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部现代舞,为何要邀请专业击剑队教练指导,还要训练3个月之久?2021年10月15日-16日,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委约、侯莹舞蹈剧场与国舞剧场联合主办,明当代美术馆联合制作的侯莹编导现代舞新作《消失》即将登台国舞剧场,这一部作品里,侯莹首次尝试将体育竞技融入舞蹈,试图以此体现人与人之间的博弈。

△ 《消失》排练剧照
专业击剑队教练任教
让舞者达到专业击剑水平
“我希望舞者即是运动员又是舞者。舞台上演员要有准专业击剑水平。”为此,侯莹特请田雨川老师、梁佳月老师指导舞者们的击剑训练,长达三个月之久。
田雨川
北京击剑队教练
《消失》击剑指导顾问
梁佳月
一级裁判
国家健将级运动员
《消失》击剑教练
”
这是我看到过最好的击剑元素的舞蹈作品。舞蹈里的击剑元素不仅仅指的是舞者们拿着剑,穿着衣服这么简单。每个舞者都经历过击剑的专业训练,这和随便拿着剑跳几个动作完全不同……通过这支现代舞,你能看到击剑的绅士气质,机智的博弈精神,还能看到现代舞的力量和艺术美感。
——《消失》击剑教练|梁佳月
让舞者成为“Fencer”
击剑教练梁佳月说:“很偶然的机会,在一次聚餐中侯老师的朋友和我的启蒙教练聊到了这个击剑主题的现代舞作品,这样才有缘认识到了侯老师。第一次和侯老师聊到这个作品,我就被她的创意吸引了……我们常见的各种击剑主题的广告,甚至一些国外运动员拍摄的击剑宣传片。不是专业不到位,就是艺术水平很低。没有拍出击剑的高雅、睿智、精神层面的东西。我也是怀着好奇和期待,开始了对这些舞者的训练。”



△ 《消失》排练剧照
在几个月的训练中,教练梁佳月的任务,是让演员亲身体会到作为一个击剑运动员的感受:首先是让这些舞者了解什么是击剑,再给予专业训练,从准备活动到基本功练习,从技术练习到专项身体素质训练。
击剑技术动作既需要非常协调的手脚配合,同时又需要把上下身分开管理。既有大脑直接掌控的大动作,又有需要大脑间接控制剑尖的小动作。击剑训练不仅是身体上的,还有思维意识上的,真正理解到这个层面才能说是一个Fencer。
聊舞蹈,她眼里“有光”
梁佳月说:“第一次接触侯老师就被她的气场吸引住了。一聊到舞蹈,坐在她旁边的我,真的能在她的眼里看到光。在击剑训练课上,侯老师和她的舞者们一起跟着训练。每次击剑训练课结束后,休息片刻就是侯老师的舞蹈排练。只要没有事,我都会留下来欣赏他们的排练。侯老师非常敬业,不管对自己还是对舞团的舞者,要求都非常严格,这让我想起了小时候严格要求我的启蒙教练。”

△ 侯莹在训练中
试问编导
为何是“击剑”?
演员全程佩戴“面具”
击剑是一项常见的体育竞技,但与一般不同的,是运动员面部的“面具”,正是这个面具吸引了侯莹,让她看到了人与人之间朦胧的割裂。这与她疫情期间的感悟不谋而合。


然而,在疫情带来的伤痛、失控外,她还看到了反思、团结、渴望……这一切向上的力量永不会消失:与自己的博弈、与未知的博弈。人人带着面罩,人人在疫情肆虐的未知数下奔赴着明天、博弈在当下。这一切都在或沉寂或爆发的一桩桩事件里,等待着我们逆流而上,相携而行。
作品中,演员全程佩戴面具,这也对舞者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一个是视线,一个是呼吸——届时侯莹将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拭目而待。
“剑” 的启发




《消失》排练现场
步伐,进攻,刺点……就像学习芭蕾的擦地一样从基础开始,击剑被称为竞技里的‘’格斗芭蕾“,每一招一式都有严格的要求。而同样带起口罩的我们,以各种相似又不尽相同的一招一式,继续投身在生活之中、融入在社会之里。
从人性走向神性,走到神性再丢弃自我,走向大爱。在这个冰冷的世界,人类相互依存。
当我们面对一个不曾预料的灾难,当我们看到听到,感受无数个生命,就这样无声的消失。疫情带来了伤痛,带来了隔离,带来了恐惧,带来了失控,也带来思考,带来了向心,带来了自救,带来反思,带来了团结,带来了渴望,我们在现实、非现实、超现实中构建自己的现实。在人类走向未来的时刻寻找自己的定位。
——《消失》编导|侯莹
孕育在“消失”之中
作为侯莹时隔三年的新作,《消失》以超现实的形式,上演与探讨严肃的话题。将击剑运动融入舞蹈,再次向观者发起挑战,试图以此体现人与人之间的博弈,更是一场自我的博弈、对生命的博弈。生命会面临消失,那些既定的、可视的,也或许终将消失。面对未知,在消失到来前的精彩绽放,能呈现以怎样独属于你我自己的形式?
向观众发起挑战——不仅仅只为跨界的融合、未曾窥见过的艺术形式,更为一种沉淀、一份深思、一场探究:孕育在消失之中。
《消失》排练照


编导的话
FROM HOU YIN
“一个画面在我脑海中始终挥之不去,那就是体育竞技,对抗、博弈、抗衡。我选择击剑作为舞台造型,它是保护外衣,两个人面对面戴着头盔无法看到对方的脸——他们在认真对刺。所谓对刺只是轻轻一碰,一触即停。带有控制、征服、暴力的隐喻,握在手中的剑在这里代表不愿卸下的欲望,而一切都将消失,在努力显现自我强大的一刻,展现生命与生命的博弈。”
——编导|侯莹
作品介绍
INTRODUCTION
—
人类的本能之一是对“赢”的渴望,对生存的渴求与对死亡的抗拒。人类竭尽全力是为了更好地存在,也为了更好地消失。《消失》诞生于此刻世界上的混乱,不同社会制度和文化下的人们都来不及反应,忽然被夺去生命,被夺去挚爱,被剥夺生活,让如今身处“后疫情时代”的我们,五味杂陈。见证人类社会的灾难,那距离我们更近的“日常灾难”才是刺破意志的利剑。比肉体消失更恐怖的“日常灾难”是:正义和良知的消失。
《消失》面对这一切,它剥离、重构这些现象,用理性的思考,用身体的高度呈现,表达浓烈和隽永的人类情感——永恒的只有时间。
主创介绍
ABOUT HOU YIN

侯 莹
侯莹舞蹈剧场总监、创始人
HYDT国际教育中心总监


主创团队
CREATIVE TEAM
—
委约方: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
编舞、导演:侯莹
演出团队:侯莹舞蹈剧场
作曲:科尼利厄斯·贝尔科维茨(Cornelius Berkowitz)
声音设计:凯文·波拉克(Kevin Polak)
灯光设计:陈剑明
舞台设计:田建平
服装造型设计:张奇
特邀击剑指导顾问:田雨川
特邀击剑教练:梁佳月
联合制作:侯莹舞蹈剧场、McaM明当代美术馆

演出时间:2021年10月15日-16日19:30
演出地点:上海国际舞蹈中心 大剧场
作品编导:侯莹
演出团体:侯莹舞蹈剧场
演出时长:约80分钟
演出票价:80、180、280、380、480、580、680元
咨询热线:021-52990372
购票攻略
☑ 现场购票:请至虹桥路1650号上海国际舞蹈中心大剧场1F售票处购买;
☑ 淘宝购票:完整复制下方金色淘口令,打开手机淘宝APP即可购买↓↓↓
6.0 xixi:/微PckDXOFYttd!
☑ 在线购票:扫描下方二维码,或点击【阅读原文】,均可在线选座购买。

购票须知
为切实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上海国际舞蹈中心剧场严格按照上海市演出场馆防控工作指南,做出如下购票须知:
1.购票方式:采取在线购票或售票处现场购票,可选择电子票或纸质票寄送;
2.取票方式:为避免演出前取票人员大量聚集,售票处将进行人员分流,请于演出日之前取票或者于演出当天提前90分钟到场并遵循剧场安排有序取票。
3.入场时间:为避免演出前观众大量聚集,演出提前60分钟可进入剧场,提前30分钟可进入观众席;
4.入场条件:在主要出入口需出示行程码和随申码双绿码,依次通过随申码核验闸机并完成测温;未佩戴口罩的观众谢绝入场。
*该须知根据上海市疫情防控指南要求而设立,将根据其后续执行标准适时调整。
END
上海国际舞蹈中心剧场高级执行官--顶棚

想拥有一只专属客服喵?
一群看舞聊天的小伙伴?
←扫一扫
添加“顶棚”微信好友
更多线上活动&福利在这里等你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