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dex}}/{{bigImglist.length}}
{{memberInfo.real_name}}
{{commentname}}

【2021年度阿尔勒】你从哪里来?——故乡记忆与身份认同的故事

{{newsData.publisher_name}} {{newsData.update_time}} 浏览:{{newsData.view_count}}
来源 | {{newsData.source}}   作者 | {{newsData.author}}

2021集美·阿尔勒国际摄影季将展出4场精选自法国阿尔勒摄影节作品:《东方快车-在历史与神话之间》(策展人:艾娃·格瑞维亚特、亚瑟·梅泰塔尔);伊拉尼特·伊卢兹个展《瓦迪凯尔特:石色之光》(策展人索妮娅·沃斯);玛丽·托曼诺娃个展《曾经是我的世界》(策展人:索妮娅·沃斯);2021阿尔勒图书奖单元。




【2021年度阿尔勒】你从哪里来?——故乡记忆与身份认同的故事 阿尔勒 故乡 身份 记忆 故事 集美 国际 摄影季 法国 作品 崇真艺客

其实人们在离开家乡的那一刻,才有了故乡,以及身份认同的概念。而有故乡的人是幸运的,不是吗?

《曾经是我的世界》是一件非常私人的创作,它如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艺术家Marie Tomanova离开家乡米库洛夫(Mikulov)——一个位于摩拉维亚南部的捷克小村庄,赴美国生活8年后才得以首次回到日夜思念的故土,却发现故乡的一切变成了一个陌生的框架,自己在那里俨然像个异乡人,迷失了身份。

Marie在家住的短短两周半里,用胶片相机拍下故乡在某一特定时间的样子。比如我们看到Marie拍摄的一些平平无奇的物件却是她曾朝夕相处的记忆载体,由此构建了一种带有纪录性质的梦幻时间。

故乡“曾经是我的世界”,必定是自我身份的一部分。但当这个地方变为独特、永恒的回忆,与其说缅怀过去,不如说她选择承载着这个身份和记忆,抱以一种拥抱生活的人生态度,继续探寻更广阔的世界。

你从哪里来?如果问到Marie,她的答案会是开放的。因为她最终告诉大家,身份不需要固定在某个国家的某一角落,身份可以是混的、多元的、流动的。



【2021年度阿尔勒】你从哪里来?——故乡记忆与身份认同的故事 阿尔勒 故乡 身份 记忆 故事 集美 国际 摄影季 法国 作品 崇真艺客


【2021年度阿尔勒】你从哪里来?——故乡记忆与身份认同的故事 阿尔勒 故乡 身份 记忆 故事 集美 国际 摄影季 法国 作品 崇真艺客

玛丽·托曼诺娃1984年出生于捷克共和国瓦尔季采,现生活和工作于美国纽约。2011年在布尔诺理工大学美术学院获得绘画硕士学位后加入美国国籍。之后她转向摄影,开始探索移居、身份和记忆的主题。她的“年轻的美国人”系列作品汇集了纽约艺术界年轻艺术家的肖像作品,成为了2019年Pragovka画廊的主题和Paradigm出版社的出版物。她的第二本图书《纽约纽约》于2021年夏天由Hatje Cantz出版。



【2021年度阿尔勒】你从哪里来?——故乡记忆与身份认同的故事 阿尔勒 故乡 身份 记忆 故事 集美 国际 摄影季 法国 作品 崇真艺客


您是什么时候移民美国的?在那个年纪,应该已经形成了相当深刻成熟的家乡身份?


我是在捷克共和国念的绘画研究生,就是那时我下决心离开,因为在捷克读艺术是有些困难的,那是一个以男性为主导的艺术环境,我无法找到自己的位置,并且没有从男性的导师那里得到许多帮助和支持。2011年2月,我在26岁决定放弃绘画,离开家乡前往美国,第一年先是去了北卡罗来纳州,之后到了纽约。


我是从农场小镇长大的,读的大学也只是离家开车一小时远的地方。所以我与家、朋友和家人之间是非常紧密联结的关系,家乡身份早已深入我的人格,而我放下了这一切。


要知道那是2011年,社交媒体和互联网还不像今天一般强大,在去美国前我对它并没有太多的了解。初来乍到,我遇到了极大的文化冲击,我不知道这个国家有那么大,城市的节奏如此之快。身边的同龄美国人会经常聊着我完全没听过的话题,谈着我不曾看过的电影或音乐。在这种环境下,我常觉得格格不入,非常迷失。

 
您是从绘画转向摄影的是什么契机让您选择自传故事、对自画像类型的探索,并开始这摄影创作?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觉察到身份认同的问题?


在捷克我一直都从事绘画,并没学习过摄影。从青少年时期开始,我在绘画时就常常创作自画像,以及他人的肖像。一直以来,我都有着内在的表达的渴望,通过创作与周围的人和事物产生联结。


开始摄影是一种机缘巧合。2012年我到了纽约,看了一场弗朗西斯卡·伍德曼(Francesca Woodman)的展览,她是一位对许多人影响深远的美国女摄影家。她的作品对我产生了极大触动,不仅仅是她的摄影,她对于身体、身份、空间以及周遭一切的探究,还有她写的日记和文章。其实我在北卡罗来纳时几乎每天都会写日记,因为我没有继续绘画,所以书写变成了我的一种创造性输出的方式。而在展览现场,站在她的作品前,我思考着为什么我没尝试摄影呢?从那一刻起,我决定开始摄影。


我报了几个学期的夜校,每个周都要提交摄影作业。不知不觉,我开始自拍肖像,并在拍摄过程中试图理解我在哪、我是谁、我在当下的环境中发生了怎样的变化。那是我到美国的第一年,我还不认识任何人,曾有很长一段时间因为签证问题我时常担心自己随时要被迫离开,强烈地感知到自己的移民身份,以及作为一个异乡人的难以融入。


但我通过进行身处自然环境中的自拍肖像,慢慢地开始觉得我属于这片风景,这也是一个在大自然农场中长大的小镇姑娘寻根的过程,多年间我不断探寻自己在美国风光和场景中的位置,进而再探索自己在美国社会和人群中的位置。最终许多这些照片也成为我在新书《纽约纽约》中的作品。


离开8年后首次回到家乡这段拍摄的体验以及当时拍摄的过程是怎样的?


2018年末至2019年新年,我回家住了两周半,这是我在美国8年后第一次得以回到家乡,因为终于拿到了美国绿卡得以自由出入境。这8年故乡的一切令我牵肠挂肚却无法回去,期间我的祖母过世也没能见她最后一面,令我确实怀疑过自己的决定,内心时常在挣扎错过了这么多是否值得。


首次返乡的体验远超我的想象,其实每天“躲”在相机背后拍照是一种自我救赎,并安慰自己这样就可以记录下每时每刻的回忆,永远不再丢失。我将整个系列命名为“曾经是我的世界”,因为故乡就是我曾经认知中的一切,我所爱的、关心的一切。我的身份人格、家庭、朋友、青春都与之紧紧关联。


我在维也纳机场落地,一直等到我回家办婚礼的妈妈和继父开车来接我,当时我坐在车上,恍如隔世,一切似乎是超现实般的存在。期待与思念了那么久的时刻真正到来时,却又感觉到了幻灭。这种梦与现实的撞击,对我来说是一种压倒性的触动。


回家的这段时间我时常感到迷失,每当家人或朋友问及我回家的感受,我都不知如何作答,以至于我无法在当下分析我的心情,直至我回到纽约把我拍摄的胶卷冲洗出来才缓过神,在家乡拍照时沉淀下来的感情被激发。


【2021年度阿尔勒】你从哪里来?——故乡记忆与身份认同的故事 阿尔勒 故乡 身份 记忆 故事 集美 国际 摄影季 法国 作品 崇真艺客

玛丽·托曼诺娃,《新婚夫妇》,《曾经是我的世界》系列,2018-2019年,31 x 21 cm,收藏级艺术微喷。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回到家乡拍摄,有什么改变了?是怎样的时刻让您觉得矛盾、不归属?您选择拍摄的对象是这些时刻吗?能否分享几张照片背后的故事

其实我的家乡没有发生本质的变化,一切都觉得陌生又熟悉,例如我还能看见三五老友坐在同一间酒吧的同一张椅子上,仿佛时光倒流我踏入了过去。如此想来,是我变化太大了,好似成年的自己撞见了少年的自己。当看见我的小侄子已经从我离家时那个小婴儿长成与我一般高,才体会到时间飞逝,以及我错过了他们一大段的生命时光。

这一系列的照片是身边最普通最日常的场景,但在我眼里特别的珍贵,比如这两张简单的椅子是妈妈与继父常坐的,于我来说,它们代表着家人在客厅相聚闲聊的家庭时光。

【2021年度阿尔勒】你从哪里来?——故乡记忆与身份认同的故事 阿尔勒 故乡 身份 记忆 故事 集美 国际 摄影季 法国 作品 崇真艺客玛丽·托曼诺娃,《椅子(妈妈和维利)》,《曾经是我的世界》系列,2018-2019年,31 x 21 cm,收藏级艺术微喷。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我的生父在我16岁生日前2天去世了,这是我的一个童年创伤。这个系列的第一幅照片,也就是我回家后拍下的第一张照片,就是我穿着去世的爸爸的毛衣拍摄的。它是我保存下来常拿出来回忆的毛衣,我记得以前经常穿上它为取得跟爸爸的某种联系。 

【2021年度阿尔勒】你从哪里来?——故乡记忆与身份认同的故事 阿尔勒 故乡 身份 记忆 故事 集美 国际 摄影季 法国 作品 崇真艺客

玛丽·托曼诺娃,《穿着爸爸的毛衣(留下的一切)》,《曾经是我的世界》系列,2018-2019年,31 x 21 cm,收藏级艺术微喷。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我的房间还保留在大学时的样子,能在家中一直翻出不少旧物,比如我的头发还原封不动保留在我的抽屉里。

【2021年度阿尔勒】你从哪里来?——故乡记忆与身份认同的故事 阿尔勒 故乡 身份 记忆 故事 集美 国际 摄影季 法国 作品 崇真艺客

玛丽·托曼诺娃,《我的头发,姐妹的头发》,《曾经是我的世界》系列,2018-2019年,31 x 21 cm,收藏级艺术微喷。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我印象很深有一件作品名为《这都只是个梦吗?Was It Just A Dream?》,这标题似乎有些怅然若失的感觉,仿佛故乡这一概念已成为一种梦境般的飘渺存在。这系列作品是一种您在家乡米库洛夫和美国之间对于身份的探寻吗?家乡在您的身份认同中扮演一种什么角色?

家乡是非常重要的,那是你长大的地方,它构成了你。这个系列确实是我对于身份的探寻,拍摄过程其实是在家乡中寻找自我、寻找家乡对于自己的意义——那个曾经自己满腔热血想要逃离的地方,如今变得弥足珍贵。而当初自己在美国感觉是个异乡人,如今在家乡却觉得像个异乡人,这是我没有预想到的。《这都只是个梦吗?(Was It Just A Dream?)》是整个系列在阿尔勒展陈中的最后一幅作品,这个问题就代表了梦与现实的撞击。那个我朝思暮想的故乡,其实存在于梦中,而现实是另一回事。

【2021年度阿尔勒】你从哪里来?——故乡记忆与身份认同的故事 阿尔勒 故乡 身份 记忆 故事 集美 国际 摄影季 法国 作品 崇真艺客

玛丽·托曼诺娃,《这都只是个梦吗?》,《曾经是我的世界》系列,2018-2019年,31 x 21 cm,收藏级艺术微喷。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很多东西已经不是我当时认为自己记住的样子,比如当我翻出青春时期认为个性另类的衣服,再穿上身已不觉得有什么特别。是时间的距离让我得到了不同的视角,带着新鲜的眼光看这一切。

【2021年度阿尔勒】你从哪里来?——故乡记忆与身份认同的故事 阿尔勒 故乡 身份 记忆 故事 集美 国际 摄影季 法国 作品 崇真艺客

玛丽·托曼诺娃,《我的旧衣服,我的旧房间》,《曾经是我的世界》系列,2018-2019年,31 x 21 cm,收藏级艺术微喷。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由于历史与政治原因,在捷克共和国我这一代人才是真正能走出去的,而很多人还留在家乡没有探索过外面的世界。我希望让家乡人以及所有人知道,完全可以拥有多重身份、体验多种生活,去探索更大的世界吧!

作品《家门口Gate at Home》上写着“soukromy pozemek”译为私有财产。这扇门的背后,是你的家——一片私人领地,开启它似乎需要勇气,因为这更像是开启专属于你的私密记忆?

【2021年度阿尔勒】你从哪里来?——故乡记忆与身份认同的故事 阿尔勒 故乡 身份 记忆 故事 集美 国际 摄影季 法国 作品 崇真艺客

玛丽·托曼诺娃,《家门口》,《曾经是我的世界》系列,2018-2019年,31 x 21 cm,收藏级艺术微喷。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策展人索妮娅·沃斯用非常有趣的方式理解了这幅照片,这样的独家记忆每个人都有,好似一个记忆盒子,你可以选择打开它或尘封它。这扇门于我是一种“安全感”的存在,是我学生时代跟朋友们深夜从酒吧回来翻越回家的那扇门,门后是温暖的家和家人。

我们注意到照片上都有一个日期戳,它的意义是?

【2021年度阿尔勒】你从哪里来?——故乡记忆与身份认同的故事 阿尔勒 故乡 身份 记忆 故事 集美 国际 摄影季 法国 作品 崇真艺客

玛丽·托曼诺娃,《狮身人面像》,《曾经是我的世界》系列,2018-2019年,31 x 21 cm,收藏级艺术微喷。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我的相机是美国带过去的,相机的日期故意保留成纽约时间。选择用纽约和家乡的时间定格一个时刻,代表了我在这两种身份中徘徊。

这是一个正在进行中的系列在过去的两年中,您对于拍摄内容题材的选择上是否有变化?以及变化原因是什么

《曾经是我的世界》这个系列仅限于我在2018年末2019年初首次返乡为期两周半中拍摄的照片。现在我能自由往返家乡和美国,所以再次返乡看待它的眼光没那么新鲜了。感受不同,自然拍摄内容主题也会有变化。我开始希望挖掘更深层的题材,比如跟母亲的关系、母女之间的联结。今年夏天我又回家住了2个月,跟母亲一起创作了项目《我们之间的世界》(“World Between Us”),展览在家乡的一个古老城堡举办,现场设置了4个巨大的盒子装置,可以理解为“记忆之盒”,其中包括我在家乡新拍摄的照片,2个盒子装着我选出来的18张照片,另外2个盒子装着母亲选出来能代表“家”的18张照片。而走廊中间是母亲和我的宝丽来照片,都命名为 MARIE TOMANOVA,因为我们俩的名字是一样的。


母亲不太喜欢被拍,所以也没留下太多照片。在失去父亲、祖母后,我觉得时间是最重要的东西,时间会带走一切,而死亡随时可能来临。8年间我也错过了太多与母亲相处的时间,希望能弥补一些回来。《我们之间的世界》(“World Between Us”)从作品挑选到展陈设计,母亲都高度参与其中,这也是第一次让我觉得母亲能懂得、能了解到自己在做的摄影工作。

我的新书《纽约纽约》刚刚进行了签售发行,接下来我的个展《Finding Magic Together》会在纽约切尔西C24画廊举办,将展出纽约这个城市的肖像以及城市中年轻人的肖像,体现这座自由之城可以让人们成为自己想成为的样子。明年我主要的项目将聚焦在一对我已连续拍摄五年的情侣,探索他们的亲密关系。


【2021年度阿尔勒】你从哪里来?——故乡记忆与身份认同的故事 阿尔勒 故乡 身份 记忆 故事 集美 国际 摄影季 法国 作品 崇真艺客

【2021年度阿尔勒】你从哪里来?——故乡记忆与身份认同的故事 阿尔勒 故乡 身份 记忆 故事 集美 国际 摄影季 法国 作品 崇真艺客


索妮娅·沃斯是一名作家和策展人,1978年出生于法国巴黎,现生活和工作于巴黎和德国柏林。她策划的展览包括《伊莎贝尔·明里尔:真正的水晶》(巴黎歌德学院与柏林阿尔弗雷德·伊尔哈特基金会,2019年至2020年),《不耐烦的军团:东德摄影(1980-1989)》(2019年阿尔勒国际摄影节),《阿尔弗雷德·伊尔哈特:自然的形式》(2019年京都国际摄影节),以及在巴黎狩猎和自然博物馆举办的两场展览:《苏菲·卡尔和塞雷娜·卡罗内:锦上添花,侯爵先生!》(2017年至2018年)、《乔治·希拉斯:夜深处》(2016年至2017年)。她还跟安东·罗兰·劳布(Anton Roland Laub)一起获得2018年“新发现奖”的提名。她曾担任泽维尔·巴拉尔出版社(Xavier Barral)、柯尼格出版社(Koenig Books)和凯勒出版社(Kehler)的图书编辑。 


【2021年度阿尔勒】你从哪里来?——故乡记忆与身份认同的故事 阿尔勒 故乡 身份 记忆 故事 集美 国际 摄影季 法国 作品 崇真艺客


 作为策展人,您是如何选出本次阿尔勒发现奖(Louis Roederer Discovery Award 2021)的提名作品?


今年,阿尔勒新总监克里斯托弗·维斯纳发布了新的提名制度,即每年指认一位策展人来全程负责获奖的展览——参与从组委会评审、到艺术家选择、到最终作品上墙。非常荣幸我能担任本年度的策展人,我们一同审阅了约250件申请作品。今年的申请范围扩大到了包括博物馆和艺术空间都可为艺术家申请,而之前只有商业画廊能为艺术家申请。

指认一位策展人来做评选是一种相对主观的视角。因为我无需花费太多精力想着要权衡类似性别比例、各国家获奖比例等问题,这是我所说的能做到“相对主观”的部分。当然,在我想象整个宏观展览并做选择时,需要看到作品的质量、连贯性、是否能引发对话、以及作品之间是否有相通的点。

可以向观众简单介绍一下这个展览吗?

Marie是一位态度非常开放的艺术家,她拍摄了大量的人物肖像,包括她自己和其他人的。我与Marie在展览前并未见面沟通,但是我们之间有着足够的信任。她非常开心能通过策展人的双眼重新探索自己的作品,勇于做很多不同的尝试,开放了许多自由空间。她从前的作品很多是为他人拍摄,而这次是非常个人私密的主题。她的摄影方式非常轻松,主要为人像、动物、农场等生活快照。在异乡生活8年后她回到家乡小镇,再次探索发现家乡,在时间作用下,在两种身份间徘徊。相机的日期戳提醒着我们时间和照片被拍摄的那一瞬间。如此精准的记录与模糊的记忆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作为策展人,您具体都承担了哪些工作?是如何与艺术家沟通、选择作品、确定最终呈现形式的?

这个系列的作品体量很大,远远超过我们能展示的部分。我必须做出选择,从40-50件中挑选二十几件展出,当时我真正把每张照片印出来去感受作品背后的意义、对组合方式进行调整,也与艺术家沟通了很多,考量两方的意见,同时给观众留一个开放式感受。对于展览现场,我们也相应多次调整了尺寸和装裱方式。
 
在阿尔勒和在集美的展览是不同的呈现形式吗?您期待中国观众从这个展览中获得什么?

在集美场地的展线更加分裂,作品分布在墙面不同位置上,就像是她的作品一样掺杂着不同的情感、断裂而模糊的记忆。一个来自小镇的女孩独自离家数载这样的题材很接地气、非常亲民,是一个非常具体的故事和生活。
 
您是《世界女性摄影师历史》(Une histoire mondiale des femmes photographes)的丛书作者,您如何看待本次参展的优秀女性摄影艺术家?

我的身边一直被优秀、强有力的女性艺术家包围着。今年阿尔勒发现奖的报名作品女性与男性摄影师比例几乎是五五开。其实我不希望过于强调“女性”这一性别而盖过作品本身的发声。





第七届集美·阿尔勒国际摄影季将于2021年11月26日在厦门开幕,展览持续至2022年1月3日。本届集美·阿尔勒由阿尔勒摄影节(法国)总监克里斯托弗·维斯纳和中国当代摄影艺术家、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联合创办人荣荣担任联合总监,著名摄影评论家顾铮教授担任艺术总监。今年将会展出25场展览:4场法国阿尔勒摄影节精选展览、10场聚焦华人优秀年轻摄影师的“发现奖单元”展览、3场“新加坡影汇”展览、1场呈现中国高等艺术院校摄影探索与发展的“中国律动”展览、3场“无界影像”展览,1场“致敬”展览、1场“藏家故事”展览,2场“在地行动”展览一同亮相厦门,呈现来自法国、新加坡、巴西、捷克、马来西亚以及中国大陆等地超过七十位艺术家的作品。





相关阅读
2021集美·阿尔勒国际摄影季展览项目全揭晓
2021集美·阿尔勒国际摄影季实习生招募

采访、撰文:国静遥
编辑:樊金琪
设计:曲潇艺




扫码购买第七届集美·阿尔勒早鸟票


【2021年度阿尔勒】你从哪里来?——故乡记忆与身份认同的故事 阿尔勒 故乡 身份 记忆 故事 集美 国际 摄影季 法国 作品 崇真艺客

新鲜发布 早鸟预售 

【2021年度阿尔勒】你从哪里来?——故乡记忆与身份认同的故事 阿尔勒 故乡 身份 记忆 故事 集美 国际 摄影季 法国 作品 崇真艺客

三影堂厦门正在展出

【2021年度阿尔勒】你从哪里来?——故乡记忆与身份认同的故事 阿尔勒 故乡 身份 记忆 故事 集美 国际 摄影季 法国 作品 崇真艺客

【2021年度阿尔勒】你从哪里来?——故乡记忆与身份认同的故事 阿尔勒 故乡 身份 记忆 故事 集美 国际 摄影季 法国 作品 崇真艺客

三影堂北京正在展出


【2021年度阿尔勒】你从哪里来?——故乡记忆与身份认同的故事 阿尔勒 故乡 身份 记忆 故事 集美 国际 摄影季 法国 作品 崇真艺客

【2021年度阿尔勒】你从哪里来?——故乡记忆与身份认同的故事 阿尔勒 故乡 身份 记忆 故事 集美 国际 摄影季 法国 作品 崇真艺客

合作展出

【2021年度阿尔勒】你从哪里来?——故乡记忆与身份认同的故事 阿尔勒 故乡 身份 记忆 故事 集美 国际 摄影季 法国 作品 崇真艺客

【2021年度阿尔勒】你从哪里来?——故乡记忆与身份认同的故事 阿尔勒 故乡 身份 记忆 故事 集美 国际 摄影季 法国 作品 崇真艺客

【2021年度阿尔勒】你从哪里来?——故乡记忆与身份认同的故事 阿尔勒 故乡 身份 记忆 故事 集美 国际 摄影季 法国 作品 崇真艺客
{{flexible[0].text}}
{{newsData.good_count}}
{{newsData.transfer_count}}
Find Your Art
{{pingfen1}}.{{pingfen2}}
吧唧吧唧
  • 加载更多

    已展示全部

    {{layerTitle}}
    使用微信扫一扫进入手机版留言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长按识别二维码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item}}
    编辑
    {{btntext}}
    艺客分享
    {{mydata.real_name}} 成功分享了 文章
    您还可以分享到
    加载下一篇
    继续上滑切换下一篇文章
    提示
    是否置顶评论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取消置顶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删除评论
    取消
    确定
    登录提示
    还未登录崇真艺客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
    立即登录
    跳过
    注册
    微信客服
    使用微信扫一扫联系客服
    点击右上角分享
    按下开始,松开结束(录音不超过60秒)