调色、取舍,则依然取决于艺术家多年的审美积淀与表达技巧,这是变化中的不变。从作品中似曾相识的绚烂色彩、精致入微的描绘、取自旧作局部的人物形象可见一斑。
第一次走进熊莉钧的工作室,便注意到桌上放着一本雅克·拉康的著作。此次展览的作品确与“镜像”密切相关。斑斓绚丽的色彩热情地附着于冰冷的镜面不锈钢,二者交织、融合;拉锯、侵入,抢占着每一块方寸之地。作品中的日常景观被拼贴、混合、叠加、切割,继而断裂,不规则的镜面间隔其中,镜面留白与色彩颜料共处一画。于是,镜像、断裂、模糊带来的游离、偏移、断续,为眼前的绚烂铺上了“虚无”的底色 。艺术家对日常生活投以热烈拥抱,又表达出后退的质疑。这种无根性与漂浮感,随着年龄的增长在熊莉钧的心中日益沉重,当她通过作品来传达碎片化的自我和被焦虑占据的主体感受时,作品的镜面成像正吻合了拉康“镜像理论”对主体虚无的阐述。就作品观看而言,观者的任何实际运动、观看角度都会造成画面色彩和镜面成像在视野中的位移。观众是观看的主体,同时也成为被观看的客体,看与被看,在色彩与镜像的游戏中达成同构。邀请观众参与作品、制造迷离往复的空间镜像效果,这也是熊莉钧新作品的变化之处。
当观众参与其中时,漂浮的“镜像”也随即汇聚为许多人的“类像”,不甘于此的人们会去探寻精神的绿洲。换做观念艺术家、行为艺术家或者大地艺术家,他们会真正去到一片沙漠,找到一处绿洲,一路收集沙粒或绿洲中的水、植物、土壤,将这些“纪念物”带到展场,或者将展览带到绿洲现场,以求唤起真实的在场性感知与冥想。相较而言,熊莉钧对“绿洲”的渴望是表征性的。展览现场的墙面被特意刷上了沙色与绿色;被命名为《绿洲》的系列作品,其形状虽取自水滴的自然形状,却类似绿洲的有机样貌,这些作品被放置在展览现场的地面上,周围铺上从互联网购置的人造沙和石,再搭配灯带,制造出物理性“绿洲”的象征符号;而精神“绿洲”则布置在展场最末端,一组错落悬挂在空中的彩色亚克力板,上面刻着熊莉钧年轻时候的精神偶像们的轮廓,包括卡朋特兄妹等,这组作品被富有深意地命名为《Yesterday Once More》。到此,何处是绿洲,熊莉钧尚未确认。但她可以确认的是追寻、思考的价值,是恍如绿洲的一系列表征可能带来的启迪。
本次共展出五个系列的作品,《变形记》《纸醉金迷》《Open Cube》《Yesterday Once More》《绿洲》,偶拾的日常、绚烂的色彩、多维的镜像与失真的破碎感并置,与此形成张力的是表征性的精神隐喻。我们可以发现,熊莉钧正在建构自身的艺术创作谱系。熊莉钧在变化,也在坚守。她在变换创作媒材、探索画面空间、沉淀主题、追寻思想;也在坚守自己的艺术审美与绘画语言。而展示艺术创作者们在自身谱系中不断进展的新成果,也是“之空间”的旨归之一。
——策展人 董虹霞
——展览部分作品——
熊莉钧《纸醉金迷 No.1》80×120cm 镜面不锈钢油画 2021
熊莉钧《纸醉金迷 No.2》80×120cm 镜面不锈钢油画 2021
熊莉钧《变形记 No.2》80×120cm 镜面不锈钢油画 2021
熊莉钧《变形记 No.2》80×120cm 镜面不锈钢油画 2021
熊莉钧《绿洲 No.8》83×85cm 镜面不锈钢油画 2021
熊莉钧《绿洲 No.10》105×70cm 镜面不锈钢油画 2021
熊莉钧《Open Cube 1》 35×35cm×4 镜面亚克力 2021
熊莉钧《Open Cube 2》 35×35cm×4 镜面亚克力 2021
熊莉钧《Yesterday Once More No.3》100×120cm 亚克力雕刻 2021
熊莉钧《Yesterday Once More 》亚克力雕刻 组合 2021
艺术家简介
向下滑动 查看更多
编辑:周慧欣
审核:谢鹏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