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dex}}/{{bigImglist.length}}
{{memberInfo.real_name}}
{{commentname}}

CGK访谈 | 一场荷尔蒙引发的对话

{{newsData.publisher_name}} {{newsData.update_time}} 浏览:{{newsData.view_count}}
来源 | {{newsData.source}}   作者 | {{newsData.author}}
(封新城:封;罗旭:罗;谢飞:谢)

本次采访,聚焦于昆明当代美术馆展览“红土地上的荷尔蒙”,并围绕展览策展人封新城与艺术家罗旭对话,在交谈中更为深入地了解到蕴藏在罗旭个体生命中的巨大能量,以及播撒在时间空间中感性性感的魔性魅力。


CGK访谈 | 一场荷尔蒙引发的对话 荷尔蒙 CGK 封新城 罗旭 谢飞 昆明当代美术馆 红土地 策展人 艺术家 个体 崇真艺客


封新城:你的展览昆明当代美术馆让我来策展有没有跟你商量过?
 
罗旭:开始就觉得我这个展览策展人是个头大的问题,接着又问我有没有好的推荐?我这几年跟这个圈子里的人都没联系了,这么多年没办展览,这个事还是得他们去想。一个星期后来打电话告诉我,终于找到策展人了,让我猜我怎么都猜不到是老封,封新城,我在电话里就表示很赞同。
 
封:你不觉得有不专业的问题吗?
 
罗:我觉得不存在专不专业,其实你是用另外一种视角,来看待艺术,来策划这个展览。就像你新周刊的大总编,突然到凤羽去种田,在山谷里建工作室美术馆,在稻田里建剧场。这些也不是你的专业。
 

CGK访谈 | 一场荷尔蒙引发的对话 荷尔蒙 CGK 封新城 罗旭 谢飞 昆明当代美术馆 红土地 策展人 艺术家 个体 崇真艺客


封:当时我接到这个消息就发现聂荣庆其实是一个很善于思考的人。在展览上面他确实想了很多新意,但是接到这个策展任务,我又有些担心。因为如果需要以策展人的名义写一个前言的话,我还是能够有一个方向,我知道怎么去以个人,以曾经的传媒人,以现在的农民,以我跟艺术圈的关系写出我的感受来。但我觉得压力很大是因为毕竟是一个策展人身份。只是写了一篇文章,这个事情对我来说其实觉得不够严肃认真。
 
策划罗旭的展览是不一样的,我觉得这个是城里人如何下乡的问题。然后乡下人怎么不懂,然后又怎么去颠覆你们这些艺术的东西,这个是我感兴趣的。我跟老罗其实认识很长时间,又没有像我的搭档孙冕那样跟你混得那么熟,并且我关注你是比较早的,是包括聂荣庆,赵青。因为我记得当时都是《新周刊》云南专辑中的云南十八奇,这些人都很重要,是我们借了云南十八怪的一个说法,然后再把云南这些新现象这些新人物报道出来,那是我们比较早的关注。
 
到了2015年是我要离开新周刊的时候,最后要给你发一个奖,你是穿着拖鞋去领奖,得了一个年度艺术家。其实我更想给你的称号是年度生活家给你这个艺术家,那次活动的关注点就是你,因为就在深圳,又现代又时尚的场景,他穿着拖鞋,穿着这个麻布大褂的方式出现了,结果第二天的报道就是你变成一个聚焦点。
 
我觉得跟我事先设定的想象是合拍的,但是我现在去真正的完成这个任务时,我的身份变了,我不是媒体人了,没有那么蛮横霸道的话语权,所以我其实挺犯难的。聂荣庆给我的时间是7月10日交稿,突然有一天我同时在操作另外一件事情,就是一直想把我在凤羽琢磨出的这个空间媒体概念,把它变成一个论坛和未来的空间,媒体联盟这样的一个事情,就在那一瞬间,我的脑子里突然想到我要做的这件事情,不就是跟老罗这个事情是一脉相承,为什么不把它弄到一起去呢?
 
我跟聂荣庆平时也很少微信联系,但我马上就发了微信,然后打了电话。我说:“这稿子我还没写,有件事我要跟你商量一下怎么办,然后能不能再办成另外一个样子”,如所预料的那样,就是如果我要是在大理跟我的当地合伙人去谈一件事情,有时候是很困难的,困难就在他不明白你到底要干什么,你甚至把一件东西拿给他看,他也不明白不太清楚。但是如我预料我才说给他听,他当场就明白,立即有了反应。


CGK访谈 | 一场荷尔蒙引发的对话 荷尔蒙 CGK 封新城 罗旭 谢飞 昆明当代美术馆 红土地 策展人 艺术家 个体 崇真艺客

 
封:有一个事情我也觉得挺逗的,实际上罗旭的展览动因是不是有具体新闻的。我必须老老实实说我在那之前不知道,好像有新闻发生了,他们只是说老罗有版权纠纷,我没弄明白是什么意思,后来简单跟我一讲,我马上开始联系到展览的一个具体策划方案,相当于回应。

谢飞:展览是去年就定的计划,设计版权纠纷是这个月才发生的。 

封:正好是个好的时机,正好是对这一系列版权纠纷新闻的回应。
 
谢:罗旭在媒体,上报道、展览,其实更多的是讲生活家和建筑这两个方面。其实罗旭的艺术是包括他的绘画,雕塑、书法、陶瓷、建筑等等方面。我们美术馆认为应该以专业的角度,让大家看到一个比较完整的罗旭。这个确实是很重要,很值得关注。罗旭的一些艺术创作,艺术实践,他的绘画,他的书法这些东西都是分不开,都是艺术家一个整体的实践,我们觉得还是得再加强建筑这一块儿。刚好这个时间也应该做出一些回应。
 
CGK访谈 | 一场荷尔蒙引发的对话 荷尔蒙 CGK 封新城 罗旭 谢飞 昆明当代美术馆 红土地 策展人 艺术家 个体 崇真艺客


封:所以邀请我做策展人的唯一的好处,就是我不太会掉进这些很圈子里的东西,他的绘画是什么?他画了什么?他的陶艺怎么样?书法怎么样?我说这些东西都是我眼前的东西而已,但是我只能往人身上去归纳,所以最后的这个所谓的策划脉络也就往这,上面靠。我其实是在看这个人是怎么回事,他这个人的某种原动力,某种创造力,然后地域特征非常明显,所以是跟红土地有关,荷尔蒙讲的是激素,这就是创造力是这样的东西,我们是大概归到这里的。
 
但实际,上我们更多的加了一个空间媒体这个东西,实际上是有两个层面我得解释一下。“艺术家是最古老的自媒体”,这句话实际上在好几年前,我在讨论刘小东的时候跟记者讲这个原则。我说:“你们要有一个角度,就是艺术家是什么?它是古老的自媒体”,因为我用这个自媒体是故意用现在的词,你们互联网也好自媒体热也好,你们容易理解,但是你要拉回到时间那个时空里去理解,其实他们是最早的那些原动力,他是个报道者,这个报道者大家就理解了,就是说你很多的艺术创造,他的另外一个现代意义就是它是一个传播者,他在传播他内心的一个思考和他眼睛的一个观察,然后它是有传播的这个价值,这是一个层面;另外老罗正好实践的是什么,是因为他通过他的个人创造力和实践的能力,把它空间化了。他的表现形态以空间表现为特征。传统的媒体人还在追逐日新月异的网红媒体时,我正好反向地去追老罗去了,就追到了大地上去。那个时候我再为自己做一个解释,我这个传媒人出生,难道我回到土地,上,我做的事情就跟传播就没关系了吗?我又想做这么一个论坛,然后你这件事又出来了,我觉得这个简直是有一种神力,有一只奇怪的、不见的手在把它们捏合在一起。
 
罗:有些记者就问我怎么定性,我说没法定性,比如说现在很多像我这一辈的艺术家,每天在整理自己的资料,回忆录。在为自己的盖棺论定再做准备。他们问我做了准备没有,我说我这个棺材是歪的,现在这个棺盖不好盖,所以这个棺材没法弄盖棺论定。
 
那天看了你写的前言很惊讶,真的是媒体人出身的大转变。你在用一个这样抽象的概念,把我已经盖棺定论了,而且盖得很准。因为荷尔蒙,它是很抽象的,最后一个节点是老罗就是荷尔蒙,是没法描绘的,荷尔蒙没有形态。那正好跟我很多做事的方法、做人的方式等一样都是很抽象的一个概念,其实对我非常准确。


CGK访谈 | 一场荷尔蒙引发的对话 荷尔蒙 CGK 封新城 罗旭 谢飞 昆明当代美术馆 红土地 策展人 艺术家 个体 崇真艺客

 
封:其实我应该加一句话,就是我们俩讨论事情,或者你做事,或者是我写的这些文字应该用的词叫直接,你做的事情是非常直接的,我描述他也是非常直接,我也不拐弯儿,我也不绕,我就直接说。我武断,我霸道,但是我又.很诚恳。但实际.上这事说他有力量的就是直接,你在这件事上再不直接,你基本.上就不能讨论这件事情了,土著它绕来绕去就变成一个云山雾罩的东西,其实你直接一点不就是因为它是一个人创造的吗?然后又跟土地有关,跟你这个很具体的所处的时空有关系,但是我觉得最妙的还不是说对你这个东西有什么盖棺论定,而是说你做的事情有未来性,这也是我觉得妙不可言的地方,这就是你原生的东西,却跟现代的东西是天衣无缝地结合在一起,我觉得最妙是当我去讨论空间媒体论坛的时候,几乎我脑子里出现的都是非常现代的东西,但是我又发现以他为例,又是非常原生的东西。所以我很喜欢我给你写的那一些排比句,它原生着创新,很多人说原生的东西就是土气的,不是创新的,不过恰好越原生还越创新了。例子太多了,咱们不多讲。
 
第二是它领先,就是在我们常规的概念,你这么乡巴佬的东西你怎么会领先了呢?对不起,现在我们就是领先的,还领先你城市。最后一个叫无语,我又回到了传播,因为你的建筑是无声的诗,没有音乐的诗歌就是建筑,建筑本身是以作品来跟你对话的,他不一定通过语言,不一定通过文字了,但是传播的力量仍然很大,这就像这么多年我们看到的绘画,雕塑,他传播的东西太多了,传播历史,传播价值观,传播美、美感。而且现在它是成系列的,它是从昆明的城边开始,然后再向南,而且他是没体系,他.不属于某派,就是一派,这就像高迪,最后你只能认他是自成一派了。
 
我们刚才谈话的一个特征,它是即时发生的,连我们自己都在感受这件事情,他还有什么可能性?还有什么变化?这件事可能带来的变化,带来的影响力,我觉得都是未知的都是可期待的。可期待的有很多的繁殖力,就是不断地有新的变化,不断的膨胀,不断地去蜕变去变出新的东西,我觉得都有可能。这次展览策划和论坛的筹划也是我在云南这四五年来,比较扎扎实实为云南做的事,也希望这一次我能够把策展这个事与论坛完美结合在一起。
 
谢:其实现在也是很多人在讨论所谓的策展到底是什么东西?策展不只是写篇文章,选选作品挂起来,策展现在可以在任何领域,任何场所发生。任何媒体或实践可以变成策展的对象。
 
封:我觉得我在做新周刊的这20年,我就是一个策展人。所以我希望我做的事情不只是写一篇文章。可以期待的东西很多,我觉得这个是非常原生的,国外没有过这个概念,我们完全是土生土长的空间媒体,我看了很多资料,发现西方在哲学上讨论空间很多,我有一本书叫《空间简史》,他最后讲的宇宙就是人不断地去理解,从一个建筑空间开始,到你眼睛能看见的空间理解,到地球再理解太空、再理解宇宙,这是不断的理解。但是空间媒体是一个新的,新的太重要了,这是我们自己产的,是我们自己诞生的。
 
他是必须要像汉语那样去解释清楚的空间媒体,然后现在国内是有汉语的平面媒体,新媒体,传统媒体,这些都存在这些词,但是没有这个词叫空间媒体,现在因此诞生了一个新词。这真的像在汉语里以前没有生活家这三个字,他们不在一起,是我创造的。
 
谢:一说大家也是都大概能听懂是什么意思。
 

CGK访谈 | 一场荷尔蒙引发的对话 荷尔蒙 CGK 封新城 罗旭 谢飞 昆明当代美术馆 红土地 策展人 艺术家 个体 崇真艺客

封:所以我用这个例子来比空间媒体,从未来说我们这个不是别的,我们这是空间媒体,我们不是景点,我们不是书店、我们不是美术馆,过去这些东西都是分散的,互相叫自己的。但实际上现在它们被现代生活给打穿了,打穿了以后你就要有新的词去命名这个东西,过去你说它是建筑或者说它是一种雕塑类的,那以后他建的是空间媒体,我人也在里面,我的理念也在里面,而且我有个时间性,我是把我的空间的东西放进这个时间内,经得起时间的这个检验。所以我说的那句话:“你的生命与空间的法则在时间,上是毫无办法”,你生了和你死了,这个是被限定的,你永远在这上面是无所谓的,但是空间有所谓,这老罗就是一个实践者,这个有所为,这才叫哲学。可是有几个像你这样有所为的呢?他是真凭实据,他是充分有证据的一个人,就是你的生命体验,你的不确定都已经出现在这些空间里了,而且这东西不可磨灭。所谓艺术无非是给地球的划出了这个痕到底能不能被文字用时间的方式来记录,那就是看本书看最后是谁留下这个痕。老罗你是留划痕的人,你在地球上有划痕的。
 
罗:我原来不觉得,其实我一直觉得自己就是一个普通人,你这个做媒体的人这么一点,这么一说,就觉得应该我来做,我就给划了。
 
封:划了以后你还要给我保护起来,这样划得好就是艺术,所谓艺术就是所有人类唯一能够跟造物主对话的一个通道。你可以问我跟世界什么关系,就是艺术的关系。不管是建筑也好,全部在艺术的这个范畴里,而唯一能够说我们将来跟造物主有什么对话,那就是艺术。艺术有很.多表现形式,有声音的,然后歌声,绘画,建筑等等,这就是所谓的艺术。也是唯一能够跟造物主说,看你们人类比较靠谱的就是这样,你们人类真不靠谱的就是战争。
 
第一,老罗要有这么一个过程做出来,第二,要有昆明当代美术馆你们这些人在后面一直默默地愿意去帮他传这件事,然后第三,确实碰到我了,我就把我做新周刊的那个本事拿出来对你这件事。相当于我们做了一期《新周刊》的封面,老罗与空间媒体就是一期封面出来了。只是现在出现的方式不一定是一个平面。
 
 



关于艺术家

CGK访谈 | 一场荷尔蒙引发的对话 荷尔蒙 CGK 封新城 罗旭 谢飞 昆明当代美术馆 红土地 策展人 艺术家 个体 崇真艺客

罗旭


1959年生于云南弥勒,1988年入中央美院钱绍武城市雕塑研究班,师从钱绍武先生。现生活于云南建水。部分个展包括:2013年 ,罗旭:图像与物件,迪岑巴赫市政厅,德国;2011 ,/阵—罗旭2010-2011作品展,华侨城苏河湾艺术馆,上海; 我是其中一只蝌蚪—罗旭的艺术传奇,华·美术馆,深圳;2006年,流水账之二──生命的自来话,对比窗艺廊,上海;2004流水账:罗旭的奇想和异行,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 罗旭,Anne Lettree 画廊,法国巴黎;2000年,妄想与异形,上河会馆,昆明;1991年 ,红与黑,云南美术馆,昆明。部分群展包括:2015年,艺术家眼中的自然Ⅱ:蚁工与飞鸟,广州扉艺廊;2007年,口传与耳闻的四方——第三届贵阳双年展,贵阳美术馆;2005“激醒”中法艺术的碰撞与融合,中国美术馆;对比与差异,对比窗艺廊,上海;2003年,身体,中国,Anne Lettree画廊,法国巴黎;2002年,首届中国艺术三年展,广州艺术博物馆,广州;1990年,第二届全国体育美展,中国美术馆,北京。建筑设计作品包括“土著巢”(昆明 1996年)、“东风韵”(弥勒 2014年)及“蚁工坊”(云南建水 2016年)。





关于策展人

CGK访谈 | 一场荷尔蒙引发的对话 荷尔蒙 CGK 封新城 罗旭 谢飞 昆明当代美术馆 红土地 策展人 艺术家 个体 崇真艺客

封新城

千宿文旅董事长。《新周刊》杂志创办人。曾任华人文化首席内容官。在任职《新周刊》执行总编期间,创立了“观点供应商、视觉开发商、资讯整合商、传媒运营商”等一系列全新办刊理念,“飘一代”、“她世纪”、“第四城”、“生活家”等独创新锐概念影响深远;开发并培育了“大盘点”、“新锐榜”、“电视榜”、“生活方式研究院”等传媒延伸品牌。2012年策划的封面专题《台湾,最美的风景是人》,受到国台办高度肯定及台湾人民的高度认同,业界将其与2000年为成都策划的《第四城》并称为中国城市营销策划之顶级案例。2013年,受日本财团邀请,成为第一位对日本大地艺术祭发起人北川富朗进行专访的中国媒体人。2016年离开《新周刊》后,与合伙人陈代章一起扎根大理凤羽,开始了以“软乡村、酷农业、融艺术、慢生活”为宗旨和理念的新型乡建探索,策划实施了一系列“文旅+农业+艺术”项目。2019年,由台湾印刻出版社出版《微隐隐于凤羽》一书并全国巡回分享,让凤羽这个白族小镇迅速为国人所知。在此期间,作为新乡建代表人物,先后登上CCTV2《跨界见真章》、浙江卫视《中国村落》、《农民日报》新媒体《言者》系列等,特别是作为演讲嘉宾,把新乡建话题带入了超级流量平台《星空演讲》,使凤羽IP的塑造实现了质的飞跃。2020年初,获选《农民日报》“2019中国农村新闻人物”,以表彰其在乡村振兴及新乡建领域做出的独特探索和突出贡献。






关于美术馆

昆明当代美术馆(CGK)由昆明冠江集团投资兴办,自2018年开馆以来,相继举办过“地缘笔记”、"连接时间的空间——中法建筑对话展"、“谱系+ ——1978年以来的云南油画”等重要群展;以及一系列个展,包括曾晓峰、唐志冈、马克·吕布、张春旸、曾孝濂、马云、于坚、何多苓、水雁飞、杜天荣、杨丽萍、刘建华、李季、姚钟华、吴家林、罗旭等。昆明当代美术馆立足于云南的历史脉络和地域风情,连接东南亚的地缘关系,通过客观地梳理云南与中国、乃至世界的当代艺术的互动,呈现艺术在地域性和历史性中的思考和实践,成为一座强调文化多样性和城市自然的当代美术馆。





CGK昆明当代美术馆开馆时间:
周一:闭馆
周二到周日:10:30am——21:30pm
通过关注我们公众号加入CGK会员
更快获取更多展览信息哦!


了解更多信息,请访问:cgkunming.org
联系邮箱:info@cgkunming.org

{{flexible[0].text}}
{{newsData.good_count}}
{{newsData.transfer_count}}
Find Your Art
{{pingfen1}}.{{pingfen2}}
吧唧吧唧
  • 加载更多

    已展示全部

    {{layerTitle}}
    使用微信扫一扫进入手机版留言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长按识别二维码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item}}
    编辑
    {{btntext}}
    艺客分享
    {{mydata.real_name}} 成功分享了 文章
    您还可以分享到
    加载下一篇
    继续上滑切换下一篇文章
    提示
    是否置顶评论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取消置顶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删除评论
    取消
    确定
    登录提示
    还未登录崇真艺客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
    立即登录
    跳过
    注册
    微信客服
    使用微信扫一扫联系客服
    点击右上角分享
    按下开始,松开结束(录音不超过6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